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任 君
摘要:
水是美化環境、提高住區環境品質的要素之一。本文針對住區水景觀存在的現狀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水景觀的設計原則與形式要素等理論的基礎上,探索城市住區環境中水景觀設計的新途徑。
關鍵詞:
城市住區 水景觀 可持續設計
Abstract:
Water is one of the elements to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water landscape status quo existing in the settlements and explores new ways of water landscape design in urba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esign principles and form factors, etc.
Keywords:
Urban settlements Water landscape Sustainable design
中圖分類號: TU9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0069(2015)05-0142-02
1 引言
城市住區是人們居住、休憩以及交流的空間場所,泛指有完善配套服務設施的人類聚居之地。住區環境的水景觀設計是將當地的自然以及人文資源,通過水景觀元素的組合,營造出優美舒適的居住環境。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一直以來水景觀設計的趨勢,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完美結合,創造自然、舒適、親近、宜人的景觀空間,也是對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設計理念更進一步的要求。
以水為景在中國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水的存在形式構成了聚居環境生態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在人居環境建設中,水不僅是物質資源,更是美化環境、塑造城市形象、調節成是生態平衡的不可替代的要素。
2 住區環境水景觀的現狀問題
( 1)水景泛濫
人類親水的本性促使不少開發商在建造樓盤的時候,會在園林設計時設計大片的水景,以此吸引置業者。目前,我國城市住區的水景主要有三種形態,一種是完全借用天然江河湖泊的自然景色,將房子建在有水的地方;第二種是引水入園,將江河湖泊之水引入社區結合人工造景;第三種就是人造水景。目前第三種是現在大部分住區普遍采用的一種辦法,通過利用自來水或者經過處理的中水,營造水景。
我國的水資源分部并不均衡,尤其華北西北一些城市還比較缺水。但是近年來出現大造城市景觀水之風,大量地消耗著珍貴的水資源,這種盲目造水景的現象會引發嚴重的生態問題。
( 2)水體污染嚴重
許多親水景觀由于本身就是人工營造的,缺少天然水系的自我凈化功能和生態平衡體系,基本采用定期換水的方式來保持景觀用水的水質。然而,鑒于換水的成本和用水量的限制,這種昂貴的做法仍然無法滿足水景的設計要求。由于一些管理措施不到位,有些景觀水的水質漸漸發生變化,存在水體渾濁、甚至散發難聞的味道等諸多現象,不僅影響了景觀水域的視覺效果,更影響了居住環境。
( 3)養護和管理
一些開發商為促進項目銷售,往往不切合實際地增加水景面積,與整個項目的實際面積失調,同時與后期維護出現脫節。這一方面增加了開發成本費,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業主的物業費。
水景的維護占了小區物業管理中的極大比重。這些成本包含水循環投入、水泵投入、電力投入、消毒投入、維護投入以及人工投入。過高的維護成本令很多物業公司不堪重負,對小區水景的養護也就江河日下。
水景住宅的開支主要在于水、電方面,如果一些樓盤前期設計不合理的話,將會造成水流量過大,而且,如果小區沒有水處理系統或水處理系統不過關,那么,小區內每天巨大的水流就會被浪費,不能循環利用,從而導致耗費無度。
( 4)設計不合理
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水景單調。只有水,沒有植物。水景脫離了生態,失去了自我凈化的功能。這樣的結果就是水質惡化。其二,池底是經過防滲處理的硬質鋪地,對于一些需要泥土才能生長的水生植物,其種植和生長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水生植物和水環境不相容,那么也會導致生態循環不良,進而影響水質環境。
3 景觀水體的類型與功能
( 1)類型
水景觀中水的重要性地位不言而喻。根據眾多小區的現狀,可以將景觀水體分為天然河流、人工湖、池塘、小溪以及噴泉。概括來說,可以分為兩類,其一是利用地勢或土建結構,仿照自然水景觀建造而成。其二是依靠噴泉設備,設置各種利用電腦程序控制的噴泉。
( 2)功能
1)水景觀可以提升居住品質作用,適當的水景營造,能夠豐富小區空間環境和調節小氣候,增強居住的舒適感。
2)水是生態環境中具有靈性的因素,水、綠色植物、環境小品的有機融合,能夠營造自然悠閑的氛圍,給城市的人們一份輕松的舒適感。
3)景觀水能吸收空氣中的塵埃,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同時是使小區內的物種多樣性存在的保證。
4)水景觀的設計主題是以人為本,它能給不同年齡的居民提供良好的娛樂嬉戲場所。
4 水景觀的設計原則與形式要素
水景觀同時具有景觀功能和生態功能。人工水景是在無自然水體的場地環境中進行水景設計,對于原場地生態景觀格局具有嵌入性影響。
水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是:觀賞性、功能性、整體性、技術性、經濟性。
( 1)觀賞性
水景觀的基本功能是供人觀賞,因此它必須能夠給人帶來美感,使人賞心悅目,所以水景觀的設計首先要滿足藝術美感。
( 2)功能性
水景觀有嬉水、娛樂等功能。人們已不僅滿足于觀賞要求,更需要的是親水的感受。因此,在設計中出現了噴泉、親水平臺、兒童戲水池等,從而使景觀水體與戲水娛樂合二為一,豐富了景觀的使用功能。水還有凈化空氣及調節濕度的作用,對住區環境小氣候具有調節功能。
( 3)整體性
水景觀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一個好的作品,必須要根據它周邊的環境要求進行設計,并要和住區的建筑風格協調統一。
水景的形式有很多種,如流水、靜水、跌水、噴水等。因而在設計中,要先研究環境的要素,從而確定水景的形式、形態、平面及尺度,實現與環境相協調,構成主景、輔景、近景、遠景的變化。
( 4)技術性
水景的效果還必須依靠每個具體的工程技術來保障,包括土建結構(池體及表面裝飾)、給排水(管道閥門、噴頭水泵)、電氣(燈光、水泵控制)的控制。每個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只有協調一致,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 5)經濟性。
景觀水體運行經濟性是不同的。通過優化組合與搭配、動與靜結合、按功能分組等措施都可以降低運行費用。
目前,水景維護和水源更換等方面的費用是后期維護費用的主要項目。而在目前物業管理收費標準中,該項費用一般都是從綠化費和維護費中支出。由于人工維護費用數額巨大,將有可能超出物業管理收費的規定標準,這些費用最終都會轉嫁到物業公司及業主頭上。因此,開發商在做小區水景前期規劃時,應把握適度原則,要考慮到后期水景的養護成本,避免單純為追求短期利益而導致水景泛濫。
5 水景觀設計的對策
( 1)水體設計
水的形態變化多樣,不同的水面給人的感受也完全不同。容器的形狀決定了水的姿態。包括自然水循環、水質、植被、溫度、光線等都是影響因素,都會影響水的觀賞效果。
園林景觀盛水的容器,根據形成原因分類,主要有自然狀態下的水體和人工狀態下的水體。自然的主要有:江、河、湖、泊、大海、水塘等,其邊坡地面均是天然形成。人工狀態的主要有:噴水池、泳池等,其側面、底面均是人工構筑物。
( 2)凈化水質
采用生物凈化的辦法。生物凈化,就是通過水面與陸地相接處的水生植物來達到保護土壤,涵養水源,固定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營養循環,降解污染功能的生態凈化的作用。
1)栽植:根據不同的水深,栽植原生的濕生、挺水及浮葉等植物,周邊栽植親水之原生地被、灌木、喬木,并應使植物、枯枝落葉及水體有最多的接觸面,使水體不僅有自然風貌景觀,而且增強水體自然凈化功能。植物以防污抗污、具有凈化水質作用的水生植物為主,并要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水底沉水植物既有水景綠化的景觀作用,也能起到凈化水質,保護魚類生長環境的作用。
2)岸邊植物的布置:岸邊綠化帶通過種植不同的植物,如耐水的喬灌木、花卉等,形成寧靜優美的湖岸景觀輪廓線,同時茂密的草坪和花叢對雨水起著一定的過濾作用。
3)岸邊濕地:可根據景觀要求種植高、中、低不同高度的水生植物。
4)岸坡區、過水斷面:可種植挺水植物、濕生植物等,當下部沒在水中或在地上全部暴露于空氣中均可生長,岸坡上這些植物可形成環湖的生物凈化帶,對地表徑流流入湖中的水起到過濾作用,阻攔、吸收、轉化可能進到水體的有機質及營養鹽,有利于水體自凈,防止水體的富營養化。
5)水面:布置浮游植物或漂浮載體,并以水培法在載體內種植陸生花卉,減少湖水體的光通量,抑制浮游藻類的生產,增加水透明度。
( 3)水體尺度
巧于因借,岸線曲折富于變化——大水域開闊坦蕩,小水面隱喻而富有情調。以大面積水面為中心,營造曲折而豐富的岸線,各景點相互因借,互相呼應,構成一個豐富多彩、優美動人的自然山水風景畫。
( 4)駁岸處理
駁岸是親水景觀中應重點處理的部位。駁岸與水線形成的連續景觀線能否與環境相協調,直接關系到水景效果的獨到之處。駁岸處理的總體目標是創造不同程度的自然水岸效果,遵從實用、經濟和統一的原則,統籌考慮,相互兼顧,達到效果表現良好的設計目的。
可分為規則式駁岸和不規則式駁岸,規則幾何式駁岸一般處理成人們坐的平臺,它的高度符合人體坐姿的尺度,池面距離水面也不太高,人手能觸摸到水面,但是一般情況下不會下水,表現的效果往往單板僵硬、不自然,但是安全、穩定。這類駁岸主要形式有親水平臺、親水廣場和建筑等,以供游人駐足、休閑。不規則式的駁岸與人比較接近,高低隨地形起伏,不受限制,而形式也比較自由,設計得很自然。岸邊的石頭可以供人們乘坐,樹木可以供人們納涼,人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這時的岸只有阻隔水的作用,卻不能阻隔人和水的親近,反而縮短了人和水的距離,有利于滿足人的親水性需求。
參考文獻
[1] 俞孔堅《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 . [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英)西蒙·貝爾.景觀的視覺設計要素[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3] 吳巍,方原.文化元素在景觀設施中的運用與轉化[J] .設計, 2014 ( 09)
[4] 毛培玲,李雷.水景設計[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