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俊杰,設計學博士,中國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副教授。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青年)一項,同時參與多個國家級重大、一般課題。入選首批中國美術學院青年人才支持計劃(優秀青年教師),2020年獲-評中國美術學院“優秀青年學者”。2021年獲評中國美院優秀共產黨員。作為系負責人推動產品設計專業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創作作品先后參加國內外優質展覽上百次,連續三次參加國家文旅部主辦的“中國設計大展”,2015年以個人獨立展位參展米蘭家具展衛星展。多年設計成果擁有專利和版權證書數十項。設計也曾獲得德國iF、Red-dot等在內的14項國際前沿設計獎項,指導學生獲得15次獎項。作品被4家國內外機構收藏。
章俊杰認為未來中國原創家具很具有前景。中國設計師將擁有更廣闊的眼界和更強的設計能力,中國設計將走向一種更加國際化的方向,塑造真正的原創品牌。他認為,中國設計師應該從在地文化的角度去探索設計的獨創性,不跟隨西式設計邏輯,找尋新時代中國設計的定義。只有真正建立全球認可的東方文化,品牌才能具有生命力。設計師會將跨文化設計作為研究的命題,也會更多的對于社會、健康生活方式、可持續材料等問題進行多重思考。
《設計》:請您介紹下中國美術學院在家具設計專業方向上的特色和培養目標。
章俊杰:中國美院工業設計系“人與居住”專業方向的特色是以探索“人” 的生活態為學研基礎,構建創新型人居文旅場景中的家具家居關系,探索人類良性健康生存的核心價值。以塑造人民美好生活為研究目標。
我們的人才培養方略是在東方設計思維體系下,研究以基于人本哲學價值觀和文化美學思想,培養目標強調學生具備以問題為導向的創新解決能力和路徑方法,跨領域組織協作的專業素質,以及全領域的認知結構,社會市場機會的深入洞見。在寬口徑厚基礎的基礎上,塑造具備思想觀、協同力、自驅感的未來社會產業引領性人才。
人與居住工作室People and Residence Studio 是以家具、家居產品及空間等主要載體,包括環境設施、空間規劃、生活日常用品等相關行業,從事基于民用家具、廚具、燈具、衛浴產品、城市家具、辦公用具、室內展品、日用品等方面產品的創新設計,以及相關領域項目的開發和資源整合設計,展開人的居住生活場景及方式的系統規劃研究。本工作室的研究包括從專注于基本的生活產品,到人與空間的共存關系,以及探索人對生存問題的改變與需求,關注環境以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等問題。
設計作品:空(SUNYATA)系列座椅 作者:章俊杰
《設計》:請介紹下您的主要研究及設計方向。
章俊杰:我的在工作中主要是以設計東方學引領,帶動學科專業長足發展,突破文化科技的多元融合,深入產教協同機制與平臺建設,推動跨學科人才體系和模式搭建。
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以美學思維建構日常生活世界,從日用消費到人居場景,創造人文視角的產品服務系統,包含產品設計與品牌設計。本人長期致力于具有未來意義的生活設計問題學術研究與教學,設計觀點體現社會人文價值以及設計管理理論。我通過專項科研研究、啟發式教學、設計展覽、參賽、社會服務等方式探索理論與實踐結合學術研究道路。個人研究立足本土,放眼未來,整合設計思維和系統方法論,深入研究消費者感知與價值挖掘,從人文關懷角度進行服務體系設計理論和實踐探索。
本人設計作品獲得包括3項iF概念設計獎和7項紅點概念設計獎在內的15項國際設計獎項。2018年擔任《東方竹——亞洲竹生活藝術展》策展人之一,該展覽獲評2018年度全國美術館優秀項目-優秀展覽項目。個人設計作品從2010年起參與意大利米蘭家具、米蘭世博會展中國設計大展、北京設計周等頂級展覽數十次;作品入選全國美展;被國內外四家機構收藏。參與2010世博會城市生命館、杭州中山路綜合保護與有機更新工程、杭州亞運會火炬設計等重點研發項目;參與設計學院“設計東方”國際巡展;參與策展“設計東方·中國設計國美之路”大型學術展覽等項目。
設計作品:竹柔·對白 作者:章俊杰
《設計》:針對市場的新需求,學校在教學改革上做了哪些探索?
章俊杰:學校致力于產學融合的教學實踐,圍繞文化活化、可持續、人群關懷、新生活與消費方式研究等亮點,結合線上線下教學,聘請教育界專家、產業界專家聯合授課。學校至于與標志性企業建立更為和諧的交流合作關系,建立教學實踐基地,為學生盡早融入產業,提升就業打下基礎。
學校教學中抓住國際性、通用性、實踐性的特色。以應對消費升級和社會民生發展的議題,以人文藝術為涵養,以人本價值為整合路徑,以人效技術、數字技術為抓手,融合藝術科學、技術科學探索新生活方式的產品、服務和價值系統。教材整體上強調文化本源的挖掘,新技術時代的產品技術延伸,突出企業所關心的“人”本身的技術研究,同時也給出可參考的實驗和管理方法。我們將協助工業設計師走上設計師、產品經理、企業管理層、品牌項目管理層等崗位。在教學中注意國際教授和企業的接軌,打造與具有專業深度的產業資源協同培養范例。在教改中致力于打通本碩博聯合教學,以開放教研、理論實踐結合、實踐案例突破的方式樹立教學的高點。
我們在設計教育中形成 多面、多層、多點的設計體系。在學生的設計基礎階段,強調從六個“面”去建立知識地基,思維方式、形式表現、質構造物、生產鏈接、商業組織、人因標準。學生在三年級中通過四個層面的專業課不斷拔高學生在專業方向中的專精能力。四年級學生結合導師制畢業設計,在更聚焦的問題點上進行深入研究。對學生來說,整個過程是不斷專業化的過程,并且學生有多次的選擇機會。
產品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課程體系說明
《設計》:請您介紹下家具方向的畢業生的就業和發展情況?
章俊杰:家具方向的畢業生具有良好的設計能力和發展后勁,畢業后進入工作狀態,學生不僅能快速適應并產出成果,而且具備對于行業的洞察以及思想潛力。很多畢業生進入到顧家等知名家具企業工作,并逐步擔任很多部門的重要工作。家具方向的學生能力全面,擇業面廣,就業情況良好。
學生就業主要面向設計機構、企業,70%以上的畢業生就業領域與專業相關,近三年畢業生學位授予率、通過率、就業率平均在90%以上,畢業生培養質量過關。學生就業后顯示普遍職業表現突出,工作滿意度高。
設計作品:空氣椅 作者:鄭瑤 齊媛 施明君
設計作品:曲趣 作者:龔巧琳、邱煜釤、王唯佳
本專業畢業生大部分活躍在設計一線,據2019年的跟蹤調查顯示,70%以上的畢業生對未來職業發展有信心。畢業生普遍對母校的整體滿意度高、認同感強,近三屆畢業生滿意度達97%以上。學生就業后勁十足,在工作中獲獎、升職及創業成功案例屢見不鮮。學生就業獲得用人單位、社會較高的評價。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道德素養、敬業精神、知識結構、專業技能、溝通能力、團隊協作、文化素養等滿意。
《設計》:請介紹下您的設計工作室的主要工作。
章俊杰:我自己的設計工作室,主要建立在大美學概念上的設計市場價值研究。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專注在文化美學與生活美學的研究中,我以竹手工藝為特色研究人文性設計的當代價值,將東方美學設計感知結合消費市場,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塑造品牌設計。我所專注的品牌設計的核心是“感染力”。我自己的研究工作室整合產品設計、視覺設計、包裝設計、插圖設計跨專業團隊,以學術研究為設計基本,以消費市場為目標、以美學實踐為特色,為商業賦能。力圖在新消費語境下,以生活方式認知,商業策劃管理先行,品牌設計一體化解決為導向。工作室完成包括生活方式產品設計、包含品牌策劃與設計、家具設計、時尚產品設計、視覺與插圖設計、品牌設計咨詢等工作。
德國教授漢斯(Hans Maier-Aichen)在中國美術學院上課中
Do we need another chair? 工作坊 創作作品:解構 作者:楊冬蘊
《設計》:學校在家具設計方向有哪些產學研的結合?
章俊杰:我們與企業在具體設計專題研究與課程協同研發上都有陸續合作。我們曾經與顧家家居、宜家、圣奧、喜臨門等企業進行設計的產學研合作。比如,我們在2017年的畢業設計中與顧家家居聯合進行了創作課題。有多名老師和幾十位學生的加入。我們探討了設計的東方文化表達,從傳統家具視野貫穿未來生活方式。與顧家家居的產學研合作讓我們深入探索人文生活的當代表達。2014年11月 徐望霓老師的專題設計4課程宜家家居IKEA合作,圍繞“Start With Food”的主題、 2017年9月與宜家合作,主題“Laundry & Balcony Products / Solutions for IKEA”。這是具有代表性的與國際家居企業合作。合作中學生從生活問題出發,抓住細節的價值突破,設計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生活日用產品。家具設計方向同樣與科技型企業合作。2018年與海爾進行畢業課題合作探討了新的家居空間的設計的可能性,大約六位老師參加了指導。這次設計從家具的智能化和交互性的可能,將家具置于家居物聯網中,探索新互動時代家具的設計。
Do we need another chair? 工作坊 創作作品:上坐 作者:劉宇琪
《設計》:您認為未來中國原創家具設計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章俊杰:未來原創家具設計將以國際化、品牌化、生活系統化的方式發展。設計師將會體現更多中國文化自信,具備更跨文化的視角。
我認為未來中國原創家具很具有前景。隨著我們國家文化大門的打開,文化自信的不斷提升,我們的原創家具設計將能走出國門,得到國際上的更多認可。教育水平的提升也讓中國原創設計師的水準的不斷提高。中國設計師將擁有更廣闊的眼界和更強的設計能力,中國設計將走向一種更加國際化的方向,塑造真正的原創品牌。只有真正的國際化的品牌才能對抗生命周期,獲得品牌價值累加。中國設計師應該從在地文化的角度,去探索設計的獨創性,不跟隨西式設計邏輯,找尋新時代中國設計的定義。只有真正建立全球認可的東方文化,品牌才能具有生命力。中國原創家具隨著年輕設計師的不斷加入,將會越來越將文化內化于設計中。設計師將會在更多的國際場合亮相。設計師會將跨文化設計作為研究的命題,也會更多的對于社會、健康生活方式、可持續材料等問題進行多重思考。
顧家聯合課題畢業創作作品:鯨魚座 作者:張瑩玉、夏凡茜
《設計》:在家具設計方向我們的教學實踐和國外還有哪些差距?
章俊杰:我們的家居設計方向教學實踐在技術上來說與國外沒有太大差距,我們國家有一流的加工企業、擁有足夠優質的實踐機會。我們的大學教育的問題在于,相比德國等發達國家,我們的學生在大學前沒有太多設計基礎。對于設計的認知,很多學生是在經歷了高考后才開始建立。這是我們長期的唯高考分數論的應試教育造成的。學生在中小學的手工勞動課、設計課程都常常被忽略。對于造物的基本知識,國外學生也許小時候通過家中的“車庫”里父母的“工具箱”早就在接觸了。另一方面是對于生活方式的理解,需要打開,很多學生過去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很有限,對于生活需求的認識非常單一,這也會影響在設計時候的深入洞見。隨著經濟發展,國內外交通的提升,學生的眼界也在不斷打開,這種情況會得到改善。
產品設計是一個面非常廣,深度非常深的專業。所以要求設計師具有廣博的知識,且具有對于某個問題的深入鉆研能力。設計教育要求我們在具體的研究上能沉下心,在問題點上能夠深入思考。我們培養學生的自主問題探索和解決能力、研究興趣和設計方法。
顧家聯合課題畢業創作作品:沙發設計 作者:尤珍
《設計》:您的作品經常參展,您認為國內外在家具展上有哪些差別?
章俊杰:國內家具展覽與國際展覽越來越接近,比如在上海國際家具博覽會中的DOD-設計師原創作品交易展,這個展覽前后十年,是中國展覽不斷發展的典型。見證了一批中國設計師的崛起。比如,其中有獲得米蘭家具展衛星展(Salone Satellite)“Design Report”獎的設計師周宸宸等人,以及后來成為策展人的趙云、任鴻飛等人。中國展覽在質量、水準、號召力上與日俱增,我對于國內展覽信心很強。
我們的展覽應具備高素質人才,具備足夠水準的策展人。對于行業和設計藝術有深刻理解的策展人是展覽的生命力所在。市場僅僅是號召人,而策展的思維對于行業發展是有引領性的。我們的設計人才對于設計和消費應該有更深入全面的認識,在商業管理應該有更高的專業度。
顧家聯合課題畢業創作作品:入畫 作者:林少婷 閆雨 楊瀅玉
《設計》:分享一個在家具設計領域您關注的話題。
章俊杰:歐洲的設計師很多秉持C2C(Cradle to cradle)理念。C2C理念是將資源置于循環思維方式中。去除廢棄物的思維,將萬物視為可以利用的資源,盡量采用再生能源,考慮對于人類的健康和持續性的發展有益的產品開發。這是一種減少消耗減少破壞的生態理念。這個理念在設計上的表現就是盡量利用生態材料,減少資源的不必要損耗。在設計中不僅考慮價值的產出同樣考慮成本投入,這是一種社會宏觀視野與科學觀念的產品設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