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背景下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RESEARCH IN DESIGNER TRAINING MODE WITHIN THE BELT AND ROAD CONTEXT

        0

        福州大學 吳紹蘭 黃星源 晉漪萌

        摘要:分析了“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對沿線各國的文化和經濟交流的影響,以及亞歐非經濟一體化的提速帶來的設計業務全球化協作與分工的必然趨勢,提出了這一趨勢對設計人才的新要求,從構建協同創新的課程體系、拓展國際化視野、搭建開放的教學平臺、提升人文素養方面探索“一帶一路”背景下設計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關鍵詞:一帶一路 設計 人才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TS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10-0082-02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effect that B&R initiative brings to countries in this areaand points out that it is an essential trend for design business to globalize its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within the context of Asia-Europe- Africa economic integrationwhich proposes a brand new requirement of designers.

        Thusthe training mode for designers under B&R context needs to be explored at the aspects of establishing a co-design education systemdeveloping a globalized perspectivesetting up an open platformand cultivat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tc.

        Keywords:B&R Design Design talent Training mode

        一、“一帶一路”的內涵及意義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是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出訪中亞等國時首次提出的重大經濟發展全球化倡議。“一帶一路”涵蓋中亞、南亞、西亞、東南亞和中東歐等地區的65個國家,陸地有三條路線,一是經中亞——俄羅斯——歐洲;二是經中亞——西亞——波斯灣——地中海;三是中國到東南亞——南亞——印度洋。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有兩條,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南海——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二是從中國沿海港口——南海——南太平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總人口約44億,占全世界人口的63%,經濟總量為21萬億美元,占全球的29% 1】。“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是新時期全球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在這一戰略指引下,我國經濟發展將迎來一個更加開放的時期,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交流也將日益加深。通過與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通互聯,建立與沿線各國的友好關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關系,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對接與耦合。

        “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順應了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其所倡導的開放式區域合作及深度融合,有助于構建平等、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格局,將推動沿線各國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合作。 “一帶一路”的建設既是中國擴大開放和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亞歐非乃至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愿景,它對于挖掘區域經濟潛能、推動投資與消費、創造需求與就業、保持經濟增長、增進沿線各國的文明互鑒具有重大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2015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在這份“一帶一路”戰略的綱領性中,福建則被定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省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作為福建地方高校的重點院校和高水平建設院校、以及雙一流為建設高校,人才的培養要適應國家發展戰略的需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中也將“擴大教育開放”作為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設計教育必須順應“一帶一路”的潮流發展,融入國際化教育的主流中。

        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對設計人才的要求

        “一帶一路”建設需要軟實力——人才的支撐,人是社會前進的首要動力,“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關鍵在于發揮人才的效用。高校是人才的培養陣地, 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尤其是設計人才,是企業創新、產業升級的主力軍。

        ICSID國際工業設計協會對設計的最新定義為 “設計旨在引導創新、促發商業成功及提供更好質量的生活,是一種將策略性解決問題的過程應用于產品、系統、服務及體驗的設計活動”。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亞非歐經濟一體化提速,商品、資本與勞務在全球范圍內的流通日趨自由與多元,隨著各種經濟聯盟的建立和跨境經營活動的不斷擴張,設計業務全球化的分工與協作以及設計人才的全球化流通日益凸顯,海外設計服務的輸入和我國設計業務的境外擴張顯著增加,設計的國際化是必然趨勢,這一趨勢對設計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應對國際設計項目的創新理念和水平;二是國際化的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三是寬口徑的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設計人才培養模式

        (一)協同創新設計能力的培養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是對沿線各國經濟、社會、文化的新適應,這一背景下的設計人才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有大視野的協同創新能力,這是“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軟實力保障。創新設計被喻為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而設計學科就是跨專業整合技術、商業、藝術、文化等提出策略性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活動,協同創新能力是設計人才的核心素質。

        近年來,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浪潮對我國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國內傳統優勢面臨挑戰,未來的競爭取決于價值鏈上游的競爭,這種競爭需要我們全面提升人才的創新潛能。人才的能力培養主要來源于課堂教學,要將TRIZ創新理論和方法引入設計課程的教學課程中,提倡以問題為導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研究,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課程教學不僅要有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傳授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促使學生具備開展不同問題和研究的持續能力。同時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實踐。以SRTP項目研究和設計競賽帶動學生聚焦學科前沿,引導他們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創新創業實踐反哺課堂教學,形成課程學習與創新實踐的良性循環。

        此外,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針對區域產業特色,聯合企業和政府,將實踐項目引入設計課程中,讓學生了解市場動態和產業需求,鍛煉他們的設計執行力,體驗政企工作作風。提升學生應對大型綜合性設計實踐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培養他們關心社會發展和關注市場需求的社會責任感。

        (二)打造國際化的師資隊伍

        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建設是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基礎和根本,是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資源,要通過引進、培養和分流多渠道優化教師隊伍。對于高水平大學,教師隊伍中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經歷的高層次人才要有相當的占比。要建立中長期的隊伍建設規劃和保障機制,提高海外高水平人才在安家費、科研啟動費、住房補貼等方面的待遇。對于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專設一條綠色通道,采取特事特辦快辦的快捷途徑,服務應更加周到和人性化。要制定教師出國培養計劃,并提供經費支持,以改善師資隊伍學歷結構。除了采取引進和培養措施之外,可同時進行分流工作。如對于未取得博士學位的年輕教師,可以考慮分流到實驗崗位、教輔崗位、機關、后勤等,鼓勵用人部門接收分流教師。

        同時引進國外優秀師資,邀請國外知名大學的專家學者來校任教或開設講座。打造一支具有國際素養和水平的師資隊伍,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國際化視野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提升學生國際化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拓展國際化視野

        “一帶一路”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從“中國化的全球化”邁向“全球化的中國化”,建立中國與世界深入而全面互動的新途徑,具有更大的未來擔當2。高校要增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大學良好的校際關系,為學生多創造境外交流學習的機會,可采取互認學分的3+13.5+0.5學制、以及3+2的本碩連讀模式,使學生體驗不同的教學模式和理念、不同地域文化和思想。

        為確保學生境外交流學習的順利進行,要求培養院校的課程設置、教學形式和管理等要與國際接軌,避免境內培養模式跟境外院校不對稱,造成境外培養環節難以開展;從境外學習歸來的學生帶回的國外學校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課程內設置等,也為培養院校的教學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這也轉換為培養院校提升國際化培養能力有利的自身條件。

        此外,可增加招收“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來校留學生,讓不同國度的學生融入到一個大集體中,促進中外學生的交流和溝通,相互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習俗、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的差異,兼容并蓄,取長補短。讓學生從中學會相互尊重,提高他們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為學生將來能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提供必要的儲備。此外,通過舉辦國際性學術會議,創造機會讓師生聆聽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講座并參與研討,及時了解設計學科的國際發展動態,拓展國際化的專業視野。再者,要注意提高設計人才的外語交流能力,可增設多國語言課程供學生選修,一是因為藝術類學生外語水平普遍偏低,應有意識加以強化;二是由于語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只有掌握民族的語言,才有可能進行直接的交流,并更快地融入到不同語系的國家環境中和更好地開展跨境設計項目。

        (四)構建優質的國際化課程體系

        構建優質的國際化課程體系是設計教育國際化的有效保障。應擯棄唯專業對口的單一方向培養的舊有模式,課程設置要兼顧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整合創新教育等多種模塊,并注重模塊間的協調與銜接。有效增進學科融合,提供豐富的 選修課程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同時滿足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的發揮。

        國際化教育要從課程建設、學科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入手,提高學科專業建設水平,從根本上增強自身國際化辦學實力。通過引進國外優質課程資源、聯合國外高校共同開發課程和教材,開展聯合設計教學活動,如舉辦跨國、跨文化的教學、設計工坊和交流。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相關院校開設在線課程,通過大數據和云技術構建具有互聯網+特色的課程框架,優化課程結構,創造更多機會讓學生享有國際化的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五)提升人文素養

        “一帶一路”倡議被譽為是中國的“第三次改革開放”的標志3,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全球化進程加速,跨地域開展設計項目的機遇日趨增多,需要正視的是“一帶一路”沿線是典型的多民族、多信仰的集聚地區,涵蓋四大文明: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中華文明和印度文明,包含佛家、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一帶一路”的項目合作將促進更加頻繁的人文交流,設計人才有必要了解各民族的政治、歷史、宗教、藝術等人文知識。因為文化背景的差異,將導致其受眾在偏好和禁忌上的差別,從而影響其觀念意識和審美向度。設計學科應提供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相關的人文知識課程供學生選修,并注意內容的多樣性。

        結語

        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對設計行業是機遇也是挑戰,對設計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今時代的設計人才要兼具創新能力、國際化視野、人文知識等綜合素質,以滿足日趨一體化的全球經濟的發展需求。

        項目來源: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

        參考文獻

        [1] 厲以寧等著 . 讀懂“一帶一路”[M] . 北京 . 中信出版社 , 2015 11):39

        [2] 王義桅 . 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 [M] . 北京 . 商務印書館 , 2016 6): 48

        [3] 新玉言,李克 . 崛起大戰略——“一帶一路”全球視野的戰略全剖析 [M] . 北京 . 臺海出版社 , 20161):176

        [4] 王義桅 .“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20155):161-169

        [5] 李艷航、劉緯鵬、蘇向宇 .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研究 [J] .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6 9):175-176

        [6] 段勝峰、彭麗芳 . 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 [J] .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 , 20161):103-107

        久久五月精品中文字幕|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语自产拍精品香蕉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3级黄性日本午夜精品| 久久精品免费大片国产大片|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精品国产福利久久久|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毛片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 国产精品免费AV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乱视频|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网站|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49|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 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午夜影视日本亚洲欧洲精品一区| 日韩精品成人亚洲专区| 精品免费人成视频app| 国产亚洲精品激情都市|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北条麻妃国产九九九精品视频|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99| 精品国产福利久久久|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国产欧美精品久久久蜜芽|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2018|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1 | 国内精品欧美久久精品|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国产精品伊人久久伊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