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專訪|胡長明:凝設計之力,塑重器之美

        0

        ? 采訪:李杰  李葉

        ? 受訪:胡長明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工業設計中心主任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工業設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工業設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以下簡稱“十四所”)工業設計中心以“凝設計之力,塑重器之美”為愿景,專注于為復雜電子裝備行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產品研發、產品形象策劃、人機交互研究、智能制造設計等服務。中心通過融合工業設計、結構、仿真、工藝等多個專業,打造了一個跨學科產品創新研發平臺。中心共發表論文200余篇,授權專利50余項,牽頭獲得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工業設計大獎,2019年被認定為“江蘇省工業設計中心”,2021年被認定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中心堅定向“美”而行,致力于成為復雜電子裝備行業塑造技術之美的實踐者、多學科集成創新的推動者,以及工業設計理念、方法和標準的引領者。

        胡長明,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十四所首席專家、工業設計中心主任、智能制造創新中心主任,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專家咨詢組成員,中關村科創智慧軍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智能制造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電子學會會士、電子機械工程分會常務副主任委員,江蘇省政協委員,東南大學兼職教授。主要從事復雜電子裝備結構工藝及智能制造技術研究,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十五項,出版專著二部。

        《設計》:深耕智能制造與工業設計領域多年,您見證了中國工業設計賦能中國制造的哪些重要歷史節點? 

        胡長明: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從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用到精神文化享用,從社會維持運轉到國家保障安全,所需的所有物品,幾乎都需要制造業制造出來。智能制造的本質還是制造,它是一種先進的生產方式,是技術發展、社會進步、知識積累交匯、綜合的結果,是制造系統演進到新時代的產物。迄今為止,人類社會已經經歷了三次翻天覆地的工業革命,而當前,以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虛擬現實為突破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到來和興起。縱觀制造業整個發展歷程,從手工作坊到流水線生產,從大規模生產到個性化定制,從機械化、自動化到數字化、智能化,可以說,工業設計的發展與制造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共同見證著技術的進步,時代的變遷,努力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工業設計是以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為條件發展起來的,反映著時代的制造和技術水平。作為創新鏈的前端,工業設計可以加速產品換代,提升用戶體驗,可以重新再造商業模式和流程,甚至可以成為促進企業社會價值轉變的重要引擎。一方面,工業設計促進了制造方式的轉變,另一方面,制造方式的變革也對工業設計的發展起到正向反饋。工業設計師通過新材料、新技術的運用和標準化、可更換性的設計,提升產品外觀,推動產品的大批量制造,生產制造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又客觀上促進了計算機技術與自動化技術的深度融合。隨著時代的進步,工業設計也被賦予新的定義,設計的對象逐漸由可見延伸到不可見,由物質延伸到非物質,設計范疇擴大至“物品、過程、服務以及它們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構成的系統”,設計任務轉向解決環境污染、文化差異、生活方式等各種社會問題,衍生出了“綠色設計”“可持續設計”等新的設計理念,為制造業提供更多生產模式的可能性。

        我國工業設計的發展是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而我國智能制造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的,二者可以說是同期萌芽,雙生共贏。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制造業經歷了從修配仿制到自主研制,從落后追趕到創新引領,在很多領域也涌現出代表“中國創造”“中國質量”和“中國品牌”的高端裝備名片,比如高鐵,盾構機,雷達裝備等,可以說功能和顏值齊頭并進。在這個自主創新、不斷進取的歷程中,工業設計的水平也取得了飛速發展,已經成為了社會關系、經濟結構、科技水平和生存方式的一個“鏡像”,工業設計作為跨學科專業,將創新、技術、商業、研究及用戶緊密聯系在一起,提供策略性的解決問題方案,也見證了我國工業設計本身從跟跑到并跑,再到局部領跑的歷史躍遷。

        《設計》:十四所工業設計中心初創的契機是什么?

        胡長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以下簡稱“十四所”)成立于1949年,與共和國同齡??姑涝陂g,十四所作為我國唯一一個能提供雷達裝備的研究所,在當時器材極度缺乏的條件下,千方百計修復出第一批雷達(圖1),為地面作戰部隊提供了準確可靠的空中情報,有力保障了志愿軍高炮部隊作戰和運輸供應。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第一部自行設計的雷達-314甲中程警戒雷達就誕生于十四所,開啟了我國雷達研制的發展篇章,中央臺《信物百年》紀錄片講述的就是該雷達背后的研制故事(圖2)。此外,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四號,每一次“飛天任務”,十四所研制的遠望號上系列精密測控雷達(圖3)始終聚精會神地守望蒼穹,為“航天夢”“探月夢”默默助力。

        1/抗美援朝中的雷達兵部隊

        1/抗美援朝中的雷達兵部隊


        2/中央臺《信物百年》紀錄片- 314甲中程警戒雷達

        2/中央臺《信物百年》紀錄片- 314甲中程警戒雷達


        3/遠望號上的精密測控雷達

        3/遠望號上的精密測控雷達

        作為中國雷達工業的發源地,十四所歷經70余年風風雨雨,在幾十年的產品研制和技術發展過程中,十四所形成預警機精神、“海之星”精神等優秀文化,鍛造了一支敢打硬仗、勇于擔當的人才隊伍,鑄造了一個又一個“大國重器”:空警-2000雷達作為預警機核心裝備,多次參與閱兵和重大保障任務(圖4);中華神盾“海之星”雷達的成功研制,助力中國海軍駛向深藍(圖5);相控陣雷達填補了國內空白,被稱為中國版“鋪路爪”(圖6)。

        4/ 空警2000預警機雷達

        4/ 空警2000預警機雷達


        5/ 中華神盾“海之星”雷達

        5/ 中華神盾“海之星”雷達


        6/ 相控陣雷達

        6/ 相控陣雷達

        十四所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設計創新,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引入了第一批工業設計人才?;仡櫪走_工業的歷程,我們責無旁貸,面向國家未來的發展,我們更應該一往無前。

        國之所需,我有所應。黨和國家發展的戰略需要一直都是十四所創新發展的價值導向。我國在十三五規劃中就明確提出要“實施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支持工業設計中心建設”,發展工業設計已成為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助力。

        行業所趨,我有所向。在信息與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下,電子裝備的研制需求逐漸從功能至上開始向圍繞性能要求、技術水平、成本限度等多方面考量的集成創新轉變,并通過頂層的工業設計優化逐漸展示出成熟的技術性能之美,電子裝備行業對裝備綜合性能的要求不斷提升,為十四所謀劃自身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戰略選擇。

        電科所能,我有所為。十四所作為中國電科集團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始終將設計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著力提升工業設計在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中的增值作用,強化十四所為集團、企業提供定制化整體解決策略和方案的能力,推動高端裝備的智能設計和集成創新,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奠定堅實基礎。

        面向“國之所需、行業所趨、電科所能”的新形勢,十四所成立工業設計中心,將工業設計和結構設計、仿真設計、熱設計、工藝設計等進行系統化整合,通過產品形象頂層設計策略,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美學凝結于中,探索美好的技術境界。同時面向大眾、面向生活展示國之重器,提升人們對祖國強大的民族自信和對美好而和平生活的信心。

        《設計》:請介紹一下十四所工業設計中心的人員構成及主要工作內容。

        胡長明:十四所工業設計中心是融合了工業設計、結構、仿真、工藝等專業的跨學科產品創新研發平臺,涵蓋專業包括工業設計、人機交互設計、結構設計、工藝設計、仿真設計等,是一支具有活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多學科跨專業的高水平創新團隊(圖7)。

        7/ 核心團隊成員-1

        7/ 核心團隊成員-1


        7/ 核心團隊成員-2

        7/ 核心團隊成員-2


        7/ 核心團隊成員-3

        7/ 核心團隊成員-3

        十四所工業設計中心的設計理念是“凝設計之力,塑重器之美”,我們希望能夠專注為復雜電子裝備行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產品研發、產品形象策劃、人機交互研究、智能制造方案設計等服務。我們圍繞行業特點和發展趨勢,形成了產品形象設計、人機工程與交互、數字化設計、智能制造四大研究方向,將技術與美學的融合設計實踐于產品研制中。堅定向“美”而行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長遠來說,我們希望能努力成為復雜電子裝備多學科集成創新的推動者和復雜電子裝備工業設計理念、方法和標準的引領者,充分發揮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的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

        《設計》:工業設計中心的成立,給十四所帶來的最顯著的變化體現在哪些地方?

        胡長明: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的定位是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工業設計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管理規范、業績突出,發展水平居全國先進地位的企業工業設計中心,入選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既是對十四所工業設計創新能力的國字號認可,也是十四所作為軍工電子主力軍、網信事業國家隊、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實力體現。工業設計中心的成立,給十四所帶來的變化主要為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設計思路的轉變,堅持設計創新,筑牢“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科技根基。傳統的工業設計思路更多關注造型設計和產品本身,工業設計中心發揮跨學科的優勢,將工業設計與科學技術相融合,探索以用戶為中心的解決方案,更多關注服務與體驗設計、交互與過程設計和面向技術整合的設計,使得設計創新活動全面地立足于科學的研究方法之上。目前,十四所已實現了雷達結構的工業造型設計、全三維協同研發,將三維設計、虛擬仿真循環迭代優化貫穿于產品研制的全過程。工業設計中心具備了從研發到落地的全生命周期全數字化設計能力,在概念設計、方案設計、詳細設計、生產制造、售后維保等階段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第二是產品研制模式的轉型,擔當“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的示范重任。傳統的復雜電子裝備研制面臨諸多挑戰:一是多品種小批量、研批混線,傳統工廠資源調度與生產管控依賴人工經驗,無法滿足裝備產能大幅增加的需求;二是機電液混裝、裝調一體化,傳統工廠欠缺高精度高柔性的智能化裝配手段,難以保證高質量高效率的裝備研制需求;三是生產數據多源異構、管理分散,傳統工廠數據采集效率低、生產可追溯性差,無法滿足科學決策、質量溯源的需求。面對上述挑戰,我們從“十五”期間以無紙化、數字化和信息化為特征的數字化研究所,到“十二五”期間以“四精益一共享”框架為核心的精益研究所,已經初步打造了“全數字、全互聯、全智能”的智慧研究所(圖8、9),形成全層級智能裝配示范能力(圖10)。

        8/  十四所產品研制模式轉型歷程

        8/  十四所產品研制模式轉型歷程



        9/ “全數字、全互聯、全智能”的智慧研究所

        9/ “全數字、全互聯、全智能”的智慧研究所



        10/  全層級智能車間

        10/  全層級智能車間

        第三是品牌影響力的提升,努力打造“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全新名片。品牌是企業與用戶之間聯系的紐帶,工業設計中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產品形象識別體系,打造了不同平臺雷達產品的設計語言,我們把這套家族化的設計語言在眾多產品線上進行了實踐和推廣,有效地塑造了企業統一的品牌形象。從另一層面來講,品牌形象也映射出了十四所“責任、創新、卓越、共享”的核心價值觀,十分有利于提升用戶對產品品質和企業文化的信賴和認同感。

        近三年,中心發表論文200余篇,授權專利50余項,牽頭獲得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并在中國設計紅星獎、“裝備中國”高端裝備創新設計大賽、中國設計智造大獎(DIA)等各項設計大賽獲得佳績,參與研制的產品頻頻出現在“70周年國慶閱兵”(圖11)、“珠海航展”(圖12)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通過明星產品在國家重大場合的多次亮相,借助設計的外化形態和內在品質,傳達成熟的技術性能,著力拓展雷達技術之美的大眾普及之路。

        11/  國慶閱兵

        11/  國慶閱兵


        12/  珠海航展

        12/  珠海航展

        《設計》:十四所工業設計中心成立以來,為保持設計創新能力,側重于做哪些方向的創新研發?

        胡長明:十四所工業設計中心主要圍繞產品形象設計、人機工程與交互、數字化技術、智能制造四大板塊開展創新研發工作(圖13)。

        13/  中心研究方向

        13/  中心研究方向

        對于復雜電子裝備來說,產品形象設計是增加裝備的國際競爭力和品牌知名度的最有效的方法。工業設計中心自成立以來,我們緊跟國內外復雜電子裝備設計趨勢,在產品頂層設計策劃中融合企業品牌戰略與企業文化。我們堅持產品形象設計的變革和創新:由功能模塊的堆砌向功能形態整合轉變,由單純的形式之美向融合技術之美轉變,由單一的功能設計向用戶體驗設計轉變,由同質化的產品外觀向具有識別性的品牌形象轉變。通過“四個轉變”,我們形成了體現十四所特質的產品形象設計策略,構建了完善的產品形象識別體系,形成了與企業一脈相承、形象特色鮮明的系列產品。

        在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下,復雜電子裝備的操作可靠性、人機舒適性、設備維護性與裝備工作效能密切相關。我們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導向,采用科學的理論基礎、先進的仿真技術、真實的實驗環境,重點研究如何使用戶在精神高度緊張的作業過程中也能感受到便捷和信賴,保證工作效率(圖14)。在交互界面設計中,我們通過符合用戶習慣的色彩編碼和圖形化開展信息可視化設計,提高用戶對關鍵信息的認知效率,弱化信息干擾、提供視覺線索,提升認知績效。通過軟硬一體化的創新設計模式,產品的人-機-環系統與人-機-界面系統的宜人性及工作效率顯著提升(圖15)。

        14/  人機工效仿真分析

        14/  人機工效仿真分析


        15/  顯控人機交互界面

        15/  顯控人機交互界面

        數字化技術研發以數字化樣機技術為基礎,打造全流程全三維協同研發模式,著力于提高設計效率、驗證效率和降低研發成本,以實現新產品開發能力的持續提升。為提高復雜電子裝備結構設計的準確性和效率,我們基于虛擬現實、人機交互及三維設計技術開發了交互式虛擬系統,為用戶提供自然操作的交互式虛擬環境,對產品設計及裝配過程和結果進行可視化仿真,以達到檢驗、評價及預測產品合理性的目的,大幅縮短產品的研發周期(圖16)。

        16/  雷達數字化樣機應用實例

        16/  雷達數字化樣機應用實例

        為助推十四所智能制造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我們推行智能制造SIC(Smart Factory、Intelligent Enterprise、Cloud for Manufacturing Service)戰略(圖17)。其中,S是智能車間、I是智慧企業、C是云制造服務平臺。通過自主研發和產業協作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標準體系制定、共性技術攻關、整體解決方案研究、軟硬件使能產品開發等工作,形成智能車間、智慧企業以及云制造服務平臺三大系列產品。

        17/  SIC戰略

        17/  SIC戰略

        圍繞SIC戰略,我們打造了“睿知”工業軟件和“睿行”智能裝備兩大自主品牌,開發了制造運營管理、三維可視化、數據采集與決策等核心應用軟件,研制了組件、天線單元等自動化裝配系統,打造了國產化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產生了廣泛的示范應用。十四所也先后入選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總體組和專家咨詢組,榮獲工信部頒發的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車間、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金獎、國內權威智能制造知識服務平臺評選的中國智能制造最佳實踐獎和標桿智能工廠(圖18)。

        18/  自主開發的系列產品

        18/  自主開發的系列產品

        《設計》:十四所工業設計中心作為復雜電子裝備工業設計理念、方法和標準的引領者,愿景之一是“凝設計之力,塑重器之美”,您認為何為“復雜電子裝備·大國重器之美”?設備之美在實踐應用中有怎樣的意義?

        胡長明:技術“Tech”來源于希臘語,其意思為利用現有事物形成新事物或者改進現有事物功能、性能的原理和方法。設計“Design”,源自拉丁語“Designare”,是為了一定目的而對其事物變化的操作。人類的歷史、文化、遺跡都產生于設計,設計的終極目標就是功能性與審美性。我們國家最早的古典文獻《周禮?考工記》中提出的“天時、地氣、材美、工巧”合四為良的造物思想,也體現了造物的實用與審美、技術與美學的高度融合特點。工業設計正是科學原理、技術手段、藝術規律三者交融所創造的技術美學實踐。技術美一般包含三個基本原則,包括功能原則、價值原則和美感原則,而如何定義大國重器之美、締造工業設計的核心價值,是行業內一直在探索思考的一個問題。

        復雜電子裝備通常是具有信息感知、通信、導航、干擾等功能的機電耦合系統,主要涵蓋電子信息、航空航天、船舶、軌道交通等領域,產品往往分布在沙漠、高山、海洋、島礁等世界各地,面臨各種極端環境。以雷達為例,整體形態需遵循各類技術指標和功能的要求,而極端環境下的抗腐蝕、耐高/低溫性能又對材料、涂覆的選用提出高要求,此外如何解決系統交互操作繁多、人機協同關系復雜等問題也是無法避免的難點?!皟A國宜通體,誰來獨賞眉”,“大國重器之美”更多的是一種多因素和多維限制條件下呈現出來的均衡與和諧的整體美。

        十四所工業設計中心融合雷達特點,設計趨勢和企業文化,形成了整體感、科技感、品質感的設計策略,打造了各領域的雷達產品形象識別體系(圖19)。比如車載領域雷達以堅固可靠、防御性強的盾牌形象作為識別語義,體現硬朗堅實,具有強大威懾力的特點。機載領域雷達以百折不撓、無所畏懼的雄鷹形象作為識別語義,體現機載雷達銳利機警、輕盈精巧的產品形象。艦載領域雷達既有保駕護航的陽剛之威,又有以人機效能為先的細致入微,以乘浪御海,驍勇無畏的海燕形象作為識別語義,體現艦載雷達靈動、穩健、剛柔并濟的產品形象。

        19/  雷達形象識別

        19/  雷達形象識別

        雷達的設計體現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的綜合實力,雷達的產品形象更能體現我國軍工行業的形象以及整個國家的設計水平?!昂2晦o水,故能成其大”,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環境下,雷達作為國防科技的重要代表,也在積極參與并助力機場安檢、社會治安、聯合國維和、反恐等領域的安全援助項目,通過頂層和系統的產品形象設計,不僅是國之重器面向百姓、面向生活的展示途徑,更是傳遞和平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圖20、21)。

        20/  雷達形象識別太赫茲雷達-人體安檢成像系統

        20/  雷達形象識別太赫茲雷達-人體安檢成像系統


        21/  便攜式多功能偵察雷達-黑飛無人機終結者

        21/  便攜式多功能偵察雷達-黑飛無人機終結者

        《設計》:在產學研用合作和人才培養方面,十四所工業設計中心做了哪些具體工作,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胡長明:十四所工業設計中心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構建合作共贏的“政產學研用”生態圈。

        校企合作方面,我們與東南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訂單式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工業設計人才,目前已累計培養碩博研究生近百人。另外,我們也積極與高校聯合布局、申報一批原創性和前瞻性的科研項目,加快形成若干戰略性技術和戰略性產品,培育新興產業,累計千萬級項目經費。

        政企合作方面,十四所全方位融入南京市經濟發展,是南京市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單位,也是南京市八大產業鏈之一“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鏈長單位。我們以工業設計中心為依托,以智能制造為發力點,建成了江蘇省復雜電子裝備智能制造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和南京市軍工電子智能制造軍民融合創新平臺,位列江蘇省智能制造領軍服務機構名單第一批榜首。同時,我們打造了國內首個微波組件智能制造示范車間(圖22),雷達總裝車間也獲得“工信部高端電子裝備示范工廠”的稱號。

        22/  國內首個微波組件智能制造示范車間

        22/  國內首個微波組件智能制造示范車間

        為民營企業提供優質的設計服務也是十四所工業設計中心近年來的工作方向,其中比較有特色的就是智能制造轉型升級項目,我們為湖南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有限公司國內首創了疊片機器人工作站(圖23),實現大型變壓器鐵芯的自動化疊片,產能提升8倍以上。LED顯示屏也是十四所民品領域的明星產品,依托控股公司洛普,我們為北京冬奧會提供了近600平方米的LED全彩屏(圖24),保障了冬奧會比賽畫面的完美呈現;為生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在上海的革命實踐,我們在顯示屏外觀造型、色彩輸出等方面下足了功夫,為中共一大紀念館定制柔性LED顯示屏(圖25),最終呈現出卓越的品質和震撼的視覺效果。

        23/  疊片機器人工作站

        23/  疊片機器人工作站


        24/  洛普公司全彩屏見證中國健兒奪金瞬間

        24/  洛普公司全彩屏見證中國健兒奪金瞬間


        25/  洛普公司為中共一大紀念館定制柔性LED顯示屏

        25/  洛普公司為中共一大紀念館定制柔性LED顯示屏

        此外,在現代民航運輸領域,十四所也取得一些成果。瞄準機場區域精細化氣象監測服務需求,我們打造了全球首部國產化大型機場終端區天氣預報預警裝備(圖26),對天線陣面、天線座等主要部件進行深度整合設計,提升產品的品質感,被選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十大精品工程。

        26/  北京大興機場氣象雷達

        26/  北京大興機場氣象雷達

        《設計》:請分享幾個十四所工業設計中心的經典設計案例。

        1.SLC-2E多功能相控陣火控雷達:SLC-2E多功能相控陣火控雷達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固態全數字有源相控陣雷達,在珠海航展上一經亮相即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并在CCTV-2頻道《經濟半小時》專題節目中重點展示介紹,被譽為走出國門的“中國神器”(圖27)。中心全程深度參與該項目從研發到生產的整個生命周期,開創性地將視覺層次設計體系和基于產品語義的產品形象識別體系進行有機的融合,并貫穿到整個設計流程中。

        27/  走出國門的“中國神器”

        27/  走出國門的“中國神器”


        首先,我們根據雷達特點構建了視覺層次設計體系,根據人們從遠到近能觀察到的內容不同,從三個視覺層次開展形態整合設計,打造具有高度整體感的雷達形象。

        第一視覺層次強調整體布局與形態。通過外部形態輪廓線的應用,提高整車外部形態輪廓的連續性、平臺設備的整體性和整車形態的視覺穩定性,并利用斜切面等形態特征確定產品設計風格(圖28)。

        28/  第一視覺層示意

        28/  第一視覺層示意

        第二視覺層次展現結構單元的線、面、體。通過設計元素的呈現以及內部形態輪廓線的應用,實現設備內部部件外觀要素的秩序性組合,保證整車的簡潔和統一,為整車形象識別基因的應用提供良好基礎(圖29)。

        29/  第二視覺層示意

        29/  第二視覺層示意

        第三視覺層次關注點和細節。通過對門鎖、把手、鉸鏈、銘牌、表面處理、走線等各細節要素的統一設計和工藝制作水平展示,體現產品精益求精的品質(圖30)。

        30/  第三視覺層示意

        30/  第三視覺層示意

        其次,結合車載領域的產品形象識別體系,將基于“盾牌”語義的產品族DNA和形態要素在三個視覺層次統一、靈活地運用,打造契合家族理念的識別特征,從而保證了雷達從整機層面到細節層面均具有較高的整體性和識別度(圖31、32)。

        31/  整機層面形象識別設計

        31/  整機層面形象識別設計


        32/  細節層面形象識別設計

        32/  細節層面形象識別設計

        2.YLC-8B遠程預警雷達:YLC-8B遠程預警雷達被譽為中國反隱身“旗艦”型號,已成為中國反隱身雷達的代名詞,在2016年被《國防科技工業》雜志評選為“中國10大明星武器”,CCTV4《走遍中國》欄目也對其開展了專題報道(圖33)。

        33/ 《走遍中國》專題報道

        33/ 《走遍中國》專題報道

        在該雷達產品形象設計過程中,我們在盾牌造型簡化的基礎上,對其形象元素進行提取凝練:以棱角分明、強勁有力的折線線條作為產品族DNA元素,表達產品硬朗堅實,具有強大威懾力的特點。我們將產品族DNA元素進行靈活運用,貫穿于雷達整機外觀、天線系統、平臺設備和通用部件的造型設計之中,打造具有獨特形象識別特點的產品系列(圖34)。

        34/  YLC-8B遠程預警雷達整體形象

        34/  YLC-8B遠程預警雷達整體形象

        方正堅固的高頻箱結合具有動感和力量感的箭頭元素(圖35),既解決了結構性能的要求,又表現了剛強有力的防御姿態,形成富有力量和韻律的宏偉形象。錯落有致的折角特征組合形成了具有強識別度的家族基因,體現了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

        35/  YLC-8B遠程預警雷達細節形象

        35/  YLC-8B遠程預警雷達細節形象

        3.新一代雷達工作方艙系列產品:地面雷達的工作方艙是雷達系統與用戶“面對面”交互的核心載體,也是工業設計大展拳腳的舞臺。中心近年來在產品形象、人因工效、CMF等方面不斷探索創新、融合迭代,合力打造了全新一代雷達工作方艙的整體解決方案,大幅提升了雷達產品的用戶體驗,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全新的產品形象:該方艙在空間利用、成型工藝、燈光布局、環境控制上取得突破,創造性地采用漫光燈帶間接照明、隱藏式出風口等設計手法,打造了寬敞、明亮、舒適的工作環境,一改傳統工作方艙簡陋、狹小的刻板印象,極大地提升了產品形象(圖36)。

        36/  全新的產品形象

        36/  全新的產品形象

        (2)友好的人因工效:通過方艙空間布局的頂層優化,拓展了空間功能性,降低了內部空間給用戶帶來的心理壓迫感。艙內精心設計的多維度調節人機工效座椅、人員/設備獨立風道、隱藏式燈帶、隱藏收納的會議設施、應急扶手,全方位地提升了方艙的人因工效和用戶體驗(圖37)。

        37/  友好的人因工效

        37/  友好的人因工效

        (3)細膩的CMF處理:在工作方艙中使用條紋地板革、點狀覆膜、蜂窩隔音板等新材料、新工藝,提升方艙內部的品質感和細節感。通過顏色對內嵌式的滅火器與常用工具進行功能區分,增強識別性的同時,提高使用效率(圖38)。

        38/  細膩的CMF處理

        38/  細膩的CMF處理

        為實現方艙產品的家族化設計,中心以工作艙整體形象解決方案為基礎,提煉具有可拓展性、可繼承性的產品族DNA,并通過批量生產獲得更高的制造成本收益,成功塑造了新一代雷達工作方艙的家族化產品形象(圖39)。

        39/  新一代電子設備方艙-1

        39/  新一代電子設備方艙-1


        39/  新一代電子設備方艙-2

        39/  新一代電子設備方艙-2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在线中文字幕精品第5页|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男女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好吊妞视频精品|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九九九|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亚洲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免费|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四库影院永久四虎精品国产|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青春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六页|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精品国产高清在线拍|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av| 2018国产精华国产精品|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