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瑞,設計師,Maxmarko 木美品牌創始人,在設計過程中理性與感性并存,總能把天馬行空的想象,結合當下生活方式的變化趨勢,通過精益求精的工藝創造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作品。曾榮獲ELLE DECO國際設計大獎,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年度設計新銳獎”,“中國國際家具展覽會”客廳家具類金獎,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年度最佳原創設計品牌”等三十余項專業獎項,并獲得中國家具協會全國“十佳設計師”,華美會年度華人設計精英人物等稱號;受邀參加米蘭設計周、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等多項國內外展覽。
關于中國原創家具,陳大瑞談到,中國原創設計的第一階段是為了喚醒原創精神,鼓勵自主設計的原創精神,經過近二十年的奔走呼吁,整個社會的導向已經有所改觀。他認為,當下這個階段,需要更多創新精神,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凸顯出來,這種有根的東西才可能更好地發展,在發展中提煉。
《設計》:請介紹下從工作室成立以來,您作為獨立設計師品牌創始人所經歷的家具市場的發展變化及個人的心路歷程。
陳大瑞:我成立的工作室的時候是2009年,2013年是個分水嶺,2013年之前國內的各大展覽都沒有設計的版塊,對“設計”這個品類普遍不怎么重視,當時“設計百分百”在上海做的規模也不大,直到2013年中國主流的展覽里才有了設計版塊。所以在2013年之前,我的設計工作室跟那些服務的家具企業去講原創,講自主設計,基本上不太可能。當時普遍覺得簡單的模仿抄襲就能取得很好的市場銷量,不需要做自主設計開發。
那個時候確實是帶著一種情懷去做的原創設計品牌,根本也沒考慮通過自己創立這個品牌在市場上獲得多大的商業認可,因為在那個階段背景下自己做品牌基本會血本無歸的。當時就覺得行業不愿意去做,但作為設計師應該有自己的使命感。
餐桌
《設計》:2020年開創“譜物”品牌的動議是什么?給“譜物”做的品牌規劃是怎樣的?
陳大瑞:“譜物”是從中國本土的文化理解的角度去作為出發點,深度挖掘自己的傳統。它跟“木美”是差異化的,“木美”是比較融合的,前面這10年主要是我自己在設計上的實驗探索,看了太多的歐洲的、意大利的設計,總結來講的話,我們也可以做出很好的國際化設計。
“譜物”則更回歸。意大利設計、北歐設計、日本設計都有比較鮮明的風格,跟自己的文化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它是按照文化正常的發展順序不斷產生的,而中國的設計是跳躍式的,在還沒有認真思量自己本土文化的情況下,就先接受了西方好的內容,開始在西方的內容框架下學習,然后去做自己的理解,“譜物”是在學習了更多國際化的表現手法之后去尋找自己的文化脈絡,讓過去的文化在今天能生生不息地發展,它可以對從現在到未來的中國式生活做一個日常的系統規劃。
寒江雪雙人
《設計》:您的設計被稱為有“京味兒”您自己是如何評價品牌的DNA的?
陳大瑞:在國際化的背景下,在對國際化和它所呈現的不同狀態有所了解和理解甚至更多的實踐之后,地域化反而變得更重要。因為在北京生活了這么多年,文化已經融入設計的理念和方式方法里面,它是一個感知化的東西,不經意就帶出來了。
東西方的理論是兩個體系,西方在設計上可能更科學,更有積極性,東方是一種感知性的設計,中國家具設計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沒有傳承中創新,是斷代的。要么是把傳統搬過來,像以前的“新中式”,就是把過去的古典審美簡化一下搬過來;或者像現在用西方的語言,也是直接搬來用。
蝴蝶椅
從90年代末開始,北京快速發展的二三十年是整個中國現代化發展的一個縮影,很有代表性,這個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和剖析自己的過程,從那以后開始形成自我思考,也便有了融合的“木美”。
我覺得從這個角度來講,不只是家具,中國所有的領域,在這一兩年當中應該是一個非常聚焦的社會現象。
天宮三人位
《設計》:您被稱為新中式家具的先驅,在您看來,“新中式”的提法過時了么?是否存在同質化問題?現在的“新中式”是怎樣一個概念?
陳大瑞:“新中式”這個提法的主要核心是便于大眾理解和媒體傳播,我的理解它是中國設計的一個進行時。“新中式”里面有一個典型的形態,就是在明式家具上做減法,但這種減法本身過于表面話,并沒有深入的思考。
歐洲在工藝美術運動時期就對他們古典的東西進行了減法,可以稱為新古典時期,他們保留了古典家具的樣子,然后用相對正好,因為他們是一個進入到工業化這么一個階段,但是歐洲的古典家具它就是古典家具,它有兩個最重要的特征,第一它是制式化的,可以從一個門拉手延展到所有的東西,符號、雕花可以不斷進行應用和延展,形成了系列化。并且歐洲的古典家具它足夠古典,比如說巴洛克、洛可可,你怎么看它都是古典的表現手法,它的裝飾性等。但是中國的這種審美來講的話,或者說它如果在不管是它的建筑,還是它的家具來講,包括它的很多器物,它從漢代就開始做減法,就開始做提煉。你如果把從漢代到當然清代是做了很多,反而是又加了很多不是很當代的或者不是很簡約的這種提煉的做法。
小圈椅
實際中國這種對于器物類使用類的東西一直是以一個比較提煉的手法在做。今天在進行的已經不叫“新中式”了,它應該就叫“中國式”。今天的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大時代背景下,我給“譜物”的定義叫“行云流水”,從哪兒發,到哪兒止,該停停,該走走,這就是“行云流水”的概念,是一個很自然的流露,不再是刻意追求,只是想說,過去曾經也是風華絕代,但往下進行要比歐洲進行這種提煉時難度更高,要求更高。即便如此,他還依然還是一個補碘知識,覺得如何跟當代之間的審美有關系,我們經歷了這么多,又處在這個時代,這個時候又有了很多的這種理解和實踐的經驗,進行再一次的提煉和表達,所謂“生生不息”,就是不光傳承,更是一種在傳承的經典中不斷創新。
小縱橫(茶桌)
《設計》:您日常從哪里汲取設計的靈感?
陳大瑞:靈感來自于衣食住行,因為你就在一個文化重新被理解的狀態當中,作為一個設計師,他既在其中又可以操控未來,必須和時代保持很緊密的聯系,不斷地學習和反思,否則有可能會被時代拋棄,被年輕人拋棄。
翌沙發
《設計》:在您的設計和生產過程中,如何平衡工業化生產和工匠精神,讓品牌兼顧效率與溫度?
陳大瑞:工匠精神實際上是想追求一個極致的狀態。你需要很有耐心,不為商業目的去擴大規模,而是追求很好的工藝,做精致的東西。但其實上市場的現實是,你可以不做那么精致,只要擴大商業規模就可以取得更大的營業額。但是東西如果做不好,我自己這關就過不去。
我個人比較追求極致,我曾經在一年半的時間里帶領著不同的團隊把《壽司之神》看了4遍,片中的每一個細節我都記憶猶新。你選擇做什么,并不在于你做成了多大的規模,你都會受人尊重,這就是工匠精神。我覺得人做任何事情的最終目的是要獲取尊重。小野二郎作為一個廚師,他在自己的領域所取得的尊重并不比老板差,不比馬云差。他在專屬于自己的領域里不斷精進,把自己投入進去,不斷追求一個極致的狀態。
Maxmarko 木美 +系列茶幾 純銅
以中國現實社會和市場的發展速度,身在其中是不可能不受干擾的,有些時候甚至會被其左右,但是我們現在依然在堅持。回想起剛開始的時候,在那樣一個時代,非要當一個異類,去做一個逆時代的事情,真挺傻的,很多人勸我不要這樣做。但你看今天,“傻乎乎”的人越來越多了。對自己的堅持我還是很欣慰的。堅持不是勝利,堅持到底才是勝利。
X架量產版本.1894
X架量產版本.1901
《設計》:對您職業生涯影響較大的設計人物及設計作品有哪些?
陳大瑞:我開始從事家具設計的時候就找到一個奮斗的標桿——安東尼奧·奇特里奧。
奇特里奧是1951年生人,以那時候我對自己的了解,我算了一下,幸運的話,再過二十多年我有可能達到他那種狀態,甚至超越他。在我看來,他的設計最重要的是“無可附加”。我認為中國最厲害的文化是漢文化,它是高度提煉的,這也就是漢文化能夠同化所有外來文化的原因。高度提煉的東西可以被迅速接受,迅速掌握。復雜的東西不利于去接受。奇特里奧的設計跟漢文化之間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高度的提煉性,你沒有辦法往他的產品設計里面再添加一筆。
另一位是查爾斯·伊姆斯,他的商業化很成功,提煉的工業化特征和自己的設計形成了一個極度平衡。時至今日,我覺得他在五六十年前已經把今天的很多東西都做出來了,到現在30多年來都沒什么變化,現代設計已經變成了傳統。那是具備一個時代匠心的提煉。
現代設計國際化風格如火如荼地發展的時候中國沒有參與其中,現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從地域文化的根上去發掘,從中做提煉,更好地去發展設計。中國原創設計的第一階段是為了喚醒原創精神,鼓勵自主設計的原創精神,經過近二十年的奔走呼吁,整個社會的導向已經有所改觀。當下這個階段,需要更多創新精神,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凸顯出來,這種有根的東西才可能更好地發展,在發展中提煉。這是和第一個階段中的中國原創的核心區別。品牌開始做差異化的設計,也有一部分市場倒逼的原因,設計創新的新常態是能否做出符合這個時代的審美和用戶需求的產品。
2020年之前,中國在高速的需求狀態當中造就了過去量級的中低端領域,造就了量級的頭部企業,這種態勢到2019年戛然而止。很多企業依然還延續著過去的方式,認為未來10年用現在的方式還能得到巨大的增量,我覺得是不太現實的。2020即便不是疫情原因,依然也會出現今天這樣的局面。
《設計》:在物聯網智能化的時代大背景下,家具設計整體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陳大瑞:我覺得現在的智能家具還不能叫人工智能,能給人的生活提供的便利還是有限的。
現在智能家具不叫人工智能,需要人的輔助,這就導致有些場景下的操作比純人工的流程更繁瑣,更費時間。即便是自動駕駛,也還要求司機扶著方向盤。
人工智能在這個發展階段,智能化會讓人的生活起居在某些程度上變得更便利。在我看來,人工智能是補漏的,用傳統方式無法做到的,通過科技來實現。但試想,3000年來人類的平均身高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生活所需的基礎功能都存在,所以家具設計要考慮的是,是否需要人工智能,生活不能被技術挾持了。
《設計》:您認為困擾設計師原創設計家具品牌發展的瓶頸是什么?
陳大瑞:不光是設計師品牌,所有的品牌的發展瓶頸就來自于設計師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