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 武 楠
摘要:在當今的高科技時代,隨著技術的進步,多媒體展示設計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當代博物館的設計中,而上海自然博物館則以其設計豐富的場館、新穎的布展理念以及多媒體技術的合理應用,成為了公眾參觀的標志性建筑。文章主要從上海自然博物館建筑的外立面展示和多媒體展示的表現形式兩個方面來論述多媒體展示設計是如何應用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中的。
關鍵詞:多媒體展示設計 上海自然博物館 多媒體技術
中圖分類號:TG8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10-0119-02
Abstract:In the era of high technology now, with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multimedia display design is more and more applied to the design of contemporary museums, and the Shanghai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because of its rich design of the venue, the new concept of distribution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Reasonable application, has become a public visit to the landmark building. The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Shanghai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of the facade features and multimedia display of the two forms of performance to show how the multimedia display design is used in the Shanghai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Keywords:Multimedia display design Shanghai Natural Museum multimedia technology
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類展覽,博覽會和交易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 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展示作為一種綜合媒介,具有強大的藝術氛圍:直觀、形象、易于理解、可以傳達視覺、聽覺、實物資料,從而達到溝通和宣傳教育的目的。現代的展示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不僅是可以美化造型,還參與了材料科學,人體工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最新科技成果的應用,很多展會的舉辦與新科技成果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空間上,展示設計更像是建筑空間設計,而在造型上,就像是一個抽象的雕塑設計。大量的新材料,高科技的應用使展示的場所成為高科技的試驗場。然而,展示的形式也是不同的,隨著新技術的興起,現代的展示加入了聲音、光、電和其他新技術,被統稱為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在展示設計中的合理應用,也符合了大眾的審美趣味。
博物館越來越成為重要的一個終身學習教育的場所,而科技信息時代的到來為博物館展覽創造了無限的可能:如多媒體演示、觸摸屏查詢及各種設備的互動性體驗等。其中,多媒體展示設計已逐漸被納入展示空間的規劃中,在展示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更加重視以人為本的理念,從而實現人與展示對象之間的平衡與和諧。
一、多媒體展示設計的概念釋義
(一)展示設計的新概念
展示設計旨在以吸引、傳達和溝通為主要功能,并對空間設計進行有 計劃的宣傳。它以藝術設計為主要的手段,借助一些技術,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和味覺等設計,將所需要的信息傳達給觀眾,從而達到與觀眾有效溝通的目的。在如今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多媒體技術應用在現代展示設計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新趨勢。其具體特點如下:
1.設計人性化:在現代展示設計中,把以人為本、突出人性化設計作 為最基本的展示設計原則。參觀者是最重要的研究對象,它作為主體親自觀看,去理解展示的內容,自本世紀初以來,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對參觀者的認知心理和環境行為做了大量研究,他們的成果直接應用于展覽設計。
2.參與互動性:展示的互動設計體現了設計師對參觀者的人文關懷。 展示與現代信息的傳播理念是最相符的,也可以喚起參觀者的熱情,提高其觀看的興趣。
3.信息網絡化:互聯網與多媒體技術結合,集成了提供電子線路的資 源,將信息分散在世界各地。而作為一種現代化的展示設計,信息傳播的目的也就是將信息技術的快速運用,創造出一種國際的快速展示方法。
4.設計手段多樣化:多媒體技術是包括文字,圖形,數據,視頻,動畫,聲音和特效,通過數字計算機和壓縮處理顯示了真實和虛擬環境的應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展示設計的技術手段,也推動了展示設計的發展。
5.虛擬現實化:虛擬現實展示設計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創造和反映虛擬現實世界的,它將展示設計空間延伸到電子領域,完全超越現有的人類空間概念,并有望成為未來設計的方向。
(二)展示空間出現的新場所
傳統展示空間作為展覽的容器,現已成為展示藝術的組成部分。美國著名設計師費蘭克·蓋里提出,作為被設計的展示空間,其自身應為藝術品,應具有鮮明的個性。他指出了現代展示設計的一個重要特征,把展品與展示空間設計作為一個整體來統一展示。當觀眾在進入這個整體環境設計的時候,自己也不會只是聽,更多的是感受互動帶來了新的體驗,這也形成了現代展示設計新的基本特征。
隨著互聯網和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博物館已經使用了許多人性化的設施,使觀眾在參觀過程中更加身臨其境。如觸摸屏幕查詢節省了參觀者的時間,多媒體演示幫助他們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虛擬的空間讓參觀者更能接近歷史。
二、現代博物館展示設計的新趨勢——多媒體展示設計
博物館的展示設計是一種獨特的展示形式,它具有信息量大、娛樂性強等特點,也是博物館最高精神層面的體現,傳統的博物館展示強調實體展品和文物的陳列展示,注重文本和圖片信息的表達,然而現代博物館 的社會大眾化,多學科綜合的趨勢以及觀眾素質的提高,傳統的單一、簡單的文物類型展示已經無法滿足博物館社會化的公共需求。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展示設計使多媒體技術從初始的靜態圖像,文字轉變為交互式的雙向渠道,從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這樣的設計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為大眾所喜愛。在虛擬空間中創建的技術和現實世界相互補充,使博物館不再只是一個單調的教育場地,而是成為公眾休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寓教于樂的重要場所,對于公眾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有著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
三、多媒體展示設計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中的應用
上海自然博物館位于上海市中心靜安區雕塑公園園內,主張“以人為本,師法自然”的設計理念,其建筑外立面的設計靈感來源于綠螺的外殼形式,整體的建筑展現出傳統的建筑文化精髓,具有優美的建筑外形與 合理的空間布局相融合的建筑風格。
(一)上海自然博物館體現了東方建筑的特色。
中國的傳統建筑更側重于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大型建筑物,如宮殿, 陵墓等,經常建在山上,使用山地起伏,自然地形成了分散建筑的布局。建筑一般不高,但可以種植高大的樹木。中國的花園更是如此,花園經常設有假山,挖溪,種花不少于100種,中國園林追求的就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園林藝術。由于市中心有寶貴的綠地,設計師也考慮到了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特點,讓游客在進入自然博物館之前可以重新煥發對自然環境的遐想。
1.建筑的理念與環境和諧統一。建筑的外立面靈感來源于存在至今約幾億年的鸚鵡螺殼體形式,使人們能夠從周圍的公園上升到建筑物的綠色的屋頂,使其自然地融為一體。這棟建筑的外立面的也象征著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使地面建筑群體和公園外的自然博物館有機整合,相互延伸。
2.運用了中國傳統的園林文化元素。建筑用幕墻作分隔、瀑布水景、 周邊石鋪和小島分布等景觀元素,將園林景觀中“山水園林”的設計理念與博物館建筑外立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進入博物館角落入口的樹冠下,蜿蜒外形的樓梯和不規則的水池能讓人回憶起中國的水花園,庭院彎曲的玻璃墻沿著螺旋上下,左右,被一個斷裂圖案的屏幕遮蔽,與傳統網格和生物細胞的破冰模式相呼 應,與周邊環境自然和諧。設計師從中國園林的傳統文化中找到靈感,山石起伏的庭院,潺潺的流水,不僅豐富了室內的公共視野,也成為游客 的主要地標。
3.內外呼應、功能布局合理。建筑的外觀形式和景觀配置都反映出自然博物館的展覽主題和特色,使建筑成為教育的載體,雖然博物館建筑大部分都處在低矮的下沉面積,但是也滿足了其功能意義,螺旋燈光照亮了室內中庭,透過天窗使建筑物內部深入日光,確保有關大自然的展品由自然光照亮。
(二)上海自然博物館多媒體展示設計的表現形式
1.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強空間展示的表現力: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 被運用在了現代化的展示中,從而發展出了虛擬的展示空間,還能增強空 間展示的藝術表現力,給展示設計帶來一種別樣的新奇感與吸引力,甚至 成為吸引游客的有效手段。上海自然博物館有沉浸式劇場——“宇宙大 爆炸”、“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逃出白堊紀”、“滄海桑田”、“地球的力 量”,其使用虛擬現實技術讓觀眾的體驗更加逼真,這些體驗給觀眾帶來最真實的視覺感受。強大的交互性改變了傳統的被動地位,讓觀眾根據自己喜好來操縱視覺轉化,多樣化的視覺體驗,使得展示項目更加豐富。
參觀者也可以通過屏幕,突破空間的限制,再現場景,令人產生身臨其境的參與感和互動性,也能更直觀地理解大自然的演變和自然歷史的大事件。例如,在“宇宙大爆炸劇場”,觀眾在座椅上抬頭觀看,隨著座椅的移動,其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中,也能感受到爆炸就在眼前,靜靜地觀看太陽系形成的整個過程,就像身臨那深邃的海洋里。位于地下一層“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主題區,影片基于一艘潛艇觀光潛艇,前后兩個巨大的舷窗鏡頭,參觀者也能親身地享受到海底的視覺盛宴。
2. 情景再現大型場景:情景再現式是在展示空間中通過照片、壁畫、實物模型。直觀地再現特定歷史時期或典型事物的特征,塑造出特定的展 示內容所表現的真實主空間場景,再通過燈光、聲響、多媒體等技術的配合,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從而增強對展示內容的興趣和認知程度。自然博物館中非洲大草原的主要物種和故事情節,是以草原上、河流和半荒漠的森林區域的背景畫來投影主屏幕,結合紗幕來表現非洲大草原的旱季雨季、清晨那充滿活力的壯觀景象。非洲大草原中的干濕兩季和動物的大規模遷移的場景,使游客不必親自去非洲,也能感受到非洲大草原的絢麗多姿。
3. 標本背后的多媒體形式:通過在APP音頻和視頻中的應用,Flash游 戲,增強了真實性,在參觀者自帶智能終端的過程中對現場的故事中有一 定的了解。通過增強現實技術的真實性,突出展品中蘊藏的科學知識,極 大地提升了參觀者的參觀樂趣。把相對“靜態”為基礎的訪問方式,轉變 為多感官交互的“動態”訪問方式,上海自然博物館開發了增強現實的 技術,同時,將景箱的近景和遠景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近景是實物標本居多,遠景是畫作居多,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伴隨著音效,似乎是熱帶雨林的景象。
結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數碼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展示設計在博物 館展示中也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其帶給我們的是全新的視覺體驗,同時 也為我們的設計帶來了很多有趣的成分,增強展示效果,烘托展示的氛 圍。優秀的展示設計,體現的是一個民族的大眾審美情趣和素養,它不 僅能吸引參觀者的審美注意力還能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味。上海自然博物館是公共服務的場所,有必要發揮其原有的優勢,但也要跟上時代的潮流。目前,多媒體展示設計已經發展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已經得到了社會的公認和全面的應用,這對博物館整體形象的宣傳,起到了深化和增強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鴷 . 論多媒體技術在現代展示中的應用 [J] . 設計,2016(13):152-153
[2] 沙啟泓 . 上海自然博物館展示空間與虛擬空間研究 [J] . 藝術科技,2016(9):400-401
[3] 汪錚,陳劍秋 . 師法自然 回饋自然——上海自然博物館綠色設計簡析 [J] . 新建筑,2010(2):98-102
[4] 李巖 . 現代多媒體展示研究——從南京博物院看現代多媒體的實踐與發展 [J] . 美術教育研究,2015(24):24-25
[5] 郭宜章,楊思宇 . 交互設計在博物館陳列中的應用探析 [J] . 美術教育研究,2014(14):52-53
[6] 黃智雯,馬曉軍 . 數字媒體藝術時代下博物館展示設計新概念 [J] . 藝術科技,2014(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