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霍成,溯洄設計創始人,溯洄創新聯合體集團董事長兼首席設計官,蒴果創新設計學院創始人。中國設計業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青年創業英才,入選教育部全國首批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是創新創業領域資深賦能導師。企業頂層設計與品牌戰略九字訣“九陽真經”的創建者。
在溯洄創新5.0階段,溯洄順應新時代企業追求業績倍增與可持續發展的大勢,在中國初次嘗試以設計思維為主導的“社會化創新”,共生成就彼此,共創收獲未來。目前聯合體涵蓋領域包括:企業頂層設計,合伙制模式打造與落地,品牌定位與策劃咨詢,企業文化提煉與落地,工業設計,平面設計,短視頻制作,手板實現與調試,供應鏈監理,知識產權申請和維護,企業設計/研發團隊內訓,建筑設計,互聯網基礎技術應用,渠道傳播與新媒體運營,企業不同階段資本市場對接服務等。目前溯洄創新聯合體已深度賦能五分之一生活、新里、三陶教育、莘動力、溯美科技、吾愛源心教育、兜寶娃酷等多家公司和品牌。
《設計》:溯洄工業設計公司的發展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這些階段又反映著中國工業設計怎樣的發展歷程?
徐霍成:溯洄工業設計公司的發展一個經歷了五個階段:
溯洄創新1.0階段:
時間范圍:2005年-2008年
典型特征:堅持領域細分——工具機械設計。
以行業細分為切入口,打造以工業設計服務為核心的系統方案解決商。溯洄是中國工業設計領域內首家在創業伊始即選擇在細分領域開始專注設計探索的工業設計公司。溯洄1.0階段的核心特征是對朝陽產業的憧憬。對設計能改變世界造福人類的相信。
溯洄創新2.0階段:
時間范圍:2009年-2011年
典型特征:致力于原創和發明的設計實踐與探索。
溯洄是目前國內設計公司中歷經發明專利數量最多的工業設計企業。
在設計實踐中加深了對工業設計的認識:1、設計公司只做外觀設計沒有未來,外觀設計是設計公司走向設計縱深的開始。2、設計公司持久生命力的源泉是研發意識與研發實踐的雙向結合。3、成本控制與可實現性是設計公司必須翻越的二座大山。4、設計需完善的設計流程及對應的內部評價體系。此階段溯洄大量投入研發設計,申請8項發明專利,自主研發產品有全自動捆扎機、D300智能鋰電多功能工具,全自動磨鏈鋸等。
溯洄創新3.0階段:
時間范圍:2012–2013。
典型特征:細分與專注成就溯洄中國工具設計領導者的行業地位。
基于前兩個階段的深化與積累,繼續行業縱深的探索,2013年溯洄一年消化的設計項目達到95個。并被授予“上海設計創新示范企業、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中國十佳工業設計公司”等榮譽,囊括了Red dot、G-mark、中國好設計、紅星獎、成功設計獎、中國優秀工業設計大獎等獎項,成功孵化10+款發明專利產品與100+款實用新型專利產品,上海市委書記、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人大副委員長等領導先后蒞臨溯洄考察指導。
溯洄創新4.0階段:
時間范圍:2014–2018
典型特征:以溯洄SDS體系為指導的研發全產業鏈模式的驗證與實踐。
用研發全產業鏈模式來進行設計實踐,用合伙制的制度保障來讓模式落地。溯洄通過企業轉型,采用“三步走”發展戰略:減少服務訂單、深挖客戶價值、孵化核心項目,通過實踐驗證有效解決設計公司的兩大痛點:產值的上限和訂單的不可持續。對設計有期待的溯洄,通過“1+5”戰略深度合作,每年服務近10家戰略合作伙伴,真正實現共創共贏。溯洄堅持“先有深度再有廣度”的發展理念,轉型后孵化原創品牌“兜寶”,注冊成立個國內首家教育衍生品公司,控股一家建筑設計公司—品衡建筑設計,發起成立蒴果創新設計學院等,溯洄用減法的方式釋放了創新本應有的價值。
溯洄創新5.0階段:
時間范圍:2018—至今
典型特征:打造溯洄創新聯合體集團,致力于構建企業在業績倍增與可持續發展階段所需的全生命周期價值服務體系閉環。
順應新時代企業追求業績倍增與可持續發展的大勢,在中國初次嘗試以設計思維為主導的“社會化創新”,共生成就彼此,共創收獲未來。目前聯合體涵蓋領域包括:企業頂層設計,合伙制模式打造與落地,品牌定位與策劃咨詢,企業文化提煉與落地,工業設計,平面設計,短視頻制作,手板實現與調試,供應鏈監理,知識產權申請和維護,企業設計/研發團隊內訓,建筑設計,互聯網基礎技術應用,渠道傳播與新媒體運營,企業不同階段資本市場對接服務等。目前溯洄創新聯合體已深度賦能五分之一生活、新里、三陶教育、莘動力、溯美科技、吾愛源心教育、兜寶娃酷等多家公司和品牌。
溯洄產品創新案例
《設計》:近四十年來,中國工業設計師這個職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社會對設計價值的認知達到了怎樣的水平?
徐霍成:這是個太宏觀的好問題,我只能回答部分。
我是2005年打暑期工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工業設計,隨后創業,至今已有15個年頭。中國工業設計近四十年的前二十五年我沒有機會參與,后十五年我有幸親歷其中。王受之老師的《世界現代設計史》是我結緣工業設計時看的第一本設計類書籍,我對于設計史的了解多數來自這本書的學習,后來在創業的過程中有機會接觸到很多位行業前輩大咖,從他們的口中也聽到了一些老一輩設計從業者的過往。借著這個問題的機會,我嘗試對于中國設計師職業的變化做個簡單的概括,我的概括為四個階段:
拓荒播種階段:以柳冠中先生、張福昌先生、李樂山先生、王受之先生等老一輩先生為代表的拓荒開枝散葉階段,先生們為中國工業設計的發展傾盡全力鞠躬盡瘁,這一階段是最艱難也是最辛苦的拓荒播種階段。
探索求證階段:以羅成羅總、周佚周總、丁長勝丁總、李琦李總等最早或較早一批的設計創業者的探索求證階段,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用行動踐行著對于設計的熱愛與執著,探索求證設計的價值,在過程中尋找適合自己的設計體系或方法。
迭代發聲階段:以中生代的余飚余總、李立成李總、周立鋼周總、劉詩峰劉總、連振連總謝玉賢謝總等為代表的中生代設計師在用自己的努力探索設計的邊界,通過作品在更廣泛的領域進行發聲。
百花齊放階段:互聯網的滲透與平臺經濟與平臺模式催生了設計行業的百花齊放,設計師職業在互聯網時代有了更多實現自我價值的機遇,共創共享讓很多人躍躍欲試,設計師自我品牌、聯合孵化品牌雨后春筍,這一階段的熱度還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我認為現在社會對設計價值的認知達到了相對較好的階段,我說的這個相對較好是和過去比的,但離我心中期待的社會對設計價值的認知或者是與設計發達國家比,還有不少的距離。
溯洄企業頂層與品牌設計案例
《設計》:溯洄的發展過程中是否面臨過“生死存亡”的時刻?當初是如何化險為夷?
徐霍成:這是個直擊靈魂的問題。溯洄發展過程中肯定面臨過“生死存亡”時刻,不僅僅面臨過,還兩次,一次是差點真死,一次是幾近心死。
差點真死的這一次是溯洄轉型的2014年,我們決絕的開始做減法,把之前每年服務上百家的客戶縮減到每年只服務10家戰略合作伙伴,因為資金儲備不足,決絕的轉型帶來的是創業以來第一次的虧損,虧損金額高達200萬,我當時11張信用卡拉了83.67萬元填了虧損的窟窿,我甚至做好了最壞的打工還債的準備,慶幸的是在團隊共同的努力與戰略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我們在2015年實現了營收持平。
幾乎心死的那一次是在2019年的下半年,溯洄轉型以后我很少到公司,溯洄不再是徐霍成一個人的溯洄,溯洄是伙伴們共同的溯洄,我們不僅僅這么說,我們還堅定地這么做。在項目推進中我們是群狼戰術,大家共同努力,力爭為戰略合作伙伴創造最好的創新價值。溯洄事業合伙人制度推行6年來,我們溯洄的伙伴們絕大多數是理解并踐行了我說的“我會因為你的價值創造和成長分享到收益,你會因為我的價值創造和成長分享到收益”,但一次小意外出現在當天下午。我已經記不清那天我為何到公司,當我走進辦公室的時候我發現有三位小伙伴在睡覺,還有兩位電腦開著,但明顯不是在做項目,最靠近我的一張桌子是我們其中的一位事業合伙人的,但坐位是空著的,我順手推了我側面一扇門,發現房門居然被反鎖著的,當時是下午三點左右,正是工作時間,我搞不明白一個人把門反鎖著在干嗎,我非常用力地拍了幾下門,屋內居然傳來了吼聲,但我當時很平靜,內心已經下了即使公司不做了,也不能再出現這種現象的決定,結果被后來的五分鐘打敗了。這五分鐘不是其他的,是我同理心對方后的選擇再相信!其實我知道五分鐘之前我的決定和決心有多堅定,不亞于我做出溯洄轉型時的堅定,但最終還是讓自己平靜下來了。也許相信他人是我的天性,我也希望未來不再有這樣的至暗時刻。
溯洄社會化創新—發起社會價值聯盟
《設計》:請您談談您職業生涯中親身體驗到的市場、客戶及用戶的變化。
徐霍成:溯洄剛創業的時候,在面對客戶時候,我最怕聽到的一句話是“眼前一亮”,創業的前三年,我干得最多的事情之一就是和準客戶和意向客戶描述什么是設計,為什么要做設計,設計的流程是什么樣的。那時候的市場對設計有需求,但客戶對于設計究竟能給他帶來什么還不完全清晰,多數都是因為同行誰誰誰做了設計,或者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做一次,對于設計的理解也就是畫畫圖,用戶當時我們會提到,但多數情況會被老板或外貿公司的建議給覆蓋。
溯洄創業中期的時候,市面上的設計公司也多了起來,國外很多的設計公司也慢慢地開始進到中國的市場,市場對于設計仍然是有需求,有想法的客戶也會更多地關注到設計,尋找專業的設計機構合作,或者構建自己的設計部門,這時因為互聯網快速發展普及,用戶對于設計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轉型后的溯洄,顛覆了從前的合作思維,拿客戶當真正的伙伴來對待,把每年的服務訂單數從百款以上減到每年只服務十家戰略合作伙伴,市場對設計仍然是有需求,轉型的溯洄開始貫徹“無欣賞不合作”的合作思維,過往的幾年創業經歷和市場經歷,讓我明白,市場對于設計的需求始終不缺,要想讓設計展現更多的價值,首先要調整自己做好自己,轉型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減法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剛轉型的時候其實面對之前很多合作伙伴的不理解甚至責難,但我們堅持下來后,我們的合作伙伴越來越理解我們的選擇與決定,使得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經歷與合作伙伴一起把精力用在用戶的在意點上,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做設計,留足思考的時間,打磨精品。
溯洄社會化創新—蒴果創新設計學院
《設計》:什么是SDS(sohui design system)研發全產業鏈創新模式?
徐霍成:溯洄的研發全產業鏈創新模式由“一個愿景,兩個目標,三個階段,四個保障,五個原則”五部分構成,是溯洄轉型的路徑依賴。SDS的形成與我在交大的一次交流學習有關,當時有幸聽到豐田家族第三代掌門人豐田章男的分享,第一次聽到一個詞叫“TPS”,分享結束后我有幸獲得一本《豐田精細化管理》的書,回到家快速的讀完這本書,也對TPS有了更深的印象,當時第一反應就是,我們設計行業是否有自己的TPS?如果有,它在哪里?想到就干是我骨子里的東西,我快速地找到在國外的多外朋友幫忙,請大家幫忙打聽國外是否有一套類似于TPS的模式在行業運用,結果朋友打聽了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荷蘭等國家的行業朋友,給我的回復:沒有。那我們國內是否有一套屬于自己的“TPS”呢?好在是國內的大部分工業設計同行我都比較熟悉,直接間接的打聽了一圈,也沒有找到。倔勁上來的我,腦中立刻蹦出一個概念,求不得我就自己干一個出來,然后就有了前面所說的一二三四五。溯洄轉型的這6年,嚴格按照SDS的路徑規劃在踐行,這是溯洄自己的小體系閉環,我們希望用實踐踐行我們對于設計創新的理解。
溯洄社會化創新—創贏學院
《設計》:請您從自己的從業經驗出發,談一談設計與品牌的關系。
徐霍成:設計塑造品牌,品牌推動設計!
我特別敬重柳先生一次論壇上對于品牌的解讀,“先有品再有牌,三口成品,飯要一口一口吃,不要動不動就要做品牌。”柳先生的這個觀點影響我很深。
在我的設計創業經歷中,經歷過太多的項目,曾經參與、正在參與多個新品牌的創建與打造。設計對于品牌來說,承擔的是品牌承諾的可視化、專業化的傳遞,因此對于設計者要求的是在設計之前要了解清楚一個品牌的真正初心,并與此達成心理契約,一切背離品牌承諾與初心的設計,都是對于消費者的背叛,消費者會用腳投票來反對你對于品牌初心的背離。所以我說設計塑造品牌。
凡是能被稱為品牌并在消費者心中留下印記的,都是在消費者的內心達成過某種契合與共識的。品牌一旦成為品牌,對于消費者來說“品”是已經接受過檢驗的,或者說是建立過信任背書的,如何使“品”繼續獲得消費者的檢驗?從而構建長久的品牌忠誠度,這就需要在設計方面不斷進化,不斷創新,不斷迭代,跟上趨勢的發展,跟上需求的變化,因此我說品牌推動設計。
溯洄創新聯合體—社會化創新模式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設計》:在當下社會,您認為設計師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和能力以應對當今瞬息萬變的商業需求,更好地和產業融合助力企業發展?
徐霍成:我認為在當下社會,設計師應該具備“五力一同”的能力和素質來應對當今瞬息萬變的商業需求,更好的和產業融合助力企業發展。“五力一同”分別是:
愿力:當下社會,瞬息萬變,但真正的愿力是應對變化的最好的防御武器。我所指的愿力是指我們每一位設計師都要想清楚我們究竟要什么?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找到它,堅定它并全力付出,這就是愿力。
行動力:有了愿力,還要有行動力。我所指的行動力是指作為設計師,你愿意為你的選擇,為你的熱愛,為你想要的付出怎么樣的行動,真正的踏實的行動。想學好軟件,拿出你的行動,想練手繪,拿出你的行動。真正的踏實行動,擁有行動力是面對變化的又一必備素質或能力。
學習力:學習力是讓設計師可以應對變化不被時代淘汰的又一核心能力與素質,學習力不單單是學歷,是一種持續學習,快速學習,高效學習,深度學習,堅持學習,不斷迭代與提升自我認知的一種能力,要始終保持對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始終保持激情,堅持閱讀,堅持總結,終身學習。
抱團能力:抱團能力對于當代的設計師尤為重要,這種抱團是一種基于共創共享共擔共贏前提下的一種分工合作,取長補短,抱團能力考驗的不僅僅是設計師的專業技能,還需要設計師的情商,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利他思維,用行動做出來的利他,我把放在抱團能力一起說,沒有單列。
抗壓能力:馬云曾經說過,男人的心胸都是被委屈撐大的。對于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設計師來說,抗壓能力是很重要的一種能力,但抗壓值的大小因人而異。
同理心:應對變化除了剛剛分享到的五力,個人覺得同理心是我們設計師應對變化的一個很好的工具。用好同理心,始終讓自己保有同理心,學會跳出思考,學會站在對方角度思考,是我們應對變化時需要修的一種能力。
《設計》:您所創辦的蒴果創新設計學院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對在校大學生公益開放的培訓機構,您開創這所學院的初心是什么?五年來的培訓內容及方式的設置是否進行過調整?
給學員的大學學業乃至就業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這些年辦學給您最深的體會是什么?
徐霍成:是的,我們蒴果創新設計學院堅持對于在校大學生、研究生的公益賦能,我們不向學生收費。
堅持做蒴果的公益賦能已經有5年時間了,創辦蒴果學院的初心是源于我個人對于設計的小情懷。記得在2017年光華龍騰中國設計業十大杰出青年終審答辯現場,我說過一句:設計于我而言已經是深入骨髓的信仰,但教育是我的終極目標”。剛創辦溯洄的時候,我就發誓,用全力打造好溯洄,然后給自己留出時間辦一所免費的學校,只分享失敗趟坑的感受,沒有成功的傳授。這是我多年的小心結,我是從農村來的,深知教育對于農村娃娃的意義,深知讀書對于農村孩子的重要性,不說是唯一出路,但讀書絕對是一條特別重要的成長路徑。創業溯洄至今,我一直連軸轉地奔跑,一刻不敢讓自己停下來,其實就是我感覺自己不能停,我心里也清楚地球離了誰都轉,但依然是為著心里的夢拼命奔跑。2014年的堅定轉型,其實和我心里想辦教育也有一定的關系,轉型之前的溯洄模式,讓我沒有時間思考成長,如今看來,我們慶幸當初的轉型決定,我更慶幸的是我們居然在我預想的時間之前開始了對于教育的探索。
蒴果創新設計學院的使命是我寫的:做中國高等設計教育的有益補充!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們的初心,我們僅有的是時間的經歷,理論、研究、科研,高校的老師們專家們已經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我們做點兒我們力所能及的,這就是我們創辦蒴果創新設計學院當時最最樸實的初心。我們特別感恩柳冠中先生當時寄語蒴果的一段話,“四年工業設計專業(或產品設計)沒有幾次全程序深入的產品設計實踐,實在是設計教育中的重大失誤!蒴果創新設計學院開啟了以項目帶頭的設計實踐的確是當前高校設計教育的一件值得點贊的大事!預祝“蒴果”這種“產學研”教學方式成功!”這段話成了我們堅守蒴果的很強原動力。
五年來,我們基礎的設計流程培訓內容未變,但其他的培訓內容在不斷地打磨迭代,在保持每年創新創業特訓營正常開營的條件下,2019年我們聯合合肥工業設計協會、合肥學院、合肥工業大學,在安徽舉辦了“校社銜接班”,為大三大四的學生即將走出校門做好最前端的賦能;同時,我們也承接了寶山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孵化的創贏學院,為對創新創業感興趣的大學生進行培訓輔導。
參加過蒴果特效班的同學們,如今2位已經踏上創業之路,開辦了自己的公司,還有1位即將創辦自己的公司,有10位通過我們的牽線已經對接到了滿意的工作。
在做蒴果的5年里,我個人也收了163位徒弟,其中只有9位不是創業者,其他的都是在創業或者已經加入創業團隊,我們溯洄地處寶山,我通過蒴果的平臺,為寶山也推薦了16家落地注冊的企業。
我感覺我們的努力堅持,對于創新創業還是有正向促進作用的。
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不要管人家說什么,不要在意人家說什么,堅定自己的方向與選擇,設計是有價值的,設計思維是有價值的,要跳出設計做設計,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始終讓自己保持激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多幫助他人,更多人喊利他的時候,你只需踏實地做利他就可以了,磨刀不誤砍柴工,始終相信相信的力量,有些事必須有人做,比如公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