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雜志|詹秦川:為西部而設計,以融合促創新

        0

        詹秦川,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工業設計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負責人、陜西高校哲社重點研究基地–絲路文化傳承與創新設計研究中心主任、“設計學”省級優勢學科負責人、省級設計與藝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負責人、省級工業設計中心主任。兼任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藝術設計領域專家委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教育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常務委員、中國創新設計產業聯盟創新文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陜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美術類工作委員會委員、陜西省工業設計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等。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4項;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指導學生獲“挑戰杯”國家級金獎1項、“互聯網+”大賽銀獎2項;在《裝飾》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擔任中華好設計獎、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泰達杯”全球青年創意設計大賽、絲路國際雙年展、首屆西藏工業設計大賽等評委。

        新文科,是基于現有傳統文科基礎,融現代信息技術于文科學術體系,構建綜合性的、文理交叉融合的跨學科知識系統。新文科之于設計學的發展變革,既意味著跨界融合、又昭示著邊界擴展;既有設計模態的迭代演變,又有設計語境的升級更新;既包含了設計工具的縱深延拓,又孕育著設計方法的橫向協同……凡此種種,皆由“新”而生。

        一、新文科“新”語境

        面向未來:勠力共筑新文科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

        新文科之“新”,不僅是新舊之“新”,更是創新之“新”;不僅是形容詞之“新的”,更是動詞之“創新”。如此理解,方能把握“新文科”的本質和核心要義。解構新文科之“新”,可從論域建構、價值重塑、范式集成、交叉融合、話語升級五方面闡釋:

        ①論域建構:是指新文科論域的內涵外延建構與擴展。“四新”中,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分屬工學、醫學、農學中的單一學科門類,而新文科則包含文、史、哲,經、管、法,教、藝等8個學科門類,其外延范圍大大拓展;②價值重塑:是指新文科對社會價值觀的重塑。以彰顯理性背后的正當性和正義性,弘揚知性的美德和善意,為國家和社會提供思想指引與價值選擇;③范式集成:新文科研究范式將不斷豐富而集成。綜合應用多學科知識和范式集成,是新文科建設的核心要義;④交叉融合:學科交叉與科際整合,是推動新文科建設的重要手段。“新文科”要突破“小文科”思維,構建“大文科”視野。新文科未來發展呈現的顯著特點是:數據密集、跨學科、強合作及問題驅動;⑤話語升級:是指深刻反思本土情境對于學術研究的意義和價值,構建具有原創性的新理論和新思想,以適應正在經歷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機遇和挑戰。

        無疑,設計學科發展也應“以變促新”、“以革求成”。近年來,我院設計學科面向社會需求導向,積極探索并構建新文科語境下的設計學體系:基于學科論域建構及外延拓展,挖掘并重塑設計學價值體系,綜合多學科知識及研究范式以促進交叉融合,以提升設計學科話語升級及區域設計學科學術高地:為西部而設計。

        面向未來,我們的目標愈加清晰而堅定:為西部而設計。

        不忘本來,強基固本行致遠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陜西科技大學(原西北輕工業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源于1960年設立的輕工產品造型設計專業。1987年工業設計專業再起步,歷經奠基探索期、專業建設期、學科建設期和轉型升級期,于2017年申報獲批設計學一級博士授權點。目前,我院“設計學”是省級優勢學科和陜西省國內一流大學重點建設學科;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2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動畫、服裝設計與工程等4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多年來,我院設計學持續加強人才培養端平臺建設與資源融合:先后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雙語示范課程1門、國家級金課3門、省級金課4門、省級精品課程(資源共享課)10門;建成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設計方法研究》《產品設計原理與方法》等3門在線課程;省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承擔各類省部級教改項目5項,完成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8項;并在校企協同育人及校地平臺共建方面成果顯著,全力推進資源協同,以多方融合促創新。

        二、設計“新”定位:為西部而設計,以融合促創新

        由此,我院設計學科目標定位:為西部而設計,以融合促創新。汲取絲路源點千年錦繡、根植西部文化沃土、積極融入新文科交叉融合思維,萃取新工科理念之“問學生志趣變方法、問內外資源創條件”,全力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該目標定位以推進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為導向,縱合政府平臺、橫聯優質企業,積極整合區域社會資源,努力探索多學科交叉融合,在雙創人才培養、教學資源建設、教育過程重塑等方面積極轉型升級,構建并實踐了新文科語境下基于資源重塑、學科融合以及全鏈協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本-碩-博”設計類人才培養體系,努力打造西部設計教學、科研及學科高地,最終形成我院設計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長”、“寬”、“高”三維融合的學科建設體系(圖1)。

        圖1 設計學學科建設體系特色

        (一)整合優質資源,強化產教協同育人

        學科融合方面,設計學科不斷整合優質資源,積極探索“設計+技術+管理”理念,構建大學科群建設理念。圍繞數字化設計技術、人工智能系統與產品開發、大數據分析與信息可視化化、可穿戴功能產品開發、區域社會創新等開展跨學科、跨領域的整合創新研究。其中的典型代表包括“社區健康體檢機器人研發”(圖2)“高鐵智能巡檢機器人研發(圖3)”“鞋服大數據與標準化研究”等產品研發項目,以及中國輕工博物館、陜西省體育博物館、甘肅玉門油田地質博物館、甘肅路易艾黎捐贈文物博物館、甘肅臨澤博物館等跨學科融合的空間設計、規劃及施工等多個項目(圖4)。

        圖2 自主研發產品“社區健康體檢機器人”,并以照片形式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圖3 設計學團隊完成的高鐵巡檢機器人受到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創新進行時》欄目報道

        圖4 環境設計團隊項目展示,先后完成絲路沿線30余項大型博物館及空間設計

        另一方面,學院積極融入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校企合作,主動參與行業技術聯盟,以重大需求為導向,加強協同創新中心的建設和培育,將學術研究與社會需求接軌,努力構建與行業、區域經濟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機制。此外,我院設計學積極整合優勢設計資源,構建以“文化引領、設計體現、市場實現”為核心的、全鏈路協同設計服務模式,與廈門拙雅、北京正邦、山東小鴨等30多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的產教融合育人模式,并建成安康市、西安浐灞生態區等5個校地平臺,簽訂20余家學科實習實踐基地。5年來,承擔各類校企合作設計服務項目200余項,落地產品500多件(項)。在產教協同育人過程中,所有博士生主導項目開展,研究生項目參與率近100%,優秀本科生參與項目達30%以上(圖5)。

        圖5 學生在校期間參與實際項目,研究生項目參與率近100%

        (二)立足西部地區,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多年來,我院設計學科扎根西部,基于“大藝術·大設計”宏觀架構,專注“西部設計”,以服務需求為導向,踐行“設計+文化”理念,依托西部厚重的文化積淀,將傳統文化、地域文化與現代設計藝術相融合,聚焦傳統造物文化與現代創新設計理論的內在邏輯,探索建構面向絲綢之路的“西部設計”理論體系,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在絲路民族文化與民間藝術文創開發、漢唐歷史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延安精神和紅色基因創新傳承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承擔該領域各類縱橫向項目90余項。并基于西部設計學科建設與發展,發起并舉辦“國際創新設計(西安)高峰論壇”,目前已成功舉辦4屆,以期打造西部創新設計的學術活動品牌。

        近年來,我院設計學科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效果顯著,尤其是與安康市人民政府的校地合作項目,帶動了安康毛絨玩具產業大發展:連續承辦兩屆“安康毛絨玩具國際設計大賽”,為全面提升安康毛絨玩具文創產業品牌形象及發展聚合度,助力小玩具做出大文章,做出了積極貢獻。參賽設計作品近1萬件,轉化作品上百件,創造產值上千萬元,幫助吸納就業2000余人,成為安康市打贏脫貧攻堅戰役的最大亮點。同時,基于大賽承辦,依托國際創新設計(西安)高峰論壇,連續兩年舉辦毛絨文創產業發展高端論壇,邀請數十位學界及業界同行,為安康毛絨玩具產業建言獻策(圖6)。另外,我院與安康市聯合建成“安康市文化創意設計工作站”,支持共建的安康新社區工廠暨安康毛絨玩具文創產業獲評“2019年民生示范工程”。

        圖6 連續承辦兩屆“安康毛絨玩具國際設計大賽”,主辦四屆國際創新設計(西安)高峰論壇

        (三)致力設計扶貧,賦能西部鄉村振興

        近年來,學院踐行設計扶貧,以“文化+”參與國家發展戰略;以設計賦能區域經濟發展,以“設計+”提升區域可持續創新。以設計思維和藝術實踐優化區域扶貧方式、為脫貧攻堅注入新動能。將民間智慧、特色文化轉化為設計知識,構建多元數字化平臺,探索將地方文化資源轉化為特色文化產業的路徑,延續鄉村文化價值體系。

        以設計賦能區域產業提升、居民生活條件改善、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升級。我院設計學科承擔了陜西省工信廳“設計扶貧需求調研”項目,實地調研9市、26個縣區、43鄉鎮、362個村落,并為當地產業振興和區域發展輸出設計作品或實踐成果200余件/套,輸出了豐富的設計成果和藝術作品,受到學習強國、中國青年報、陜西日報等多家媒體平臺報道。社會實踐及扶貧設計團隊“畫個小鎮”多次被評為國家、省級優秀社會實踐團隊,受到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的宣傳報道(圖7)。

        圖7 設計扶貧項目廣受關注

        以設計思維激活創新引擎,從設計扶貧到設計賦能,助力產業發展、服務地方經濟。團隊與陜西銅川市人民政府保持長期合作關系,并長期參與耀州陶瓷產業日用瓷和藝術瓷的研發與設計,部分設計成果受邀參加法國盧浮宮非遺文化邀請展、中國陶瓷藝術大展等。《耀州窯陶瓷技藝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獲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資助(圖8)。同時,團隊完成的“耀州陶瓷工業遺產群”項目,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

        圖8 助力地方產業發展,設計成果亮相法國

        (四)聚焦雙創理念,人才培養成果顯著

        面向“一帶一路”發展的歷史機遇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我院設計學聚焦雙創理念,以“互聯網+”等科創比賽為依托,形成了從“隊員招募—組建團隊—以賽代練—推向市場—整體升級”的課程成果轉化模式,先后孵化出以“畫個小鎮”、“于是文化”、“名窯重生”、“傾音”等為代表的優秀設計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有效推動了設計學科及專業大學生雙創教學實踐工作的實施開展,并以雙創團隊為依托,發起并完成了多個社會實踐項目。

        通過在學期間的社會實踐、生產實習、創業賽事等途徑,鼓勵和引導學生發揮專業優勢,立足地方發展需求,轉變就業觀念,投身到國家基層或艱苦地區工作。“萬鄉耕新”“筑笑公益”等社會實踐團,累計組織200余名學生到貧困地區、基層一線調研、實踐,并孵化互聯網+大賽創新創業項目全國銀獎4項;畢業生中趙世雄等20余人通過地方基層人才招考回到家鄉開展基礎教育、基層鄉村治理等工作,郝笛等10余人返鄉開展創業工作,這些畢業生發揮專業特長,打造當地特色農產品品牌,并對其進行包裝再設計、網絡銷售渠道拓展,助力當地農民增收。

        近5年來,團隊獲“互聯網+”大賽國家銀獎4項、銅獎3項,省級金獎5項;“創青春”創新創業大賽國家金獎1項,銀獎1項,省級金獎1項;“挑戰杯”國家金獎1項、省級特等獎2項,共計省級以上獎項69項,獲第六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家先進集體”榮譽表彰,并多次評為省級以上雙創賽事“先進組織單位”(圖9)。

        圖9 創新創業成果顯著

        三、未來已來,從“新”出發

        新文科語境下,設計需要有自己的使命擔當——“設計+文化”傳承中華文化,回應時代關切;“設計+行業”服務鄉村振興,激活設計價值;“設計+科技”創新設計賦能,面向未來視界。

        未來已來,設計,永不止步。

        面向國家“一帶一路”之文化發展背景,積極推動優秀文化基因的再造與創新,促進“后疫情時代”的設計及人類文化協同發展,為推進區域文化與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生發出設計與文化融合的新模式和新業態,以向國家和人類文明交出我們的時代答卷。

        從“新”出發,設計,筑夢未來。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国产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日韩精品内射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大片国产| 色老头在线官方网站| 91精品全国免费观看青青|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五月天激情小说网| 99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蜜国产精品jk白丝AV网站| 成人午夜精品亚洲日韩 |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免费观看| 最近久乱中文字幕| 999精品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精品18|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 91 第一页| 2020日本不卡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1av|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1|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 欧美精品xxxxbbbb|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丝袜精品中文字幕|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99re6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伊人精品视频在线| 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