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 李 爽
摘要:本文介紹了TYVEK材料性能及其應用現狀,通過語義差分法對該材料的設計屬性進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該材料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拓展設計思路;基于材料特性,依托成型工藝塑造產品形態、結構;合理搭配色彩紋樣;通過復合材料調整材料性能等設計思路與方法,為TYVEK材料應用于產品設計實踐提供了一定理論參考。
關鍵詞:TYVEK 創新設計 產品
中圖分類號:TG8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10-0100-02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TYVEK. It studied the emotional properties and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aterial.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it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ve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 of expanding the product area of TYVEK; based on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processing technology to design product shape and structures; use proper color matching; through the use of compound material to adjust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so on. It provided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of the product innovation design on the basis of TYVEK.
Keywords:TYVEK Innovation design Product
一、TYVEK材料簡介
TYVEK材料是美國杜邦公司通過特殊加工工藝制作的聚乙烯片材,與一般的聚乙烯片材不同,TYVEK材料觸感光滑但將其放在光源處照射可以清晰地看到該材料是由無數長短不一、形態不一的絲狀單體錯落交疊而成,這種獨特的結構造就了TYVEK材料可回收、防水、超輕、超薄、抗撕裂、防塵、防螨、防曬、易加工等特性,亦使得該材料具有特殊的表面紋理。在其誕生的近50周年里它被廣泛運用于建筑、醫療、展示、服裝、創意產品等領域,隨著近年來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及對便利生活的渴望,環保、超輕、超薄的產品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喜愛,TYVEK材料特性迎合了人們對部分產品的期許,使其在產品設計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在此背景下TYVEK材料受到國內外諸多產品設計工作室、設計師的青睞,經典產品亦層出不窮,如 Artecnica工作室制作的Midsummer燈具、Lumio設計工作室發布的Lumio “書”燈、ONE DAY制作的錢包等。但除卻一些經典產品我們較少能在生活中看到TYVEK材料的創意類產品,其在產品領域的應用廣度遠不如建筑、醫療領域。
二、TYVEK材料設計屬性感性研究
材料的“質感”是指人們接觸材料后產生的感受感覺,人們通過視覺、觸覺來感知材料表面的顏色、光滑度、觸感的柔軟度等,產品的材料質感不僅影響到人們的視覺印象、觸覺印象甚至還會影響人們在使用產品時的心理情感。
TYVEK材料依據生產時的厚薄度、制作流程不同衍生出豐富的型號,在產品領域常用到的TYVEK按觸感可被分為軟性TYVEK及硬質TYVEK, 不同觸感的TYVEK給人的質感不同,TYVEK材料在出產時均具有光滑表面,但在制作、使用過程中面料表面會產生褶皺而影響材料本身的質感。
筆者基于線上調查,發放共100份TYVEK材料感性詞匯差分量表調查問卷,收集到共100位被試對TYVEK材料的感性評價。根據材料的特性,共挑選了“清爽與邋遢、現代與傳統、自然與工業、個性與普通、樸素與華麗、細膩與粗糙、輕盈與厚重、柔軟與剛硬、安全與危險?!边@9組感性詞匯制定了(如表1)所示的5級感性詞匯差分量表。問卷中涉及到的TYVEK材料(如圖1)所示均為出廠原色的原材料。
具有一定偏差,該材料由視覺引起的評價和觸覺引起的TYVEK材料感性評價區別甚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TYVEK產品的線上銷售。
三、TYVEK產品創新思路
(一)拓展設計思路
2016年11月24日,凱度消費者指數與貝恩公司在最新發布的《2016年中國購物者報告——如何把握雙速前行中的中國購物者》中提到,“2015年線上銷量增長了69%,即網購者購買更多的產品,更頻繁地訪問購物網站,并在線上購買更多的品類”?;诰W絡銷售模式的產品需要通過網頁呈現的產品形態、頁面色彩、文字等一系列內容引發消費者文化、觀念共鳴以達到引發其購物沖動的目的,在此背景下產品整合創新概念的運用顯得尤為重要,消費者與產品之間的互動從進入頁面開始,經歷瀏覽頁面、下單、快遞寄出、等待快遞、拿到包裝、拆解包裝、體驗產品,直至更換產品,其中每一個流程的創新設計,不僅能增加產品附加值,還能促進TYVEK產品的多樣性發展,挖掘其線銷潛力。
(二)基于材料特性,依托成型工藝塑造產品形態、結構
1.縫紉成型
軟質TYVEK更像布料因此比較適合縫紉法加工,(如圖2)為筆者所在工作室團隊制作的IPAD包,為了凸顯軟型號TYVEK柔軟、親膚的特性,及顯示產品作為保護袋的輕便性、安全可靠性,此產品采用絎縫法加工,使產品外立面呈現出多條平行鼓包的形態,該產品在冬季發售,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羽絨服,從而聯想到羽絨的輕盈、柔軟,達到依靠產品形態與建立消費者聯想意向的目的。
2.切割鏤空成型
硬型號TYVEK更像紙,因此可搭配鏤空法(如圖3),前文提到的Artecnica工作室設計的Midsummer燈罩便運用了鏤空法,采用鏤空法制造的燈罩不僅塑造了具有視覺沖擊力的造型,還保證了作為燈罩的散熱性,看起來像剪紙燈的造型由于采用了硬質TYVEK因此具有較好的抗撕裂強度強度,不易在使用時拉扯損壞。Artecnica工作室同樣考慮到運輸的便利性及安裝的體驗設計。運輸時材料折疊成片,當需要懸掛時拉住中心位置,依賴重力花紋四散開來形成燈罩。
3.折疊成型
折疊成型是片材材料常見的一種成型方法,(如圖4) “書”燈的燈罩由眾多書頁構成,當合上書頁書燈宛如一本擺在書桌上的書,而打開書頁方可顯示出燈的形態。從功能角度折疊成型的應用使得該產品可通過調節書頁的開合程度控制燈光的明暗度,從運輸的角度折疊成型的應用使得該產品實現了燈具的平面立體化,折疊時只有一本書的厚度方便運輸,從用戶體驗的角度折疊成型的運用使得該產品具有有趣的使用方式,打開書頁給人以驚喜,是作為禮物的不錯選擇,因此該書燈是少數在線上銷售也深受消費者喜愛的TYVEK產品之一。
除此之外TYVEK還可通過黏合、編織等方式塑造形態,不同的塑形方法應當依據產品所需的結構、功能選取合適的材料進行使用。
(三)合理搭配色彩紋樣
紋樣、顏色在產品設計中十分重要,好的色彩、紋樣運用往往能使產品增值。TYVEK支持印刷,色牢度好,搭配合理的色彩、紋樣可以彌補TYVEK材料本身視覺效果的不足。如使用產生的褶皺使TYVEK產品容易顯舊,利用色彩紋樣可突出產品的“舊感”呈現懷舊風,利用色彩紋樣同樣也可隱去材料的“舊感”使得產品呈現清爽、活潑的外觀。紋樣除可印刷外還可通過前文提到的縫紉、鏤空、折疊等加工工藝形成。
(四)通過復合材料調整材料性能
復合材料技術日益發展,單一面料無法實現的功能可以通過復合面料實現。前文提到TYVEK材料具有防水、防曬、防塵、透氣等功能,通過復合材料技術不僅可豐富材料原有的功能,還可以加強材料原有的功能,但復合材料亦可能會削弱原材料的某些優勢。(如表4)TYVEK材料復合防水透氣膜可增強材料的防水性、透氣性,該復合材料保留了TYVEK材料質輕、成本低的特點;TYVEK材料與聚氨酯復合可增強材料的防水性、抗撕裂性,相較于防水透氣膜的復合具有更強的附著力不易剝落,但該復合材料比TYVEK原料重且犧牲了透氣、成本低等優勢;TYVEK材料鍍銀增增強了材料的防曬性,使得材料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但由于鍍銀表面油墨附著力差無法呈現更多色彩、紋樣。除此之外復合材料還有許多,眾多復合材料增強的原料性能不一,結合消費者需求選取合適的TYVEK復合材料進行產品創造是豐富產品語意、產品個性的有效途徑。
結語
基于TYVEK材料進行產品創新設計符合環保理念,其多性能、多型號、適合多種加工工藝的特性使其可廣泛應用于不同產品領域,探析TYVEK材料的產品創新設計,不僅可以起到推廣材料、傳遞環保概念的作用,還可以豐富TYVEK產品使其創造一定商業價值。
參考文獻
[1] 邱瀟瀟,許熠瑩,延鑫 . 工業設計材料與加工工藝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9
[2] Cagan Jonathan, Vogel Craig M. 辛向陽 (譯), 潘龍 (譯). 創造突破性產品——從產品策略到項目定案的創新[M].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3] 楊朝銀 . TYVEK—未來包裝的新材料 [J] . 塑料科技 , 1990(03):39-42
[4] 繆惟民 . TYVEK包裝新材料 [J] . 包裝工程 , 1991(04):184-186
[5] 陳讓福 . 新型“紙”——TYVEK [J] . 湖南造紙 , 1994(01) :40-41
[6] 何瑞文,楊允文 . “TYVEK”印刷適性及印圖實踐 [J] . 地圖 , 1996(02) :43-44
[7] 王渤森 . 基于紙材料的產品創新設計策略研究 [J] . 設計 , 2016 (09) :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