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大設計學院2020 FourC Challenge 24小時設計挑戰賽拉開火熱帷幕,吸引全球52所高校共200余名設計類專業學生報名參賽
2020年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悄然肆虐,全球疫情發展逐漸超出預期,人人經歷著這場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此期間,上海交大派出數百名援鄂醫療人員奔赴抗疫一線;交大智慧為國內首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撐;自主設計研發疫情防控機器人、移動消毒機器人;通過各種渠道,支援海外合作伙伴,為有明確需求的合作高校提供疫情防護物資,以解燃眉之急。上海交通大學始終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關乎人類未來命運的嚴峻時刻,以實際行動肩負并踐行著一所大學所應有的擔當和責任。
后疫情時代,一個未知但嶄新的國際環境必將浮出。我們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長時間的隔離給人們帶來的普遍影響是什么?設計學子又如何能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創造出有溫度、有人性的設計?2020年6月6日至7日,上海交大設計學院IIDE(國際工業設計工程)項目中心以“后疫情時代”為背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為主題,主辦的“FourC Challenge 24小時設計挑戰賽”,在線上火熱拉開帷幕。競賽邀請到來自哈佛大學、西北大學、羅切斯特理工學院、西班牙IE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等52所境內外高校的兩百余名學生參加。此外,本次競賽邀請到多位業界設計專家、醫療專家、業界大咖分享相關主題演講、開展競賽過程指導,并作互動評審。本次競賽在云端平臺,為學科之間的碰撞及設計思維發散提供了充足養分,師生們通過創新設計思維,深刻體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和內涵,充分表達對全球高校設計專業團結抗疫的信念,積極展現當代設計青年學子的責任與擔當。
FourC Challenge 是什么?
FourC Challenge代表創造(Create)、聯結(Connect)、相通(Communicate)、合作(Collaborate)。FourC Challenge 24小時設計挑戰賽旨在通過活動倡導學生關注人類社會發展趨勢,在實踐中創新思路,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設計,同時要有勇氣去打破和顛覆,打造具有社會和產業價值的作品,將學科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共同服務于可持續、健康、美好的人居環境營造。
86400秒=1440分鐘=24小時,可以是平凡的一天,也可以是充滿創意及激情的一天。本設計挑戰賽旨在有限時間里激發參賽者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有限的24小時內,凝聚不同國籍及背景的青年,以不同的視角共同探索和解決社會問題,并提出具有創新性、科學性、前瞻性、實踐性的設計方案。
24小時并不僅僅是單純的比賽。我們會請專家和業界大咖做主題演講,為參賽者們提供創新知識輸入,也會請醫療專家講述防疫知識,讓這24小時變成相互學習、相互溝通的24小時。我們希望借此機會連接彼此,加深理解。更希望參賽者們能夠體會到:地球廣闊,世界紛繁,但人總能通過關心相互聯系。這也是我們從事設計的終極目的。
初夏暖陽,雖然不能相聚于物理空間,但我們在線上集結,共同創造美好回憶。我們相信疫情不會冰冷人與人的聯系,相反人們的聯系更加緊密。
競賽主題 —— ReConnect ? 從心設計,重新連接
2020年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悄然肆虐,全球疫情的發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人人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長時間的隔離、封閉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在這樣一種心情的驅使下,我們倡議海內外高校能聯合起來,以線上設計的形式聯動,用設計力量凝聚人心,憑設計理念攜手抗疫。同時,希望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青年能夠增進理解、加強合作,為共同面對全球危機提出新的理解與方案。
本次競賽的主題定為 “ReConnect”,意為重拾因為疫情而分開的聯系,也希望能用設計重拾人們對疫情后生活的向往。
競賽方案 —— 學科縱橫交叉,思維中西碰撞
據了解,5月15日,本次競賽公告在短短一周內吸引了來自境內外的五十二所一流高校共計200余名學生踴躍報名,他們中有的是工業設計、服務設計和視覺傳達方面的專業研究生,也有來自建筑學、風景園林學、生態環境學、生物醫學工程、文創產業管理等跨學科的優秀學生,參賽者們混合編組,充分實現了跨學科、跨文化和多領域之間的設計互動,推動了不同國籍及背景學生之間的思想碰撞和創新領域的探索,以達到更好的交流連接目的。
競賽以Make-a-thon的方式舉行,各參賽小組將在24小時內圍繞主題開展線上直播創作設計,全程使用英語交流。參賽所需設備(計算機及程序軟件等)及Prototype制作物料由參賽選手自備。
評選過程采用成果演示視頻展示和線上評審的方式,由競賽評委根據作品的創新及創意性、作品的完整性、技術合理性和作品應用前景等因素綜合評審。競賽獎項分設特等獎一組,一等獎兩組,三等獎三組,優勝獎若干,獎金金額共計近10萬元。
邀請嘉賓——業界大咖線上齊聚,攜手設計抗疫
本次競賽開幕式主題演講發言人分別為哈佛大學教授,設計學博士課程及設計工程碩士課程主任Martin Bechthold,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護理部主任楊艷,原百度首席設計師、用戶體驗專家郭宇等,圍繞“設計工程”、“醫療健康設計中的護士聲音”、“疫情下的設計”、“跨學科協作創新”等分別發表相關主題演講。此外,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何人可、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胡飛、復旦大學護理學院教授、美國護理學院院士袁長蓉、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Yen Ching-Chiuan教授、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工業設計負責人Benny Ding Leong教授、資深講師Scott Chin、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學院Chen Chun Hsien教授,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覃京燕、西北大學Segal工程學院資深講師John Hartman、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肖東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護理部主任楊艷、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系副主任鄒寧、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副教授丁熊、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副教授李芳宇、Neobay零號灣董事總經理張志剛、悉尼大學建筑設計與規劃學院Luke Hespanhol、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副教授張軍等境內外知名院校和機構的專家也受邀出席了本次活動并擔任了評審嘉賓。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徐學敏教授在開幕式致辭中提出,經過124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大已成為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而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則融合了人文、藝術和科學技術的三門學科:設計(工業設計,環境設計和視覺傳達設計)、建筑和風景園林。這里不僅匯集了全球頂尖的學者和設計大師,也培養了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都充分關注的設計師們。如今在COVID-19大流行的特殊時期,人人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長期的隔離、封閉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因此本次競賽倡議海內外高校能聯合起來,以線上設計的形式聯動,用設計力量凝聚人心,憑設計理念攜手抗疫。同時,希望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青年能夠增進理解、加強合作,為共同面對全球危機提出新的理解與方案。
上海交大設計學院院長阮昕教授表示:
“作為設計師、設計學生,學習設計的第一課就是共情,從疫情爆發到現在,我們目睹了很多讓人焦慮、難過、也很感動的事,會讓人有“想做點什么”的意愿。尤其是全世界各地因為疫情隔離,彼此之間的物理和心理距離都在變得更遠,這令我們感到需要用一種新的形式把大家聚集到一起,相互熟悉,再次拉近彼此,不要讓外界環境的影響成為真的隔膜。
我們特別高興的是,我們發出的號召得到了非常熱烈的反饋,哈佛大學第一個響應了我們,并且派出了一整只隊伍和他們的設計負責人參加,美國西北大學表示這是正確的時機做正確的事,其他友校也都給了我們非常大的支持,讓我們對這一活動充滿了信心。我們意識到:越是在隔離的狀態下大家越渴望被聯系。
在現在線上教學已經成為新常態的狀態下,線上競賽依然有很多挑戰,但我們相信,在重新建立聯系的這一過程中,我們對溝通的愿望會跨越這些障礙。我們將來自不同國家、地區、院校、專業的同學們、評委們混合編組,大家跨越空間,集合在24小時這一個短暫的時間內,溝通、交流、創作,通過思想碰撞和創新探索,用設計特有的創造性力量,可以攜手做一些相互關懷、讓人對未來具有更多向往的事。
用“花”做競賽題目,因為花是希望、生命力和美的象征,借用德國哲學家康德的理論,花的美是超越個人品味和文化界限的。我們希望所有參與者在參加活動后,帶走的回憶是美好的。一朵小花將原本素不相識的學生們聯系在一起,未來任何一個時候,當他們再次看到這種花時,他們都會想起我們的活動,并且記起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里和同伴們共同奮斗過的24小時,這種聯系是深遠的。這也是我們這次活動的核心思想:跨越距離,從心相連。”
上海交大設計學院:體用并舉,堅守學科本質
著名科學家、上海交大校友錢學森學長曾經這樣說:“科學與藝術相輔相通,它們都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學問。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必須走科學與藝術結合的道路。”作為“科藝相通”理念的踐行者,在過去的數十年間,交大設計類學科著力于人文藝術與科學技術交融,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于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流等領域均取得突出成就,在今年的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建筑與人居環境學科”(Architecture & the Built Environment)進入全球47,“藝術與設計學科”(Art & Design)也連續多年位居國內高校前列。2017年12月學校整合全校設計類學科的優質資源,將建筑學系、設計系及風景園林系重組成立了設計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以“創新設計”學科群涵蓋建筑學、設計學與風景園林學三個一級學科,并已將其列入學校“雙一流”重點建設的17個學科群之一。在2019年英國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上,“建筑與人居環境學科”(Architecture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進入全球前50強;“藝術與設計學科”(Art and Design) 于2015、2016 年連續進入全球50強。
近兩年來,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和海內外眾多知名高校的建筑、設計、風景園林等學科領域皆保持密切交流: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等高校創建本碩聯合培養、雙學位碩士、學生交流交換等項目;與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都靈理工大學開展各類社會實踐項目;與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共建了計劃致力于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命共存的交互式人工智能操作平臺:EARTHDNA項目。經過數十年的學科建設,上海交通大學設計類學科著力于交融人文藝術與科學技術,旨在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具有家國情懷、領袖才能,國際視野、求真精神的精英人才,于人才培養、研究、社會服務、實踐與國際化等領域均取得矚目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