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 劉玉博 戴 驊
摘要:
在各個領域被現代化廣泛滲透的今天,以史為鑒,關注設計中人情復蘇的發展,不僅加固了設計以人為本的出發點,更賦予了設計物質層面以外的精神內涵。設計的發展從注重設計本身到關注設計與環境的關系,更進一步地發展到了設計與受眾的交流性階段。從而為設計增加了更多的情感內涵、文化內涵和人文內涵,使設計更加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更加貼近人類生活。
關鍵詞:
古代 設計 人情復蘇
Abstract:
In all fields widely permeated by the modern modernization today, we should take history as a mirror and look forward into the futur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human sentiment”development in the design not only strengthen the humanist starting point of the design, but also give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design beyond the physical leve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gradually changes from focusing on the design itself to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 with the design and environment, and further develops into the communication stage of the design and the audience. It increases more emotional connotation,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humanistic connotation to the design, which help the design to follow the humanist principle and be closer to the human life.
Keywords:
Ancient design Human Sentiment
中圖分類號:J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5)05-0076-02
現如今,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現代化是不可阻擋的時代發展趨勢。我們所說的現代化是一個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利用能力逐步提高和完善,并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得到充分顯現的過程。它的目的是將人類社會中物質上的文明和精神上的文明不斷提升并達到一定的高度。但另一方面,全球現代化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了人們對設計藝術中的相同模式和另類思想 ,以 及 全 球 化 發 展 下 中 國 設 計 的“ 照 搬 ”和“ 消 化 ”的 思 考。這 就 提 醒 我們要適時回望中國燦爛的歷史文化,并從中吸取其精巧結構、豐富形式,以 及 極 富 深 意 的 中 國 文 化 內 涵 ,歸 納 總 結 我 們 偉 大 中 華 民 族 古 代 藝 術 的精華,并與我們現代社會發展下的設計相融合,從而使我們的設計活動可以在現代化中健康發展。
忙碌的社會生活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越來越少,在這種社會環境下,設計師的任務不僅只是關注設計本身的實用性和功能性問題,而要更加注重設計的“人性化”,使設計可以與受眾產生情感上的溝通與交流,表現出設計中的人文關懷[1]。
一 現代設計中的“人情復蘇”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科技要做到和人情和諧發展,就應該正確處理他們之間的共生關系。
(1)實現“人情復蘇”需要科技與情感相結合
科技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提高了人們生活的物質水平和生產的效率,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但其同時也加快了生活節奏,使人們的生活變得忙碌勞累,也增加了人們對科技的依賴性。為了防止人類
成為科技的奴隸,反而被現代科技束縛,為了保持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不會因為社會的迅速發展而冷淡,使人類在物資和心理的需求均可以得到滿足,我們要注重發展中科技與情感之間的和諧共存,保持科技與情感的平衡關系。而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的設計在保持這種平衡關系的實現中會起到極大的作用。我們說的設計并非只是簡單地對物品外在形狀的設計,而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并充分考慮社會現狀、經濟發展、技術條件、人類情感等多種因素的創造活動。設計的“人情復蘇”是指以人這一主體為設計的出發點,設計不僅要滿足人類的物質需求,更應滿足人類的心理和精神需求[2]。使設計不僅可以方便人們的生活,更能夠使人在使用設計品時有一種健康良好的情緒,使設計在忙碌的生活中為人類營造一個輕松舒適的物質環境,使人們能夠與設計有一種精神上的共鳴,從而使設計對人類的影響從物質上升到一種情緒上的積極作用,使人們的心理和情感更加健康快樂,這有利于現代化社會中人類的心理健康的發展,使人們在人性化的設計中感受到來自物質世界的尊重和關懷。
(2)科 學 技 術 應 服 務 于人
科技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重大的改變,一些過去覺得不可能實現的事都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出現而變成了事實。同時,科技的發展也促進了設計的進步。科技可以使設計的產品不再只是單一的一種功能,科技使設計師可以實現給產品增加更多的用戶體驗,比如,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而產生的更人性化的功能,適合更多不同人群需求的功能選項,新材料帶來的不一樣的用戶使用感受等。科技發展到我們所在的后工業時代,已經不再僅僅是追求產量、效率、利益這些最原始的目的,而是在不斷的進步中增加與用戶的交流,由內而外地全方位為人類服務。這里的“由內而外”就是指科技推動下的設計品應該是兼顧產品的外觀、功能和其所帶來的情感體驗。這樣才能夠真正適合現代社會的健康發展。
(3)關注設計的人文關懷
在進行設計時一定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以受眾為設計的出發點”。滿足人類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設計進行的兩大原動力。[3]一個優秀設計的產生一定離不開“人性化”的設計考慮,而這也是設計對人性的尊重的一種體現[4]。我們在進行設計的人情化復蘇時要同時照顧到不同的使用人群的需要,要使使用者在與設計品的交流中有一種親切感和歸屬感,人類一般會借助物質方式來傳達或表現其情感的追求,這就要求現代設計師的設計不只是要引導消費者進行消費,促進商業發展,還要關注設計與文化的結合,使之有益于人類身心的發展。從古代中國的藝術思想到現代設計的人情復蘇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們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淵源和傳承性。
二 中國古代藝術中的人情復蘇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與中國古代藝術思想有很多相通之處,其中也有許多與設計思想中設計的人文關懷融會貫通的觀點,對設計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其影響深刻地體現在現代設計中。
以周朝時期青銅器的設計為例。在中國古代周朝時期,周朝人全面繼承了商朝青銅器的優良制作工藝,并將青銅器文化推向了鼎盛。周朝的禮制也不斷地加強。在青銅器的使用形式和數量上對于不同等級有不同的規定,這種現象被稱為“藏禮于器”,它不僅出現在周朝的社會文化中,也對當時的設計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就青銅器的具體設計而言,商朝時期的青銅器表面多布滿了大面積的紋飾,有的整個器物表面都被紋飾所占據,且紋飾多為猛獸造型,十分搶眼,這使得器物上的紋飾分量過重,從而削弱了器物本身的造型結構表現,使得紋飾與器物的主次關系不明顯,如圖一中的四羊方尊。而周朝的青銅器設計方面,紋飾多采用較簡單純粹的紋樣,以二方連續的形式裝點在器物之上,這樣,紋飾就不會奪走人們對器物本身的造型藝術的關注,又很好地對器物起到了裝飾作用,如圖二中的毛公鼎。這就是“藏禮于器”在青銅器設計中的體現,紋飾“禮讓”于器物,使得紋飾與器物和諧共生。表現在現代設計中時就是正確處理設計的實用性與裝飾性之間的關系,始終以實用性為主,再加以裝飾。(圖1,圖2)
三 古代藝術思想對現代設計的啟示
中 華 民 族 歷 史 悠 久 ,幅 員 遼 闊 ,中 國 文 化 博 大 精 深 ,中 國 古 代 藝 術 文化歷經時代變遷,不斷豐富、沉積,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和文化內涵。
中國古代藝術思想中有“重己役物”、“致用利人”的觀點,是說在造物時要以人為中心,要具有控制人造物的能力,以實用性為主。這也是我們現代社會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原則,無論在中國古代還是高度發達的
現代社會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以人為本”是設計的基本要求,因為設計應該服務于人,但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卻也出現過設計脫離人的現象。例如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化生產極大促進了英國社會生產力,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了成本,出現了大量價格低廉的機器制造產品,人們都為這一巨大改變感到高興,但不久后,人們開始發現機器生產出的產品大都粗糙丑陋且千篇一律,沒有美感可言,而且低廉的價格也沖擊了手工業的發展,人們被迫使用造型統一且沒有設計感的機器制品。另一方面,大工業化的批量生產使工人在流水線上機械重復枯燥的生產勞動,缺乏了手工生產過程的樂趣。于是人們開始反對機械化大生產,要求改變批量生產所造成的產品設計水 準 下 降 的 局 面 。這 便 在 歷 史 上 出 現 了 著 名 的“ 工 藝 美 術 ”運 動 。這 就 是歷史上沒有處理好人與機器關系的一個例子。
在中國古代,人們很早就意識到了“以人為本”的創造原則。明末時期,受西方國家的影響,中國早期的資本主義已經開始萌芽,在江蘇一些地區,織布業發展迅速,已具有較大規模,出現了雇傭勞動力和明確分工,但這種發展并沒有像英國那樣引起巨大的工業革命。因為織布商們并沒有把賺得的錢投入到擴大生產中而是用于生活享受。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重己役物”思想的影響,受到了中國古代以人為本思想的影響[5]。中國人世代發展始終重視人的重要性。
四 結語
在社會生活高速發展、物質資料極度膨脹的今天,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越來越迫切,這就要求現代設計始終不忘古代設計中的“以人為本 ” 、“ 天 人 合 一 ” 的 設 計 思 想[6],把握好設計中的物質與精神的平衡,增加設計的文化內涵,使設計對社會生活起到積極正確的影響[7],以 做 到 現代 設 計 的“ 人 情 復 蘇 ”。
參考文獻
[1] 朱熙. 規劃設計中的人文關懷[J]. 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3:9-10.
[2] 黃融融,施蓓. 淺析產品設計中的情感化設計[J]. 藝術科技,2013,02:143.
[3] 周映河. 人性化原則在交互設計中的運用[J]. 藝術科技,2014,04:312-313.
[4] 賈丹丹. 淺談設計中的人性化設計[J]. 現代婦女(下旬),2014,04:340.
[5] 方元務,王丹.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在公路景觀設計中的運用[J]. 公路,2010,08:231-234.
[6] 張劍. 似 巨 斧 敲 裂了墻 垣— — 評《萬 物 》[J]. 設計,2010,10:66.
[7] 劉玉博. 海報設計中負空間的應用與研究[J]. 設計,2014,07: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