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理工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 曹 晉
摘要:現代工匠精神不僅指的是一種敬業態度,同時也指的是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來說,現代工匠精神不僅是學生要具備的一種專業素養,同時也是學生未來職業發展需要具備的價值取向。將現代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中,不僅是我國經濟轉型關鍵時期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全面加強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就業的重要需求,并且還是全面提升藝術設計專業人才設計能力與設計品質的基本需求。鑒于此,本文通過對現代工匠精神的內涵進行分析,進而對現代工匠精神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進行初步的探討,基于上述內容提出幾點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藝術設計專業 現代工匠精神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9-0078-02
Abstract:Modern craftsmen spirit not only refers to a kind of professional attitude,but also refers to a spirit of excellence. For art professional design,the spirit of modern craftsmen is not only a professional ability,but als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It is not only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itical period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but also the important requirement of strengthening the employment of art and design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it is also a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art and design professionals. In view of this,this research is mainly for a systematic overview on the modern craftsmen spirit,at the same time,a detailed discussion is proposed for the spirit of modern artisans in the art of art design professionals. Based on the above content,it raises measures for a few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art and design professional
Keywords:art and design modern craftsmen spirit talent training mode
引言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振興我國制造業不僅需要依靠高端技術專家的支持,同時也離不開高層次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一直以來,我國傳統文化中十分崇尚道技合一、尚巧、求精的工匠精神。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工匠精神逐步轉變成一種精益求精、重視品質的工作態度與精神理念。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現代工匠精神是急需培養的職業精神理念,其不僅是全面提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創造能力與設計能力的基本需求,同時也是促進我國制造業有序發展的重要途徑 [1] 。因此,新形勢下,從現代工匠精神層面下探討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就成為藝術教育界關注的焦點內容。
一、現代工匠精神內涵概述
當前,學術界針對現代工匠精神內涵方面仍舊缺乏系統的概述。有研究提出,從傳統社會層面來看,工匠主要操作為手工勞動,手工藝方面為工匠的核心,其與當前機械附屬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性,手工造物才是首要要素,主體則為工匠[2] 。廣大工匠自身在持續造物的進程中,一直致力于高超技藝方面的突破。逐漸形成追求品質、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隨著今年工業近年來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機械產品開始侵占傳統工匠賴以生存的環境,使得傳統工藝產品在市場當中的比重逐漸降低。處在機械化全面侵占傳統工藝的過程中,傳統工匠本身地位開始進行著轉變。我國古代社會存在重農輕商的理念,工匠在古代往往處在社會分工當中的底層地位。從近代開始,傳統工匠紛紛嘗試轉型,基于工藝制作、專業技術的層面上來看,傳統工匠主要包含三個技術層次,當中規模最大的當屬各行各業中的專業技術工匠,比如社會中廣泛稱為“鐵匠”、“石匠”以及“木匠”等,均屬于傳統工匠的范疇,而現代工業當中所指的工匠主體,指的是具有職業教育背景的技術工人[3] 。因為其本身作為社會主體的一部分,政治地位得以顯著提升。
另外一個層面的轉變主要表現在工匠技藝方面的傳承。縱觀我國古代工匠的技藝傳承,其主要是通過師徒或者家族模式來開展。由于近現代進入到機械化生產的時代,上述傳統的傳承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相關要求,職業教育開始更好的替代該種傳承[4] 。所以,從現階段的工匠技藝傳承形式來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情況不僅是衡量一個國家人才綜合水平的關鍵標準,同時也是針對一個國家綜合實力進行評價的重要標準。
二、現代工匠精神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
(一)現代工匠精神是發展我國經濟的重要基礎:高度重視現代工匠精神的培養及傳承是全球制造業強國獲取發展的關鍵因素。深入分析當前全球發達國家中,其在產品制造方面都非常注重精細質量,無論是從設計師來說,還是從制造工人的層面來看,其本身都高度重視精品的理念,致力于追求更為完美的工藝。在制造強國中,廣大設計人員始終將自身本職工作完成情況與個人榮辱進行掛鉤,即使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也極為重視精品、完美理念。究其原因,這些國家之所以能夠成為制造強國,關鍵在于其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高度重視現代工匠精神的傳授,使得現代工匠精神能夠成為學生的一種基本理念。
德國、日本均是全球知名的制造強國,但我們在看到其制造業發達的同時,也需要意識到他們在教育方面的理念與措施。德國與日本均高度重視現代工匠精神,在教育過程中將現代工匠精神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職業精神納入到教育大綱當中,全面重視培養藝術設計人才的現代工匠精神培養。正是因為對品質、匠心方面的重視及追求,使得德國、日本在制作業方面獲得國際社會的一致認可,并憑借制造業發展為發達國家。
縱觀我國制造業當前的發展情況,大部分人均認為我國屬于制造大國,但現階段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本身還遠遠沒有達到“制”的基本能力。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制造業基本都是從發達國家中引入全套的圖紙、生產線以及模具等,利用自身較為廉價的勞動力獲取經濟利益。然而,因為我國缺乏對現代工匠精神的宣傳,導致產品質量方面不夠理想,質量粗放就成為我國制造業當前的真實寫照。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如何全面提升我國制造業設計、生產質量就成為今后發展的關鍵所在。所以,當前社會各界對于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如何將現代工匠精神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就成為各個高校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二)現代工匠精神是制造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所在: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可知,全球200年以上的企業共計5586家,而當中大部分均集中于制造強國。這些長壽企業為何扎堆集中于制造強國,關鍵在于這些國家對于現代工匠精神的重視及傳承。正是因為現代工匠精神使得日本能夠在二戰后短短數十年前得以快速發展,迅速發展成為全球知名的制造強國。
對企業設計師來說,現代工匠精神同樣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為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我國眾多企業對產品質量的重視不足。這也在一定層面上反映出我國設計師、工作人員在現代工匠精神方面的認知錯誤,往往采用省、多、快的浮躁思想開展產品設計、研發以及制造,自然會導致產品本身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
(三)現代工匠精神是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就業的重要需求:現代工匠精神不僅是一種職業精神,同時也是一種設計品質,其往往會對廣大從業者整個職業生涯產生巨大的影響。只有具備現代工匠精神的設計師,才能夠有效證明自己的競爭力,才能夠在未來的工作過程中脫穎而出。對各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來說,在積極塑造學生精神品質的同時,如果可以進一步加強現代工匠精神的塑造,必然能夠全面提升人力資本所具有的附加值,真正為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未來的就業及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基于現代工匠精神視野下培養高校藝術專業人才的途徑與建議
(一)深入整合導師制與工作室制:基于現代工匠精神的實際情況來看,深入整合導師制與工作室制顯然是進行現代工匠精神培養的理想途徑。工作室相關理念最早源自于上個世紀的包豪斯設計學院,其率先提出采用公益實踐活動來作為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基礎,在全面培養藝術專業設計人才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藝術專業設計人才的實踐能力。相較于傳統的封閉式教育模式,工作室制本身具有極為顯著的風格特征及專業方向,教育過程中的環境往往更為開放,而教師與學生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具有更多的選擇權、自主權以及自由行。
導師制是進行現代工匠精神傳播的重要模式,其最早是在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中得以應用,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吸收借鑒。在劍橋大學與牛津大學中,大新生來到學校以后,學校則會為學生制定專門的教師,該教師通常屬于學生選擇專業的教師,主要職責在于針對學生的品行、學業實施引導,其與我國傳統教育中的師徒制度較為類似。具體來說,導師制主要特征為心傳身授,整個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雙向的交流、領悟,其能夠幫助學生綜合參考個人的愛好來選擇某個一個層面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對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來說,應當主動引入工作室制與導師制,并綜合參考我國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現狀及發展需求,針對兩種教學制度進行深入整合,并將現代工匠精神融入進來,使得兩種教學制度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更好地培養學生現代工匠精神。
(二)將現代工匠精神融入專業課程: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來說,要想進一步加強現代工匠精神的培養,素質教學與專業教學之間需要進行有效的協調,共同發揮兩者的作用。具體來說,必須要安排行政管理教師與專業教師之間進行深入的交流、協作,共同為培養學生現代工匠精神而努力,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尋找機會,將現代工匠精神作為教學開展的重要原則。
與此同時,專業課程所進行的考核模式也應當進行一定的改變,要表面傳統考核模式中將課堂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作為單一的考核指標,而是需要將學生實踐能力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內容需要避免局限于專業學習、理論傳授以及技能操作等方面,還應當將現代工匠精神職業理念完全融入進來,不僅需要幫助學生全面掌握設計專業相關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同時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敬業愛業、精益求精的精心理念。從學校的層面來看,必須要將自身的樞紐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主動為學生創造現代工匠精神的傳播條件,使其能夠融入到校園文化中,使得現代工匠精神能夠成為一種校園文化得以傳承發揚。
(三)通過多元化途徑加強現代工匠精神培養:相較于其他專業的大學生來說,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往往具有更強的個性,思維方面較為跳躍,但也存在生活懶散、集體意識缺乏等問題。所以,針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來說,相關的教育不能夠僅僅局限于口頭說教模式,還應當主動利用各種校園文化活動,進一步加強教育的成效。而校園文化活動與社團活動方面也應當避免傳統的表面形式,需要主動與各種專業技能進行深入的整合,在高度重視調動學生興趣的同時,使得學生能夠在校園活動、社會活動過程中去領悟現代工匠精神所蘊藏的內涵,不僅能夠讓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夠在校園活動中得以充分發揮,同時又可以將校園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導向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使得學生能夠在參與的過程中進一步強化自身的能力。
與此同時,當代大學生群體本身對于互聯網存在較大的依賴性,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其往往喜歡利用互聯網進行相關素材的收集,并從中獲得靈感。對學校來說,可以充分利用這個特點,主動迎合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對于互聯網的依賴性,在學校內部構建自身的網絡平臺,主動上傳積極、正確、健康的各種藝術作品素材,也可以介紹一些全球知名工匠大師的故事,使得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能夠將這個網站作為自身收集素材、上傳素材以及交流討論的平臺。學校主動利用該平臺來進行現代工匠精神的宣傳,并注重針對學生進行相關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理性看待互聯網中形形色色的信心,幫助學生去正確識別各種不良信息,真正感悟到藝術所具有的價值。
(四)利用孵化器為現代工匠精神傳承提供保障:對高校來說,不僅需要與各個社會企業進行對接,還應當主動與創意園區、科技園區進行深入的整合,主動利用孵化器來進一步加強現代工匠精神傳播。
孵化器是現代社會培養自主創新企業家與企業的重要平臺,其已經發展成高校創新成果產業化方面的關鍵載體。針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來說,孵化器能夠利用市場運作,使得學生設計作品得以落實,而在上述進程中,學生的作品均需要綜合參考現實情況實施反復修正及實驗,而學生在這個進程中能夠全面了解紙面設計作品與成型商品的距離,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習慣。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現代工匠精神視野下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構是一項漫長、系統、復雜的工程,想要一蹴而就顯然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在頂層設計層面意識到現代工匠精神在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通過深入整合導師制與工作室制、將現代工匠精神融入專業課程、通過多元化途徑加強現代工匠精神培養以及利用孵化器為現代工匠精神傳承提供保障,全面提高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為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奠定扎實的基礎。
[課題項目]2016年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一般課題“基于創業創新導向的‘工作室制’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6YB065); 2015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項課題“基于‘工作室制’的藝術設計專業‘生產性’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5JSJG154);江蘇理工學院環境設計品牌專業建設資助項目。
參考文獻
[1] 童衛軍,王志梅,葉志遠 . 高職院校設計類專業“設計工匠”人才培養的理念創新與實踐 [J] . 職業技術教育,2016 (17) : 28-31
[2] 王惠 .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構建研究 [J] . 美術教育研究,2016 (06) : 100-101
[3] 潘慧錦,陳淑飛 . 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改革實踐研究——以山東建筑大學藝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為例 [J] . 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4 (03) : 293-297
[4] 孫大力 . 地方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探索——以大慶師范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為例 [J] . 現代裝飾(理論),2013 (07) : 231-232
[5] 姜一梅 . “三平”精神在高校培養藝術設計專業人才中的應用價值探究 [J] .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 (15) : 217-219
[6] 邱波,陳麗霞 . 江西鄱陽湖生態區民間藝術與創意專業課程教學方法研究——以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為例[J].科技經濟市場,2012 (02) : 59-60
[7] 曹磊,趙婧 . “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改革探索——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為例 [J] .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 (06) : 106-107
[8] 陳沛捷 . 中德設計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思想評述 [J] . 設計,2017 (05) : 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