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山水畫于現代傳統建筑的影響 ——以園林建筑為例 THE INFLUENCE OF THE SONG DYNASTY LANDSCAPE PAINTINGS ON MODER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TAKE GARDEN ARCHITECTURE AS AN EXAMPLE

        0

        武漢紡織大學 甘 露

        摘要:在中國園林建筑中,建筑、自然和詩歌、繪畫形成了一種不可分隔并密集混合的狀態。宋代山水畫作又與傳統建筑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兩者交相呼應。下面文章以園林為例,通過對宋代山水畫的藝術鑒賞,尋找兩者的共通之處。借傳統文化中宋代山水畫推動中國傳統建筑向現代傳統建筑發展,使當代傳統建筑重返自然之道。

        關鍵詞:宋代 山水繪畫 傳統建筑 園林 當代傳統建筑

        中圖分類號:TU-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10-0128-02

        Abstract:In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construction, nature and poetry painting form an undivided and dense mixture. In the song dynasty, the landscape painting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s. The following article takes the garden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art appreciation of the song dynasty landscape painting, the search for the common points of both.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song dynasty,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has been promoted to the moder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which brings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back to nature.

        Keywords:Song dynasty Landscape painting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The botanical garde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一、宋代山水畫與傳統建筑的歷史淵源

        宋朝是藝術文化的黃金時代,繪畫與建筑同屬于藝術創作的范疇,凡藝術必有共通之處。宋元時期是我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發展高峰,這里講的繪畫,主要是指山水畫。中國古代山水畫的藝術成就超過了許多其他藝術部類,與園林建筑交相輝映,同為宋朝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藝術成就。文章通過探索宋代山水畫與傳統建筑的歷史淵源,分析傳統建筑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深感中國傳統建筑急需向現代傳統建筑轉變,可是如何發展才能使現代傳統建筑不失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與精神追求,使其在滿足現代生活方式和建筑功能要求的同時又保持傳統文化中的氣韻神形呢?

        圖1 寧波博物館

        根據宋代山水畫所達到的藝術成就,吸取先輩的藝術風采,通過對宋代山水畫的藝術鑒賞縱觀其發展歷程,尋找兩者的共通之處,借宋代山水畫推動現代傳統建筑的發展,使當代傳統建筑重返自然之道。這不僅是對建筑觀念的改變,更是改變和促進人與自然彼此交融的一種生活方式。文章探討的是宋代山水繪畫穿越千百年后與現代傳統建筑的對話。不僅在于對現代傳統建筑的探索,更是為了對那曾經寄情于自然山水、詩意生活的重建。曾經的中國是一個詩意遍布城鄉的國家,但如今的發展開始使曾經覆蓋整個中國大地的那種景觀建筑與城市體系幾乎消失殆盡。當我們意識到這種自然、建筑、城市,彼此不分的關系,就有必要創造它的當代版本。

        二、宋代山水畫與傳統建筑的共通之處

        通過宋山水畫我們不難看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面,建筑在山水自然中處于次要但又不可或缺的位置。也就是說,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曾更看重自然,認為在人居環境中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比建筑更為重要,而建筑被理解為是一種人造的半自然物。在自然中人們通過學習,探索到一種非常接近自然的狀態。在我國傳統建筑中就曾建造出一種和自然環境系統非常接近的系統,那便是中國園林建筑。

        (一)觀點一:建筑與自然融為一體

        從倪瓚的《容膝齋圖》可以看到,在那種山水世界中,房屋總是隱在一隅,或是寥寥數筆,并不占據重要醒目的位置,講究整體和諧。在山水畫中,這種建筑在自然景物中的關系是被反復描繪的對象。而在傳統園林中建筑同樣處于次要地位。在蘇州獅子園里,王澍常問學生:“怎么園中十畝地有八畝被一座山和自然景觀所占據,建筑都退居其次?”顯然,在這種園林建筑中,自然景觀遠比房子重要得多。縱觀中國歷史,人向自然學習這種行為模式有著悠久的歷史,園林就是其中一種,面對現在過于工業化的建筑,園林是有著自然生命的建筑。

        圖2 董源的《夏景山口待度圖》

        宋代山水畫中所提出的建筑與自然融為一體,實則與傳統建筑造園中“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營造思想一致。傳統園林中通過置山設水,營造出自然山水的清新秀麗,宛如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卷。作為造園的最高境界“宛自天開”,追求天然的“意境”,這意境是由山水花木等自然物的組合創造出來的。計成在《園治》中描寫園林景觀:“軒楹高爽,窗戶虛鄰;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浪漫。梧蔭匝地,槐蔭當庭;插柳延堤,栽梅繞屋。結茅竹里,浚一派之長源;障錦山屏,列千尋之聳萃。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園林以山水花木為基礎,以山水畫為依據,經過奇妙構思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效果。

        北宋山水畫家荊浩,其作畫特點以花長時間熟悉考察所需描繪的自然對象為特征,其在著作《筆法記》中強調要在“形似”的基礎上同時表達出自然對象的生命,“畫者,畫也,度物象而取其真。……茍似也可,圖真不可也。”“似者得其形,遺其氣,真者氣質俱盛。” 也就是:不僅限于追求事物外在的形似是否真實,而是要表達出內在的氣韻神形,要盡力表達出自然對象的內在的風神,這種風神建立在對自然景色真實而又概括的觀察和描繪能力的基礎之上。在造園中的布景同樣是不滿足于單純的對自然景色的外在模擬和形似上的追求,而是根據對周邊地形環境的熟悉了解后,對自然景色給以真實而又概括的處理。這恰恰與造園中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追求相一致。

        宋代山水畫中會對所描繪的自然景象作長時間且詳盡的考察,并在畫面構圖時也會作細致嚴謹的規劃。而造園亦是如此,對應在造園布景中造園家也需要熟悉地形與周圍環境,然后加入巧思因地制宜。如蘇州拙政園,經過巧妙布置,將這一帶原來的洼地改造成了池水迂回環抱,似斷似續,清澈幽曲的園林景色,因地制宜達到不露人工痕跡的自然美,并保持了景致的天然形態。

        (二)觀點二:講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郭熙畫論《林泉高致》中談到“世之篤論,謂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畫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為得,何者?觀今山川,地占數百里,可游可居之處十無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 由此可見,在自然山水畫中可以行走、可以觀望的不如可以居處、可以游玩的境界高。即重點不在“可望、可行”,而在于“可游,可居”。“可游、可居”不應該是短暫的片刻感受,也不應該在于被描繪對象中具體的一物、一景,而應該是一種廣闊整體的自然場景,和所居生活場景地的重現。這種具有廣闊整體性的“可游,可居”,是從生活到人生再到自然境界的一個過程,正如《林泉高致》中談到“看此畫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畫之景外意也。” 即作者借對自然山水的表現,表達出自己的生活環境、人生境遇以及理想追求和審美情趣。追求表現的美和理想,這也同樣是古代中國山水畫的文學內涵所在。

        圖3 寧波博物館立面

        造園中與之對應的是園林建筑的營造手法,和對意境的創造,通過巧妙的布局同樣可以達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園有靜觀、動觀之分。何謂靜觀,就是園中有諸多可以讓游者駐足的觀賞點,如蘇州網師園;所謂動觀,就是指有較長的游覽線可行,如蘇州拙政園。觀者進入網師園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繞池一周,有檻前細數游魚,有亭中待月迎風,而軒外花影移墻,峰巒當窗,宛然如畫,靜中生趣。此為“可觀”。至于拙政園徑緣池轉,廊引人隨,與“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換影,這是動觀。 此為“可行,可游”。由此可知動靜之分決定了該園“可觀,可行,可游”的園林性質。至于“可居”,園林屬于中國傳統建筑的范疇,作為建筑自然少不了可居的條件。園林中的建筑包括了廳堂,亭,榭,館,廊,舫,樓閣等。建筑屬于景觀里面的硬質要素,它既是視覺集中點又是景觀點,起到控制視線,規劃空間的作用。園林中的建筑要素具備可觀、可行、可游、可居等多種實質性功能,同時建筑外立面上的匾額、楹聯、題刻等又承載著主人精神世界的寄托。

        三、宋代山水畫于現代傳統建筑的運用

        由王澍設計建造的寧波博物館就很好的體現了宋代山水畫于當代傳統設計的運用。他參考研究的宋畫包括董源的《夏景山口待度圖》;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等。并從宋畫中所獲得的設計想法:將二維平面的宋畫直接看做建筑的立面。

        圖4 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這個現代傳統建筑建造的開始,首先要做得與宋山水畫一樣,便是熟悉描繪的景色,根據對周圍環境的考察,考慮如何不破壞自然環境的情況下,使建筑與自然融為一體,具有氣韻、到達形似。那么首先要考慮的便是周圍的大環境,建筑場地地處平原,周圍是一片遠山環繞。現場考察發現,在博物館的對面有一座做人工翻制且規模較大的水泥假山,據說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對某座真實大山外形的還原。由此,設計師獲得靈感決定將建筑造成一座比它更“假”、更高大的山,但使其更具文化內涵、更有山的意思。秉承著這樣的設計理念,要求建筑整體要有一個古樸的外形,近觀要有山巒之勢。所以從這個建筑的整體外觀來看,寧波博物館被塑造成一座山的片段(如圖1),且不難發現設計師王澍所借鑒的就是董源的《夏景山口待度圖》(如圖2)。他曾說,關于《夏景山口待渡圖》,我印象最深的是水平地平線和夕陽中的光。所以在后來的設計師王澍有意將建筑高度控制得很低,似《夏景山口待渡圖》的長軸畫卷。建筑邊角微跌,向鄉野延展般廣闊的地平線延伸得很遠,磅礴大氣。并將建筑的頂邊瓦片砌法密集使用暗紅色的瓦缸片,把夕陽的余輝光固定下來。

        走近觀察才能發現,從建筑的外立面看,建筑在上半段開裂為類似于山體裂縫的樣子。南立面是一個二維的平面圖(如圖3),在建筑的一個“山谷裂縫”中,有一條階梯如“山中密徑”通向遠處建筑的第二層“山”。其所借鑒的就是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如圖4),其中的大山描繪,給人的感覺就是從一個山谷望去,凸現在遠處,渾然一團。而當你面對這座建筑是也會有這種感覺。這便是所謂的把二維平面的宋畫直接看做建筑的立面。

        結語

        以王澍設計建造的寧波博物館為代表的現代傳統建筑,他們以傳統文化為本源的設計的理念,忠實于傳統自然的意趣,由表及里散發中國傳統文化的味道。傳統總是不斷地被重新解讀、更新、轉化,最后融入現代生活,中國傳統建筑也應該借由傳統文化向現代傳統建筑轉變。借鑒宋代山水畫只是其中一種途徑,如何創造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當代傳統建筑,還有很多方式等待著我們探討。

        參考文獻

        [1] 王澍.造房子[M].第一版.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6,8.82-138.

        [2] 計成.園治[M].

        [3] 梁思成.中國建筑史[M].第一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01-07.

        [4] 李澤厚.美的歷程[M].第一版.北京.生活.讀書.知新.三聯書店,2009,07.

        [5] 陳從周.說園[M].第一版.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07,4.01-28.

        [6] 張國擎.拙政園的由來:拙政園往事之一[J].2010(3):184-190.

        [7] 高虹飛.東西方當代藝術比較研究——傳統建筑語言的現代表現[J].設計,2017,30(2):110—111.

        [8] 王江平.符號學中的建筑本土化途徑研究——以蘇州博物館為例[J].設計,2017,30(2):112—113.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91久久精品国产成人久久|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 99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福利视频|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太粗太深了用力点视频|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中文不卡在线免费观看| xxx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 v小说| 一本一本久久aa综合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午夜夜伦鲁鲁|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免费国产阿v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9988|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奇米网| 国产精品后入内射日本在线观看 | 大狠狠大臿蕉香蕉大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天天影视|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牛牛app| 午夜不卡久久精品无码免费|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 videos欧美白嫩老师| 99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性色精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级| 精品国产日产一区二区三区| 野狼精品社区| 热99re久久国超精品首页| 大桥未久磁力迅雷链接中文字幕 | 青青青国产免费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