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專訪|張野:需更關注“傳統設計信息當代轉譯”的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

        0

        張野,設計學博士,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第八工作室(品牌設計研究中心)科研導師,英國樸茨茅斯大學訪問學者,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第七屆委員會委員。長期致力于設計符號學基礎理論研究及其在當代設計實踐中的前沿應用,近年來在品牌設計、導向標識系統領域主持了一系列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重要設計項目。

        張野教授認為,通過當今大眾可以接受的信息表達方式傳播民族文化中的優秀信息,是中國信息設計下一階段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從這個角度出發,要求我們不但要具備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深入了解、挖掘、利用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信息,還要具有深邃敏銳的當今社會認知和相當的趨勢預判能力,并且能夠有效利用科技發展帶來的最新技術手段,選取最為合適的載體或形式去表達與傳播設計信息。目前我們對于文化資源信息價值的評估、信息挖掘的方法、信息轉譯的邏輯尚未建立起系統科學的理論框架,需要更多的設計師和學者關注“傳統設計信息的當代轉譯”的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

        《設計》:信息設計在國內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目前是一個怎樣的水平?

        張野:從國內信息設計行業發展來看,本世紀初報紙類傳統媒體就已經開始重視使用信息圖表達新聞事件,之后隨著信息科學和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我國的信息設計借助互聯網科技載體,及時吸納國外先進經驗,走出了一條借鑒-吸收-自主創新的道路。2007年以前,擬物化是信息表達的主要視覺邏輯,經過不斷演進,2013年以后,信息設計進入扁平化時代,隨后更是呈現出動態化、交互化、個性化和跨媒介化的發展趨勢,應該說近20年來,國內外信息設計發展水平是幾乎同步的,目前我國的信息設計在諸多方面已經具備國際水準。

        從信息設計教育領域來看,盡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信息藝術設計系,南京藝術學院、中央美院城市設計學院等高校也都開設有信息設計相關專業,部分高校還在計算機學院下設信息數據可視化研究方向,但整體看來,相較于工業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數字媒體藝術等專業,國內的信息設計長期以來多被作為一種底層能力培養模塊,而非成為“顯性”的專業。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歸因于教育界對設計學科的認知還多停留在傳統設計行業面向,對學科的交叉性認知相對滯后;另一方面是多數高校尚不具備設置信息設計專業的交叉性師資和硬件條件;更關鍵的問題在于:我國設計教育的課程體系早期是建立在以三大構成即形式美法則基礎之上的,而這種習慣在觀念上延續至今,尚在諸多方面未對信息時代的到來給予及時響應。盡管還存在上述問題,但毋庸置疑的是,目前大家已經對這種趨勢逐漸達成共識,也在積極的求變,隨著教育部對交叉學科專業設置的鼓勵,未來信息設計教育無疑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設計》:信息設計交叉融合了哪些學科的知識?對設計者在知識儲備、技術能力等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要求?

        張野:信息設計的出現,其核心在于使用“信息”的視角看待設計行為,側重提升人們面對信息科技與藝術的整合能力,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設計策劃能力,以及探尋新的信息傳播解決方案的創意能力,從而將信息內容和呈現方式重新定義、規劃、構建,以滿足用戶接受信息的需求。作為一種交叉性新興專業方向,信息設計產生于信息科技和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其一方面關注信息的組織、感知、媒介、傳達等方式性設計,另一方面關注信息時代設計變革的創新理論與方法。信息設計的應用面向包括但不限于交互界面設計、公共信息設施、數字媒體傳播、遺產保護與虛擬展示等領域。

        從學科角度來說,盡管人們常常將信息設計等同于“圖形可視化設計“,但宏觀的信息設計事實上融合了信息系統科學、傳播學、設計學等多學科的知識,策略、方法。就個人觀點來說,優秀的信息設計者需要兼具信息采集、信息設計、信息表達的綜合能力,這些能力無論從獲得還是應用都呈現出越發邊界模糊的特征,需要豐富的跨學科知識技能儲備。

        在信息采集階段,需要綜合運用訪談、問卷、田野調研、攝影攝像、網絡檢索、文獻檢索、數據挖掘等綜合的信息調研挖掘手段,可以看出,這些手段或方法具有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高度融合的特征。

        在信息設計階段,重在關注信息技術條件下信息的組織架構,基于“快速、準確、完美的信息設計原則,需要針對下述三大問題展開設計研究:第一:價值信息的分類與分級,即搞清楚什么是有價值的信息?其傳播的優先級如何?第二,關注并研究用戶接受信息的程度并預判其效果。第三、關注信息與人的認知行為之間的協調關系,探尋人與事物交流過程中的心智結構,賦予事物或界面相應的互動機制。

        在信息表達階段,重點關注信息設計語言與審美取向問題,并選擇適當的媒介加以表現。具體工作包括研究信息表達的形式、載體、手段、工具,語境等方面情況,選取最為有效且恰當的方式進行信息表達。

        可以看出,上述信息設計流程需要兼具交叉的學科知識并融合不同的專業技能,而在社會形態與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這些技能幾乎不可能集中在同一個人身上。因此,信息設計師不但需要日常積累大量的信息儲備,還經常需要與其他領域專家團隊積極協作,共同達成設計目標。

        《設計》:您所在學校在信息設計教學方面有怎樣的特色?在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過程中您感受到怎樣的發展變化?

        張野:北京交通大學在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等本科專業和工業設計(研究生方向)中已構建起信息設計基礎-信息設計應用-信息設計創新理論的完備課程體系。在2016年培養方案調整中,《信息設計》成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二年級設計基礎課,隨后在2020年培養方案中,進一步加強了《信息設計》課程在課程體系的中心地位,該課程被前移至設計學大類一年級基礎課,包括以《信息設計》為核心,《設計信息采集》和《設計信息表達》為輔助的全新課程群,此外,本科高年級的UI設計、UE等交互設計類課程、研究生階段的《設計符號學》課程,均是該課程群的延續。我們還在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網)開設有《信息設計》課,進一步增強了我校信息設計教學在全國的示范輻射效應。這種轉變來自于我們對近年來設計變革的理解,從強調形式美法則的“三大構成”教學轉向為信息的采集、設計、表達,體現了這一改革的核心,也是面向未來“不會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設計師的必然轉變。這種轉變讓學生在最初的學習階段就形成了從“信息”角度思維的良好導向:即將“設計事物”的創造視為一種信息的整合傳播過程,從而將學生的能力與知識體系建立在信息時代需求的底層邏輯基礎之上。

        北京交通大學設計學的學科特色定位于緊密結合交通行業和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尤其在品牌文創設計、導向標識系統設計等方向具有顯著優勢。我們在信息設計課程中一般基于優質項目案例,以設計任務制為導向,不斷強化學生對信息設計中“快速、準確、完美”三原則的深入理解,注重培養學生從“信息”觀念入手解決復雜設計問題的能力,使其對后續學習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設計信息采集》和《設計信息表達》課是非常有特色的創新課程,前者融匯了多種信息挖掘與采集方法,后者整合了傳統的手繪、軟件、材料等工具性教學內容,通過綜合表達手段與方法的教學,拓展了學生對設計表達媒介的理解(圖1、2)。

        1/ 北京交通大學《信息設計》課堂邀請英國樸茨茅斯大學Michael教授開展聯合工作坊

        2/ 北京交通大學《設計符號學》課堂邀請美國辛辛那提大學Graig Vogel教授開展聯合工作坊

         《設計》:目前世界前沿的信息設計在關注哪些問題?

        張野:第一、將復雜信息降維,轉化為公眾可以理解的簡化信息。第二、將常規信息用多模態方式表達傳播,傳輸給不同類型的目標用戶,獲取不同的審美或觀念體驗。第三、民族與本土信息的挖掘、重構和創新性呈現。第四、大數據信息挖掘、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呈現,是未來信息設計的趨勢。

        《設計》:信息設計在設計4.0時代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給設計行業帶來哪些變化?

        張野:工業4.0時代是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時代,是智能化的時代。從信息設計角度來看,鑒于設計信息天然自帶的符號編碼屬性,那么設計的人工智能化是未來不可阻擋的趨勢,這種趨勢短期內即可從以下方面取得顯著進展:設計的要素特征即造型、色彩、材質、肌理等將逐漸形成信息資料庫,其排列組合關系進行智能化運算后,可以產生無窮的設計創意結論,我們從阿里巴巴開發的“鹿班系統”就可見一斑,其在2017年雙11期間設計了1.7億個Banner海報,每秒可達8000張,這將替代多數初級設計師的工作。此外谷歌的智能繪畫軟件Autodraw、智能配色軟件Khroma、智能標志設計Logojoy等均已經呈現了初期階段的人工智能特征??梢灶A見大量從事簡單排版、配色、圖案、字體、標志等工作的設計師未來可能會首先被機器所替代。人工智能設計的到來,將給未來的設計行業帶來三方面變化:一是助力人工智能設計發展的工作將越來越被重視,即研究設計創新算法的基礎理論,加強設計人工智能效力的設計研究;二是研究機器思維邏輯難以理解的人性化設計需求的設計師會更得到重視;三是具有寬厚人文底蘊、敏銳的觀念視角、豐富的社會經驗和交叉學科背景、能夠處理較高層級的綜合統籌設計問題,勝任梳理建構復雜設計信息系統的設計師才能在這一時代得到發展。

        此外,“工業4.0”實現了由傳統的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增強型控制的根本模式轉變,其顯著特征在于基于信息物理系統,將智能設計、智能制造與智能物流高度融合,其目標在于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傳統的行業界限將進一步模糊。因此,未來的設計、生產、服務、分銷都將被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所導向,這就要求設計師進一步增強使用數據決策、利用數據表達的本領,可以看出,“信息驅動設計”將是未來行業發展的顯性趨勢。

        《設計》:您曾提出“未來我們需要按照中國設計行業需求和發展規律,強調培養具備國際視野并具備深厚民族文化底蘊的設計師”,具體到信息設計方面,您認為中國設計有哪些特點?應該著重解決什么問題?

        張野:盡管“設計”的產生和發展來自于西方,但經過近30年的發展認識,“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已然成為設計界不爭的共識,中國設計只有根植于本土文化才能在世界范圍內產生持續廣泛的影響力。

        中華文明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長河中積淀了諸多享譽于世的文化資源,是我們在設計實踐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寶庫,快速發展的當今中國又呈現出獨特的社會、文化、心理特征,近年來我國在科學藝術融合、文化旅游融合、數字創意融合、自媒體經濟等方面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由此產生出獨具中國特色的大眾觀念和社會需求。因此,“基于歷史,融合當下”——即通過當今大眾可以接受的信息表達方式傳播民族文化中的優秀信息,是中國信息設計下一階段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從這個角度出發,要求我們不但要具備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深入了解、挖掘、利用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信息,還要具有深邃敏銳的當今社會認知和相當的趨勢預判能力,并且能夠有效利用科技發展帶來的最新技術手段,選取最為合適的載體或形式去表達與傳播設計信息。目前我們對于文化資源信息價值的評估、信息挖掘的方法、信息轉譯的邏輯尚未建立起系統科學的理論框架,需要更多的設計師和學者關注“傳統設計信息的當代轉譯”的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

        《設計》:信息設計在你所在團隊的設計研究實踐中起到了何種作用?請分享一兩個設計作品。

        張野:我所在的團隊長期致力于設計符號學基礎理論研究,結合北京交通大學在軌道交通行業的特色優勢及服務北京文化創意的發展定位,在品牌設計和導向標識系統設計實踐方面具有一定影響力,曾負責洛陽地鐵、南通地鐵、合肥南站、北京西站、北京北站、京張高鐵、青連鐵路、圓明園、北京動物園等品牌形象及導向標識系統設計研究項目。在設計過程中,信息設計的理念和方法發揮了很大作用,其中“信息量降維控制”和“設計信息形式轉譯”工作是保證整個項目成功的基石。在此我想通過圓明園及北京動物園兩個典型項目案例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2017年至2020年間,受圓明園遺址保護基金會委托,本團隊為其構建了全新的視覺形象設計策略體系,包含視覺識別系統、文化基因圖譜、導向標識系統、文創設計策略等子系統。該項目群全面規范了圓明園視覺管理體系,為圓明園視覺文化的當代文創轉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文化基因圖譜項目是圓明園項目群的核心,通過挖掘歷史文化,建立起一系列由圖案圖形組成的素材庫,可以為品牌設計、文創設計、導向系統設計等提供原創素材,充分體現了我們利用信息設計理論解決項目實踐問題的做法。

        “文創價值”評估是基因圖譜構建的第一步,我們以公眾接受度為導向進行評估,通過大量清代主題設計素材的調研檢索,明確將何種傳統信息更具轉化價值,由此構建一批“價值圖像“。隨后在保持“清宮味道”的前提下,對“價值圖像”進行形式簡化處理,轉譯為包括“圖像-圖案-圖標”三種信息量類型的“基礎圖譜”,這類轉化主要以視覺信息量降維為目的,用以滿足未來可能發生的大量“圖案”與“圖標”類應用場景。并通過聚類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手段,歸納基礎圖像的典型色彩特征,提取具有標準色、輔助色系統的“基礎色譜”。最后在充分了解掌握了當代主流風格形式語言特征的基礎上,我們將基礎圖譜“代入”到當下流行的典型風格特征中,進行設計轉譯工作,視覺形象在這一步被結合了當代設計的表達形式,賦予其當代設計風格,形成了可用于文創的設計符號信息庫,各種適合當代審美趨向的全新形式,極大的擴展了古代視覺遺產的文創應用范圍,為進一步向3D化-動效化-虛擬與增強現實化等方面提供素材。在上述在信息量增減的編碼過程中,既要做到傳統形式核心特征的“保鮮”,又要引發當下公眾的認同,是評判設計轉譯成功與否的標準。因此,構建“傳統藝術特征→文創價值特征→流行視覺特征”的形式語言三向轉譯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圓明園文化基因圖譜已經廣泛應用于圓明園品牌形象、導向標識系統、文創產品開發等領域服務年均千萬級的游客,極大提升了公眾品牌認可度,產生了較大社會影響力,被《科技日報》等媒體報道(圖3-圖9)。

        3/ 文創基因圖譜的系統架構


        4/ 圖像-圖案-圖標的信息量降維


        5/ 圖標轉譯輸出的四種形式


        6/ 清代宮廷繪畫的基因色譜轉譯


        7/ 衍生圖譜的風格轉譯示例


        8/ 基因圖譜在圓明園導標系統中的應用


        9/ 基因圖譜在圓明園文創設計中的應用


        2020-2021年,我們又對北京動物園視覺識別系統、導向標識系統做了全面提升。在優化北京動物園標志、統一規范標準字系統、色彩系統等核心識別要素基礎上,重點思考如何傳遞北京動物園百年歷史信息,即以“守正創新”為設計理念,傳遞出“國家氣派、國際前沿、尊重傳統”的設計風格特征。在此項目中,我們使用了上世紀傳統美工字體規范了全園確認類、說明類導引字體。并利用信息設計原則,通過繪制動物圖譜、重繪說明圖標等方式構建了全新的說明類牌體規范。此外,繪制了高-中-低信息量的不同地圖,便于各類情況應用,可以看出信息設計理念在實踐項目的多個方面均發揮了巨大作用(圖10)。


        10/ 四類不同信息量的北京動物園地圖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9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电影网| 99热精品毛片全部国产无缓冲| 久久久久久噜噜精品免费直播|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国产精品一级香蕉一区|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韩大| 99精品免费视品| 久久国产美女免费观看精品 | 欧美精品国产日韩综合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福利| 久久ww精品w免费人成|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天天影视| 七色视频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久热精品人妻视频| 精品人妻va出轨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九九| 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电影| 欧美成人精品网站播放 | 国产精品熟女福利久久AV| 第四色视频在线观看| 51精品资源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极品喷水视频jk制服| 青青青国产依人精品视频| 免费的黄网址大全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小u女在线未发育一|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