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IN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0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陳坎友 方莉玫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傳播速度不斷加快,特別是在國際環境藝術設計思潮的影響下,往往忽略了我們原有的優秀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狀況不佳,應尊重相關的應用原則,采用恰當的應用方法進行設計,從而達到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的目的。

        關鍵詞:地域文化; 環境藝術設計; 傳承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J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8-0154-02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the speed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s accelerating. Especial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we often ignore our original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in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is not good. The relevant principles should be respected and appropriate design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Keywords:regional culture, environmetal art desig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一、關于地域文化及環境藝術設計的概念及相互關系

        (一)關于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長期形成的歷史遺存、文化形態、社會習俗、生產生活方式等,并在一定的地域條件下,如海洋、山脈、河流,以及氣候特點乃至獨有的人文精神等,對某個地域的諸多影響。”[1] 它往往是經過一個比較長的周期才慢慢形成的,并且在形成過程中不斷地變化,慢慢地趨于穩定,并形成特色鮮明的獨特文化,最終印上了地域的印記,具有很明顯的地域性、傳統性和獨特性。隨著城市進程化發展及中國國力的提升,中國地域文化的地位作用越來越明顯,再加上地域文化的研究體系不斷完善,為地域文化的傳承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關于環境藝術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是對人類生存環境進行優化設計,協調人、地關系的一門學科,其本質是在科學和藝術的基礎上對環境進行再創造,是具有邊緣性和綜合性的創意學科。[2] 設計從業人員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通常都是綜合分析當地的自然環境、文化、習俗習慣等因素后,最終做出能滿足人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設計。這樣的設計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審美性。由于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科綜合性因素,其涵蓋的內容相對比較廣泛,按照學科特點可以概括劃分為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園林景觀設計、室內設計、陳設設計、展示設計等。總之,環境藝術設計要以自然生態環境為研究基礎,協調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社會環境三者關系,從而實現藝術與科學理論的有機結合。[3]

        (三)關于地域文化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

        地域文化往往是在地理環境、文化、習慣習俗、歷史等特定的環境下形成的,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傳統性和獨特性,并且對自然環境、文化都有特定的要求。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候,環境藝術設計作品往往是存在于特定的地區、氣候或特定的環境當中,也同樣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傳統性和獨特性。環境藝術設計與地域文化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及相互影響。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理念中,環境藝術設計除了考慮自身的審美性、藝術性外,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如何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以及人文環境,也就是設計與地域文化高度融合。讓地域文化得到了傳承,環境藝術設計得到了重生,最終實現地域文化和環境藝術設計相互依存和共同發展。

        二、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傳承中的應用狀況

        近年來,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國際設計思潮的影響下,各大中小城市都在拆除舊建筑、舊村落,豎起了一棟棟充滿現代感的高樓大廈,導致很多地區和民族在城市化進程的過程中一步一步忽略了自身原有的文化特征,慢慢地趨于同化,慢慢地喪失了其文化本身的地域性、傳統性和獨特性。中國著名的建筑師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王澍先生曾經說過:“再過幾十年,中國的城市里頭,大家還能說我是中國人嗎?這個城市所有的和中國傳統的一切都會徹底地鏟平,剩下了幾個像文物一樣的保護點,剩下的東西放在博物館里”。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對地域文化的傳承理念不夠重視。從目前環境藝術對地域文化的傳承情況來看,普遍存在下面幾個問題。

        (一)拷貝、抄襲情況嚴重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地位的不斷提升,特別是習總書記對“美麗中國”理念的提出,人們越來越注重傳統文化建設,如何將優秀的地域文化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相結合,是國際環境藝術設計思潮的新理念、新趨勢。在設計的文化傳承的過程中,也涌現出一批優秀的設計師以及一批高質量的作品。但是,也同樣折射出一些弊病,比如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拷貝、抄襲情況特別嚴重,很多作品都是對優秀進行偷梁換柱、相互拼貼或偏向趨同。這種沒有經過調研、分析、思考、提煉過的設計作品,難以達到傳承與創新的目的。

        (二)地域文化符號的堆砌拼湊

        在進行地域文化元素提取的時候,往往要對地方的人文、歷史、習俗等進行深入的調研,再經過深思熟慮,最終提煉出一些對應的設計符號元素。但是在現實中,很多環境藝術設計師對于地域文化中的設計符號元素只是進行簡單的“堆砌”,并沒有對符號元素進行提煉,也不理解其出處、關聯、隱含意義等,從而不能從深層次挖掘出其中的精髓,只是將符號元素直接硬生生地貼到設計中。這樣失去了地域文化符號傳承的意義。

        三、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傳承過程中的應用原則

        環境藝術設計應立足當地歷史、文化等地域因素對自然環境進行特色設計,是國際環境藝術設計思潮發展的新方向。所以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傳承應用時,要遵守下面幾個應用原則。

        (一)尊重自然,實現環境藝術設計與自然環境高度融合

        設計者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要尊重自然環境,在傳承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做到創新。近幾年來,有建筑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獎”獲獎者中,不管是2012年的王澍、2016年智利建筑師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還是2017年的西班牙三位建筑師拉斐爾·阿蘭達、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爾塔。他們無不都是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尊重自然環境的代表。特別是剛公布的2017年普利茲克獎中,普利茲克獎評委會這樣去評價獲獎者的作品:“拉斐爾·阿蘭達、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爾塔的作品之所以能實現建筑與地貌景觀的無縫關聯,既是因為他們對當地歷史、自然地形、習俗和文化以及種種區域特征的充分理解,也是因為他們對光線、陰影、色彩和季節細致的觀察體驗。不論是建筑物的選址、材料的選擇還是幾何造型的使用方面,他們總在突出自然環境,并將其引入建筑內部”。中國著名的文學家林語堂筆下是這樣描述理想中人居意境的“宅中有園,園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從以上可以看出,遵守自然環境是環境藝術設計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只有注重設計與地域環境自身的協調與融合,才能夠設計出有地方特色、本土精神氣息的作品。

        (二)發揚傳統,實現環境藝術設計與地域文化高度融匯

        在立足于地域文化背景下進行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首先要做到的是對當地歷史、文化、習俗和自然地形、地貌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再結合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理念,才能夠達到傳承與創新的目的。在很多舊城區改造的過程當中,往往都是把原有的東西徹底鏟除,最終再建起一棟棟新“古董”,這樣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失去了實際的意義,也背離了環境藝術設計的理念。所以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區域文化,應該做到不盲目復制和理性繼承,其最好的方式是做到傳統與現代設計的有效融合,實現地域文化“活的繼承”。中國著名的建筑師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王澍先生在富陽文村改造項目中,前期利用大量的時間進行調研走訪,對當地的地域文化做好充分的認識和理解。并且改造的過程尊重村民的習慣以及意見,在對待老房子的問題上做到或就地重建,或是根據每個房子不同的風格進行深度改造,并做到遵循修舊如舊原則。另外在材料的應用上,堅持用具有本土情懷的材料作為建筑的外立面設計。例如:杭灰石墻、抹泥墻、斬假石墻、夯土墻等材料應用。并且保留用灰、黃、白的三色基調,以達到他理想中的美麗宜居鄉村景象。就像在王澍經常說的那樣:未來的鄉村,其實是一種“隱形城市化”的狀態,有生態的環境,有傳統的歷史,有現代化的生活。

        (三)理性繼承,實現環境藝術設計與現代技術高度融匯

        隨著經濟、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環境藝術設計全球化日益明顯,慢慢地吞噬傳統與歷史的年代,我們將逐漸失去本土價值觀、本土藝術和本土風俗等,傳統的印記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在認識和理解歷史的同時,要學會結合現代新材料、新技術,靈活運用本土的符號,舊元素新應用或舊元素新材料相互結合,讓傳統與現代的元素能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和諧共生,做到對地域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延續。古典的厚重與時代的靈動是互相輝映的,不能因為追求古典而缺乏時尚色彩,我們需要利用時尚的審美力量來挖掘傳統的價值。[4]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如何做到設計的本土性、多樣性和時代性,是我們環境藝術設計首要考慮的問題。著名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先生在蘇州博物館新館設計中,強調的就是“中而新,蘇而新”的設計理念。“蘇”主要體現在與蘇州古城風貌和人文內涵的融合;“新”主要體現在用材上。[5] 例如在中庭的屋頂設計上面,造型元素上主要是以三角形與菱形為主,通過形體的相互交叉變換,形成了更加多姿的效果,另外,在材料上將傳統的木梁和木椽構架系統換成現代的開放式鋼結構,整個設計中將傳統精神與現代材料進行完美結合,對傳統的元素進行重新詮釋。

        四、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的運用方法

        (一)深入本土,尋找歷史印記

        在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要做出具有本土氣息,地域特色鮮明的設計,第一步就是要進行前期的設計調研,要對當地歷史、文化、習俗和自然地形、地貌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并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第二步是對調研所得的素材進行有效收集、歸類、提煉。第三步是融入調研素材進行創造性的設計,這樣設計出來的作品才能夠植根本土,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同時能夠對地方的歷史文化保護起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由中國當代著名建筑師梁建國先生設計的鄭州《伏羲山美景·素心園》作品,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經過5年多時間的努力,梁建國先生很好地將伏羲歷史文化、自然地形地貌環境與建筑設計完美融合,實現了天人合一的完美意境。呈現給我們不是單獨的建筑,也不是獨立的景觀,而是一幅幅中國意境的山水畫面。

        (二)傳承傳統,創新地域符號

        在環境藝術空間設計中,地域符號的應用通常有下面幾種用法:第一種直接應用符號,就是從地域文化中提煉出含義獨特的圖形,將其符號化,并應用于空間中。第二種是在設計中融入符號,并用象征手法進行表達。第三種是把符號隱含于作品中,并呈現為具有本土文化精髓的無形意境。由國際頂級設計師Dharmali設計的黃山悅榕莊是以的徽州地域文化為基礎,將自然環境與人文進行完美融合,營造出具有徽派建筑風采、中國水墨畫的韻味、閑適高雅的理想人居環境。特別是仿木構的坡頂、粉墻、黛瓦、馬頭墻等建筑元素的提取進行創新應用,使建筑與周邊環境能夠彼此融合,讓悅榕莊酒店能夠與周圍景致宛如一體。

        (三)置入主題,凸顯特色設計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主題性的表達是設計的靈魂。一般是通過對環境藝術設計空間的設計來表達一種主題思想,設計師對本土文化、自然環境、材料、功能等因素分析整合,并加以設計師的文化內涵、審美觀和生活感受等方面因素融合后得出來的。[6] 在設計初期,設計者往往要費盡心思對設計現場進行考察、思考,篩選出一些有用的、能夠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符號元素、色彩、材質、陳設等信息內容,最終進行總結、歸納,并融匯一起形成相應的主題信息。要想做出特色鮮明的主題設計,必須得從前期的設計策劃開始著手,只有設計策劃將主題要素定位明確后,后期的規劃設計、整體建設再圍繞這一主題進行特色設計,最終才能夠形成主題文化明確、文化品味突出、個性鮮明的主題形象。中國當代著名建筑師孟凡浩先生在富陽東梓關村落改造的項目中,在主題形式上面,主要借鑒了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江南民居畫作的神韻,以其富有節奏和韻律的屋頂線條為切入點,形成一條條連續而不對稱而充滿節奏感、韻律感的曲面屋頂,在材料上,則選用最為經濟且充滿本土氣息的磚混結構形式,然后配上以白涂料、灰面磚與仿木紋金屬格柵,這樣既能夠凸顯本土主題又富有時代氣息。就這樣形成了一幢幢獨具江南水鄉韻味的新農居,引起了社會各界關注。

        結語

        綜上所述,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狀況不佳,應尊重相關的應用原則,采用恰當的應用方法進行設計,從而達到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的目的。

        基金項目:清華大學2015年柒牌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基金項目(編號201502號);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課題“嶺南古典園林的造園藝術與文化” (批準號:XYYB1603

        參考文獻

        [1] 孫 遲 . 祝清爽 . 論地域文化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J] . 設計 . 2015 (13) 64-65

        [2] 付春濤 . 論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承 [J] . 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 2014 . (4) 194-196

        [3] 周紅衛 . 傳承地域文化 . 發展特色設計藝術教育 [J] . 美與時代(上). 2013 (2) 28

        [4] 霍慶福 . 地域文化設計特點在室內設計中的延續 [J] . 藝術評論 . 2015 (6) 110

        [5] 唐瑤 . 賈尚宏 . 地域文化在現代城市建筑設計中的表達 [J] . 四川建筑 . 2011 (2) 45

        [6] 吳宗敏 . 探討嶺南餐飲空間本土化設計的傳承與創新 [J] . 南方建筑 . 2010 (6) 85-86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99久久久精品| 久久99精品国产|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欧美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国产精品 视频一区 二区三区| 美女岳肉太深了使劲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线看观看精品香蕉国产|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AR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2| 国产福利视精品永久免费|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91不卡在线精品国产|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成人影院| 污污网站国产精品白丝袜|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欧美ppypp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九九|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2020国产精品|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乱码|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放|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