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景華
P A L Design Group 創辦人及首席設計師
編輯_Edit_ 李杰 李葉
梁景華是香港貿易發展局基建發展服務咨詢委員、美國林肯大學榮譽人文學博士、香港室內設計協會名譽顧問、“創基金”始創理事、他分別被選為中國及香港十大杰出設計師、多次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其作品曾在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展出、現任香港室內設計協會名譽顧問等。
梁先生在1994年創辦 PAL 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為中國及海外設計了很多不同的大型國際五星級酒店、會所、商業及房地產等項目,當中許多項目更成為當地的標志性項目。梁先生和他的團隊憑出色的作品已獲得國際大獎達300多項。他的設計追求創意、永恒和靈氣,擅長融合東西方文化的精華;把空間藝術化,強調品味和諧、舒適,務求提升生活素質,為人類帶來幸福、愉快的環境。
《設計》:您在室內設計領域深耕四十余載,進入大陸市場十數年,作品遍布各地,請您談談這些年來您對行業、市場環境及流行風格的變化的觀感。
梁景華: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國的室內設計變化非常大,從以前什么都不懂到現在已經站在了國際的一定高度,有一定影響力的狀態,在國內已經是很成熟的階段。因為一些內在的因素,還不能說非常強大,但是慢慢會在國際舞臺上上取得更大的影響力。
《設計》:您的設計項目多是高端住宅或大型商業空間,客戶的要求與您“Simple is the best”的設計理念是否會有所沖突?您如何在實踐中彌合這種沖突?
梁景華:這個年代,我們希望無論在中國還是海外,流行的是一種低調的奢華,用簡單的語言去解釋空間,重點會在軟裝、藝術品的擺放,還有優質的家具等,制造氛圍。現在無論是工裝還是家裝,都講求舒服、內斂、有氛圍的高雅格調。高雅的格調不是奢華的簡單堆砌,這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Simple不等于“簡單”,它是內斂內斂、簡約,是有內涵的鋪排,是空間有一定的格調,讓空間產生高雅的感覺。所以這中間并沒有矛盾。
《設計》:請介紹一下您創辦”創基金“的初心以及基金發展的現狀。
梁景華:創基金至今已有五年歷史,我們的目標是協助中國的設計業發展,希望通過我們的資助,能夠讓我們的設計師發展得更好,幫助協會發展。我們有很多內涵的東西,很多廠家、企業捐款,我們來策劃活動。比如在大學設立獎學金,在鄉村推廣美學教育,讓小朋友有更多機會了解美學概念,對他們美學修養、品味有所提高,以后能夠做更多事情。還有很多不同的活動,如環保計劃等,只要是我們認為有意義的,向我們申請的我們都會提供幫助。
教育方面,我們還策劃了一些課程,幫助剛剛畢業幾年的設計師。
《設計》:您曾說“設計就是掌握地域和文化的原則”,那么您具體是怎樣去了解一個不熟悉的地方的在地文化的?
梁景華:我們會考察當地的文化,這是很重要的步驟,發掘當地傳統文化成為設計亮點。在不同的地方我們會用不同的渠道,如在網上查資料或在當地考察、走訪當地的朋友、學者等。
《設計》:新技術和新材料往往能給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化,您在設計工作中是如何看待和應用高科技和新材料的?
梁景華:這個時代新材料層出不窮,我們公司很歡迎廠家給我們提供不同的材料來試用。剛剛一個美國公司給我們帶來很多新的布料,上周還有歐洲的新皮料過來。我們很喜歡用不同的材料或新技術,包括人工智能,對我來講毫無障礙。但我們會綜合考慮應用后對我們的設計理念會有什么影響,會不會影響設計的基本格調,不成熟的材料我們也不會貿然采用,會進一步研究,在每個項目中也不會采用太多。總的來說,我們會大膽嘗試新材料。
《設計》:中國文化越來越自信,中國元素在設計的各個領域都有很強的表現欲,具體呈現則良莠不齊。請談談您是如何在設計中運用中國元素的。在您看來,怎樣才算得上是對中國歷史文化運用得當?
梁景華:應用東方文化理念的設計已經流行了一段時間。大約從五年前開始,我們把中國元素應用在現代的環境中,大家都已經很擅長。但是大趨勢一直在發展變化,潮流決定不可能繼續大量使用,像一些明式家具已經很少用了,因為沒有新意,過猶不及。設計要走在前面,為未來設想。我們現在的想法是把中國元素內涵的東西發展出來,而不是具象地表達,我們會讓氛圍有東方的味道,表現的方式是簡約的,要的是格調和味道,把中國人文的“君子”的感覺發散到空間中。調性是很東方的,具體符號性的東西盡可能少用,講求的是“寫意不寫景”。
《設計》:您的價值觀是“簡單生活”、“讓周圍的人開心”,而簡單的背后往往并不簡單,請您談談當中蘊含的您的人生信條和設計哲學?
梁景華:我希望我會低調簡單,“簡單”不是什么都不做的所謂“簡單”,而是不要去想太多,比如說我要掙很多錢,我要投資,或者為了利益而四面出擊急于做很多事情。這個時代我們需要沉淀、專注。我做設計這么多年,仍然專注于設計,把它做專、做精、做準。當你專心,你會發現越做越簡單,越做越擅長。
我覺得應該回歸初心,把簡單的東西做精做專,你把自己擅長的東西一路做下去自己就會很開心。這也就是一種匠心的做法,會把行業越做越好。以日本為例,他們很多傳統的產業都發展了很多很多年,一間小店都可以世代傳承,用拳頭產業的精神,成為某個行業的專家。我們欠缺這種精神,都在想做大做全。我覺得簡單點,比較容易快樂。
《設計》:“跨界”是近年來流行的話題,您是否也有跨界的嘗試?如果不考慮客觀因素各種限制,您此刻最想設計的東西是什么?
梁景華:有時候貿然跨界是很危險的。如果你還沒有成功就馬上跨界,不再專注,當然不一定不會成功,這取決于個人的價值觀和定位。我個人不會貿然嘗試,偶爾可以玩一下小跨界,比如跟藝術家一起做些作品。
我有設計一些家具,品牌是“梁景華”,但經營推廣是由廠家在做,我只是提供設計,不會違背我對設計的專注。當初開始設計家具是因為沒有選擇,以前都是往意大利去買,我從我的設計經驗出發,利用對流行的敏感度,設計一些民用家具,有一些東方的味道,尺寸上也考慮了要適合現代的中國市場,出品的沙發、餐椅、餐臺等都是轉為中國家庭設計的。目前已經設計了八十幾款家具,對我來說也并不費力,不需要耗費很多精力。
《設計》:室內設計專業的畢業生是否存在在校期間訓練密度和強度不夠大的問題?您接觸的業界新人反映出室內設計教育領域存在怎樣的問題?您有怎樣的建議?
梁景華:這個問題相對復雜。市場對這個行業有很大需求,但中國室內設計教育的水平還比較低。我是中央美術學院的客座教授,每年都會去中央美術院講一周的課,我接觸到的學生對室內設計的認知都不是很清晰,知識體系架構不完全。很多畢業生都很痛苦,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去適應行業。我建議,中國設計教育體系要多引進海外的信息和師資,一些海外教育機構的內容模式也可作為參考,拓寬設計教育的板塊。目前來看,有的老師可能自己學的是建筑或藝術,自己也并沒有做過設計,教學生就有些勉為其難。很多畢業生都是在工作之后才開始學到很多實用的知識和技能。
說得更深遠一些,中國的美學教育基礎比較薄弱,小學生很多不會畫畫,美學的訓練少,美學修養就比較差,這是與歐美國家比較大的差距。中國有十幾億人口,但是有名的設計師很少,你試試看能不能數出二十個名字?港臺地區的美學修養培養較早,設計師的成長過程有一定的優勢。
《設計》:做一個好的室內設計師,應該具備哪些技能?如何繼續學習?您對工作室招聘設計師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梁景華:首先要做個有責任心的善良的人,要專注于設計。設計師對周邊的環境、文化經濟、人生哲學、藝術建筑都要懂,所以好的設計師要好學、對生活有熱情、對人有關懷、有創意。我們的業務板塊分布在香港、上海、深圳和北京,主要業務在香港進行,因為相對來講香港的設計畢業生能很快地獨當一面。
繼續學習不一定要進培訓班,要從生活中學習,要愛生活,好學,日常逛逛藝術館,出去旅行,閱讀大量書籍等,要自發地去鞏固對設計的認知,去了解設計之外的東西,這是一個連續學習的過程,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年輕設計師要多了解世界,然后融入自己的設計中。畫圖等技能幾年就可以上手,有創意的設計師不是單單會畫圖,技術層面可以要人幫忙,而要把理念融入設計創意則需要很多的經驗和經歷。
《設計》:請提出一個您認為當下最值得業界討論的話題并拋出您的觀點。
梁景華:那就討論一下設計風格的問題,我總是被問到中國會流行什么風格。從歐式古典到簡歐到簡約、現代中式、極簡,都是符號性的東西,未來的世界究竟是什么風格會流行,大家都很關注。我認為,未來中國會百花齊放,國際化、低調奢華、簡約等風格都會在,比如會有不同線條形制、顏色的搭配,法式英式美式的混搭也是可能的,不同的風格用在不同的空間,風格的選擇是要適合當代的情況,全球流行的東西也會影響我們,流行趨勢是根據我們的生活的狀態、技術、材料來發展的。
舉例來說,我們在家基本都不看電視了,背景墻就已經過時了,那個地方就可以放一幅畫,擋住黑黑的電視。
項目
莆田正榮銷售中心|方盒中的幾何律動
生活的律動是由一個個點相連而成,正如數學中變幻莫測的幾何,無窮極的豐富變幻表現 出不同的節奏。莆田正榮銷售中心,以幾何圖形為設計主題,在方盒中演繹幾何元素的極 致律動。
建筑的棱角,撫平了城市的浮華,正榮銷售中心的建筑方盒佇立在城市之中,外立面被大 小不一的菱形包裹著,交錯的圖形表現出不同的節奏。正門高掛著“城市展廳”,展現的 是與城市交流的構想及空間功能的延展。
“Simple is the best”(簡單就是最好的),空間應當給人以“寧靜致遠”的意境,簡約不 簡單的布局讓視覺更加干凈、開闊。設計師以“純粹“”為主題,還原空間最真實的狀 態。以簡單的黑白色相間分割出不同的功能區域,以交錯的層次性來定義與定向空間的領 節點,也讓區域與區域之間保有溝通與串聯的屬性。
在材質的規劃上,利用不銹鋼及大理石兩種材料,讓銷售空間帶有簡約大方的氣質,在單 純的空間中發揮出精煉的質地,再與搭配溫潤藍色的點綴,使整體空間融合在一起,不同 的功能區得以自然的過度。
“每一件作品都經得起時間的洗禮。”是正榮集團一直秉承著的美好生活住宅的理念,并 將此延伸至社區建設之中。本案空間以“城市展廳”為概念的,設計師從如何實現功能的 延伸和更多的粘性為出發點,從現代人的屬性出發,將工作、生活、交流等功能無邊界融 合。
在此,沒有多余的裝飾,沒有過多的鋪陳,只有純粹的線條和幾何圖形串聯都市人生活中 的點滴,構造專屬于城市生活的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