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 藝術設計傳媒學院 楊明剛 豆明亮 喬 揚
摘要:商品房作為改革開放的產物,近年來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伴隨其增長需求,人們對商品房居住區內相關基礎公共設施要求亦越高。本文基于產品設計的維度,通過問卷法、深度訪談法、數據模型法、定性定量等方法用來對商品房居住區居民滿意度進行評價分析。目的:提高居民對基礎設施的滿意度與參與感,達到身心健康;意義:以一個具體的視角(百里華府3期商品房)為未來新建的城鎮商品房基礎公共設施的設計提供些參考依據;創新點:結合POE方法設計出提高居民用戶對居住區公共環境設施使用行為的分類,并對相關設施進行簡約性與趣味性設計。
關鍵詞:商品房居住區 基礎公共設施 使用后評價 趣味性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3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8-0150-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ommercial houses as products of reform have raised up and boom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long with its growing demand, related basic public facilities of people living in the housing area are also higher in demand. Based on the dimension of product design,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depth interview, data model,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satisfaction of residents in commercial housing. Purpose: to improve the residents'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to achiev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ignificance: to a specific perspective (Barry Washington 3 commercial housing) for the future of the new urban commercial housing basic public facilities design to provide some basis for reference. Innovation: combining the POE method, we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of residents' use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residential areas, and to carry out the simplicity and interesting design of related facilities.
Keywords:Commercial housing residential area Basic public facilities Post – use evaluation Fun design
一、商品房居住區公共環境設施的概念和研究意義
(一)商品房居住區及其公共環境設施的概念
商品房概念源于中國80年代初,當前的商品房不局限房子本身,還包括周邊人文、生態、經濟等相關環境。任何環境條件的改善都會使房產升值,掌握這一因素的關鍵也是要研究城市規劃方案,掌握好投資時機。
商品房環境內的基礎公共設施與一般居住區的公共設施概念相似,區別點是商品房居住區中包括了游樂與假山等游戲與觀賞基礎公共設施,其與指示導向牌、路燈、停車場、垃圾桶等一般基礎設施共同組成了一個新的公共基礎設施系統,并且商品房靠近街道的房子可作居家與開店兩用。
(二)商品房居住區及其公共環境設施的研究意義
對于商品房居住區及其公共環境設施的研究不僅是對當下房產行業被炒得白熱化現象的觀察,更是對其本質人民生活幸福滿意度的一種分析與探索。筆者從調研者角度,對南京市空港新城百利華府3期商品房的公共設施的功能、形態、生活需求與合理性上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希望對一般性居住區內的公共環境設施改善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健康幸福。
二、相關文獻綜述
(一)居住區環境公共設施設計進展
國內外的眾多學者已經對居住區公共基礎設施服務進行規劃與研究,例如,在1912年一次以社區為對象的設計競賽中,丹夢的提出了“鄰里單位”的概念,他認為“鄰里單位”作為城市與政治的一個單元模塊,在整個城市中應當復制型出現。1940年后,國際建協Team10提出城市居住區公共環境設計需要注重考慮人的情感設計。國外相關設計理論在二戰后就已從理性主義過渡到定量化、情感偏好的追求。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尤其是社區建設大力發展以來,國內相關政府部門與學者在居住區的基礎公共環境設計方面已落地相關理論并進一步發展。如2014年,馮玉婷提出:對居住區公共環境基礎設施設計,要將人的行為需求、環境設施、環境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創造和諧一體的居住生活方式。
(二)居住區基礎公共設施用戶使用調查POE
使用后評價(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POE)是20世紀60年代從心理學領域發展起來的一種針對環境建筑的研究?,F有POE研究成果多為針對建筑,針對城市公共環境的POE研究對象包括公園綠地、校園景觀、濱水綠地、城市綠道等。對于居住區的公共環境設施設計的使用后評價研究相關文獻比較少,如鄭權的對于鞍山市城市居住區公共設施的低碳型設計與孫德芳的居住場所公共環境設施的合理性設計等。
筆者從調查者角度對南京市空港新城百利華府3期商品房公共設施的安全性、可持續性、周邊環境相融性、管理性與趣味性等五個方面進行調查與評價,其中以提升居住區公共設施的趣味性設計為主。通過居民對居住區基礎設施的使用后評價(如滿意度、便捷性、參與度與趣味性等)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嘗試提出商品房居住區基礎設施設計的改進策略,以期為國內今后新建商品房居住區基礎設施設計提供參考。
三、調查內容與方法
(一)具體研究內容
本研究包括三部分:一是空港城商品房居住區地理周邊環境情況;二是居住區居民對內部公共基礎設施的使用后評價;三是基礎設施總體滿意度的影響因子及相關分析等。
(二)調查方法
通過網絡問卷調查平臺“問卷星”設計制作問卷,在業主的QQ群、微信群與貼吧等渠道上發布,針對年齡較大的老人和兒童多采用紙質問卷調查,各主要年齡段的樣本數量至少為30個。
(三)數據處理與分析方法
對基礎設施的安全性、使用耐久可持續性、造型設計與周邊環境相融性、物業部門對基礎設施的管理性、基礎設施設計的趣味性等因子用EXCEL進行描述性統計,對總體滿意度、功能性需求滿意度、形式美感度、基礎設施的偏愛、居民對基礎設施必要性的看法,居民對住區基礎設施設計的建議等在描述性統計基礎上用SPASS進行相關分析。
四、調查結果與討論
(一)空港新城百利華府3期商品房公共基礎設施的使用現狀
對回收調研分析的230份樣本中,居民對商品房公共基礎設施的完善度的平均分為2.56分,低于了平均分,當地居民表示對居住區內的基礎設施存在不完整性,部分想要的基礎設施用不起來或者是缺乏找不到即功能性的缺乏;對基礎設施的形態美感上表示能接受,因為他們生活水平處于中等化,沒有太高的藝術鑒賞性,但是每當帶上孩子和老人散步的時候總覺得這些基礎設施缺乏趣味性,不是太想使用部分基礎設施,并認為其沒存在的必要。
(二)空港新城百利華府3期商品房公共基礎設施的使用后評價
商品房居住區230戶居民對當前基礎公共設施的整體滿意度得分為2.78分,低于了平均分,因此,總體上而言,中等生活水平的居民對當前公共基礎設施是不太滿意的。功能需求性滿意度的得分為2.56分,這表示在功能性完善程度上,有很大需要改進加強的空間,部分居民表示,雖然現在生活水平都普遍提高了,家里也配備了一些例如健身類的運動器材,但還是希望公共場所能有滿意的公共基礎健身設施,和更多居民一起鍛煉健身。在審美性滿意度上的平均得分為3.12分,居民普遍表示對當前基礎設施的造型美觀上并沒有太多要求,大眾化就可以,但是最好能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在趣味性的平均得分上為1.82分,多數居民評價這些基礎設施起不了豐富居民生活的用處,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設計的趣味性,如能更好地設計出更加有趣的基礎游樂設施,他們表示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加強鄰里之間的關系,讓居民區內的居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融洽。
結論
(一)商品房基礎公共設施使用后評價的優缺點歸納分析
本次調研對象選取南京市空港新城百利華府3期商品房的公共環境設施為例,其優缺點分析歸納如下。
優點:(1)促進鄰里居民之間關系的和諧融洽。如居民通過公共娛樂設施相互交談到一起,老人與小孩等之間共同游樂,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養老機制模式的完善,讓居住區內的孤單老年人生活更加豐富。(2)加強居民身體素質。居民利用閑余碎片化時間通過公共運動設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3)提高居民文化修養。居民通過公共文化教育設施,自主間歇性學習,豐富自身文化內涵修養,加強文化素質。(4) 便捷居民出行方式。居民利用公共停車場設施,共同放置交通出行工具,使得住與行更加有序。
缺點:(1) 功能性需求不夠完善。居住區內的公共設施種類不夠齊全,如沒有公共WIFI鏈接,部分設施五安全保障性。(2)設計美感性不足。多數基礎公共設施的造型設計由工廠直接機械加工而成,造型設計層次感低。(3)耐久性與可持續性弱。調研發現,大多數的基礎公共設施(如公共垃圾桶)因為建設達到5年已經銹跡斑斑,甚至破損不堪,很大程度影響了居民的使用。(4)趣味性嚴重缺乏。如公共鍛煉基礎設施,設計與擺放過于簡單化,無居住區文化協調,不能吸引路過的居民參與使用,因此使其必要性存在懷疑。
(二)設計理念與策略
1. 主要的設計理念
設計理念主要包括人性化設計、安全性人機設計、可持續性設計與趣味性設計等。人性化設計強調在基礎公共環境設施設計時,要注重一般群體與特殊群體并行納入同等考慮因素;同時要考慮公共設施的安全性原則;可持續性設計強調在利用材料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的初始就要考慮材料的可回收性與耐久性,注重降低對居住區周邊環境的污染;趣味性設計強調通過設計提高居住區民對基礎設施的參與度,滲入城鎮文化到設計之中,增添人與基礎設施、人與人之間的趣味性。
2. 具體的設計策略
(1)商品房居住區的基礎設施設計應進一步增強趣味性。趣味性可以從公共設施產品的形態、材質、色彩等設計角度進行策劃,比如針對兒童的公共游樂設施滑滑梯的設計,可以用仿生學的設計方法,造型特點上以兒童心中喜愛的可愛形象為形態元素進行設計;在設計的材質上,應多用環保且回收的材質,在公共設施選材上可多考慮硬性高,符合“3R”標準的材料,如木塑復合(WPC)與熱塑性彈性體(TPE)等;在設計的色彩上,色彩選取應與周邊環境色相協調,盡量選取一些中性色,以達到愉悅居民心情效果。(2)強化安全性與美感性設計原則。比如基礎公共鍛煉設施的設計時,必須要考慮將設備產品的棱角細節處轉化為倒角,符合人們日常鍛煉行為的安全距離等。又如居住區內的公共雕塑形象設計應結合線條、形態、光影等因素。(3)多功能、多項目需求、多地點設計綜合考慮。此次調研結果分析居民對基礎公共設施的功能性需求得分低于平均分,以至于使部分公共設施成為一堆廢材,因此,在基礎公共設施的設計時應現先對居民進行功能性要求調研。豐富基礎設施所需種類,因地制宜,同時還要考慮在不同地點擺放特定公共設施。(4)融入當地文化內涵?;A公共設施的設計不僅要方便人們戶外生活服務,更要全面體現當地居住區的全面文化內涵,從而體現城市豐富的人文特色。
思考與展望
本文在對南京市空港新城百利華府3期居民商品房公共設施的使用后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增強對居住區基礎設施設計趣味性的觀點,期望落實基礎設施對于居民的合理性作用,避免追求短期利益,而并非一堆沒必要的擺設,以達到更加和諧居民鄰里關系、增強居民身體健康、提高居民文化修養素質、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期望,以期本文對今后的商品房居住區基礎設施的設計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本文受上海市設計學 IV 類高峰學科重大領域專項基金“產業轉型背景下品牌設計研究”(項目批準號DA17011)的資助。
科研項目:本文系華東理工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立項建設項目 (校教〔2016〕46號,項目編號:ZZ1626010)研究成果之一。
基金項目:本文系華東理工大學網絡教育研究項目(批準號: WJY2016011)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維克百科 . Http:///www.wikipedia.org
[2] 羅玲玲 . 陸偉 . POE研究的國際趨勢與引入中國的現實思考 [J] . 建筑學報 . 2004(3):82-83
[3] Whyte J . Gann D M . Closing the loop between design and use: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J] . Building research&Information . 2001 . 29(6) : 456-459
[4] 鄭權 . 初銳 . 城市居住區公共設施低碳設計策略探討——以鞍山市為例 [J] . 美術與設計 . 2015 . 35 (6) : 45-47
[5] 馮玉婷 . 居住場所公共環境設施的合理性設計 [J] . 赤峰學院報 . 安徽農業大學校發展基金項目資助 . 2014 . 30 (9) : 38-42
[6] 杜智敏 . SPASS在社會調查中的應用 [M] . 北京 :電子工業大學出版社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