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能建筑·庭園家

        0

        前言

        由馬巖松帶領的MAD建筑事務所設計與漢能合作的“光能庭園家”亮相2019“China House Vision 探索家——未來生活大展”。這個家通過高效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實現了能源的自給自足,利用這種能源技術和一個用碩大的屋頂包裹的空間,把宛如庭園一般的自然環境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

        看點


        ●TECHNOLOGY AND NATURE 技術與自然

        ●THIN-FILM SOLAR CELL 薄膜太陽能電池

        ●BAMBOO STEEL STRUCTURE 竹鋼結構



        關鍵句


        技術與自然并非對立。技術愈進步,我們應該愈接近于自然。同時人工與自然的界線也會慢慢消除,而在漢能‘光能庭園家’中我們看到了這種融合。

        屋頂上安裝的233片薄膜太陽能電池,隨著太陽的位置改變方向和角度,實現高效發電。


        人類文明發展的幾千年進程中,“家”一直都是修養身心,同家人共處,與自然互通的一個“空間”。從茅草屋到現代城市,它的核心功能從未改變,但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密集的區域,在享受城市帶來便捷的同時,居者也在不斷地妥協,空間的縮小,與領里關系的疏遠,與自然的隔絕都讓人類開始反思這種“進步”。而最近鳥巢南廣場正在的進行的CHINA HOUSE VISION展上,漢能牽手MAD建筑事務所打造的“光能庭園家”則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光能庭園家”,是MAD對居住環境中人與自然、情感關聯的表達。這是一組介于建筑與景觀之間的想象力開放的作品。從遠處看,建筑的主體“屋頂”像是飄在半空中的云,這片“云”實際是二百多塊由漢能研發的薄膜屋頂組件。板塊能夠隨著太陽能光線調整傾斜角度,實現高效發電,每天生產的電能足夠三口之家平均日常消耗電量。陽光同時透過透明薄膜,灑進空間之內。地面與“屋頂”之間的空檔是家的內外空間,起居空間與景觀相互交替,伴著流動的空氣、溫暖的陽光、吹拂的微風,人的情感在環境的變換中得到滋潤。

        “光能庭園家”本身既是建筑也是景觀,室內室外相互擁抱,最大限度的對自然開放,對陽光、空氣開放,它把陽光和自然作為人類生活和精神的一部分。從遠處看,整個建筑呈水滴狀,它沒有所謂墻的隔閡,而是用一個竹鋼結構的屋頂去定義空間。這個屋頂呈透明,它有時候與地面相連,有時候又漂在半空中。而科技感十足的漢能薄膜太陽能是作品的重要組成,也是能量的來源,它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從而用自然的資源去驅動人類起居空間的運行。



        居住空間用玻璃幕墻隔開,地板上蔓延著周圍的風景。大屋頂采用竹鋼,形成一個三維的曲面,覆蓋著太陽能電池打造出一部分半室外空間。屋頂用14根細柱支撐著,留出了足夠的空間,使空氣順場地流通。屋頂上安裝的233片薄膜太陽能電池,隨著太陽的位置改變方向和角度,實現高效發電。進而,利用產生的能源實現噴霧冷卻系統,再融合室外吹拂而來的微風,一次創造出一種非均質的舒適感,更加貼近自然環境,而且富于變化。應用于“光能庭園家”中的漢能薄膜太陽能技術,是目前全球最頂尖的太陽能技術。它最大的優勢在于輕、薄、柔,這使其具備更強的可塑性與更高的轉化率;芯片的實際厚度只有幾微米,不到一根頭發絲的1/10,只用0.0幾秒就可以把陽光轉化為電。家家戶戶實現能源自給的那天距離我們并不遙遠了。



        “光能庭園家”項目來自薄膜太陽能制造商漢能集團和活動軌跡遍布全球的建筑事務所MAD,在不久的將來,這將成為一種極其普遍的住宅模式。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原研哉評價這個項目時曾說:“技術與自然并非對立。技術愈進步,我們應該愈接近于自然。同時人工與自然的界線也會慢慢消除,而在漢能‘光能庭園家’中我們看到了這種融合。”漢能薄膜太陽能提供了庭園家所有起居所需的能耗,并與建筑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建筑也隨之演變為一個展示技術的空間;在這個開放的空間中,居者得以“生于自然,長于自然”。

        在西方反思城市發展的潮流中,“綠色”、“生態”這些概念被越來越頻繁的提及,但更多還停留在技術層面,建筑師們開始更多使用環保建材和清潔能源,建筑變得更加“節能”和“環保”,但由于其傳統的設計卻并未讓人類更加接近于自然。因此漢能在產品設計上更加趨于創造性與多樣化,將先進的薄膜太陽能技術“植入”傳統建筑材料中,在賦能建筑的同時,也期望借此表達出具有審美的居住意境。而在漢能眾多的綠色建材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具有東方古典美的“漢瓦”,與近來剛剛發布具備多種色彩、花紋形態的新品“漢墻”。

        技術的獲得不是為了讓人類凌駕于大自然之上,施加不可恢復的改變。相反,技術是去提取所有大自然隱藏的精髓,使其帶有新的使命光輝。而漢能期望通過薄膜太陽能技術去挖掘和拓展太陽能的更多可能性,從而在人類、自然、城市三者關系中賦予新的涵義。


        《設計》/光能庭園家

        《設計》:如何應用現代的技術為我們的家居生活和普通的生活去創造未來呢?

        張彬(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未來生活中能源尤其是電力是必不可缺的,它就像人的血液一樣,一棟建筑、一個城市,如果沒有了能源就沒有活力了。清潔化、0碳一定是未來建筑、未來生活的一個必然選擇,全球已經形成了一個共識,我相信沒有一個理念和觀念像清潔能源這樣,受到全人類、全世界大家來去推崇、努力。

        “光能庭園家”的233塊發電玻璃,按照北京每天的光照指數,一年光照的小時是1088小時,它的功率是4.5千瓦時,相當于一天發13.4度左右的電,在陽光正常照射的情況下,一年就是4900度電。這個作品是戶外和室內的一個結合體,是和自然的結合體,可以延展的空間非常多,比如說上面可以封一部分,作為房屋來使用,旁邊也是可以隔離的,整個空間非常實用。且整個作品可以拆卸,再組裝。

        劉謙(港珠澳大橋建筑與景觀設計師/漢能首席設計師):我們現在做了一個太陽能設計研究院,專門做建筑設計和工程結合的,這個材料出現以后,它顛覆了很多東西,就像“互聯網+”,“太陽能+”可以加到你的衣服上、包上、汽車上、房子上、建筑上都可以。所以,這個就是一個很大的顛覆,它之所以能夠發電,里面有很多的高科技。現代社會更加強調生態建筑、智能建筑,我們電的價值就更大了。薄膜的一個優勢是弱光發電,意味著它在太陽側面的時候都可以發電,利用空間就更大了,把它做成墻,房子除了北面的三個面可以都發電,可以獲得大量的綠色能源,對建筑的保溫、取暖、智慧監控系統等都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這個材料的出現帶來了全新的變革。

        我們不但要把這個材料生產出來,更重要是要使用它,就像“互聯網+”上什么東西,才能把價值顯現出來,太陽能也一樣。過去的晶硅實際上是一種礦物質拿來燒,提煉出來的然后形成了一個硅片,實際上是耗能的,它在節能之前先把能耗掉了。而漢能薄膜太陽能不是,雖然有提煉,但是它很薄,一刷就把它印出來了,所以這個材料是非常好的,不但是要跟建筑結合,跟人的生活結合,跟你的衣食住行結合,還跟浪漫的藝術都可以結合。


        《設計》:什么才是真正的綠色建筑?

        原研哉:我們說傳統的這些能源,更多的是給人一種非常大型、龐大的一種設備體系的印象,比如說里面要有很多的設備、線等,通過這樣大型的設備、系統來給這個社會、城市提供能源。但是,我們反觀這些清潔能源、綠色能源,仿佛不需要那么大的系統、設備,我們的屋頂或者墻壁就可以產生能源,我們通過新的技術就可以把這些能源完全儲存起來,并且有效利用,就像漢能集團這些新的產品,比如說薄膜、透明的光伏板等,未來特別期待這樣新的技術和產品不斷地產生出來,能夠給普通民眾提供這樣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劉謙:綠色建筑這個題目很大,某種意義上講,隨著時代的進步,內涵定義也會不斷地進步、變化,我理解的綠色建筑、生態建筑,更加強調的是被動式,就是我們的房子蓋好了,首先要讓它自己通風、采光就好,省得你去為了它再去做點燈、隔熱、點空調、供暖。

        老祖宗弄的四合院就是適合我們亞洲人生活環境的一個生態建筑的類型,比如說開門的穿堂風、中間的天井和通風、采光都是非常合適,那是老百姓幾百年積累起來的經驗,但是它沒有開多少電。現代建筑注入了很多新的科技東西,我希望它能夠用自身的綠色能源來代替我們建筑的能耗。

        下一步我們漢能將會組織0碳建筑這樣一種設計,希望一個建筑有了墻,有了瓦,有了電,我們能夠利用自己的電來解決自己的耗能,再結合一些傳統的功能,來提供舒適的環境,這個建筑要跟環境相結合,又不要耗很多的材料,又要可回收,這個是綠色建筑我們目前階段的一種想法。

        張彬:我理解的綠色建筑,首先建筑不可能不使用能源,最起碼不可能不使用電,我認為能源方面可以說是不可以逆轉必然使用的一個能源,不可能有其它更好的方式。

        比如說現在電氣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用電量越來越大,雖然我們的燈泡越來越節能,但是畢竟越來越多的地方需要光源,又比如說現在越來越多用電熱水器,因為電非常方便。你取暖也可以用電暖,但是問題是電不夠用。

        從這個上面講,我覺得綠色建筑的核心是在使用能源的過程中間能夠再創造它,所以我們最后就變成了排放沒有污染是清潔的,叫0碳。另外是0能耗,0能耗就是說你耗的電和你生產的電匹配,這就趨近完美了。

        我覺得一個地標不是說越高越好。現在一說地標建筑就講求高度,我個人覺得還要加一個維度——綠色化的程度。現在國外很多的建筑結構都和綠、自然結合在一起,包括我們這個建筑,把自然融到環境里面、家里面。我們有漢磚、漢爐,每一塊磚頭都可以發電,這個大家不久的將來可以看到。

        “光能庭園家”一年能發4900度電,你想想每天家庭用電最多7、8度電也就足夠了,發出來的這些電不光夠自家用,還能給別人用,我認為這樣的綠色建筑一定是一個方向,就變成了一個獨立的發電系統,這個一定是未來的一個趨勢,我覺得這一點我們堅定不移,綠色建筑就是0碳、0耗、能夠創造、分享的建筑。






        国产精品合集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 欧美大片日韩精品|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麻| 亚洲精品少妇30p| 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巨大黑人极品VIDEOS精品|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99re热视频这里只精品| 国内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播放|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h|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激情综合久久|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老司机69精品成免费视频| 香港aa三级久久三级老师2021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 日韩高清的天堂在线观看免费|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无套内射迪丽热巴| 黑人巨茎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 |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色噜噜狠狠|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不卡在线播放| 四虎精品影院永久在线播放| 精品牛牛影视久久精品|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牛|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欧美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揄拍100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