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浩,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院長,知名策展人、創作人、學者,“先生活”創作人,“設計之春”總策展人。2020 年EDIDA(ELLE DECO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中國區年度設計師(Designer of the year)。
在溫浩看來,家具設計屬性多重:文化、建筑、雕塑、藝術、技術、功能、結構、工藝、材料、美學、力學、品牌、商業……無所不含,是典型的綜合學科;從藝術的設計到設計的藝術,從作品的限量創作到商品的批量生產,從個性小眾到廣泛大眾,從藝術品到商品……無所不可,這構成了家具設計的開放性探索,包容性發展,多樣性實驗,獨特性創造……無所不求。而在此之上如何形成中國家具設計和中國品牌可辨識的精神與氣質而立于世界之中,是他最關注的話題。
《設計》:請您介紹下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的目標和特色。
溫浩: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是由廣州美術學院于2012年批準正式成立的校級研究機構,由我任院長。
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在學校黨政領導的指導下、在跨學科專家學者支持下,歷經十年發展成為中國家具設計領域的權威性研究機構,賦能中國家具產業轉型升級、中國家具品牌高質量發展、中國家具設計高水平成長。
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謝昌晶到“設計之春”展覽現場參觀指導。
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李勁堃到“設計之春”展覽現場參觀指導。
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依托廣州美術學院學術優勢與辦學特色,面向廣東家具產業優勢與市場勢能,融合創新,致力做中國家具品牌建設者、中國家具教育促進者、中國家具設計引領者。
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在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下,面向文化傳承創新、面向行業產業和面向區域發展,集聚資源,打破壁壘,協同創新,建立深度融合與有效的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模式:通過主體與主體間的深入合作而產生系統能量的疊加;通過專業與專業的深入結合而實現整體性發展的質變;通過產學研一體化運作加速成果的社會化轉化,在各個合作主體之間尋求共贏,形成可持續化發展能力,從而實現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平臺化發展的目標。
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定位清晰,目標明確,始終以結果為導向,形成理論與實踐并行、效率與效益并重的辦院特色,體現廣美服務社會的精神與能力,為廣美產學研探索樹立新典范。
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院長溫浩在“設計之春”展覽現場工作。
《設計》:請您介紹下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工作。
溫浩:廣州美術家具研究院在探索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模式過程中,形成了產業研究、教學研究、學術研究三個方向:
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專業支持與合作而展開產業研究,包括商業模式與戰略定位研究、品牌文化與生活方式研究、體驗設計與產品系統研究、設計策展與創新驅動研究。
為研究生教學提供專業學習與實踐而展開教學研究,包括設計理論與設計實踐研究、設計基礎與設計應用研究,設計藝術與設計技術研究、設計文化與設計策展研究。
為設計理論研究提供真實案例和依據而展開學術研究,包括基于中國文化自信的家具創新設計研究;基于中國文化驅動的當代家具品牌研究;基于國際視角的中國當代設計策展研究。
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的主要工作有三個方面:
一、與產業研究相關的實踐工作
1. 面向區域發展的協同創新。通過高校與產業聯合,提升家具產業轉型升級能力,與當地重點企業深度融合,形成社會效應,成為促進區域創新發展的引領陣地。
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與中國家博會(廣州)展開戰略合作,2018年12月完成中國家博會(廣州)“創新驅動、設計引領”戰略規劃報告,并在此基礎上策劃“設計之春”CIFF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為中國家具行業展覽會領導性品牌的發展注入新動力,鞏固其全球大家居行業新品首發,商貿首選平臺的領先地位,助力其進一步轉型升級成為行業創新發展的引領者。
2020年7月為中國家博會(廣州)成功策劃首屆“設計之春”CIFF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作為疫情以來全球首個大型家具設計展,展覽面積達一萬平方米,集結了不同類型的中國原創家具品牌、集聚了從50后至90后五個年代的原創家具設計師、獨立藝術家參展,把中國二十年來的原創家具設計發展做了全面梳理和展現,完整地反映出中國創新群體面貌,引發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支持。此次展覽由我任總策展人,特邀侯正光、宋濤、周宸宸為聯合策展人,為凝聚中國設計力量,撬動內需市場,賦能中國家具產業轉型升級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一屆“設計之春”發布會合影)
(第一屆“設計之春”現場照片)
2021年3月連續策劃第二屆“設計之春”CIFF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展覽面積增大至二萬多平方米,由我任總策展人,特邀侯正光、宋濤、吳濱、劉峰、毛繼鴻、任小勇、童嵐等十九位專業人士組成策展團,邀請八十多家中國原創設計品牌、數百位中國藝術家、設計師、各界精英共同參與,使“設計之春”成為中國領導性的設計盛會,同時也成為國內權威的原創設計新品發布平臺和重要的設計思想交流中心。此屆展覽以“溫故知新,守正創新”為主題,與第四十七屆中國家博會(廣州)“設計引領、內外循環、全鏈協同”的定位相呼應;以“不斷實現中國美好生活向往”為使命、以“創造理想的中國原創設計生態”為愿景,集中傳遞“設計之春”價值觀:以在野之心保持獨立精神,不斷激發中國設計集群化發展;以敬畏之心保持歷史使命,不斷促進中國設計可持續化發展;以虔誠之心保持文化自信,不斷推動中國設計品牌化發展;通過大量精彩的創新內容和創意活動全面實現突破性發展。
(第二屆“設計之春”發布會合影)
(第二屆“設計之春”現場照片)
“設計之春”CIFF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可謂是一個“史詩級”和“現象級”的設計展,是中國設計歷經多年奮斗的真實寫照。策展視角以歷史為背景、以未來為方向、以當下為中心,站在更高起點上推動中國家具設計品牌群體性成長;站在更高層次上促進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創新價值;站在更高標準上組織“設計之春”運作;站在更高質量上落實“創新驅動、設計引領”戰略。
中國原創家具設計師和品牌群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從物質向精神升級、從產品向品牌轉型、從短期向長期發展、從鏈條向生態變化、從行業向社會融合。高維思考、全維操作的時代已經來臨,在“藝術+設計+生活+品牌+文化+商業”的多維度融合中創新發展是策展團隊的使命和挑戰。
“設計之春”CIFF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是中國家具行業第一個由策展人團隊完全獨立運作的大型設計展,倡導藝術、設計、生活三位一體,以獨立的、包容的認知邏輯重新審視、挖掘當代中國家具設計所獨有的文化、藝術、設計和品牌價值,面向全球釋放中國家具設計的魅力。
“設計之春”現已成為了解中國家具設計現狀的窗口、推動中國家具設計發展的平臺、消費中國家具設計產品的指南。
“設計之春”是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與中國家具產業深入融合發展的重大研究項目,彰顯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展現了服務社會的能力,樹立了中國設計新標桿,引領了中國設計新潮流,也為廣美家具研究院產學研探索確立了方向,成為中國家具產業轉型升級的推進器。
未來“設計之春”還將通過“線下+線上+展覽”三位一體的模式,創造理想的中國原創設計生態,形成更大的社會效應和社會效益,成為促進區域創新發展的引領陣地。
(第二屆“設計之春”展覽照片)
2.面向行業產業的協同創新。通過高校與企業融合,全面參與品牌建設,與骨干企業強強聯合,建立示范效應,成為促進中國品牌創新發展的重要基地。
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與中國文化驅動型設計品牌“先生活”協同創新。該品牌集成了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對商業模式、品牌戰略、市場定位、品牌文化、生活方式、體驗場景、產品系統等多方面研究成果,是綜合的系統體現,為品牌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作為中國文化驅動型設計品牌,“先生活”在傳統性與當代性、技術性與藝術性之間,進行“中國傳統當代化”的創作,再定義中國當代家具的審美邊界和中國當代設計的精神狀態。
作為深度專注銅家具細分市場的專業化設計研究品牌,從銅材料的基礎研究到銅工藝的應用研究,從先進技術設備到能工巧匠的精細化生產,“先生活”全方位創新,打造極具特色的文化性產品,打破了傳統家具的邊界,展示了當代中國原創家具的創新性和先進性,表達出對傳統文化的深切認識和超前的審美理想,具有先鋒精神。
“先生活”品牌是與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協同創新的案例成果,開創了以銅為材質的家具新美學,開辟了新的藍海家具市場,實現了學術高度與市場寬度的平衡發展。
面向行業產業的協同創新,通過“先生活”品牌協同創新,產生示范效應,令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成為促進中國品牌創新發展的重要基地。
(“先生活”照片)
二、與教學研究相關的實踐工作
面向文化傳承創新的協同創新。通過高校與高校、科研院所、國際學術權威,組織學術交流活動,成為提升中國家具文化軟實力、增強中國家具設計國際影響力的主力陣營。
盧志榮是2015“世界杰出華人設計師”得獎人,盧志榮的豐富創作涵蓋了建筑、雕塑、室內與家具設計等領域,他一直以對理念的凈化、詩意的詮釋、細節的關注,備受意大利及國際設計界推崇。作為“DIMENSIONE CHI WING LO Italia”及“一方”品牌創始人,盧志榮曾生活、工作于亞洲、美洲及歐洲。
由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院長溫浩發起,聯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于歷戰教授、中央美術學院高揚教授、中國美術學院陳斗斗教授共同進行學術主持,聯動同濟大學、四川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家具設計學科帶頭人共同舉辦“盧志榮高校行”十大院校學術講座暨當代家具設計學術研討會。
“盧志榮高校行”活動始于2017年6月舉辦的清華美術學院站,主題演講為“情懷 糊口 立足”;2017年10月舉辦中國美術學院站、同濟大學站,主題演講為“風格——設計者的迷局”;2017年11月舉辦中央美術美院站,主題為“內心的逸舍”;2018年11月舉辦南京藝術學院站、四川美術學院站,主題為“十常八九 原創一二”;2018年12月舉辦西安美術學院站、2019年11月舉辦湖北美術學院站,主題為“靈魂深處的空間”。
(“盧志榮高校行”照片)
中國設計與設計教育正在高速地發展,人才培養是根本問題,關系到中國設計的未來。“盧志榮高校行”面向文化傳承創新,不僅對在校師生具有當下的教育意義,更具有未來的啟迪意義;其價值不止于解惑,更在于授道。
三、與學術研究相關的實踐工作
與學術相關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三個方向:基于中國文化自信的家具創新設計研究、基于中國文化驅動的當代家具品牌研究、基于國際視角的中國當代設計策展研究。
基于中國文化自信的家具創新設計研究:在中國文化語境上研究當代家具設計發展現狀,通過中國文化理解中國當代家具設計,領悟文化自信所帶來的創新能量,探討中國文化如何作用于家具設計創新,從更深層次的角度認識家具設計的精神重要性。“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以“器以載道”、“以道治器”的指導思想,運用文化思維展開家具設計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以“知行合一”為宗旨,理論聯系實際,深入探索當代中國家具設計的動因和潛能,從中國文化和東方美學的角度研究當代家具設計的風格類型與創新方法;從中國傳統生活文化與中國當代生活方式的角度挖掘當代家具設計的人文精神與思想價值;從現代加工技術與傳統手工相結合的角度挖掘當代家具設計的方法與價值。
基于中國文化驅動的當代家具品牌研究:中國文化在中國家具品牌中起到關鍵性作用,賦予家具設計可持續化和差異化發展能力、市場生命力和國際地位。在中國文化語境上研究中國當代家具設計品牌發展現狀,從更高維度認識本土文化對于本土家具設計品牌的重要性,研究中國文化如何作為品牌DNA作用于創新與發展,建立清晰的品牌戰略和完整的創新體系。通過文化自信與品牌創新雙重角度,運用立體的思維展開家具設計師品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以“溫故知新”為宗旨,從八個維度展開:品牌的價值觀、品牌的文化觀、品牌的美學觀、品牌的設計觀、品牌的造物觀、品牌的生活方式、品牌的市場定位、品牌的市場價值,從而深入探索中國家具設計師品牌的成因和動能,并理解其在家具市場中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和生命。
基于國際視角的中國當代設計策展研究:將中國原創家具設計置于世界的水平線上進行重新審視、定義,深度挖掘中國原創家具設計所獨有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設計價值、品牌價值,通過策展進行有效傳達,從國際視角解讀中國當代家具設計與設計師品牌群體關聯成長的必然性和獨特性,并以“文化驅動設計”的角度介入策展實踐,從而建立本源性驅動力。
《設計》:請介紹下您個人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
溫浩:我個人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有以下三個方面:家具產品設計、家具品牌策略、設計策展實踐。
1.家具產品設計代表成果:云龍椅
作品名稱:云龍椅。材料:黃銅。手工制作:中國。品牌:先生活。
云龍椅,創作于2011年,在上海首次亮相便獲中國家具設計獎金獎。2012年參加米蘭設計周“坐下來”展覽,同年參加保利藝術設計拍賣(秋拍)被拍賣收藏;2013年參加韓國光州設計雙年展;2014年參加巴黎中法建交五十周年“感知中國”展;2015年參加北京國際設計周“心源設計-名師出高徒”展;2016年參加英國倫敦100%設計展;2017年參加設計北京“容·香港回歸20周年設計展”;2019年參加“歷史與未來:從百年包豪斯到當代中國家具設計觀念展”。
云龍椅,在傳統家具的形制之上“脫胎”,在傳統家具的材料之上“換骨”,在傳統工藝之上“顛覆”,在現代結構之上“創新”,將現代激光技術與傳統手工技藝相結合,在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上實現開創性突破。在黃銅材料與工藝的應用上獨具匠心,將設計、藝術、技術、理念、人文融入在動與靜、虛與實、疏與密、直與曲、剛與柔的表現中,技藝精湛。
《易經·系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云龍椅得以“道”見當代精神風貌、“器”見千年文化風骨,從2011年誕生至今,不僅成為具有藝術收藏價值的中國當代設計作品,也在家具市場獨領風潮,影響廣泛,催生了黃銅家具新品類發展,深受業界的推崇和消費者的喜愛,并被國際設計評論界權威夏洛蒂和彼得·菲爾夫婦(Charlotte & Peter Fiell)編著的《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創意新浪潮》收錄其中,已然成為當代中國原創家具設計中成功的經典代表。2021年獲EDIDA(ELLE DECO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中國區2020年度設計師 Designer of the year。
(云龍椅照片和EDIDA年度設計師照片)
2.家具品牌策略代表成果:“先生活”
“先生活”品牌在時間美學的語境上重構當代中國生活的精神場域,以極具耐久性的黃銅打造具有不朽風范的永恒作品,開創中國銅家具新品類。在過去與未來、藝術與技術、東方與西方之間再定義中國當代家具設計邊界。
隨著市場發展階段的變遷,未來的中國家具設計品牌會產生兩大界別和陣營:以精神附加值為導向的文化型品牌和以物質性價比為導向的商業型品牌。“先生活”品牌便是以精神附加值為導向的文化型品牌,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在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繼承的基礎上,抽象、深刻、本質地提煉與升華,創造符合當代生活環境和情感需求的生活方式,將具象的物質形態轉化成抽象的精神表現,將新材料、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工藝的融合,打造具有國際視角的中國原創家具品牌。
“先生活”品牌創造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不朽作品,體現環保、健康、永恒的現代性,保持既千古也當代的共情性,持續致力提高生活品質;創造不受文化與地域限制的非凡空間,表現舒展、大氣、高貴的藝術性,保持既西方也東方的共通性,持續致力提高生活品味;融合手工技藝與先進技術,貫通藝術與生活,平衡美學與功能,降低數量提高質量,限量打造鑒賞與收藏級作品。
“先生活”品牌以“創造更好”為使命,以“成就更好”為愿景,以“只為更好”為價值觀。品牌定位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品牌標準為“永恒設計、不朽制作”。先生活致力做中國的世界頂級家具品牌。
(“先生活”在“設計之春”展覽照片)
3.設計策展研究代表案例:“設計之春”
“設計之春”是中國家具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需要,也是雙循環經濟下撬動內需消費的迫切需要。凝聚中國設計師群體,實現群體性突破,推動具有中國文化基因與特征的當代設計品牌的發展,創造理想的中國設計生態,拉動中國設計產業的立體化發展,使其從邊緣走向中心,向高質量發展。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設計在中國已成為實現美好生活向往的強大動能,消費需求正由單一的物質需求向豐富的精神需求轉變。與此同時,疫情后暫時形成了一個國內循環的經濟狀況,消費主體的目光轉移到中國文化、情感與精神需求,讓中國家具設計行業在內循環為主的發展趨勢中贏得優勢成為可能。“設計之春”立足于中國文化,從品牌、文化、藝術、設計等多維滿足新消費需求,是中國審美文化下的當代表達,承載著中國設計師和中國設計師品牌的夢想和理想,肩負著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
“設計之春”以推動中國設計發展為根本,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兼收并蓄,堅定文化自信,推動設計繁榮,講好中國創新故事,向世界展現真實、全面的中國設計創新力量,增強市場信心,驅動經濟發展。
采用策展人制,形成科學、專業、精準、有效、獨特、有序的辦展新活力,開啟戰略化、系統化、持續性、專業化、市場化的發展新路徑,將戰略目標任務分類、分步、有序、推進、落地、轉化為成果。
由總策展人聯合不同的專業策展人組建差異化策展團隊獨立運作,邀請眾多中國原創家居設計品牌、藝術家、設計師與各界精英共同參與,團結中國家具設計行業一線人物和領導性品牌參加。導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設計引領作用,打造具有引領和帶動作用的中國家具設計展。
“設計之春”每年都會確定一個方向,聚焦一個關鍵點,塑造一個核心價值。
第一屆“設計之春”CIFF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以“繼往開來”為命題,倡導藝術、設計、生活三位一體,內容分為十個版塊:品聯盟、有間書房、大家茶館、藝術設計博物館、設計新生、EDIDA中國區設計大獎15周年回顧展、三人行、高校聯展、春之聲論壇以及設計之春大獎。
第二屆“設計之春”CIFF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以“不斷實現中國美好生活向往”為使命、以“創造理想的中國原創設計生態”為愿景,集中打造出四大版塊內容:LIVEin生活中、LIVEin設計中、CREATEin創造中、THINKin思想中。在合而不同、不同而合的訴求下,從四個維度上進行內容的歸納提煉與組合:生活中——藝術與生活;設計中——中國與世界;創造中——當下與未來;思想中——思考與行動,全面而準確地把握當下中國設計發展面臨的核心關鍵問題。展覽內容完整、立體,層次分明、飽滿,展覽價值多樣化。
第一屆展覽圍繞著“昨天”展開,是一場“回顧性”的大型展覽,全面梳理和展現中國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的原創家具設計發展狀況。第二屆的規模增大一倍,圍繞“今天”展開,是一場“活在當下”的展覽,把活躍于中國家具設計行業的一線人物和品牌全部集中起來發布最新力作,全面調動和推動中國設計進入發展快車道。
第一屆“設計之春”核心策展人宋濤、周宸宸、溫浩、侯正光
第二屆“設計之春”核心策展人溫浩、侯正光、宋濤
本人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貼合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的產業研究、教學研究、學術研究工作,通過家具產品設計、家具品牌策略、設計策展研究進行深入實踐,形成綜合交叉的能力結構。
《設計》:您認為怎樣才是好的家具設計?
溫浩:我認為好的家具設計應具備以下十個特征:
1.跨文化:不受地點與地域等因素限制而可自由使用;2.跨時代:不受流行與時間等因素限制而可長久使用;3.跨風格:不受形式與風格等因素限制而可輕松使用;4.跨環境:不受空間與環境等因素限制而可隨意使用;5.環保性:不增加環境負荷并與環境友好而可健康使用;6.安全性:通過操作簡單而又穩固可靠的設計制作令消費者可放心使用;7.耐候性:不受溫度與濕度等因素限制而可穩定使用;8.耐久性:不受人為與自然等因素限制而可安心使用;9.持續性:通過高附加值設計、高品質制作、高差異化體驗而形成可持續的良性循環;10.永恒性:令受眾能對家具本身及其周邊關聯事物保持長期關注并通過深度體驗將品牌設計理念傳遞到消費者內心深處而形成品牌忠誠度。
家具設計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無限的可能性,令其屬性在藝術與技術之間、文化與市場之間產生巨大魅力,是生活消費品中最具藝術特質和永恒價值的設計品類。從品牌價值、市場效益、制造效率、用戶體驗、學術研究、文化傳承和實驗概念等多個角度上看,它都有不同的要求和標準,因人而異。
《設計》:為何要做原創家具設計品牌先生活?
溫浩: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驚人。讓世界為之驚嘆的不只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成效,更在于中國社會轉型促使市場消費方式發生的根本性變化:從生存型消費、改善型消費向發展型消費轉型,從物質性向精神性消費升級,消費品質從低端向中高端轉變。因此,在進入新時代之際,消費升級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增長動力,以文化自信為基礎的、以創新能力為保證的中國家具品牌呼之欲出,在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的背景下必將釋放更新的、更多的消費需求和產生更多的、更好的品牌。
作為廣州美術學院家具設計學科帶頭人,探索建立中國原創家具品牌“先生活”的意義、責任、作用十分重大,既可以知行合一,建立示范效應,也能印證自己的學術思考和價值取向。“先生活”不只是品牌與設計,也是態度與精神,滋養人的身心靈。
《設計》:您認為中國原創家具品牌的意義和作用是什么?
溫浩: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是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指導方針。2006-2020年,是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機遇期。這十五年,中國涌現了一批有理想、有情懷、有信念的原創家具設計師品牌,與時俱進,艱苦奮斗,與國同行,在疫情發生之后異軍突起,以中國文化自信、設計創新撬動內需拉動消費,成為市場的中流砥柱。這批原創家具設計師品牌由中國文化驅動,展現中國品牌生命力,形成世界性差異,推動中國家具消費從功能性向文化性消費轉變,滿足國內精神性消費的快速增長需求。從長遠看,中國市場經濟容量巨大、包容性極強,足以孵化出世界級的創新型家具品牌,而中國家具原創設計師品牌將一馬當先,時不我待,推動行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引領消費的潮流與趨勢。
《設計》:您對中國原創家具設計的未來有哪些期望?
溫浩:中國原創家具設計的根基來自于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原創家具設計的視野來自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面對著過去、當下、未來的思考與探索,中國原創家具設計發展遇上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最佳成長期,面向世界,立足中國,砥礪前行,成為令世界尊重和本土熱愛的設計力量。
《設計》:請分享一個您關注的家具設計領域的話題。
溫浩:家具設計屬性多重:文化、建筑、雕塑、藝術、技術、功能、結構、工藝、材料、美學、力學、品牌、商業……無所不含,是典型的綜合學科;從藝術的設計到設計的藝術,從作品的限量創作到商品的批量生產,從個性小眾到廣泛大眾,從藝術品到商品……無所不可,這構成了家具設計的開放性探索,包容性發展,多樣性實驗,獨特性創造……無所不求,在此之上如何形成中國家具設計和中國品牌可辨識的精神與氣質而立于世界之中?這是我最為關注的一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