浙江農林大學 于乃浩
摘要:在景觀設計愈加追求生態性的背景下,資源范圍廣,易取得的,低成本的竹材料逐漸受到設計師的青睞而被應用于景觀中,但目前竹材景觀小品的運用仍依賴于竹編工藝和對已有景觀的模仿。文章以原竹材料景觀小品為研究對象,通過大量資料搜集和分析,提出了竹材料景觀小品的構造單元和單元組合模式?;诂F有的搭接構造工藝,基本單元的組合研究有助于竹材景觀小品的創新運用,為設計師提供竹材料小品設計的基本思路,并為現場實踐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竹材料、景觀小品、結構設計
中圖分類號:TU75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8-0160-03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pursuit in landscape designing,the low cost and accessible bamboo materials are applied in landscape building. However, the landscape sketch designing used to rely on the semi-finished weaving products or mimicking those existing landscape.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al unit and the unit combination models of bamboo material landscape sketch are put forward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a lot of date and cases. Based on the existing joint craft, the research on units is helpful to the innovative use of bamboo landscape sketches, which provides designers the basic idea of designing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practice.
Keywords:Bamboo materials,Landscape sketch,Formation design
前言
目前國內外竹材料景觀小品的應用方式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利用竹材自身的材料特點和工程特性,如根據竹材受熱彎曲的特性制作各種藝術造型的竹編景觀。二是將竹材與其他材料進行組合。例如將竹與不銹鋼等現代材料結合增強其穩定性,既能夠實現設計的功能目標,又能夠實現其生態意義。三是將竹材進行再次加工提高其物理、化學性能,如竹復合板等。根據使用范圍,竹材景觀小品主要應用于觀賞型、功能型、景觀裝飾物三大類。本文主要探究各類原竹材料景觀小品的構成與應用。
一、竹材小品應用研究意義
許多優秀的竹材小品尚被應用在竹博園和竹建筑的展覽中,而沒能被應用在實際項目建設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眾對竹景觀認知度不夠,另一方面是設計師對竹景觀工藝沒有深入了解,在設計中不敢使用竹景觀小品,也沒有設計實踐的經驗。當前,“工匠精神”要求設計師深入現場進行設計實踐已經成為趨勢,文章對竹材景觀小品構成的探究將為竹構景觀小品的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提供借鑒意義。
二、竹材料小品特性
(一)工程特性
1.強度:竹材質地輕盈但強度大,不同品種和生長年限的竹強度有所不同。竹材的抗拉抗壓強度也明顯優于木材,竹材的靜彎曲強度、抗拉強度、彈性模量等數值一般為木材的兩倍。[1]
2.密度和可塑性:竹材的密度根據品種不同有一定區別,一般來說密度大的竹種,其竹材硬度大,抗壓強度高,彈性小,如剛竹、毛竹等。而密度小的竹材硬度小,抗壓強度低,彈性大。如慈竹、撐桿竹等。[2]
3. 干縮性:竹材干縮率較低,在徑向、弦向表現出相異性,弦向干縮率最大,徑向次之,縱向最小。[3]
(二)景觀與生態特性
竹材在華東、西南地區廣泛種植,材料容易取得,且竹材料體量輕盈,運輸方便,施工難度較低同時易于拆卸,因此竹構景觀小品的造價也相應較低。此外,竹文化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如竹材所象征的高雅氣節,常受到庭院主人的喜愛。而竹材豐富自然的顏色和極具鄉土氣息的肌理則能很好地適應鄉村景觀。在生態特性方面,竹材是可再生資源,建造能耗相比于鋼材、木材等都要低,作為有機物也可在自然條件下降解,是典型的可持續性景觀材料。
三、竹材料小品構成
通過整理國內外現有竹景觀小品的應用形態,筆者認為原竹材料景觀小品構成可歸納為竹桿、竹篾、帶枝竹三種基本形式以及七種肌理單元。相同或不同的基本形式和肌理單元的組合、搭接可形成具有不同功能性和藝術性的組合單元,這些組合單元經過進一步的創意處理可形成具有不同觀賞、使用價值的竹構小品。
(一)竹材料小品的構成單元
1.三種基本形式 :竹竿、竹篾、帶枝竹作為三種基本形式有著不同的工程特性。竹竿指原竹經砍伐后形成的自然形態,其保留了竹材自身的剛性、強度、韌性,可用于結構支撐或排列成墻。竹篾指剖削成一定規格的竹皮,有著良好的韌性,可自由彎曲,主要應用于竹編工藝,在我國長江以南區域竹編工藝歷史悠久,其中以浙江東陽、嵊州、安吉、四川等地為盛。在景觀小品設計中,竹編工藝應用范圍廣泛,精致的竹編產品可應用于景區標志物編織,景觀裝飾物等。在近年來的浙江、福建、成都等竹制品應用歷史源遠區域的美麗鄉村建設中,竹編常被用于鄉村生活場景的營造。鄉村中常用的竹家具、竹制漁牧農耕用品能夠很好地反映生活氣息和場所精神,如竹簍、竹筏等。帶枝竹是指鳳尾竹等干莖較細的竹類經去葉處理后直接應用的形式,如大量的帶枝竹組合在竹雕塑中可以模仿鳥類羽毛的造型。[4]
2.七種肌理單元:在景觀中,“肌理”從形態構成學角度考慮,可包含質感、紋理、圖案的組織關系三層含義。而肌理單元在竹構景觀中則是竹材經過不同方式的解構、剖切后形成的,具有不同形態特征的基本單元(如圖1)。
圓柱單元最為常用即原竹的自然圓柱形態,其強度較好,形態完整,在景觀中應用廣泛,通過搭接工藝可形成多種組合體態。
半圓柱單元可形成碗裝容器,盛放水、種植土等,在景觀配飾和庭院小品中使用可形成種植景觀或竹水景別有韻味。
縱剖單元根據所剖位置不同可形成多種剖切形式,主要可分為三種單元體,其展現了竹內部肌理的同時,又自然地形成了不同的藝術形態。
橫剖扁平單元可形成環狀體,其體量輕盈,通過拼接組合可形成不同的圖案組織。
斜剖單元在端部形成尖銳體,能夠穿透一定強度的物體,常用于基部固定、榫接等用途。
(二)竹構單元的組合與應用形式
在實際竹材景觀小品的應用中,大多為上述基本單元的組合應用。在組合應用的過程中,往往還伴隨著對單元組合的變形扭曲、排列組合、造型處理等方式(如圖2)。
1.排列組合:此類應用方式最為常見,通過竹構單元的組合,可形成不同體量的組合單元。不同形式組合的單元組合經過剖切、美化、填充可形成不同功能和藝術性的景觀小品。
此類組合還包括構架的搭接,部分小品體量較大,接近景觀建筑,但又需保持輕盈體態,一般使用較厚的竹篾編織搭接框架后用薄竹篾填充,形成半開放的空間。如位于浙江省臨安縣太陽鎮雙廟村用于“稻鴨共養”農業模式的鴨寮,采用原竹片彎曲成為一個竹拱,然后將多個竹拱交叉并置成為“繭寮”的結構骨架,再在骨架之上編織竹篾作為圍護。內部有飼養分區,隔而不斷,讓空間更加富有層次,從外觀上看,“繭寮”是一個有虛實變化的半橢球體,竹篾的自由排列使內部空間在光線下形成豐富的光影變化(如圖3)。
2.變形扭曲:竹竿形式的單元自身具有良好的韌性,且經過燒制冷卻后可以完成定型,而竹構單元排列后進行扭曲變形也可形成具有特點的組合肌理。如四川成都竹園中的竹傘廳和竹波浪景墻。在中心使用竹桿捆扎組合作為支撐后,竹制傘廳的外側使用了彎曲的竹竿,通過橫向綁接固定完成外圍的支撐,扭曲的竹竿給傘廳的外立面帶來了優美的曲線,增添了藝術效果。(如圖4)竹波浪景墻在竹竿組合排列的基礎上變形,竹竿頂部統一固定,竿體按一定角度向外逐漸突出,在剖面上形成曲線,使景墻表面極具張力,給人以視覺沖擊(如圖5)。
3.造型處理:造型處理是竹編景觀和竹雕塑的主要構造方式,竹編景觀大多依賴經驗豐富的竹藝師傅,將竹篾編織構造成生活器具、裝飾品等。竹雕塑則利用肌理單元的搭接,按照一定造型構造成雕塑,常用于景區標志物的構造。如安吉竹博園孔雀雕塑, 雕塑身體采用一定長度的竹桿組合,按照孔雀形狀進行綁接處理,在尾部則采用帶枝竹的大量組合作為孔雀尾部造型,生動形象(如圖6)。
(三)竹材料與其他材料結合
竹材景觀與其他材料的結合是豐富竹材景觀藝術性和功能性的重要手段,如金屬、玻璃、塑料、陶瓷,碰撞出不同材質間的層次美感,更加豐富、多元化,而在目前景觀小品中主要應用有以下三方面。[5]
1.竹材與水結合:原竹材料有著中空的特性,尤其是柱形,半柱形可用于通過水流或盛水容器。如日本園林中竹洗手缽,利用竹的管狀結構接入水源,水從竹內部流出用于洗手或落入斜剖的竹管排出,流水之間形成水景小品。(如圖7)此外,竹材還可用于景觀水車、竹筏等生活性小品的構造。
2.竹材與景觀照明設施結合:竹編工藝和景觀照明的結合應用方式主要以竹編產品與景觀燈具的結合,如杭州西溪濕地的竹編景觀燈,迪士尼樂園的竹雕燈等。燈源透過竹編形成的鏤空處可形成斑駁的光影,別有一番韻味。另外,利用竹子柱體中空的特點也可將竹竿制作成景觀燈具,如貴州的貴州茅石鎮中關村人行橋,將景觀燈安裝在竹竿端部分,電線布置與竹竿內部。竹竿自然的排列在景觀橋的兩側,與橋身和周邊環境渾然一體,形成具有自然氣息的現代景觀照明設施(如圖8)。
3.竹材與種植材料結合:竹材自身可作為種植材料,但也可通過搭接形成具有藝術造型的花缽和種植容器(如圖9)。
(四)竹材搭接與構造工藝
在竹材景觀小品中,各竹材單元的連接方式尤為重要,在目前的建造中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類(如圖10)。
1.捆綁法:捆綁法一般使用韌性和力度比較好的棕繩或蔑笆,對相鄰竹材單元進行連接,但此類方法外觀粗糙、穩定性和耐久性都較差。棕繩在使用前可經過油浸,并結合鐵絲使用,可增加韌性和連接穩定度。[6]
2.釘接法:釘接法應用最為廣泛,將螺栓或通過打釘器將鋼釘打入竹材單元之間完成連接,該方法隱蔽性高,但由于竹材纖維容易縱向劈裂,釘接法容易影響竹材單元的工程強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榫接法:榫接法通過竹材加工制成的榫頭與榫眼結合,依靠竹材自身的摩擦和相抵固定,雖能最大程度展現小品自身構造,別具韻味。但其應用受到工藝的限制,穩定性不佳,在現代竹景觀小品中常與釘接法結合。
4. 鋼結構連接法:鋼構連接法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型方法,有著穩定性好,易于拆卸安裝的特性,且生產安裝更容易采用標準化的尺寸和工藝,常用于竹材與地面、以及重要的節點之間的固定。在大型竹景觀雕塑或建筑中,常在與鋼構相連接的竹材端部灌注混凝土,再通用螺栓、鋼筋掛鉤、金屬箍、卡扣等與基礎連接。[7]
總結
竹材料作為具有較強文化適應性的鄉土材料,具有良好的景觀特性。目前市場上原竹材料資源豐富,而竹材景觀小品構造形式萬變不離其宗,對于其構造單元和單元組合方法的了解有助于設計師進一步發揮創意,將竹材小品應用于不同的場景設計之中。
參考文獻
[1] 季正嶸 . “竹構”景觀建筑的研究 [D] . 上海 : 同濟大學 . 2006 :17-19
[2] 李鵬 . 竹材園林建筑與小品的調查與研究 [D] . 浙江 : 浙江農林大學 . 2014 :10-11
[3] 茍銳 . 馬澤群 . 游憩景觀公共設施的竹材設計與應用方法探討 [J] . 設計藝術研究 . 2015 . 5 (5) : 98-99
[4] 游明芳 . 竹材小品在園林中的應用研究——IU鳳凰山森林公園“嗜山竹?!本皡^為例 [D] . 長沙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2015 :32-33
[5] 許懋琦 . 淺議竹編工藝產品的設計與創新 [J] . 設計 . 2014 (09) : 155-156
[6] 李鵬 . 竹材園林建筑與小品的調查與研究 [D] . 浙江 : 浙江農林大學 . 2014 :10-11
[7] 周文韜 . 竹材及其衍生材料在景觀中的運用 [D] . 重慶 : 西南大學 . 2015 .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