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專訪|季鐵:設計扶貧要堅持“在地、在場、在線”

        0

        季鐵,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任教育部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35科技部現代服務業發展戰略研究專家、“新通道”設計與社會創新聯盟發起人、湖南省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等職。先后組織或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全球化、智能化引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生態體系建構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設計風格的經典文化元素及原型數據庫研發”、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基于湖湘地域文化的創意設計公共服務技術研究”、財政部文化產業專項“面向花瑤特色民族文化產品的創意設計服務平臺建設與產業化”等一系列重大課題。

        2009年,在NOKIA中國研究院的支持下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發起了第一期“新通道”設計與社會創新夏令營,項目的宗旨即通過設計介入,促進非遺貧困地區的文化傳承保護和鄉村振興的平衡發展,至今已堅持11年。“新通道”設計與社會創新項目豐碩的成果驗證了“設計”能夠達成優秀傳統文化保護以及“精神、經濟”雙扶貧的目標,推動發展不平衡地區的特色文化產業發展。“面對老百姓充滿希冀的目光,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我們最大的感悟是需要堅持‘在地、在場、在線’。”季鐵教授表示,“當‘精準扶貧’即將取得歷史性的成功,‘美麗鄉村’初見成效的時候,‘鄉村振興’把我們的視野帶向遠方。”

        《設計》: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在設計介入扶貧方面是否有自身地域上的特色?

        季鐵:我們學院的設計扶貧工作起初就是在本省的少數民族地區展開的。2006年,我作為設計師籌建了湖南第一個非遺博物館——大庸博物館,同期完成了NIKE委托的亞洲文化研究項目并獲得了全國室內設計大賽一等獎,在此期間我走訪了湘桂黔5個少數民族的50多個非遺文化村落,行程3萬公里,被鄉村文化的多樣性和強大的生命力所吸引并矢志守望田野。2009年,在NOKIA中國研究院的支持下,學院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發起了第一期“新通道”設計與社會創新夏令營,項目的宗旨即通過設計介入,促進非遺貧困地區的文化傳承保護和鄉村振興的平衡發展,至今已堅持11年;2013年,湖南大學正式開展定點對口湖南省隆回縣(國家級貧困縣)的扶貧工作,我院針對當地的花瑤文化展開了非遺的活態傳承與開發,發起了“花瑤花”精準扶貧與文創公益項目,至今已堅持7年,我們以湖南省通道縣與隆回縣作為長期的社會觀察和非遺文創扶貧基地,每年再選一個具備獨特自然生態環境、非遺文化資源豐富但經濟發展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做橫向的生活方式、文化差異及社會創新方法比較研究。到現在為止,項目相繼在重慶酉陽、四川雅安、新疆那拉提與喀什、青海玉樹、內蒙古呼倫貝爾、云南香格里拉等地成功開展,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資源與實踐經驗。 

        歷屆“新通道”設計與社會創新夏令營

        《設計》:為利用工業設計提振和優化傳統手工業,學院開展了哪些具體工作?

        季鐵:“新通道”設計與社會創新項目先后組織了來自湖南大學本校以及來自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香港理工大學、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米蘭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韓國弘益大學等15個國家的500多名師生,建設了一支包括工業設計、建筑、環保、信息、影像、傳播等不同專業的教授、博士、研究生、高級研究員組成的國際化、跨學科團隊,開展實地田野調查等工作,與當地手工藝人和村民合作完成了大量的數字影像紀錄、原生態音樂采集、旅游規劃與景觀設計、文創產品設計、兒童美術創作、App與互動游戲開發、知識平臺搭建與電商平臺孵化、國際展覽等工作,建立了國際化的創新網絡和文化品牌,分享和傳播不同地域文化的價值。項目至今總結形成了“基于社區和網絡的設計與社會創新(DS-CN)”方法、特色文化產業的模塊化設計、文化資源內生創意系統等工作方法,將地方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價值,參與式地促進了當地的文化與產業創新,與地方政府、企業、當地居民實現了良好的創新互動。


        文化資源內生創意系統與特色文化產業的模塊化設計方法

        《設計》:學院的“新通道”項目開展了多長時間?截至目前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季鐵:自2009年起至今,“新通道”項目已經持續開展了11年,取得的成果包括:

        (1)在精準扶貧方面,項目共籌集了1000多萬元項目資金用于“文創公益與精準扶貧”,完成7個非遺傳承基地及特色農業合作社的建設,孵化完成多家農村合作社及小微企業,幫扶389名貧困戶成功摘帽,支持侗族文坡村和花瑤白水洞村成功“雙百分”脫貧出列。

        (2)在學術科研方面,項目于2012年獲得中國第一個GMARK社區研究與設計獎,于2016年發表大陸第一篇國際設計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論文,2016、2017年連續兩次獲得教育部直屬高校精準扶貧和非遺扶貧第一名。

        (3)在社會效益方面,2016年,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和國家扶貧辦副主任洪天云帶領44個高校領導到隆回縣扶貧基地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對項目予以高度評價;2017年,本項目重點支持的侗錦項目非遺傳人粟田梅當選為十九大黨代表,取得社會與媒體廣泛關注;2018年,本項目在岳麓書院舉行的成果展上,獲英國安妮公主高度評價并致感謝信和皇室官網推介。2019年,通過我們團隊的參與,成功地將湖南省懷化市文化創意產業園轉型升級為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國家級廣告產業園區。

        以上成果都驗證了“設計”能夠達成優秀傳統文化保護以及“精神、經濟”雙扶貧的目標,推動發展不平衡地區的特色文化產業發展。

        英國皇室安妮公主訪問湖南大學并致信感謝

        《設計》:“設計扶貧”項目對高校設計專業的教學是否有所啟發?未來會否衍生出新的項目或發展方向?

        季鐵:我相信學院多年來積累下來的“設計扶貧”實踐經驗對于高校設計專業的教學會帶來很大的啟發。2018年,《面向國家戰略的數字化與國際化設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9年,《面向鄉村振興的數字化與國際化設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榮獲湖南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其中都將培養學生的社會創新與本土文化意識作為重點任務,提出構建基于地域文化的社會創新設計方法與知識體系、基于數字化的教學方法創新與地域文化再生系統,形成創新型的教學實踐生態系統。

        未來我們將圍繞著“數字文化創新”的方向,在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大背景下,面向國家戰略和產業需求,以中華優秀文化內容為核心,從文化資源與核心價值、文化大數據與智能設計平臺、文化體驗與產業應用三個領域入手,基于數字化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構建協同式、智能化的文化大數據庫和智能創新設計工具與平臺,探索深度融合科技與文化的文物保護與文化傳承新形態,打造多通道、沉浸式、交互式的深度文化體驗,在文化旅游、藝術展演、文博展會等領域探索內容可視化呈現和服務集成,助力打造以數字文化為中心的新業態。

        《設計》:參與“設計扶貧”對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有怎樣的意義?

        季鐵:近十年來,“非遺活化、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城鄉互動”等社會轉型過程中“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都對設計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讓處于不同生活條件、地域文化語境中的青年教師和學生關注到多元文化價值和發展不平衡的現實,并參與到新時代鄉村振興這一偉大的歷史使命中去,是我們面臨的重要挑戰。

        “新通道”項目通過確立新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工具,建立有效互動、賦能創新的教育機制,引導大學生投入鄉村振興偉大事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文化實踐中參與式地促進文化傳承,提升了傳統文化在當代大學生中的傳播與擴散,加強了學生的美育與勞育,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和認識。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收獲了頗多成果,通過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產出了500余款文化創意衍生產品,連續在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首屆非遺文創設計大賽、首屆鄉村振興大賽等國內外競賽拔得頭籌,目前該項目已成為高校實踐育人的典型案例。 

        “新通道”項目部分創新成果

        《設計》:在您看來,設計參與扶貧有什么獨特的優勢?從您的實踐經驗來判斷,您認為“設計”之于“扶貧”還可以有怎樣的作為?

        季鐵:在很多扶貧和鄉村振興的工作中都會出險主體偏離的問題,這大多是因為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導、外部資源介入的方式不對所引起的。由于對鄉村中的“人”的主體性激發不夠,造成了鄉村中的人成為被動改變的對象。鄉村振興中人才振興是關鍵,“賦能創新”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由于設計扶貧采取協同創新的模式,我們完全尊重當地人民的內生智慧,在尊重鄉村、少數民族貧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基礎上,善用“他治”、尊重“自治”、推動“共治”,同時處理好文化“建設主體”與文化“創造主體”之間的關系。相比于其他的輸入型、被動式扶貧模式來說,設計扶貧更加能夠調動鄉村的內生動力,參與式地促進本土文化與產業創新。我們最終的目標是為鄉村文化所有者賦能,激發鄉村文化主體的文化自覺,實現其對鄉村文化的主動傳承,促成文化內生性、創造性發展。

        高校師生、海內外設計師與手工藝人協同創新

         《設計》:請您談談在設計扶貧項目進行過程中收獲的感悟以及經驗教訓。

        季鐵:面對老百姓充滿希冀的目光,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我們最大的感悟是需要堅持“在地、在場、在線”。在地:因地制宜,發現每一塊土地的“風景”,從“人文、物語、社區”等不同的角度理解地方自然、生態與文化資源,搭建鄉村振興知識平臺。在場:身體力行,以設計的力量驅動地域再生的內生動力,有效聯結內外部資源,形成互動賦能、融合創新的文化、產業和公共服務體系。在線:民心相通,以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式創造更多共享與對話的機遇,在互學互鑒的過程中構建全球化的市場與文化傳播體系。

        從感懷鄉愁到矢志守望,湖南大學的設計扶貧工作堅持尋找每一塊土地的內生智慧,探索將地方文化資源轉化為特色文化產業的路徑,在互動參與和創新的過程中,以文化科技融合和設計驅動創新小規模、差異化、分布式、可持續的文化生產與傳播模式,讓鄉土文化從本土走向國際,既能激勵文化自信,也能豐富“中國故事”內涵。 

        目前已建成的地域文化多元數字化平臺

        《設計》:2020年是工業和信息化部《設計扶貧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收官之年,在完成“扶貧”的任務后,學院是否還有后續的行動計劃?

        季鐵:當“精準扶貧”即將取得歷史性的成功,“美麗鄉村”初見成效的時候,“鄉村振興”把我們的視野帶向遠方。設計扶貧工作完美收官之時,設計在鄉村文化、非遺文化上還有很多探索性的工作要做。基于非遺不斷適應文化發展與變化的動態屬性,隨著數字化與文化大數據建設、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涌現,技術創新為非遺文化的創意生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設計介入文化的研究將更加多元化,我們將開闊視野,將鄉村振興與科研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互動賦能的良性循環,后續的行動計劃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基于武陵山區特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項目,按照“資源再生—轉型升級—創新生態”的思路探索地域特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路線、新模式和新方向,形成因地制宜的特色文化產業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路徑。

        (2)基于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全球化、智能化引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生態體系建構研究”,研究非遺的數字文化生態、活化知識體系、群智協同平臺、數據進化方法、文化場景創新等,建設文化科技融合的非遺智能創新平臺與非遺文化創新生態體系。

        (3)基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設計風格的經典文化元素及原型數據庫研發”,通過對文化原型的數字計算與設計應用,挖掘中國風格經典元素數據的多源采集、融合與共享方法,建立文化元數據聚合與管理的原型數據庫,開發智能文化元素引擎系統。

        《設計》:請您分享幾個參與過的成功的“設計扶貧”案例。

        季鐵:我將分享三個案例:

        (1)“梭說”文創公益品牌

        該品牌致力于將傳統侗錦手工藝以新的產品形式融入現代生活之中,通過國內外設計師與通道縣當地織娘的協同創新,成功開發了90余款侗錦圍巾、包袋、抱枕、茶席等產品。一方面借助線上電商平臺打開銷售市場,進駐淘寶、微店、京東、尤物等電商平臺;另一方面開拓線下市場,積極將產品推介到國內外的重要展示平臺。在數字化與智能化的時代趨勢下,品牌從“手工織造”轉型為“數字智造”,利用全彩織錦等數字化紡織技術,不斷開發新產品,發現新市場。目前已帶動通道縣侗錦產業年產值突破500萬元,超過450名侗族織娘通過設計賦能成功脫貧致富,帶著梭說產品走出侗家,走上國際舞臺。


        “梭說”的侗錦創新之路

        (2)雅安“家園”系列鋦瓷

        該系列產品基于芒果V基金和湖南省工業設計協會聯合等單位發起“雅安地震災后重建方案”公益項目,利用鋦瓷和金繕修補術的手工藝,搜集來自雅安地震災區及全國各地的碎瓷片和砂器片,經切割打磨、拼接鋦合,進行器型再造,賦予其全新的生命和審美意義,讓其具有獨具一格的觀賞性和藝術價值,既是踐行綠色環保設計,也是繼承非遺手工藝,更是寄托著“復生美好重塑希望”的美好愿景。2016年,于長沙岳麓書院內召開項目發布會與拍賣會,并相繼在米蘭國際文化創客設計展、米蘭世博會湖南周和威尼斯雙年展等國際展覽展出,目前已在淘寶公益眾籌平臺上線。

        雅安家園系列鋦瓷展示及項目發布會現場

        (3)花瑤手工藝教育游戲應用開發

        位于湖南省隆回縣的花瑤族有著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但落后的經濟條件和教育環境使當地兒童缺乏非遺美育資源,學習挑花手工藝困難,缺乏民族文化身份認同感和文化自信。項目通過設計協同實驗和創新工作坊等設計方法,深入非遺手工藝文化傳承地白水洞村,探索出教育游戲應用于非遺手工藝學習的設計模型,設計了《邏輯花瑤》教輔軟件、《瑤趣》桌游、《花瑤歷險記》益智圖書等互動式兒童教育產品,旨在通過教育游戲的方式得出新的非遺手工藝的學習方法,平衡非遺手工藝學習的功用價值和手工藝品牌的市場流通價值,創造出以花瑤非遺手工藝學習為核心的花瑤非遺手工藝教育品牌。


        花瑤兒童教育游戲與益智圖書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久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一本岛一区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v | 日韩精品国产另类专区| 免费精品精品国产欧美在线 | 在线观看自拍少妇精品|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老司机性色福利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精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宅男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91久久精品国产成人久久| 国产精品多人p群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无码| 999国产精品色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成人国产精品秘 果冻传媒在线|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99riav国产精品| 亚洲综合美腿丝国产一区|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青草|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 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