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合影
中國(北京)設計學術月是北京設計學會主辦的專業性設計學術活動,每年一屆。“2018中國北京設計學術月”活動于2018年11月15日至12月16日期間舉行,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北京城市學院藝術設計學部作為支持單位。主論壇于2018年11月25日上午在北京城市學院順義校區舉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項兆倫在2018北京國際設計周北京設計論壇上提出,當今的設計創意正在越來越多的從傳統文化上汲取營養,而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在工業化、城鎮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展開的,有其特殊地位和意義。
嘉賓發言
2018中國(北京)設計學術月”主論壇的主題是“非遺與設計”—傳統與時尚結合,北京市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盟市委專職副主委、北京設計學會創始人宋慰祖、北京城市學院副校長蔡派、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學會部部長李金濤、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陳工等領導出席并致辭,他們表示論壇的主題是非遺與設計–傳統與時尚的結合,新時代新的創新驅動發展時期,是文化為引領,科技為支撐,需求為導向,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思想保護,也是我們今天創新創造的源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首先來自于我們文化的自信。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充分的改善,文化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同時本次主論壇主題突出鮮明,內容豐富,作為傳承精誠文脈,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將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今年北京市科協學術月是在北京市大的背景下開展的,北京要建設全國的科技創新中心,學術活動按照市里的統一要求,圍繞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打造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學術交流平臺,北京設計學會學術月主論壇的主題也是跟北京四個中心建設定位緊密契合的;希望中國(北京)設計學術月作為北京國際設計周北京設計論壇的延伸活動,能夠繼續為非遺設計搭建平臺,展示設計師的設計理念與創新作品。
本次論壇活動的演講嘉賓來自中國的王建中、馬瑛瑛、郭建彪,德國的凱瑟琳?馮?瑞星博和伊朗的馬吉利、馬幸福六位專家、學者,他們從中軸線非遺設計教育、香云紗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京劇藝術時尚化、波斯文化與產品衍生和非遺與設計產業發展與品牌塑造等演講內容與200位現場聽眾做了分享,國外設計師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設計產品和時尚京劇走進世界舞臺,彰顯新時代的文化自信。參會領導為演講嘉賓和論壇主持人北京城市學院校務委員、文化學院副院長、設計學部主任王利民頒發了北京設計學會平臺專家聘書,將向北京國際設計周北京設計論壇等推薦做演講嘉賓。
“2018中國(北京)設計學術月”活動圍繞“非遺與設計”開展廣泛的研討和論文征集活動。學術月組委會將組建專家委員會對論文進行評審,對評審的優秀論文將推薦到2018北京國際設計周文集出版發表。
論壇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