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Text_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 王 焱
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工業設計辦 計 靜
濱臨太湖的無錫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是吳文化的發源地。清末,在無錫開始出現民族資本工業,以絲綢和食品工業為主。民國時期,無錫的產業工人數量僅次于上海,列全國第二,上海灘有“無錫人掌工商業,寧波人掌金融業”之說,無錫素 有“小上海”之稱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紅豆、華西村為代表的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創造了舉世矚目的鄉鎮企業“蘇南模式”。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無錫要成為以科技引領產業發展,具有科技創新活力的文化名城。
1 時代背景
1.1 產業升級換代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或者是一種獲取高額利潤的欲望表達,而是一種客觀的需要。第一,能抄襲的都已經抄襲了,有些領域已經沒有可抄襲的對象了。第二,有些想抄襲的東西,抄襲成本太高,沒有實力抄襲。第三,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很多獨特的問題,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不經意間就成了“中國創造”。所以,就產業升級換代而言,既是政府的強力引導,也是社會的自我需求。
1.2 文創事業蓬勃發展
房地產熱潮的降溫,從長遠的角度而言,為中國內需市場的啟動蓄積了強大的力量,動輒數百萬的資金可以節省下來,買些自己想買的東西,集涓為流,轟然成勢 。另外,有報告稱,從購買力的角度而言,中國已經成為經濟第一大國,這帶來了非常強烈的文化自信。有購買的資金,有對自己文化的認同,這都為文創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光明的前景,而設計師是真正能夠把文化轉化為服務和產品的力量,得設計師者,得文創產業的天下。
1.3 新興行業興旺發達
互聯網行業的蓬勃發展,尤其是BAT在全球的強勢崛起,使得中國互聯網在于全球同行的競爭中,處于不落劣勢的位置。在行業中有一 種 看 法 ,認 為 智 能 設 備 會 產 生 新 的 比肩BAT的 世 界 級 企 業,所 以 大 量 資 本 進 入 這個領域,這導致對于設計師的大量需求。另外,世界級的經濟體一定會產生世界級 的 獎 項 ,這 對 于 中 國 設 計 界 來 講 ,也 是 一 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2 三屆太湖獎運行的情況分析
2.1 太湖獎的成績
在參賽作品數量方面,第一屆太湖獎創意組征集了1700多份作品,第二屆太湖獎征集了近2800件 作 品 ,第3屆 中 國“ 太 湖 獎 ”設計大賽(以下簡稱“太湖獎”)收到了來自清華、北郵、江大、同濟、央美、廣美、浙大、南 藝 、武 漢 理 工 、湖 南 大 學 、中 南 大 學 等 國內所有設計名校及300多 所 院 校 ,還 有 洛 可可、萬象以及富士通集團等多家設計機構與生產廠家的3700份作品,作品數量每屆穩定高速增長。在品牌效應上,也有極大的提升,有些院校 抱 怨 ,說 自 己 學 校 獲 得 過IF紅 點 獎 ,可 是 太湖獎從來沒有獲得過,太湖獎每年獲得獎金的選手只有31位 ,而 作 品 有3000多 件 ,名 副 其實的百里挑一,而且在決賽階段,評審綜合判斷作品設計版面、模型以及視頻,給出自己的意 見 ,這 很 大 程 度 上 保 證 了 評 委 對 于 參 加 決賽作品的全面理解。
2.2 太湖獎的特點
2.2.1堅持每屆大賽都設定主題
大賽的主題是統攝大賽的靈魂,“太湖獎”不僅僅是一項工業設計的賽事,它還是社會活動中的一部分。主題的設定是經過多輪 專 家 研 究 確 認 的 ,反 映 了 大 賽 對 國 家 、社 會的思考。若干年后,人們或許可以通過對它多年連貫主題的解讀,能夠部分還原這一段時期內人們對事情的看法。另外,大賽設定的主題相對比較抽象,也為參賽者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供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
2.2.2 堅持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如果說主題的設定是大賽在宏觀上思考的話,那么經過多輪選出的大獎就是點的聚焦。大賽十分重視通過獲獎作品來具體地展現對于未來趨勢的判斷。上屆“太湖獎”、“產品組”和“創意組”的特等獎獲得者分別是“小米手機”和“易印”(以二維碼為對象的設計),小米手機隨后的蓬勃發展與二維碼的廣泛應用印證了大賽評委會對于未來發展趨勢的洞察力。
2.2.3“ 公平、公平、公開”是 大 賽 立 身之本 在 這 方 面 ,大 賽 做 了 兩 件 事 情 ,一 是 在初評、復評以及終評階段,所有作品公示,接受大家的舉報與質疑,讓作品評選運行在陽光下,有效地避免了一稿多投、抄襲模仿現象的發生。二是籌建了大賽官方QQ群 ,有 近500位選手加入,他們在對大賽的監督以及為大賽出謀劃策方面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2.2.4產業化的立足點
大賽產生了很多好的方案,一些作品有不錯的市場前景,所以如何培育這些作品,使之跨過從方案到商品的鴻溝也是大賽一直在思考、摸索的事情。產業化的過程是一個多方主體參與的過程,應該在這個過程有效地激發多方主體的積極性,規避風險,形成利益共享機制。大賽希望能夠以知識產權為紐帶,凝聚專業設計機構的后期深化,生產廠家的技術支持與營銷渠道的推廣銷售,達成大賽作品的產業化鏈條。
3 太湖獎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從一個專業的賽事來講,太湖獎還存在著以下問題:
3.1.1 對人的服務
太湖獎是一個集合了非常多年輕設計力量的有影響力的賽事,但對于參賽者的服務不是不充分,太湖獎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完成了參賽作品的遴選以及獲獎者的名單。但是,這一切在頒獎典禮開完之后,就結束了。對于一個專業的賽事而言,獲獎結果的公布以及頒獎典禮的舉辦僅僅是下一個項目展開的序幕。就參賽者而言,絕大多數的獲獎者都是學生,他們的作品雖然獲得了獎項,但是也存在著諸多不足。從專業技能角度而言,要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培訓與輔導,使之個人能力更為完善;從社會資源配置角度而言,應該根據他們個人的要求和特點,推薦其加入到頂級的設計機構或者大型企業中,使之 潛 力 得 到 充 分 發 揮 ;從 太 湖 獎 的 品 牌 效 應而言,應該有最為杰出的選手成為太湖獎代言人,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參加競賽,增加參賽者對于太湖獎的黏性,是太湖獎成為永不落幕的競賽,成為全年度的創新交流平臺。
3.1.2 對作品的服務
太湖獎每年產生數千件作品,大多數作品都是參賽者花盡心力完成,雖然有著諸多的不足,但是很多產品還是有很多閃光點的,但綜合評比可能不占優。競賽評選僅僅是完成獎項的確定,就結束了,大量的設計就沉在了作品的海洋中,無人發掘。另外,作品的產業化過程非常困難,從作品到方案需要設計公司的專業深化;從方案到產品,需要生產廠家的制作;從產品到商品,需要市場推廣以及銷售的跟進,另外還涉及到知識產權以及國家標準測定等各個環節。目前投入的資源 不 足 以 撬 動 整 個 產 業 鏈 條 ,這 也 是 造 成 大量作品沉積的重要原因,在接下來的過程中,需要精細地測算一款產品產業化所需要的資金,盡量做出成功案例出來,以便吸引更多的資源投入。
3.2 大賽衍生品的學術價值未能充分挖掘
3.2.1對設計教育的反思
如此眾多設計院校的參與以及如此數量的參賽作品足以可進行統計學意義上的分析,從參賽作品的聚焦點可比較鮮明地反映出設計教育的若干問題。例如,不重視用戶的體驗,不能從產品的整個使用流程進行分析,在某個環節存在明顯的問題;例如,不了解全球這個行業發展的前沿,做出來的東西是別人很久以前就做出來的東西;例如,不了解技術的應用邊界與限制,臆想的拔高技術的能力;例如,沒有成本意識,為了解決簡單的 問 題 ,設 計 復 雜 的 系 統 或 者 產 品 。另 外 ,我們還發現,知名設計院校的版面做得都比較優 秀 ,能 夠 有 層 次 地 進 行 設 計 表 達 ,能 體 現出一定的美感,但是大量的普通院校,在版面這個環節都不過關,給人第一眼的直觀感受都不好。
3.2.2觀念的聚焦;
有一種說法,一種觀念的過去不是應為持有著中國觀念的人轉變了想法,而是因為這批人退出了社會的主流舞臺或者逝去。年輕的設計群體對于新鮮事物有著天生的敏感性,這種敏感性會在他們尚顯稚嫩的作品中呈現出來,大量敏感元素往往預示著未來的發展方向,所以,在大賽結束之后,針對大賽所體現出來的趨勢性的信息應盡力分析出來,并進行深入的研究,形成相關的研究報告,公示于眾,進一步強化太湖獎的優勢學術前瞻地位。
3.3 多功能綜合平臺的建設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得出太湖獎不僅僅是一項賽事,還是一個綜合性的平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講。
3.3.1人才網絡平臺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人才最重要;在互聯網時代,數量最重要;在如今的時代,大量的人才最重要,尤其更重要地是大量的人才互相之間有著充分的交流。太湖獎具備成為人才網絡平臺的基本要素,三屆太湖獎下來,積累了大量的人才以及客觀的方案數量,如何激發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數據與數據間的流動,非常重要。所以,太湖獎要脫離狹隘的賽事視野,把這個平臺作為設計師的交流網 絡 。要 對 設 計 師 進 行 跟 蹤 服 務 ,比 如 為 他們出國、就業提供足夠的支撐。
3.3.2活動平臺
很多城市都在打造時尚之都、展會之都以及派對之都,太湖獎其實可以很好地成為一個這樣的載體,未來的社會有可能是社會部落化生存,每一個群體有著自己獨特的理 解 和 行 為 習 慣 ,太 湖 獎 所 聚 集 的 這 些 人 可以實現很多種活動,比如,針對設計師的夏令營,中國的設計師非常希望抱團取暖,以及相互交流,比較初級而且成型的活動有設計夏令營,這可以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還 可 以 為 主 辦 方 帶 來 客 觀 的 收 益 ,同 時 有 效傳播大賽的品牌。另外,可以借助目前的大眾傳播渠道或者自媒體,在做一些延伸的活動 ,比 如24小時瘋狂設計賽事,這可以有效傳播設計的價值,也可以提升年輕設計師的個人品牌。
3.3.3市場推廣平臺
大賽具有吸引媒體注意力的天然屬性,企業可以借助大賽的平臺發布新產品,作為自 己 新 材 料 、新 工 藝 、新 結 構 、新 形 態 的 實 驗平 臺 ,同 時 也 可 以 推 廣 自 己 的 理 念 。大 賽 的 組辦方也可以通過與不同類型、不同行業企業的合作,比較準確地理解社會發展的進程,從跟企業的合作過程中,不斷挖掘企業的需求,學習企業運營的成功經驗,為企業做好服務,完成大賽的商業化轉型,使大賽具有完整的市場競爭力。大賽作品的產業化是一件非常耗費資源的事情,全力把以上相關工作做好,建立強大的品牌號召力以及直接掌握大量的資源,是產業化的先決條件。引用以前說過的一句話:希望每屆“太湖獎”都會化為一級堅實向上的階梯,推動著工業設計的發展,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