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業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 劉 琦 丁密金
摘要:許多傳統工藝諸如景泰藍等,目前仍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廣為應用,不僅可以用作裝飾更是我國一項寶貴的遺產,遺憾的是這些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經意間流逝。景泰藍的繁雜的制作過程中,火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燒藍成為了一種特有的工藝用于裝飾各種物品,因此在景泰藍中所呈現出的色彩與質地體現的匠人們精湛的手藝。從元代至今燒藍工藝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 ,這樣一項偉大的藝術形式是需要傳承下來的,它所展現的美是一種獨特的首飾理念,這份視覺沖擊力將不斷給予我們新的靈感。文章通過發掘景泰藍的歷史背景與發展,并且從紋飾和色彩兩個方面進行了深度的剖析,闡明了燒藍工藝在首飾上面的體現與應用;深刻挖掘人們對首飾的需求,進而研究燒藍工藝制作的首飾不僅具有裝飾性和實用性,更重要的體現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內涵,總結出更多的藝術家應向傳統手工藝學習,一些制作精良的傳統手工藝品給了我們大大的啟示,并且激發了我們的設計潛力,這對于我們以后在傳統手工藝領域有一個更加深入的思考,加深我們對傳統手工藝的重視,能夠為現代首飾的發展提供更有價值的方向。
關鍵詞:景泰藍 燒藍工藝 首飾設計
中圖分類號:J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9-0140-02
Abstract:Many of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such as cloisonne is still widely used in the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fe, not only can be used for decoration, and also a valuable heritage in our country. It is a pity and that this precious wealth also inadvertently passes. Cloisonne and complex production proces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fire, so the burning blue became a unique technology used for decorative items. Therefore it is presented in cloisonne, color and texture of craftsmanship exquisite craft. Since the Yuan dynasty bluing process has been 600 years of history, such a great art form is the need to pass down. It shows that unique jewelry is a kind of beauty concept, the visual impact will continue to give us a new inspiration.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of cloisonn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depth of the decoration and color, and expounds the embodi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blue-andblue technology on the jewelry. Deep mining people demand for jewelry, then research bluing process to make jewellery ornamental and practical, not only the embodiment of the more important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our country, summed up the more artists should learn from the traditional handicraft, some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produced gave us big revelation, and potential has inspired our design. This for our future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has a more in-depth thinking, deepens our recognition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to provide more val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jewelry.
Keywords:Cloisonne Blue burn process Jewelry design
引言
隨著景泰藍藝術的日漸發展,它的裝飾紋樣和色彩也在進行著改變,不僅有了更加豐富的形式,更關鍵的是賦予了人們的一些美好愿望與追求,因此在傳承的過程中更加豐富與多樣化。燒藍工藝作為景泰藍重要的制作過程之一,在首飾上的呈現尤為突出,可以說燒藍工藝是最與首飾相匹配的制作方式,燒藍工藝所包含的各種制作紋飾與都可以運用到首飾當中,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燒藍工藝的制作不僅細膩工整,而且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因此無論是在皇權時代,還是現代社會,燒藍工藝的首飾極其的珍貴,突出反映了這個時期人們的審美與價值觀念。通過研究傳統的手工藝制作方式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手工藝的價值所在,它所呈現出的美學價值具有深刻的含義。
一、景泰藍的起源與發展
對于景泰藍的發展歷史,也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也有的人認為在唐代景泰藍就有了。景泰藍作為一種金屬工藝在明代非常出名。它起源于景泰年間,釉料大多以藍色為主。明代的景泰藍一般都是器皿,只注重使用功能,因此會顯得十分厚重。明代的景泰藍依然受陶瓷和青銅器的影響較為嚴重,造型上來說比較單一。清代年間,景泰藍的工藝水平可謂達到了極盛,而在當時只有達官貴族才有機會享用景泰藍。這個時期顏色以及花紋的內容也更加廣泛,顏色由以前的藍綠擴展為紅、黑、黃等,用料及其奢華,造型也更加圓潤了。現在,昔日用于宮廷的景泰藍在民間逐漸流行起來,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般都是在一些老作坊生產出來的,并且一些工藝都被改良過。如今的景泰藍一般不作實用品了,大都用在首飾或者裝飾上。它憑借著靚麗的顏色和古樸典雅的風格樣式被各個國收藏家收藏,有些也用于高檔會所和酒店。
二、燒藍工藝的特征
景泰藍的制作十分復雜,需要經過十幾道的工序,為了使其更加的完整與和諧,在制作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掐絲工藝的精準,釉料的選擇與調配,胎體本身的造型也很重要。
景泰藍的制作工序之一—燒藍,是我國傳統的首飾工藝之一,但在明清時期這種工藝主要用于器皿,只有皇家少部分用于首飾,是身份的象征。由于這種工藝只能應用在銀器表面,現在大多用于首飾的制作與裝飾形式。它的色彩光澤晶瑩剔透,質地非常淳厚,用它來作裝飾,花紋有一種堆疊的感覺。燒藍工藝的制作,瓷胎一般是在景德鎮生產,然后運到北京后再進行第二次燒制。燒藍工藝制作的物品裝飾畫法極為精細,特別是追求華美艷麗,非常具有宮廷的氣息。燒藍工藝所用的釉料十分細膩,所用色彩簡單,紋樣圖案清新雅致、線條纖細優美等諸多特征。
三、燒藍工藝的紋樣在首飾上的應用
燒藍工藝所呈現出的紋樣具有造型豐富、題材廣泛、樣式豐富的特點。圖案紋樣在首飾的裝飾中是最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這些紋樣都是在人們的意識發展中形成的,根據人們的感受和審美進行的一種藝術創造,它是對周圍流行因素的一種表達。在燒藍工藝中,紋樣的裝飾最具有代表性,反映了人們的文化和審美,它的紋樣之美值得我們去研究和追尋。
(一)動物紋
傳統的燒藍工藝裝飾題材有很多生動活潑的動物紋,有以單獨飛翔的鶴或鴻雁作為裝飾,一般采用浮雕的手法,表現出具有顯著立體感的效果,也有用動物組成左右相對的格式,寓意著吉祥、成雙成對,夫妻之間幸福美好的愛情。也有用龍紋或者鳳紋作裝飾,顯得既雍容華貴又蒼勁有力。現代的鳳凰紋和龍紋不再以寫實效果為主了,現在更多地與其他動物相結合,進行比較抽象的簡化與概括,更加突出形式感和線條美(如圖1)。
(二)植物紋
相比動物紋,植物紋更加自然,內容廣泛富有生活的氣息,從整體上來更加溫柔、靈動,線條十分的流暢,層次也更加豐富,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使人感到自由、活潑。植物紋多以牡丹和蓮花為主題,也摻雜一些卷草進行裝飾。利用色彩對比產生明快的效果,并且有濃淡深淺的變化。蓮花紋經常和佛教聯系在一起,這種紋樣一般作為主體花裝飾在首飾上,花的造型多變,形式具有多元化,又體現了人們的一種信仰。蓮花紋也應用在具有民族特色的首飾上。比較受廣大女性朋友喜歡的是葡萄紋,它不僅看起來奢華高貴,更重要是它的果實密集豐富,寓意著多子多福、人丁興旺、千秋萬代,這個紋飾也會應用到婚嫁的首飾當中(如圖2)。
(三)云氣紋
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當中,云氣紋一直在發生著演變,造型更加豐富多彩,魅力無窮。在傳統文化當中,云本身就有吉祥的寓意,它常常和龍紋、鳳凰紋等動物紋相結合,進行大膽的綜合加工和抽象化,這種紋飾既有節奏感又有韻律美,顯得格外清新和活潑,更加突出動物紋的體態輕盈、騰云駕霧的感覺。云氣紋是用線條的婉轉起伏表現一種裝飾形式,云氣紋的應用增加了動感使整個畫面形成整體,產生同一的效果(如圖3)。
(四)文字
用文字作為裝飾題材的是燒藍工藝的一個突出的特點。有的用成句的吉祥語,如“延年益壽”,“萬事如意”等,也有只用一個字,如“吉”,“壽”,“意”等。可以直接簡練地表達人們的情感,富有程式化。文字是一種精神符號,它的形式也是多邊的,跟人們追求的觀念不謀而合,這些吉祥的觀念是傳承下來的,文字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化身(如圖4)。
四、燒藍工藝的色彩在首飾上的應用
燒藍工藝制作出的首飾如此之華麗、精良,不單單是在豐富多變的紋樣上,也在于用色上。燒藍工藝以藍色釉料與銀色最為相配而得名,燒藍工藝不能作為一種獨立的程序存在,在首飾的裝飾方面是以輔助的形式用以點綴、增加色彩為主要目的。在景泰藍的器物上可以看出藍色是燒藍工藝的主要色調,這些藍色莊重大方,使成品莊重大方,就如同寶石般的華貴與深邃。而現如今的燒藍不單單指的是藍色,更有紅、白、黃等加以調配,形成了很多的過渡色,使得色調更加柔和、有層次感,也使得裝飾紋樣更加逼真。燒藍工藝最關鍵的就在于色彩可以千變萬化,可以最大程度地展現出想要的色彩效果,由于理想的顏色都是經過調配而成的,燒藍工藝就如同我們手中的顏料盒,可以使首飾呈現多彩的效果,讓裝飾出來的色彩雖絢麗奪目,卻毫不俗氣。
燒藍工藝的色彩與圖案紋樣之間是有一定程式化的關系的,如果主體中的花卉或者動物運用了暖色調,例如紅、黃色系,底色就多為冷色調,例如藍色、中藍色色系,因此它的色彩在運用上是有規律可循的,這就使得色彩與紋樣之間更加協調,使得首飾即使的純度很高的色調當中更加簡練大方。
在現代首飾中可以看出,燒藍工藝在色彩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從之前色彩跨度很大,到現在更加傾向于用同色系來進行搭配;從最初以藍色作為主體的色調,到現在各種顏色都有所運用;隨著人們審美的提高,顏色也從以前單單為了體現皇權貴族的身份,到現在有了寓意人們的美好愿望,更加體現生活的用色。這些變化都最終展現了燒藍工藝的美和藝術性(如圖5)。
五、燒藍工藝與現代首飾
傳統燒藍工藝屬于金屬表面加工工藝的范疇,現代鑲嵌工藝的極大發展導致了燒藍工藝的衰落。然而燒藍工藝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藝術效果,正是現代首飾設計所追求的。燒藍工藝與現代首飾計之間既有區別又有共性,所以說,要將燒藍工藝與現代首飾相結合。燒藍工藝是一種較為原始的銀器表面裝飾技法,與現代首飾制作工藝相比,燒藍工藝顯得原始且單純,但其制作過程又十分的精細。現代首飾制作工藝大量運用科技手段使得首飾的生產加工變得簡便、快捷。在將燒藍工藝與現代首飾進行結合的過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現代首飾工藝的優勢,從而提高燒藍工藝制作的精確度、縮短其成型時間。例如燒藍工藝是在是在方寸飾片上,用金屬絲掐制出各種不同的圖案后燒制而成的。而這個掐制的過程就可以運用一些現代的工具作為輔助,使掐絲過程變得更加簡便快捷,又能提升成品的質量。最后是把珠寶翠鉆、精石美玉鑲在金銀飾品上,使其變得更加具有裝飾性(如圖6)。
總結
燒藍工藝是最具有皇族特色的工藝品之一,在古老傳統工藝的舞臺上,燒藍工藝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明清時期由于用料名貴、純手工制作難度系數高,尋常百姓家根本就見不到,因此燒藍工藝匠人非常稀少,燒藍工藝品也極其的珍貴。雖說燒藍工藝曾經貴為宮廷工藝之一,但其又消失在人們的視線里,在當代燒藍首飾作為文物的意義多于作為首飾的意義。將燒藍工藝和其他工藝相混淆的也大有人在。燒藍工藝的興盛于衰敗都是時代需要造成的。也只有君主專制的封建社會才會產生和需要燒藍首飾這樣的奢侈品,也只有在那種有著貴族階層的年代人們才會每天花上幾個時辰在梳妝打扮上。而現如今人們每天都在都市的車水馬龍之中川流不息,吃飯和睡覺的時間都一再縮水,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裝飾更是奉行現在流行的極簡主義。那么在這樣一個高速運轉的社會環境中,似乎難以再見燒藍首飾的一席之地,但是這項凝聚了中華民族裝飾智慧的寶物卻傳承了下來,刷新了我們對飾品的理解和對審美的品味。
燒藍工藝是首飾發展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一類,它的消逝將會成為我國工藝史上的遺憾,它所帶來的裝飾力量不可估量,它給視覺設計所帶來的突破口值得我們深思。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都不能把它擱淺,在未來我相信們有能力有技術找到將這項中華獨有傳奇工藝再次發揚光大,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對其工藝進行傳承,對其產生的裝飾價值進行傳承,通過用傳世的燒藍工藝帶給我們寶貴的經驗財富進行再設計,將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2010:116-117
[2] 吳雙翼. 明清時期景泰藍紋飾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9
[3] 吳嵐.景泰藍飾品的創新性研究[D].東華大學,2012:10-11
[4] 葉曉丹.銀胎琺瑯首飾設計中的色彩系統研究與建立 [D].大連工業大學,2016:5-7
[5] 鄧喆.景泰藍的色彩風格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J].大眾文藝(理論),2008:74
[6] 張瑞.關于掐絲琺瑯團與色彩裝飾的分析[J].設計.20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