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紅,景德鎮陶瓷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陶瓷藝術設計研究中心副主任。倫敦藝術大學中央圣馬丁學院訪問學者;中國工業設計十佳教育工作者;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產品設計與陶瓷材料研究、工業設計與理論研究。主持完成了科技部、文化部等省、部級立項項目十余項。
王愛紅教授一直扎根于設計教學、設計實踐,借助設計學科的方法及理論,通過接觸新的設計理念、新的藝術表現形式、新的思維方式來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在她看來,設計學脫胎于藝術學,設計與藝術之間存在一定的繼承與發展關系。雖然當下設計與藝術之間的表現方式、表達目的不同,但是二者之間的關系仍然無法割裂。藝術與設計的關系是個性與共性的關系,藝術的存在是一種個性的存在;而設計的存在則是一種共性的存在?!案粜胁桓衾怼保O計學科的思維方式、表現手法不同于藝術創作,但是運用設計學的方式讓她在創作的過程中擁有豐富的創作源泉和方法。
《設計》:陶瓷本身就是中國文化的象征,您怎樣理解這其中的文化內涵?
王愛紅:陶瓷是陶與瓷的統稱。中國是歷史悠久的陶瓷古國,從陶器的制作到瓷器的發明創造源遠流長,并且中國陶瓷從原料選配、造型創作、裝飾加工、燒制成型,整個過程都有自己一套獨特、完整的語言體系和技術程序。從本質上講,陶瓷文化內涵的形成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的積淀。
“陶瓷”作為一種獨特的功能材料和藝術表現材質,集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于一體,直接反映了不同時期的不同群體日常生活中的功能需求和審美特征。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審美趣味的變化,逐漸形成了悠久而豐富的陶瓷文化,從陶瓷器物角度具體概括起來,涉及中國的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醫藥衛生文化、喪葬文化、文人文化、書畫藝術、民俗文化、市井文化、對外文化交流等內容。此外,陶瓷通過詩、書、繪畫、雕刻,將中國意境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景中有情,情中有景”體現得淋漓盡致;將儒家的“仁學”、“禮學”用“藏禮于器”的形式展現;將道家的“崇尚自然”、“簡約閑澹”用“器以載道”的形式體現。
《family》獲2013法藍瓷國際陶瓷設計大賽概念組金獎
《設計》: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在陶瓷的設計中體現?
王愛紅:陶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自原始彩陶的出現到如今瓷器的多元化發展,陶瓷作為一種實用器皿,記錄著不同時期、不同使用者的生活形態、審美觀念以及陶瓷器物本身所承載的工藝技術、意識形態等文化信息。陶瓷從實用器皿向藝術品的發展轉變,使陶瓷擺脫了實用器物的功能形式,成為藝術精神訴求的載體,并從造型、裝飾、工藝等角度融合了傳統文化元素進行表現。近幾年陶瓷文化創意產業興起,產生了大批的陶瓷文化產品,其中對傳統文化的體現多數還停留在符號層面,存在與當下生活語境相脫離的問題。在陶瓷設計中挖掘中國傳統文化,既包括“形而下”的物質設計,也包括“形而上”的精神體現,不是簡單符號的堆砌,而是對符號背后所承載的道德理念、審美價值、藝術精神、文化觀念的整體表現。
《Portable cup》獲紅點獎
《設計》:陶瓷設計應如何與現代生活結合,走出特色的創新之路?
王愛紅:陶瓷設計與現代生活結合的創新方式,具體來說可以從功能創新、形態創新、表面裝飾與風格創新、工藝創新等角度與現代生活方式進行結合。功能創新是要對當下使用者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使用方式、家居環境進行研究,開發符合當下使用者行為特點、生活語境的具有現代感的產品。形態創新、裝飾與風格創新是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通過新的產品形態、裝飾設計形成新的風格特征,并且此風格的特征是在現代審美特征下對傳統模式的現代性表達。工藝創新是借助于現代的制造、生產技術,以現代化的生產管理方式來達到個性化或批量化生產的途徑。整體而言,陶瓷設計與現代生活的結合,是陶瓷材料在繼承傳統文化資源的基礎上所進行的當代性轉化。
umbrella 獲得K-DESIGN AWARD 金獎
《設計》:您既教設計也做藝術,您是如何理解設計與藝術之間關系的?
王愛紅:設計學脫胎于藝術學,設計與藝術之間存在一定的繼承與發展關系。雖然當下設計與藝術之間的表現方式、表達目的不同,但是二者之間的關系仍然無法割裂。藝術與設計的關系是個性與共性的關系,藝術的存在是一種個性的存在;而設計的存在則是一種共性的存在。在設計教學及實踐中,設計與藝術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藝術層面的創造性思維以及藝術化的審美與表達方式對設計會產生直接影響,有助于設計活動的展開;然而在藝術創作中,設計活動中對產品定位人群、環境、使用方式的精準性思維方式以及產品設計的創新理念會融入到藝術作品的創作中,促進藝術作品的主題展現、理念表達更加明確。在我看來,設計與藝術之間是需要二者之間不斷產生互動才能產生優秀的產品或作品。
COMPRESS CUP 獲IF獎
《設計》:在陶瓷創作過程中,您是怎樣一步步提升內在修養的?這種修養對設計藝術的創作有哪些幫助?
王愛紅:優秀的作品與創作者個人的品格、文化修養、思維能力、審美感受能力、精湛的技藝等分不開的。我本人因為一直扎根于設計教學、設計實踐的原因,更多地是借助于設計學科的方法及理論,通過接觸新的設計理念、新的藝術表現形式、新的思維方式來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設計學科的思維方式、表現手法不同于藝術創作,但是運用設計學的方式能夠促使我在創作的過程中,有豐富的創作源泉和方法。此外,在設計表現形式提升的同時注重對設計理念的把握,進一步增強作品的藝術表現力與感染力。
《COAT+°》 獲2019美國IDEA銅獎
《設計》:請您介紹下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狀況及所取得的成績?
王愛紅:景德鎮有著得天獨厚的陶瓷資源與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近年來為大力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得到了國家層面的大力扶持,政府通過招商引資,積極建設,樹立了一批國內較為知名的陶瓷品牌,也為打造景德鎮打造成為國家陶瓷文化試驗區奠定了基礎。
景德鎮現已發展了陶溪川文創街區、珠山東市、陶藝街、三寶瓷谷、明清園、樂天陶社等相應的陶瓷推廣與實踐平臺。其中,對于工業遺產的保護方面,秉承繼承與創新的原則,將景德鎮舊瓷廠工人、藝術家和學生等群體集中在一起,使創意產業園區成為城市中創意和人才密度最高的集中區域。在推進陶瓷文物與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的同時,將文物的“活化”與日常生活相關聯,使景德鎮陶瓷文化的傳承創新實現了飛躍式的發展。另外,每年一度的陶瓷博覽會等展會交流對景德鎮陶瓷產業的自身發展與對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并注入新的活力。我主持的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藝術人才資助項目——《陶瓷藝術創新設計人才培養》的學員作品展就在第十五屆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中展出。
王愛紅 花攢錦簇
《設計》:陶瓷產業目前存在哪些問題?
王愛紅:目前,我國的陶瓷產業普遍缺乏對國家政策和國際環境的應變能力,對自身行業前景缺乏深刻認知,品牌意識淡薄。就景德鎮陶瓷產業而言,其優勢所在是擁有完整的陶瓷工藝鏈,但技術創新的力度仍顯不足,產品標準化欠缺,導致質量參差不齊,產品還出現一定的同質化和抄襲等現象。
王愛紅 麗香(瓷板)
《設計》:中國的陶瓷文化如何在創新中與世界接軌?
王愛紅:陶瓷是中國文化,也是世界語言。中國傳統陶瓷固然優秀,但近幾年歐洲陶瓷品牌發展位于世界前列,我們應該具備國際視野,在國際競爭中形成自己的企業競爭力,立足于國際市場。因此,中國陶瓷文化想要與世界接軌,必須在與世界的對話中展現了中國的文化自信,在創新中豐富和發展偉大的民族精神?;谥袊鴼v史文脈,堅持走中國特色,打造中國品牌,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并且兼收并蓄,將新工業、新技術與傳統陶瓷工藝合理對接應用,利用世界先進技術推動傳統文化的復興,在對傳統文化繼承和創新中,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中國陶瓷要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進行突破,從陶瓷大國成為陶瓷強國,必須提高產品檔次、調整產品結構、重視產品創新;合理利用陶瓷資源、降低能耗,使行業可持續長久發展與世界接軌。
王愛紅“游”-玲瓏陶瓷燈
《設計》:您如何培養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提升對藝術、文化的認知和修養?
王愛紅:我目前在做的是陶瓷產品設計理論與實踐方面的教學。由于陶瓷產品設計對陶瓷工藝特性的掌握有著強烈的需求,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就必須走進工藝,對陶瓷的各種工藝熟練掌握并合理應用于實踐;而出于陶瓷設計對于設計創意的需求,學生又必須走出工藝。這是因為,工藝有時候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困于傳統之中,難以進行設計創新。我們提倡工藝為設計服務,而不是為了工藝而工藝。因此,需要全面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能動力與創新意識。
為了提升學生的專業藝術修養,我們每周都要舉行學習匯報,集中交流設計方案和讀書心得,相互溝通比較,發現他人的想法和觀點,不斷積累。在一些具體的項目實踐中,本著立足生活的基本點,一方面秉承向傳統學習的態度,基于景德鎮手工制作的傳統優勢,深入作坊,腳踏實地,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關注前沿設計發展態勢,積極搭建創新平臺,帶領學生參與企業結合的設計項目、設計競賽,以此調動學習積極性。近年來,帶領團隊參與企業合作項目數十項,其成果如主創設計了G20峰會樓外樓-元首夫人瓷、中國—東盟博覽會禮品瓷等陶瓷產品;獲授權的實用新型設計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多項。我們的學生在一些國內外知名設計大賽中獲獎,如:美國IDEA、德國紅點、IF、紅星獎、亞洲設計獎以及全國美展等相關比賽和展覽中獲獎,這對年輕人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歷練,因此我們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努力,希望把我們的學生推向更大的國際設計舞臺。
王愛紅 悠然(瓷板)
《設計》:一名優秀的陶瓷創作者要具備哪些素養?
王愛紅:陶瓷藝術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藝術門類,這就要求陶瓷創作者具備全面的專業知識,包括扎實的理論積淀與豐富的實踐經驗。首先,需要對陶瓷文化與歷史有充足的了解;其次,能夠對其材料特性、工藝技術熟練掌握,并合理應用于創作實踐中;再次,需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對目前陶瓷市場存在的問題和反映出的需求有所把握;另外,還需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和創新意識,不斷培養良好的審美鑒賞能力,使陶瓷創作既能立足本土又能推陳出新;最后,還要堅守行業道德,做一名德藝雙馨全面發展的優秀陶瓷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