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專業課程移動端網絡平臺建設研究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MOBILE END NETWORK PLATFORM FOR INDUSTRIAL DESIGN PROFESSIONAL COURSES

        0

        大連理工大學 建筑與藝術學院 宋明亮 張 路 徐 威

        大連理工大學 汽車工程學院 靳春寧

        摘要:本文論述了工業設計專業課程向微信移動端教學手段轉型的意義,提出建立可查閱式,集課程信息、教學案例、課程資料、作業匯總與展示、作業評價與師生互動等多形式的課程移動端網絡化平臺框架,強調分散化、碎片化學習體驗,與正式課堂相輔相成,通過校際間同課程的觀摩與分享,促進課程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進而為在其他設計類課程上推廣起到了示范作用。

        關鍵詞:工業設計專業課程;移動端教學;碎片化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8-0078-02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forming the industrial design professional courses to the mobile end of the WeChat, puts forward a framework for an accessible mobile platform of the courses, which combines curriculum information, teaching case, course materials, job summary and display, job evaluation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together. The plaform emphasizes decentralized and fragmented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will be complementary to the formal classroom. Through the inter-school observation and sharing of the same curriculum, this platform will promote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play an exemplary role for the further construction on other design design courses.

        Keywords:industrial design courses; mobile-end teaching; fragmentation learning

        一、研究背景

        工業設計專業設計類課程教學具有鮮明的專業特色,教師不但要利用有限的講課課時進行理論授課,還要在設計輔導過程中針對每個學生設計方案逐一指正,并對設計實踐環節所要涉及到的實驗室各種設備進行操作講解。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不足:①教學知識點眾多,每門設計課都有不同的理論與方法,多數設計課又都有實驗或實踐環節,學生往往容易忘記,需要教師重復不斷講解;②實驗和實踐環節教師一對一輔導工作量巨大,須針對不同造型分析制作方法并講解實驗室各種機器操作要點及加工方法;③輔導同時受時間、空間、地點的限制教學時效性差;④電腦端攜帶不便,無法隨時隨地查閱資料,因此傳統的PPT集中講授課程方法和一對一輔導已經無法高效率的滿足教學現狀,這需要教師針對課程內容特點進行必要的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另一方面,信息在指尖(手機)成為當代學生群體的行為特征,微信平臺更是每日重要的信息獲取途徑。本研究針對工業設計專業設計類課程,從設計類、實驗類、實踐類不同側重點,擬選取產品設計、模型制作、產品設計實習三門課程,建立基于移動端網絡教學平臺,涵蓋課程目標與任務、教學內容、案例課件、課程資料、作業匯總與展示、作業評價與師生互動等環節,學生可以通過關鍵詞交互知識檢索查閱課程內容各個環節,能夠豐富現有課程的教學手段,與正式課堂相輔相成,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項目成果可以通過微信平臺與公眾和相關院校分享交流,共同促進課程的建設,實現共建共享。

        二、國內外現狀

        在國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在“教育2030行動框架——《青島宣言》[1]”中提出以數字化、信息化為手段的開放式在線教育平臺將是教育發展的未來方向。美國常青藤高校均已開展數字化在線教育平臺,服務全球,分享教育資源。目前我國教育部也大力號召支持各大高校努力建設慕課MOOCs平臺,優化配置教育資源。然慕課的實行需要龐大的教學團隊共同努力,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經費,就實用層面的教學改革而言,以現有媒體介質為平臺,能夠高效好省地實現教育手段數字化轉型,因此多位教師以微信平臺為媒介展開了針對不同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孫宏英[2]提出了以微信群為環境載體,以微課程為核心構建教師虛擬培訓體系的構想,論證了微信在教學過程的重要輔助功能;劉娟娟[3]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開發微課程教學研究,并以計算機圖形圖像課程為例,提出了利用微信技術搭建微課程輔導教學平臺,旨在提高教學互動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自由性和藝術創造性,進而促進教學的方法改革;元麗莉[4]通過分析微信平臺自主學習優勢,研究已有高校微信平臺教學模式,分析設計類專業課程中全英文教學出現的問題,提出全英文授課——設計類專業課程微信平臺教學輔助支持環境設想,探討其可行性和優勢;孫萍[5] 結合微信平臺微內容和微媒體的技術特征,分析了微信的教學功能.以“大學生數字藝術基礎”課程為例構建了微學習模式,探討了微信支持下的微學習案例設計方案與實施過程。

        屏幕快照 2018-04-13 上午10.58.04.png

        綜上所述,以微信平臺為媒介,整合移動端網頁、網盤等多種手段的移動端課程教學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研究與應用,如何有針對性地深入挖掘課程特點,結合移動平臺技術,制訂合理的教學手段是亟待解決的當下問題,也是目前數字化教學改革的目標方向。

        三、研究意義

        (一)貼合學生實際需求,創新教學方式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手機微信已成為當前教師和學生的主要移動端交流信息的手段,將課程信息、課程任務、設計實踐關鍵技術、實驗設備使用方法等消息精細化、精準化的傳遞給學生,并支持作業評價和師生互動是主動服務學生的重要手段,成為正式課程以外的有益補充。

        (二)創新課程資源的擴展途徑,實現課程內容與資料的多種形式共建共享。

        開放式的課程內容和課程資料以及作業展示和評價,可以跨專業跨院校進行交流,關注與轉發互動能夠擴大課程成果的展示與傳播,并加強院校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建設豐富課程案例資源。

        (三)抓住數字化、網絡化移動端教育機遇,引領教育手段轉型。

        數字化、網絡化是現今教學改革的方向。當前,教學視頻網站、遠程互動授課、慕課等數字化網絡化教學手段蓬勃發展,隨著移動端軟硬件設備的發展與普及,教學手段必然在此基礎上以適應學生使用習慣為前提向移動端傾斜,課程教學以現有移動平臺為介質能夠更高效、更節省地初步實現移動端教育改革,引領移動端教學手段的轉型。

        四、移動端教學平臺建設內容

        (一)微信訂閱平臺的拓展應用。

        針對本研究所提出的移動端教學模型,須深入研究微信平臺的技術支持現狀。教學平臺應滿足文本、圖片、視頻及動畫的發布,支持移動端工程三維模型的預覽功能,支持關鍵詞搜索與投票,支持互動留言與評價,對于無法滿足要求的功能可在微信服務開放的端口中自行二次開發,以滿足項目中提出的教學模型構想。當前微信公眾號已為學校等事業單位開放注冊申請,持學校所開具的備案證明材料可以開通本系官方公眾平臺,大大促進了移動教學平臺的推進速度,通過發布原創教學案例和信息可以獲得開通相應的二次開發接口權限,能夠連接網絡云盤、主頁等,使移動教學平臺內容更加豐富。

        (二)移動端微信教學平臺架構建設。

        課程微信教學平臺擬以任課教師、學生、公眾及外校人員三方面為主要參與群體,規劃三者的交互方式(如圖1)。首先由任課教師發布課程目標要求,即包含課程簡介、教學目標、作業要求、評價標準等,教師按需發布完成該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資料,學生可補充;其次,將課程中的關鍵知識點以碎片化的方式提供教學案例,學生可以按需用關鍵詞檢索;最后,教師發布作業成果匯總,并闡述作品評價,通過訂閱和分享的方式供學生和公眾及外校人員觀摩;在作業互動評價方面擬面向所有參與者采用留言評價、投票支持和構建微信討論組的方式增強交流。外校教師可按流程組織聯合課題,互相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課程內容,修正不足,達到共建共享的目標。

        (三)強調分散化、碎片化學習體驗,制作課程專題知識點、學習資料庫及作業存儲云盤。

        碎片化學習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流行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通過對學習內容或者學習時間進行分割,遵循先結構后解構的方式利用較少時間獲取所需知識[6],其作為正式課堂以外的擴展教學手段,須將整體課程轉變為專題知識點,實現分散化、碎片化學習要求。以工業設計模型制作課程為例,傳統的課程內容經過課上系統的梳理結構內容之后,可以分散為木制模型加工成型方法、汽車油泥模型制作方法、德國Festools木加工平臺使用方法、ABS壓模成型方法、3D打印機打印流程等基本知識點,并有針對性的編寫專題案例教程,如木玩具制作、油泥鼠標模型制作等。圍繞上述專題,建立不同加工主題及模型材料的資料庫。同時,所有作業儲存在云盤空間,不僅可以檢索往屆優秀課程作業,方便課程成果的積累,也有利于專業評估檢查。

        (四)移動端網絡化課程微信平臺的反饋評價與共建共享。

        課程微信平臺通過作品的推送展示,能夠引起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公眾和外校相關教師學生的關注和交流,擬建立留言評價、投票支持和構建微信群組的方式增強交流;擬建立多校共同教學課題庫,通過定期的同一主題作品聯展的方式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取長補短,達到課程共建共享的目的。

        結語

        高校課程教學手段向數字化、網絡化、移動端發展是順應當今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逐步更新適應時代發展、學生使用習慣的教學新手段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以手機移動端為突破口,構建集課程信息、教學案例、課程資料、作業匯總與展示、作業評價與師生互動等多形式的課程移動端網絡化平臺框架,能夠與正式課堂相輔相成,通過校際間同課程的觀摩與分享,促進課程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值得注意的是,所強調的分散化、碎片化學習體驗雖符合學生目前行為習慣,體現出易于學習的特點,但碎片化知識點必須通過正式課堂教學將各個知識點系統化梳理,才能使學生掌握邏輯化的的知識體系。

        【基金支持】大連理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重大重點項目支持(項目號:ZD2016013ZD2016010);大連理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專項項目支持(項目號:YB2016044)。

        參考文獻

        [1] 張大良 .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高校教學改革和資源共享 [J] . 中國高等教育 . 201610:1-1

        [2] 孫宏英 . 基于微信群微課程的教師培訓模式構想 [J] . 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 2015 (3) 80-82

        [3] 劉娟娟 .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微課程在教學中的應用 [J] . 中國輕工教育 . 2014 (5) 94-96

        [4] 元麗莉 . 全英文授課:設計類專業課程微信平臺教學輔助支持環境構想 [J] . 裝飾 . 2015 (6) 140-141

        [5] 孫萍 . 基于微信平臺的“大學生數字藝術基礎”課程實踐 [J] . 浙江樹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14 (4) 56-60

        [6] 王竹立 . 碎片與重構:互聯網思維重塑大教育 [M] .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 2015126-126

        www.国产自拍|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久久中文字幕| 八戒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A区在线观看| 最近久乱中文字幕|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福利精品视频自拍 | 97视频在线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 羞羞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亚州一区欧州一区| 97久久超碰成人精品网站|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大片国产|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6| 毛片在线看免费版| 88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日本内射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小说|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9ren| 在线观看理论福利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高清| 亚洲福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黄+色+性+人免费| 99精品影院|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福利|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国产精品户外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