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專訪|蘇峻:設計的作用是讓技術被更好地應用

        0


        蘇峻,Jya創始人、CEO清華大學設計藝術學博士,美國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北京原創設計推廣協會(BODA)理事,曾任教于北方工業大學工業設計系,任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9年11月,創立了美學家電品牌——Jya。


        在蘇峻看來,設計與科技結合,是當代做產品的基本素質,因為現在的產品幾乎很少有跟技術完全割裂的情況,大部分產品跟技術的結合都非常緊密。技術是整個社會推進的核心要素,技術往往是設計的起點。設計的過程是完全離不開技術的,技術本身就融入設計里面。設計學科是交叉性的學科,是科學與人文的交叉點,在設計的定義里面,科技就是基本要素。


        《設計》:您認為這個時代科技的價值是什么?設計的價值又是什么?


        蘇峻:我認為不僅在這個時代。即使從整個近代來看,科技都是推動社會經濟進步的一個根本要素,整體上來說,近代的這種高速發展,科技的推動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科技本身是一個相對比較復雜多樣的東西,人的信息處理能力是有限的,科技需要通過一種更符合人的行為的方式為人所用。因此,在這個時代,設計的作用凸現了,而科技的高速發展正是催生它的原因。“設計”實際上起到的是連接器的作用,把社會跟人聯結在一起。


        我們過去把設計的定義高度泛化,認為社會結構,甚至制度結構的設計也是設計,這屬于過度泛化。當然過去還有一種思維是過度窄化,認為設計就是做造型、做ID。但是在今天這個科技時代,特別是像蘋果這樣的企業的崛起,讓大家更清晰地看到了設計的作用,既不能泛化也不能窄化。我們看到設計要涉及產品定義、產品規劃,要把解決方案完整呈現給使用者,讓使用者非常容易使用。“設計”是重要的連接器,作用還是非常關鍵的。



        《設計》:中國制造在5G時代要實現對國外的趕超,科技的發展占據了核心位置,那么設計的價值應如何體現?


        蘇峻:我們現在5G技術上獲得了時間段上的領先,但如果你不把科技很好地應用在產品上服務于人,你就很難形成正向的循環反饋。我們知道好的技術應用于生活、推動經濟發展,進而獲得效益,反過來再對技術進行投入,這是一個循環。如果你光有高的技術,但沒有把技術轉換成好用的產品,這時候整個循環反饋就進行不下去了。所以,設計在這里面起到的作用是要讓技術被更好地應用,進而建立從技術到產品,到推動社會發展的正向循環,形成正向的經濟和社會反饋,所以,設計在這里面作用是非常大的。



        《設計》:作為Jya的創始人,您在研發的產品時候是如何將設計與科技進行結合的?


        蘇峻:設計與科技結合,是當代做產品的基本素質,因為現在的產品幾乎很少有跟技術完全割裂的情況,除非是非常傳統的工藝美術可能有這種現象,現在大部分產品,哪怕是服裝、食品類的產品,跟技術的結合都非常緊密。 


        技術是整個社會推進的核心要素,技術往往是設計的起點。我舉個例子,手機產品從產生、發展到今天,實際上就是被技術在底層驅動的,無論是高度集成化、小型化、智能化,還有材料上從塑膠到金屬,到玻璃,甚至納米材料的使用,技術在這里面都是核心要素。設計的過程是完全離不開技術的,技術本身就融入設計里面。設計學科是交叉性的學科,是科學與人文的交叉點,在設計的定義里面,科技就是基本要素。



        《設計》:您曾經有過14年的教學生涯,面對技術變革,我們的設計教育應該作出哪些改變?


        蘇峻:因為我當了14年的老師,我在大學里面確實有這種感受。其實大學在觀念上是領先于社會的,在早期設計還沒有被社會所認知和理解的時候,消費品領域,包括整個經濟環境還不夠繁榮的時候,大學最早認識到工業設計的重要性,變成一個傳播機,大學師生起到向社會普及設計價值的作用。當時外界很多人不理解,因為大家連飯都還吃不飽,還在求生存的狀態,無法理解設計有多大的作用。但是今天大學跟社會的情況反轉了,社會反而變得更領先。大家知道設計是實踐性學科,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經濟企業在高速反饋、循環中建立起來,設計能力和設計認知快速成長起來。


        總體來說,我們在大學中可能還是過多地強調素質教育,弱化專業技能教育,這種情況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對于設計的理解,跟社會對于設計的需求產生斷裂。光有理論,實踐不強的時候,設計就沒有發展的根基。大學在這段是短板,現在大量的設計教育有點空中樓閣的味道,反而是社會和經濟體在這種快速發展中,對設計的理解在不斷加深,對設計應用在高速提升。這種應用能力是當下的現實。


        我覺得在這個階段,設計教育應該更強調實踐性,強調職業化。全世界最好的設計學院,比如Art Center(藝術中心設計學院)、 Royal College of Art(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在這種學科領域里面不光是素質教育,還要有非常強的職業教育屬性,他們的學生在專業技能上要經歷高強度的專業化訓練,最終在應用性上變得特別強,跟整個社會對設計發展就能連接在一起。否則很多大學生進入社會以后,發現在學校學的東西不能為社會所用,就會感到迷茫、沮喪,最后改行。我調查過中國的工業設計專業的畢業生職業現狀,他們的轉行率非常高,這肯定不是正常現象。



        《設計》:如何讓學生畢業后更快適應企業環境,盡快上手項目?


        蘇峻:職業化的方式最好。職業化的核心道理很簡單,就是讓人有一技之長。你在學校學習的時候,不僅要學基礎的專業理論,還要提升整體素質。如果你有一技之長,這個一技之長的核心概念就是你喜歡、你做得非常好,或者比別人都要好,或者非常好也行,你到社會上就更容易找到跟整個設計產業鏈條的接口,一旦融入之后,就會持續形成正向反饋,有空間去不斷提升自己,有更好的發展。



        《設計》:Jya的產品獲得了很多國際大獎,這是否能夠說明我國設計實力的提升?


        蘇峻:我覺得毫無疑問。我們從不知道什么叫設計,到設立第一個公立設計學科,到(建立起強大的)出口導向型(產業),大家對于設計從通過國外信息輸入的學習,到今天產生一些中國自有的品牌,逐漸建立國際影響力,這就是設計能力提升。在這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這個趨勢是非常明顯的。我覺得后面提升會加速,因為中國人學習能力很強,我們制造產業的高速發展就是設計能力快速成長的土壤,這個非常重要。


        當然還有一點,我們設計能力到底怎么樣?我認為其實跟西方在設計上還有一定差距,比如說在技術應用層面,我們可以把一個產品逐漸做得被消費者接受,相對來說能夠產品化,但是你會發現我們有兩點是非常有問題的:第一個就是創新力。比如說在手機行業,大部分創新的點,是從像蘋果這類的西方公司起步。當然我們可以快速跟進和進一步成熟化,但在原點那一頭,從新品類到新應用,我們的原始創新力還是相對薄弱的;再有一個,我們的文化建構力比較弱,做低端或者性價比消費品的能力很強,但是高端消費品里面一直沒有我們的影子。因為競爭到了新的層面時,某種程度上不單純是技術、產品品質的競爭,而是文化建構力的競爭。國人在這端上差距比較大,更需要耐心和時間。比如說,中國可能不單需要有蘋果、特斯拉,中國還需要有迪士尼、可口可樂和耐克,你會發現,那些消費品更強調文化建構,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設計》:物聯網產品會給未來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蘇峻:物聯網給生活帶來的改變,已經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被印證。在移動互聯網的時候,很多人就在提物聯網,但是一直沒有基礎。走到今天我們發現,物聯網技術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比如說連接越來越便利,傳感器的小型化,各種元器件低能耗等,這時候已經讓物聯網技術可實現性變得更強。

        我們都看得到,移動互聯是10億級的規模,在中國這樣的市場,可能有10億部手機連接在移動互聯網上,但是放在物聯網IoT上將會是一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概念,因為物聯網強調的是萬物互聯,我們會建立一個比移動互聯更大規模的智能網絡,這時候產生的主要是數據,對于人生活的影響,產生的智能商業的迭代效應,最終形成比移動互聯更強的網絡協同效應,我覺得對人的改變是更深層次、更根本性的。只是說,現在還處在非常早的階段,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從數量上遠遠沒有達到物聯網協同效應真正能達到的地步,還要有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但是趨勢大家已經看到了。



        《設計》:用戶在面對大量科技產品的時候,他們的態度是怎樣的?


        蘇峻:我覺得要分階段來談。在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看到技術產品的感覺是興奮。從家電到音響,那么多好東西都沖進來之后,我們會覺得生活更便利了,對技術產品是擁抱的、特別興奮的。

        但是走著走著,大家開始覺得技術讓生活變得特別復雜。我們在使用電腦的時候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操作復雜產品的時候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特別是年紀大的人,對于科技產品的學習成本非常高,產品做得復雜,對他來說就是噩夢,大家開始對技術產生某種負面心理。但是我覺得這個核心不是技術問題,是技術如何服務于人的問題。


        按道理來講,我們已經看到一個趨勢,技術越復雜,人的生活應該越簡單,這個原則應該要建構起來。因為技術越復雜、越先進,你就越能把人的生活營造得更簡單、更舒適,而不是像過去一樣,故意炫耀科技的復雜性和先進性,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所以人對于技術的認知,就是面對技術產品的時候,可能一開始是興奮,進而產生厭煩甚至恐懼,但是我覺得通過技術和設計的結合,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讓人的生活更愉悅、更快樂、更簡單。



        《設計》:我們如何迎接科技發展給生活帶來的變化?


        蘇峻:從人類發展角度來說肯定是擁抱。你想,科技是在做一件什么事?科技是在加速人的進化。道理很簡單,當你有一部智能手機的時候,或者我們把智能手機從你身邊拿走的時候,你的能力會衰減70%甚至更多,這時候你發現技術讓你變得更強大了。過去我們講什么千里眼、順風耳,坐在家中知天下,這些東西技術都幫你實現了。但是你的生理結構并沒有改變,耳朵沒有變長,眼睛也沒有變得更明亮,這些都是是技術賦能給你的。所以,面對技術發展,從人本身的角度,從根源角度,或者從進化論角度來說,人應該擁抱技術,因為技術讓人進化得更快,這肯定是積極的。


        《設計》:您如何看待設計師創業的優勢和劣勢,進入2020年,設計師創業的好時機是否已經過去了?


        蘇峻:設計師創業肯定是有優勢的,因為這個時代,中國發展已經過了靠資源、靠政策創富的階段,都是靠產品在創富。設計師就是以產品為專業的,所以在對產品的理解上應該是超過尋常人的,這就是特別好的起點。產品本身又是綜合性的東西,其中有科學、技術,要定義產品,構思產品,創新產品,協調資源規劃產品并做出產品。你會發現,設計師天然是一個多元思維和綜合思維相對比較強的群體,這兩個起點就非常好。另外,設計師會很自然地接觸到跟藝術、人文相關的東西,而人文跟藝術就是未來年輕人新的核心競爭力,因為技術普及之后,藝術性對生活的感知力就變成了你的核心競爭。

        劣勢也有。我認為很多設計師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專業的局限,會過 多地關注細節,或者過多關注自己專業本身的事情,而忽視了其它。企業和產品成功是個系統性的成功,是你這個產品在社會系統、經濟系統的成功,或者企業系統的成功,而非單獨一些細節和一個產品的成功,這就是全局思維。我發現很多設計師在創業的時候本能地落入細節里,忘記了很多要素,比如說社會環境要素,時間要素,資源整合要素等,所以也就會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創業的機會我覺得不存在過去沒過去的問題,任何時候都有創業機會,因為人的需求一直在,社會發展的空間一直在。創業是個永恒的話題,不存在這波人創業了,下波人有沒有機會,創業者已經把這個印證過了。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日本内射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91精品一区国产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影音先锋精品国产资源|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激情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97人妻无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合区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电影网|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区三VR |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九九99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欧美性精品hd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2022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www| 8x福利精品第一导航|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