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專訪|胡潔:人工智能時代的融合創新,設計創新驅動“健康中國”

        0

        胡潔,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上海交通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設計學院常務副院長、創新設計研究院院長。國家社科重大項目“設計形態學研究”首席專家,上海交通大學“創新設計”一流學科群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博士點負責人。上海市閔行區知聯會會長、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上海市現代設計法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數字藝術設計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數字影像創意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數字藝術設計專家委員會上海專委會主任、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藝術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設計十佳教育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學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設計》:201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內容包括: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醫療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請您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就以上內容和大家分享一下您的學術見解和探索。

        胡潔:健康中國戰略規劃涉及到人民群眾健康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服務、居住環境改善等等內容,每一項內容都需要相關的產品設計和服務設計來支撐。一方面,健康設計需要在醫護人員、社區健康工作者等健康中國戰略的具體實施者的專業指導下開展創新工作,使設計能夠符合專業的功能需求;另一方面,健康設計也必須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對健康產品和建康服務的期望。因此,健康設計是溝通健康中國戰略施政惠民兩個端點的重要橋梁,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設計將從傳統功能單一驅動模式,轉向功能與用戶融合驅動模式。好的產品不僅僅是具有多種功能,而是幫助人的健康發展,是一種積極的設計態度,包括為普通人創造自然、愉悅、積極的健康生活體驗;為老年人、殘障人改善生活品質。

        小動物多模態分子影像儀的創新設計

        《設計》:“健康設計”是否為新的提法?您如何理解“健康設計”?它涵蓋了哪些內容?

        胡潔:健康設計囊括了醫療、保健、康復等各個方面,這些方面的產品設計和服務設計之前也一直都在做,這次規劃是專門強調了健康設計的概念,說明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將人民群眾的健康放在了核心層面,因此,也需要設計師建立起系統的、綜合性的健康設計理念和方法。健康設計涵蓋了人民群眾就醫、養生、康復的方方面面,不僅僅包含醫療儀器、保健器械、康復器械這些硬件產品,同時也涉及到社區健康監測、體育鍛煉組織、醫院排隊取號等健康服務的設計??傊?,健康設計囊括了人民群眾追求健康路上的方方面面,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設計》:“健康設計”會對設計人在知識儲備、技術能力等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要求?

        胡潔:健康設計所涉及到的產品和服務涵蓋多個方面,設計師僅僅憑借基本的設計理論和創新方法是很難適應的,需要更多地融合多學科的知識和方法,例如在本次抗擊疫情斗爭中,中醫科學大放異彩,中醫診斷學、傳統中醫藥和中醫療法對新冠病毒的防治工作作出了極大貢獻,而在人民群眾當中,針灸、艾灸、推拿、食療這些傳統中醫養生方法更是源遠流長,經久不衰。因此在健康設計層面下,設計師也需要實現中西醫的相互融合。多學科融合將成為今后健康設計的主要趨勢,需要設計師不斷地進行跨學科學習,多和醫務人員交流學習,增加相關的知識儲備,精確把握健康中國的設計需求,并不斷掌握高新技術,提升設計創新的技術手段。

        《設計》: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全國人口持續增長,而人口老齡化加深,但國內對適老性設計的重視仍不充分,您一直在人工智能方面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您覺得人工智能對推進科技適老具體有哪些可以實踐的地方?

        胡潔: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和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深,人工智能賦能的智慧養老將是今后的主要發展趨勢。人工智能具有很強的數據處理、分析和推演能力,能夠配合老人居住環境周邊設置的數據采集裝置,對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狀況、健康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判斷,并通過發達的5G通信網絡實時傳遞給社區工作者和醫務人員,這樣可以及時發現一些危險的突發狀況,包括生活中的意外和突發疾病,方便社區工作者和醫務人員第一時間進行救治。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老人的日常起居規律和身體健康狀況智能化地生成有針對性的醫療保健方案,做到“一人一案”的定制化養老。

        此外,人工智能驅動的疾病探測技術可以通過簡單的人臉識別和體態識別給出老人各種疾病的患病風險,可以方便不具備專業醫學知識的社區工作人員對老人進行日常健康監測,只需要每天對著老人用手機掃一掃就可以進行初步的健康診斷,對于診斷結果有風險的老人再通過遠程通信技術或是直接由專業醫護人員進行深入診斷。極大提升了社區老人健康管理的工作效率。

        具體實踐方法是:1)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監測老年人健康,獲取老年人日常起居狀況、健康狀況、服藥情況等,分析老年人各種疾病患病風險,制定“一人一案”的定制化養老;2)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改善老年人生活,建立智能化家居環境,通過非接觸式控制,減少老年人身體的參與度;3)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老年人提供情感陪伴,通過人工智能機器人,為孤獨的老人提供情感支持的“陪伴者”。

        視覺假體的創新設計

        《設計》:此次席卷全球的疫情對“健康設計”不啻為一次大考,給您帶來的最大感悟是什么?您觀察到了哪些“?!迸c“機”?

        胡潔:這次席卷全球的疫情對健康設計的確是一次很大的考驗,線下經濟遇到嚴重沖擊,傳統的產品設計、制造、宣傳、營銷等各個環節的工作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不少企業因此難以為繼,不得不選擇關停。但對于健康設計而言,這次疫情危機也是一次機遇,人民群眾對健康產品和服務的需求空前高漲,健康設計便可趁勢而上,廣泛參與線上經濟的建設,開拓線上健康產品的創新設計,尤其可以在線上問診、線上健康咨詢、線上藥店、遠程醫療、虛擬現實健康產品展覽等線上健康服務類產品的創新設計上大放異彩。

        其他機遇還有:用戶將越來越重視健康元素,因此在產品設計中,可以把健康元素融入產品功能特性,使一些產品如可穿戴產品、電子產品、家居產品等具有特定的監測、記錄或分析用戶的健康狀態的功能,從而創新設計出新的產品。

        《設計》:疫情防控的需要給智能產品提供了極大的發展空間,您認為是否意味著設計領域的跨專業學習越來越必要?對于科學思維、創新思維、設計思維的融合您有什么建議?

        胡潔:多學科融合驅動的設計是將來的發展趨勢,隨著產品的綜合性、復雜性的日益提高,設計師需要考慮的因素將會越來越多,需要的設計知識也會越來越多,所以跨專業的學習對于設計師來說將會越來越重要。以健康產品的設計為例,需要考慮中西醫各個學科之間的融合,需要考慮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數據處理、云計算、虛擬現實等一大批高新技術的融合,也需要考慮頂層的設計思維、創新思維、科學思維如何在哲學層面上的相互融合,這些都要求設計師能夠不斷地進行跨領域、跨專業的學習,并努力在設計實踐中將學到的多學科知識相互融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設計》:您認為創新設計對推動健康產業的發展有哪些大眾不太察覺但設計師們可以努力的領域?

        胡潔:其實隨著我國醫療和保健體系的迅速發展,人民群眾的健康檔案數據也日趨完善,千千萬萬人民群眾的健康數據形成的大數據環境中實際上便蘊含著我們中國人民自己的健康密碼,能夠反映我國人民健康情況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首先,設計師可以廣泛應用人工智能對大數據處理的優勢,從這些健康數據中找到最適應、最貼合我國健康戰略發展的設計需求,從而可以隨勢而動,在正確的道路上有的放矢,實現中國特色的健康設計。其次,是重視產品對用戶的情感影響,善于從用戶角度分析產品的形態,重視用戶使用產品過程中的情感變化。最后,是能為社會弱勢群體設計產品,滿足他們的特定的需求。

        《設計》:您推動成立的敦煌設計形態研究院是創新技術與文化遺產結合的絕佳嘗試,您認為當下運用人工智能對于傳承傳統文化有哪些優勢?是否為可持續性優勢?

        胡潔:敦煌的研究經歷了手工保護、數字呈現與藝術傳承這幾個階段,目前面臨了新的機遇與挑戰。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對敦煌研究提出了“要繼續努力、更進一步,做新時代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創新者、傳播者”的總體要求。因此,在數字化時代的敦煌研究基礎上,研究人工智能時代的敦煌藝術形態傳承與設計創新,對弘揚敦煌文化、推進文創產業發展和振興西部設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人工智能的最大優勢在于對大量數據的高效處理、分析和創新上,它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對海量的藝術形態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可以找到其中蘊含的特征和規律,從而提取出藝術形態當中的文化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快速生成大量和原先藝術形態完全不同但又明顯屬于同一文化體系的創新形態。因此,人工智能極大提升了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創新效率,十分有利于傳統文化在文創產品設計、互聯網傳播上的可持續性發展。

        其他人工智能的優勢,包括: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采用虛擬化、3D、動態化等新的方式,為大眾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學習傳統文化中的技藝,并與現代產品結合,創造出體現傳統文化內涵的產品,提高傳統文化的影響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在互聯網上更精準地為用戶推送感興趣的文化信息。

        人工智能驅動的敦煌藝術形態的設計創新

        《設計》:您認為創新設計學科對培養未來設計師創新思維的訓練和創新技術的掌握哪一種更為重要?

        胡潔: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術都十分重要,設計是一門需要理論結合實踐的學科,二者都不可偏廢,如果只注重技術,不注重理論,那么就容易人云亦云,無法創造出具有設計師自身獨特風格的作品,如果只注重理論,不注重技術,那么就容易走入空想主義的囹圄,空有天馬行空的設計創意而無法真正實現,無法真正將其展現在世人面前,這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因此設計需要“知行合一”,需要理論結合實際。

        《設計》:請分享幾個您認為成功的“健康設計”案例。

        胡潔:我介紹一下我們自己團隊的兩個成功案例。第一個案例是小動物多模態分子影像儀的設計,我國是最大的生物醫藥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然而我國市場上自主創新藥物不足5%,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缺乏藥物效果評價的相關設備和產品。在這種背景下,這種影像儀將多學科醫學影像技術融為一體,應用于小動物成像,能夠實現活體無創的、動態的、定量的從分子水平觀察的動物的生理、病理變化,有效地縮短動物實驗評估、分析周期,從而為腫瘤、心血管、神經等疾病,遺傳基因和藥物代謝研究,新型分子探針的篩選和有效性評價提供強有力的研究工具和手段。第二個案例是視神經視覺假體,不同于傳統的視網膜視覺假體,視神經視覺假體是將電極植入到患者視神經,是一種植入式的人工器官。在胡潔教授主持的國家973計劃課題“視覺假體的信息處理及編碼理論研究”支持下,通過仿真假體視覺下閱讀心理物理學實驗,研究了光幻視點陣列的不規則性對中文閱讀和常見物體識別的影響規律,建立了光幻視陣列的各項參數與物體識別相互映射的知識模型;揭示了改變刺激參數及空間刺激模式對視皮層電誘發電位的影響規律,為視神經假體刺激方案以及刺激電極陣列的空間排列方式提供了知識模型,實現了基于預測模型的視神經電刺激誘發電位預測,通過生物領域知識激勵的創新設計,進行了視覺假體的創新設計。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四虎成人www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好湿好大硬得深一点动态图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 久久五月精品中文字幕 |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免费| 国产综合免费精品久久久| 美女黄页免费视频大全在线|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91精品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国产乱码精品一品二品|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久久网| 伊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呦交小u女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538|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蜜芽| 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 欧美性videos高清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片 | 国产精品福利片免费看| 国产久热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热精品| 好紧好爽太大了h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黄色污污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日韩精品/国产精品| 正在播放酒店精品少妇约|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 午夜男人女人爽爽爽视频| 亚洲精品小视频|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