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專訪|胡飛:人生的意義在于對人類發展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

        0

        ? 采訪:李杰  李葉

        ? 受訪:胡飛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長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胡飛,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長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胡飛,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長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胡飛,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長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層次青年人才,教育部高等學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分指導委員會委員。長期扎根我國制造產業,推動服務設計、體驗設計、設計戰略研究與實踐。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重大項目等省級以上項目20余項;首批國家級一流課程《服務體驗設計》負責人,出版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出版學術著譯10部,發表論文90余篇。教學成果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學術成果屢獲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國際學術會議“最佳論文獎”等;產學研成果兩獲廣東省“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鉆石獎等。

        《設計》:請您簡單介紹一下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的基本情況。

        胡飛:同濟大學的設計教育發軔于20世紀40年代,深受德國“包豪斯”學派影響。1986年,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在建筑學專業下設立工業設計方向;1993年,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成立工業設計系;2000年增設藝術設計專業,同時授工學學士和文學學士學位,同年工業設計系更名為藝術設計系。

        2009年,同濟大學面對“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國家需求和全球可持續發展挑戰,基于原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藝術設計系成立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學院明確了“面向產業轉型和未來生活的智能可持續設計”的學科發展方向,開始了從造物為主的“物質設計”到系統整合科技工程、商業模式、文化創意,驅動創新的“大設計”——“創新設計”轉變。

        同濟大學副校長婁永琪曾擔任設計創意學院院長9年,推動學院以“領異標新、兼容并包、知行相資”為使命追求,在新時代坐標中堅定地追求卓越的發展取向。一方面,面向全球、面向未來,對標國際設計教育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另一方面,扎根中國、自主探索,形成了具有全球影響力和中國氣派的世界一流創新設計人才培養體系。學院2016年入選上海市設計學IV類高峰學科;2017年和2021年兩次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2022年,同濟大學在QS“藝術與設計”學科全球排名中位列12位,連續五年領跑亞洲。

        學科集聚了世界一流的師資隊伍,外籍教師占比34%。其中,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級人才7人次、省部級人才10人次、國家外籍高端專家8人次。外籍教師獲“中國政府友誼獎”“上海市白玉蘭獎”“歐洲質量創新獎”“全球100教育領導人”獎;多名教師擔任《Design Issues》《Design Studies》等國際頂級設計期刊編委,任職世界設計組織執委、國際藝術設計與媒體院校聯盟副主席等國際組織領導崗位。

        今年2月,上海召開建設世界一流“設計之都”推進大會,同濟大學校長陳杰等發表建設世界一流“設計之都”倡議。從世博會到楊浦濱江改造,近年來,同濟人用設計手筆助力上海城市和社區有機更新、產業轉型升級、生活品質提升和創新創業。

        創新創業育人成效顯著,學生團隊獲得2018年“中美青年創客大賽”全球總決賽一等獎(全場唯一)、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等標志性成果。師生還獲得了2021德國紅點至尊獎、意大利A’Design金獎、2021中國智造大獎(DIA)金獎、2020好設計金獎、2020深圳環球設計金獎、德國IF獎、紅點獎、德國國家設計獎、先后獲得3屆戴森創新設計大賽中國賽區總冠軍等一系列標志性成果。

        社會服務方面,火眼實驗室(氣膜版)已在全球11個國家啟動了42座,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檢測通量超100萬單管/天,累計創收53億元;NICE2035未來生活原型街創立“三區聯動、三全育人”模式,成為500億年產出的“環同濟知識經濟圈”新學科引擎。

        《設計》: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的發展優勢和教學特色是什么? 

        胡飛:我院工業設計專業是首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2022年在軟科中國最好專業排名中位列A+。三十多年來,本專業始終聚焦于研究和發展“設計驅動創新”的知識、方法與實踐,謀求從關注“造物”向關注“造物系統”、從產業鏈和創新鏈的環節向系統和全流程拓展與延伸,培養目標定位在為滿足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升級產業結構的發展需求,促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提供強有力的高端設計人才、發揮創新引領作用。

        基于學院本-碩-博貫通的“立體T型”創新人才培養框架體系,以“設計四秩序”為基本框架,以可持續、以人為本和跨學科為重點支撐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工業設計專業通過“造物之美”“人本交互”“商業創新”和“未來建構”四大核心模塊的知識與能力培養,結合“交通工具與智慧出行”“生活美學與文化產品”“健康關愛與醫療服務”“運動裝備與時尚前沿”“數字制造與智能硬件”等主題下的設計實踐訓練,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交叉創新能力、應對新技術和新商業范式變革的獨立思考能力。

        《設計》:學院工業設計專業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與協同體現在哪些方面?

        胡飛:“跨學科”一直就是同濟設計教育的核心特色之一。

        早在2007年,同濟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和汽車學院就嘗試跨學科聯合培養,成立車輛工程與工業設計跨學科聯合培養汽車造型專業人才模式創新實驗區。在全校理工科新生中擇優錄取15名學生進入該實驗區,至今已培養180余名汽車造型設計專業人才。實驗區秉持以“雙腦并行”為核心理念,以“學科交叉”為具體措施,以同濟大學“創新實驗區”為實施平臺,以“培養方案”為實施準則,以“課堂+實踐”為實施過程,以“創新”為實施重點,培養跨學科的拔尖創新設計人才。

        又如,由設計創意學院任麗莎副教授與土木工程學院阮欣副教授聯合建設的跨專業開放課程《人行橋設計與建構》。人行橋既不同于受技術力量支配的大型橋梁,也不同于注重表皮和腔體的一般公共建筑,它是結構外露的空間實體,是最能體現結構造型一體化的特殊建筑,也是最多設計師進行空間設計嘗試的產品。該課程嘗試采用新的設計方法與設計工具,利用數字化方式對人行橋進行全新的建構嘗試,既符合力學規律,又遵循結構特征,同時也符合美學法則,突出結構技術邏輯的構成方式。來自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和土木工程學院的學生歷時五周,完成了一次對知識和學科邊界的挑戰。

        設計創意學院與土木工程學院:郝思琦 王婉喬 胡凱,導師陳德寶

        設計創意學院與土木工程學院:郝思琦 王婉喬 胡凱,導師陳德寶


        設計創意學院與土木工程學院:郝思琦 王婉喬 胡凱,導師陳德寶

        設計創意學院與土木工程學院:郝思琦 王婉喬 胡凱,導師陳德寶

        2021年10月,同濟大學在啟動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的同時,啟動了跨學科的學科群建設。由設計學科牽頭的“創新設計與智能制造學科群”匯聚了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力學、電氣工程、信息通訊工程、控制科學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公共管理、智能科學與技術等6個學院的11個一級學科,將共同面向“創新驅動”“中國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中國”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產業大趨勢下,以“設計驅動創新”為引領,聚焦國家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大需求。“創新設計與智能制造學科群”的正式成立,意味著同濟大學設計學與相關學科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的“同濟大設計時代”正式開啟。學科群建設也將從科研延伸到教學、從學科落實到專業。

        首屆同濟創新設計智造高峰論壇

        首屆同濟創新設計智造高峰論壇

        《設計》:學院在產學研結合方面有怎樣的屬地特色? 

        胡飛:我院非常重視國內企業實習基地建設,與歐特克、阿里巴巴、騰訊、海爾、中國中車、上汽、阿斯頓·馬丁、寶馬、戴森、科沃斯、萬科、優衣庫、華為、西門子、風語筑、龍域設計、小猴科技、北京水晶石、零到壹孵化器等行業領軍企業,以聯合實驗室或人才培養基地等多種形式開展了深度合作;學院非常重視提高學生和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先后與芬蘭阿爾托大學、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瑞士日內瓦藝術與設計大學、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瑞典烏默奧設計學院等50余所世界著名理工大學和設計院校簽署學生交換協議和建立合作關系。

        同濟大學阿斯頓?馬丁拉共達NICE2035創新空間1

        同濟大學阿斯頓?馬丁拉共達NICE2035創新空間1


        同濟大學阿斯頓?馬丁拉共達NICE2035創新空間2

        同濟大學阿斯頓?馬丁拉共達NICE2035創新空間2

        《設計》:您希望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怎樣的潛質與擔當?

        胡飛:同濟大學辦學定位于建設一流本科教育,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引領未來的社會棟梁和專業精英”為人才培養目標;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學生成長為中心,努力使每一位學生經過大學階段的學習、熏陶以后,具有“通識基礎、專業素質、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全球視野、社會責任”的綜合特質,成為應對未來科技發展需求和國家戰略發展需求的基礎扎實、通專融合、個性發展的拔尖創新人才。2018年,學校確立了“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建設成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奮斗目標和發展藍圖。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尤其強化使命愿景,提出“為人生的意義和世界的未來而學習和創造”的院訓,啟迪學生“立大志、成大我”;2019年明確新十年發展目標為“為人類的進步做出可見的貢獻”,將立德樹人、理想信念、家國情懷融入追求卓越、創新引領的學院文化。90%課程設計課題設置主動結合鄉村振興、產業創新、抗疫健康等真實問題,“以中國思考,應對全球挑戰”。

        同濟大學副校長、原設計創意學院院長婁永琪教授擬定的院訓

        同濟大學副校長、原設計創意學院院長婁永琪教授擬定的院訓

        《設計》:今年畢業設計的大主題是什么?畢業設計線上展示和線下展示的對畢業設計成果的要求有何側重? 

        胡飛:今年的畢業設計及其展覽非常特別,并有三個“首次”。第一,首次確立設計創意學院畢業展品牌“& | 和”。“& | 和” 來自設計創意學院的英文縮寫D&I,體現出“兼容并包”的學院文化;“& | 和”意指聯系,是把離散的、看似無關的對象重新連接起來,給平常世界帶來“驚喜”,體現出設計的力量;基于“& | 和”的創新設計,體現出中國“和”文化的理論內涵與當代價值。“& | 和”不僅是今年兩院畢業設計展的主題,也將成為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和上海國際設計創新學院畢業設計展的共同品牌。第二,首次將本科生畢業設計展和研究生畢業設計展同時舉辦,這充分體現出我院“立體T型、本研貫通”的人才培養特色。第三,首次以“元宇宙”和網站兩種形式同時呈現。

        今年是同濟大學建校115周年,今春我們的同學們和老師們又一起經歷了人生中從未有過的重大考驗。最令我感動的是,在3個多月的封控壓力下,在這樣一個艱苦卓絕的畢業季,同學們仍然完成了如此高質量的畢業設計作品,呈現出如此驚艷的元宇宙畢業展。  

        “&”畢業設計展覽網站1

        “&”畢業設計展覽網站1


        “&”畢業設計展覽網站2

        “&”畢業設計展覽網站2


        畢業設計“元宇宙”展館1

        畢業設計“元宇宙”展館1


        畢業設計“元宇宙”展館2

        畢業設計“元宇宙”展館2

        《設計》: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表現出哪些問題?對教學、科研和產業提出哪些要求? 

        胡飛:我院畢業設計重點考察學生三個方面的關鍵能力。

        一是設計思維能力。工業設計思維與方法已經從以“物”為核心、做“容器”的一套方法,拓展為以“非物質”為核心的交互、體驗、服務的思維。工業設計思維不再僅僅是以一大群人的共同特征或需求為出發點,而更要面向細分群體做深度的學習,尋求為差異化人群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

        二是整合創造能力。設計是創造新事物的過程,無論是提升現有處境和條件以達到一個更優化的狀態,還是突破現有框架以替代性的系統去應對社會技術轉型的挑戰,設計師都必須面對未知的境況,以設計手段的介入去形成新體驗、促成新關系、形成新的生活-空間生態系統。這種創造能力,或基于現實情境、解決現實問題;或建構意義,讓更多的人對問題感興趣并參與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來;或對前面兩方面的目標都有所貢獻。

        三是對專業技術和工具的應用能力。設計技術和工具能夠幫助達成設計思維訓練、獲得更優化的解決方案,是提升設計品質、促成設計方案實現的重要手段。我們鼓勵學生運用設計的新方法、新工具和新技術,去訓練思維能力、探索創新路徑并解決問題。這些工具和技術包括但不限于:HCD工具、參數化設計方法、開源軟硬件技術、UX方法、大數據分析方法與技術等等。對某一個技術或者工具的極致掌握,使得學生仍有潛力在繼續提升其他方面能力的情況下,達到一個更具有整合創新能力的狀態。

        《設計》:學生終將走向社會,承擔他們責任,您希望他們有何作為?有什么囑托?

        胡飛:三點期望,供大家參考。第一,領異標新有膽魄。無論大家是繼續深造,還是投身產業一線,都請保持創新的渴望和創造的膽魄。第二,兼容并包見格局。面對未知的世界和艱難的世界,放低身段,主動吸納和消化自己未知或一時無法承受的東西。第三,知行相資有擔當。大家都知道我們的院訓是“為人生的意義和世界的未來而學習和創造”。那么,你所追求的人生意義是什么?你所希望創造的未來世界又如何?我想:如果人生真有意義的話,其意義就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就是深深銘刻在我們身上的同濟精神和設創使命。


        畢業設計作品分享

        畢業設計作品1

        畢業設計作品1



        畢業設計作品2

        畢業設計作品2



        畢業設計作品3

        畢業設計作品3



        畢業設計作品4

        畢業設計作品4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三区四区|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日本| 热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 综合 第五页| 欧美精品人人做人人爱视频| 美女扒开尿口让男人捅|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66|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无码乱码观看精品久久|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 51精品资源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麻豆入口| 一二三四在线播放免费视频中国|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xx视频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久久九九有精品国产23百花影院|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1|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影院|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日韩麻豆国产精品欧美|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99久久精品国内| 久久久久久极精品久久久 | 国产亚洲精品激情都市|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69| 国产精品成人精品久久久|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黑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隔壁老王国产在线精品| 午夜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综合专区中文字幕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