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鐘炎:設計行業必須了解社會和人群

        0

         設計的核心價值是什么?我國設計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中日設計存在哪些差距?工業設計畢業生如何創業?

        帶著這些問題,《設計》雜志社主編對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設計》雜志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朱鐘炎進行了一次采訪,其中不乏精彩答案。


        zhuzhongyan1副本1.jpg

        《設計》:請談一談設計的今昔對比。

        朱鐘炎:以前的設計相對比較單一,最開始設立工業設計系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發展到現在,已經把工藝和科技結合起來了。以前的設計關注的是造型,現在的設計關注的是和人之間的關系,重視功能性,即如何解決問題,或如何滿足需求,著眼以人為本。設計的內容范圍很寬泛,大概有:如家用電器、生活日用品等這些是產品設計,還有包括室內的家具設計。環境設計、建筑是個大類,房子周邊必須要有環境,生活社區里有座椅、垃圾箱、照明等等公共設施,我們稱之為城市家具,英國人稱之為街具,西班牙叫做城市元素。網絡、動畫、動漫等這些虛擬的設計,再到現在提出的交互設計,體驗設計,服務設計及近未來發展的智能化設計等等。

        設計行業必須要了解社會和人群,設計是依托于社會及人的問題,需求(包括潛在的問題與需求)進行發展和變化的,要善于發現機會和規律。

        我近年主要做與智慧城市,城市環境形象,設計創意創新思維方法,老年服務設計這一部分,并不單純為了設計的商業利潤,而是看重實現設計的服務價值。

        《設計》:您認為所謂‘設計的核心價值’是什么”?

        朱鐘炎:設計的核心是方便、效率、安全,首先要解決問題,設計是幫助你解決問題,并不局限于表面的光鮮亮麗。設計的根本核心是帶給大家方便與需求,并不僅僅集中在形式表面的好看,因而系統的設計管理就變的尤為重要。比如說醫院的部門分配不合理,各個科室之間轉換的時候就非常麻煩,在看病、掛號、拍片子之間都是值得深入進行設計研究的。再比如說北京的地鐵出口標示的是“ABCD”,上海地鐵則標的是“1234”,不管是用ABCD,還是用1234表示,目的是要讓乘客簡潔明了明確識別出入口及目標方向,高效安全地通行。由此可見,設計是需要規范的,設計的意識需要提高,設計的管理需要深化。

        《設計》:請您分享一下設計教育領域里的最新的動態和趨勢,從您的經驗來說。

        朱鐘炎:設計教育這一塊,學校不一樣肯定教育也不一樣。

        比如說同濟和別的學校不一樣,因為是從建筑學院里面獨立出來的。當時我們想搞一個教學改革,所以我們沒有系,只是按照幾個專業方向來處理。從傳統的設計來說就有三四個方向,包括產品設計(也叫工業設計),平面設計,環境設計。環境設計(又叫景觀設計或者園林設計,事實上一樣),一般建筑專業重技術,藝術設計重形態。現在視傳包括動漫、媒體這一部分。

        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教育必須要進行改革。今年在華南理工、中國美院的講座和論壇我有發言,講的就是關于現在信息化時代的設計教育應該怎么發展。既然叫做發展,那么課程必須要調整改變,否則的話就跟不上形勢。講設計教育的發展,就必須了解現在設計教育的形勢。整個社會在變化,這就是大的趨勢,最直接的就是政府報告以及十九大報告都指出了今后發展的趨勢。從專業角度而言,學校是干什么的?培養設計人才,跟不上形勢你培養什么?

        所以課程的安排、教學必須要和社會緊密聯系。這個就是前提,具體講,現在的智能化、自動化、網絡,將來的物聯網,現在的智能化發展的非常快,傳統的設計之間都有涉及,這樣一來學科之間要打亂,也就是現在我們提倡的專業學科交叉。以前我們設計分三個或者四個專業,那么現在我們學校為什么不這樣提了呢?它往往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講學科的方向,比如說交互設計、服務設計、體驗設計,還有通用設計。通用設計在英國叫包容性設計,它是強調為弱勢人群服務的設計,它關注老人、兒童、殘疾人。還有是無障礙設計,主要關注殘疾人群,通用設計關注的是整個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人人都會成為弱勢群體,老年人走路沒有年輕人快,眼睛花了,聽力也不行了,反應也不靈敏了,這是生理變化導致的現象。但你還是在這個環境里生活,無論是公共環境還是家里的私密環境,所有的設計必須要考慮這些人的需求。這些就是中國社會未來發展的需求。

        中國社會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所以設計就必須要考慮這些相關的行業,設計就必須要發展變化。首先要分析形勢,研究以后該開什么樣的課程。先從大的方向進行分析,有些課程順理成章地就交叉了。適老化設計,就是針對老年人進行的設計,這個是我們這里的提法,國外叫包容性設計、通用設計,但是適老化設計大家更聽得懂,用這樣的提法簡單明了。適老化設計包括我們日常用的所有生活用品、環境等,所有和你有關聯的東西都可以是適老化設計。它和現在的設計不同在哪里?你要考慮老年人的特征、行為特點、心理特點以及生理特點,即所有器官弱化后的特點,你的設計如何為他們服務,這就叫做適老化設計,在這種情況下又可以把智能化結合起來。但是如何設計呢?那就需要創意思維。我還有個課程就是講創意思維方法的精品課程。

        《設計》:在您看來當下日本設計是一種怎樣的狀態?據說傳統的日本是講資歷的,青年設計師是怎樣的狀態?中日設計師的差距是怎樣的?

        朱鐘炎:我曾在日本工作學習十幾年。當初50年代的時候,日本和中國的情況差不多。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現在覺得日本的東西很好,但是在上世紀50年代,我兒時聽到大人們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個東西不好的,這個東西不牢的,是東洋貨”。可想而知,50年代國人對日本產品的印象并不好。50年代是個什么概念呢?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占領日本,日本軍工改民用生產。美國讓它生產,都是模仿照抄美國人從國內拿來提供的生活用品,那個時代日本還沒有講設計。生產后自己國內銷也就算了,它還出口到歐洲,結果就像我們現在被人家罵抄襲、山寨。這引起日本社會重視,松下的老板松下幸之助,到歐洲去考察,認識到什么叫設計,而不是抄襲,回國一下飛機就興奮的說,現在就是設計的時代。五十年代初日本政府專門制定了一個G-Mark優秀設計獎,制定了優秀設計的評選規則,并且制定了懲罰措施,如果誰要把抄襲的產品出口就會被罰得傾家蕩產。他們還派人才去國外學習,就像現在我們許多人出國留學一樣,了解學習德國設計、意大利設計、北歐設計。

        中國人現在走的這條路,歐洲人早就走了。美國的設計是從歐洲來的,二戰的時候,歐洲人才涌入美國,促進了美國的設計發展。歐洲的設計發展源于工業革命,大機器生產時代,以水晶宮展覽會為代表。日本的設計是先拿來,然后進行消化融合,這就是他們的長處。日本在唐朝的時候向中國學習,包括文字,但是為了普及教育,為了讓婦女學習方便,就創造了平假名,相當于我們的簡化字,容易書寫。日本明治維新之后向歐洲學習,對教育大力投入。清末戰爭,列強侵華,日本將獲得的戰爭賠款全部投入教育,進一步擴大了“寺子屋”(即私塾)平民教育的普及。日本工匠精神濃厚,往往幾代人專注一個行業,做到極致,這是中日差距的一個表現。工匠精神還體現在傳統的師傅帶徒弟,將技術傳承下去,因此講究資歷的先后(其實我國傳統以前也是這樣。古代日本人到大唐來朝貢,學中國的技術,就很謙卑),講資歷其實體現了對師父,先輩的尊重,也是對技術,經驗的尊重,這種對工匠精神的尊重遠遠高于商業意識。

        日本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日本的“忍”文化,即忍辱負重、以圖后強,我們現在講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民族要強大等,道理上是有相似之處的。日本的文化具有非常典型的中國特征,可以說中國文化的影響深入骨髓。日本的“忍”文化,中國的說法是忍辱負重。日本的醬油、豆腐,造紙等衣食住用行多個方面,都是從中國傳入的,但日本又將其消化,融匯貫通、改良提升。在對西方的技術引進也是這樣,如,引進德國的汽車制造技術,啤酒技術,照相機技術等等,就像魯迅說的“拿來主義”,但不是簡單的拿來,而是先消化然后再創新提高,日本的進步正是源于此,這樣的道理不僅適用于設計一行,各行各業都是適用的。我們現在也開始提倡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要耐得住寂寞,要傳承,要深入探究。

        日本人的工匠精神體現在將事情做到極致,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設計》:近40年,設計人開始在企業中擔任領導性職位,甚至是總裁等等,您是怎樣看待的?

        朱鐘炎: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進入到高層的設計專業人才是不是有決策權,這個是關鍵。舉個例子,曾經有個企業聘請我做總監,他的要求是我要幫他組建設計團隊,雖然有自我設計的意識,但是一年以后,由于老板對于開發市場上沒有的新產品的創新意識不夠,甚至以拿國外的樣品進行抄襲模仿當做創新,設計總監做不了主,這樣企業是沒有辦法進行真正的開發和創造的。現在的設計環境要比過去好很多,創新意識的培養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企業的決策人需要尊重專業的意見,這一點非常重要。

        《設計》:青年創業的風頭雖然不再,工業設計專業的人還是大有人在。您怎樣看待學生創業?

        朱鐘炎: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是多少?歐洲日本的百年以上的企業有多少?日本存續超過100年以上的“長壽企業”已突破2.1萬家。歷史超過200年的企業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更有7家企業歷史超過了1000年。超過200年歷史的長壽企業在歐洲也不少,德國有837家,222家在荷蘭,還有196家在法國。就連僅有200多年歷史的美國,百年企業也達到1100家。而在中國,經營歷史超過150年的百年企業,僅有5家。分別是1538年的六必居;1663年的張小泉;再加上陳李濟、廣州同仁堂藥業以及王老吉。而超過100年的企業還有青島啤酒、瀘州老窖等。中國企業不僅不長壽,甚至有些短命。有抽樣調查顯示,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僅3.7年,而美國企業為8.2年,日本企業為12.5年。(據中新社2013,9資料)中國的百年以上的企業少得可憐,很多品牌都消失了。每天都有大量的企業開門和關門。創業并不容易,創業首先要有科研,還要有很多其他的東西。創辦公司最大的負擔就是企業成本場地人工費,而市場,客戶源是生存的關鍵。對這一切皆生疏的學生,可想而知,創業非常辛苦,十分不容易。縱觀歐美商業社會環境,信譽是首要條件,因此,只要你勤奮堅守信譽,那么基本就能生存下去。

        日本的學生,一般都是要就職的。先到大公司做5年以上,積累經驗,條件成熟了就可以幫助自己創業,在工作中,幾年來積累下來的人脈對創業是最大的幫助。

        學生應該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理論融于實踐,我們應當多鼓勵、多支持。

        《設計》:在跨學科建設方面,同濟大學是如何做的?對于其他學校有什么建議?

        朱鐘炎:我們學校設計創意學院是2009年成立,作為國家教改試點之一。前面已經講到,現在我們提倡的是專業學科交叉。以前設計分平面,產品,環境,傳媒等三四個專業,現在我們不這樣提了,從另外一個角度定學科的方向,比如說交互設計、服務設計、體驗設計。現在的交互設計,是滲透到各個專業領域的。我們經常結合實際進行workshop,有時就把一個年級的不同專業的班級同學打散,混搭組成小組,進行做課題,調動同學間不同專業的特點共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可以學到專業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課程的設置要根據社會現實的變化發展進行調整。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等等,現在都是智能化設計,我們現在增加了開源課程(Open Source)的引入,一年級都是做為基礎課程來進行學習的。這個編程課程以前都是軟件工程師去學習的東西。這個部分和傳統課程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教學還重視服務設計、設計心理學,從心理學,用戶的角度全方位的進行考慮。

        對于各學校來說,特別是綜合性大學的設計學科,應該有各自的特色。每個學校的設計學科與各校的特色專業結合形成不同學校的設計專業特色。例如與建筑專業結合的設計專業,體現了家居城市環境的特點;海事大學的設計專業體現了海港機械海洋設備的特點;礦業大學的設計專業,可體現采礦機械設施的特點;電機,化工,紡織,印刷,農林等院校的設計專業都可與相應院校的特色專業結合,形成各自的設計專業特色。

        《設計》:前段時間中國工業設計40年有很多論壇很多說法,請您也談談您的看法?

        朱鐘炎:現在的設計相對40年前的設計剛起步階段有很大的發展,以后也會越來越好。當時對于設計的理解,僅限于外形設計,社會上把設計等同于畫畫,覺得設計就是畫畫,企業里要做設計,領導就想起小張會畫畫,“畫的國畫挺好,就讓他畫(設計)一下吧”,并且認為設計(=畫畫)很簡單,根本不尊重設計,“哎,小周,幫幫忙設計(畫)一下,畫一下就給我:什么?要收費的?二百元差不多吧?五百就太貴了……什么?多少?!不就是畫一下么?你們會畫不是很簡單么?幫個忙還收錢啊~”這些話以前我們經常聽到,可見社會對設計的認識有多糟糕,并且當時把設計師叫做“美工”,學校開設的專業也稱為“工業造型”“產品造型”,簡稱“工造”系,課程都是圍繞著造型轉,畫效果圖棒就是專業好,不重視功能和用戶定位,設計的目的模糊。中國工業設計發展到今天,已經有很大的改觀,認識到設計的目的是解決問題,滿足需求,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設計專業是應用性學科,是針對問題(課題)綜合不同學科知識,解析問題(課題),選擇運用什么手段(技術),確定何種途徑去解決,預測并驗證結果。柳先生的事理學,就是要求設計需要了解事物的本質,才能做好設計。因此,現代的設計師要求知識面寬,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所以學校的設計教育,課程也是需要根據發展作調整,并且要制定鼓勵選修交叉學科學分共通的制度,要求設計師具有創新的創意思維,是需要寬泛的知識面作底蘊的。設計學科的發展要求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和土壤,在國家繼續改革開放大力發展國民經濟的大環境下,周圍的相關部門,提高對設計的認識,在各個層面上要對設計進行包容與支撐,給予設計更多的獨立空間,尊重設計學科的發展。舉個例子,國外的設計協會都是專業人士的協會。行政管理層也需要提升認識了解設計,多尊重設計發展的客觀規律。此外,普及設計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事,對全社會的設計教育的普及,其意義更大更深遠。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国产精品色视频ⅹxxx | 国产成人精品精品欧美| 国产精品第六页| 色狠狠狠色噜噜噜综合网| 精品蜜臀久久久久99网站|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把女的下面扒开添视频| 国产欧美国产精品第一区 | 91精品美女在线|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www.日韩精品| 国产亚州日韩欧美看片|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99| 一级做性色a爰片久久毛片| 91精品国产9l久久久久| 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波多野 | 国产精品多p对白交换绿帽| 久久国产精品国语对白| 精品亚洲国产成AV人片传媒| 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 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波多野| 久久久久九国产精品|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蜜桃 | 精品人妻V?出轨中文字幕| 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福利体验试看1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