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設計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TEMPORARY DESIGN

        0

        西南交通大學 建筑與設計學院 張 英

        摘要:傳統的標準化、規?;瘯r代已經過去,迎向未來的是基于個性化、定制化、智能化的新時代。文章研究的目的在于針對當代設計的現狀分析,較為全面的論述當代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勢,運用文獻查閱、書籍查閱等方法,得出的結論表現為:1.虛擬設計;2.服務設計;3.線上線下;4.人機交互;5.設計管理。總體來說,未來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將是個體的、移動的、虛擬的,通過技術革新而帶來的升級換代新模式。

        關鍵詞:當代設計 現狀 未來

        中圖分類號:J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11-0048-02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standardization, scale era has passed, facing the future is based on personalized, customized, intelligent new er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design,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temporary design in the future, and use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book acces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one, virtual  design; two, service design; three, online and offline; four,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five, design management. In general, the future will be presented in front of us will be individual, mobile, virtual,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rought about by the new model of upgrading.

        Keywords:Contemporary design  Status  Future

        前言

        為什么喬布斯引領的蘋果公司可以橫掃天下,為什么哈特穆特·艾斯林格開創的的青蛙公司得以異軍突起,為什么路易斯·威登創立的LV可以從名不經傳的箱包商發展成世界頂級奢侈品牌。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對于未來的預見性與前瞻性,巧用設計拯救自己的未來。由此可知,設計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當代設計現狀

        對于多功能、高科技的智能產品,“外形”設計,已經不再是設計的“靈魂與本質”,這一現象說明,現代設計的歷史使命已經終結,當代設計震撼登場:以新材料、新技術的創新性應用為手段,以創造需求而非滿足需求為目的,設計本質由外在形式轉向內在功能。

        (一)以“精神需求”為主導的當代設計

        現代設計“形式追隨功能”,其本質是塑造“形式”,只不過是“形式”受“功能”約束而已。在技術相對落后、功能相對單一的工業革命早期,符合人機工程學的“形式”本身,不僅具有“美學”價值,也具有“功能”價值。然而,當代設計的“功能”要求,“形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了,“形式”所具有的“功能”價值蕩然無存,“美學”價值日益萎縮。設計不再單純地滿足人的生理需求、社會需求(功能),而更加注重人的自我實現、個性表達,滿足個性化需求(精神),而非僅是形式與功能的表達。由此,設計由服務于“實用功能”邁向服務于“精神需求”,實用功能的重要性,正在邊緣化,精神功能的崛起,使“設計制作”越來越趨向于“藝術創作”,實用物品小于精神物品。傳統的手工藝時代,藝術和設計是融為一體的,到了現代,出現了藝術和設計的暫時分離,在當代,藝術和技術的區別越來越小,創作和生產的區別也越來越小,藝術和設計逐漸趨同。而設計的精神屬性,不單單指設計學科本身,更多的包含行為學、腦科學、心理學研究和生理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

        (二)以“消費異化”為主導的當代設計

        消費型社會的出現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產物,羅蘭·巴特曾說:“被消費的東西,永遠不是物品,而是關系本身(社會關系)”??v觀當今設計的現狀,我們不難發現,消費社會的過度膨脹導致各種“異化”現象凸起,消費方式的轉變已成為最為關鍵的問題。過去的消費局限于強調實用與功能的物質性價值(勞動異化——生產決定消費),而今,消費從實用功能的物質性價值中解放出來(消費異化——消費主導生產),消費者和消費物品的關系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轉變,消費需求的個性表達與批量化成為當今社會的內在矛盾。標準化、批量化的設計標準讓人們失去了對于生活的情趣化和個性化的體驗,在被“以一對多”商品化產品控制的世界里,創造滿足個人需求(一對一)的產品才是脫穎而出之道。

        (三)以“非物質化”為主導的當代設計

        當下我們正處在一個互聯網的世界中,先進技術的崛起,使得數字化水平不斷高于機械化程度,促使標準化生產轉向定制化生產,過去與未來產品的真正不同就在于產品從“規模制造式”轉變為“移動式”。工業時代的產物是機械印刷設計,當下信息時代的產物即是多媒體、新媒體和跨媒體,傳統產品的形態是環境,新產品將沒有“最終”的概念,新產品將會是一個“系統”,隨著使用和同周圍環境交互而不斷地進化。在由物理領域跨進數字領域的浪潮下,一個龐大的超級互聯世界,顛覆了我們傳統的生活生產方式,“服務型”的增強,為我們重塑了更好的體驗。“服務型”的后現代社會,“物質設計”全面轉向“非物質設計”,即“虛擬世界”,表現為信息化、數字化、虛擬化、情感化、體驗化、人性化。虛擬化、數字化的產品,逐漸從“有形”向“無形”轉變,從“硬件”向“軟件”轉變,從“物質化”向“非物質化”轉變,最終“產品設計”向“服務設計”轉變,實體設計師跨界進入數字化領域,數字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控制著我們部分的物理世界,人類也必將享受全方位的數字體驗,更多的進行人機交互,簡單來說,就是實體世界數字化。最終表現為非物質設計依賴著物質并逐漸地脫離物質的設計,非物質設計的核心便是APP的開發以及UI設計。而作為社會主體的人,數字產品和服務的交互,顛覆了現有穩固的交互方式,使“交互方式”逐漸優化。

        二、當代設計未來發展趨勢

        現今是軟件與硬件,虛擬與現實相互融合的時代。努力生產優質產品已經基本上無法滿足人們的期望,信息技術和軟件已成為最重要的增長動力,是加速的指數增長,人類已經從IT時代(InformationTechnology)走向了DT時代(Data Technology)。未來,數字信息成為我們觸手可及的“實體”,我們將生活在“數字化”的世界里,數字信息的大爆炸,使我們用更加前瞻性的目光去關注設計的未來,而設計未來發展趨勢將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虛擬設計(線上非物質);2.服務設計(線下非物質);3.線上+線下(APP+人工服務;數字+編程);4.人機交互;5.設計管理。

        (一)虛擬設計(線上非物質)

        虛擬設計是未來設計發展的大趨勢,是一項能代表未來發展的新技術,指設計者在虛擬環境中進行設計,在沉浸或非沉浸環境中實時交互、可視化地不斷進行反復操作,并即刻得到修改結果,被用戶即消費者切身體驗。未來改變人們游戲的方式——消費級的Oculus rift虛擬游戲設備,能夠使得用戶伸手觸摸整個世界,擺脫屏幕束縛,拉近了我們與科幻大片中所描述的美好愿景,我們可以在虛擬世界中自由地活動,通過電子虛擬環境傳遞給人以視知覺上的信息內容,帶給我們沉浸效能,體會身臨其境般的感覺。

        Oculus rift是一款專為游戲量身打造的頭戴式顯示器,提供的是虛擬現實體驗,將電子游戲體驗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人與游戲的交互方式超越了傳統的鍵盤、鼠標和掌機界面,得到了更好的優化升級,同時游戲的沉浸感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為廣大用戶提供了更好的用戶體驗。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和增強現實技術(Augmented Reality,簡稱 AR)的結合,營造了沉浸式的擬真感,使傳統平面屏幕所能提供的游戲感受,得到了呈幾何倍數式的加強。而在未來,虛擬游戲設備的普及應用,將會促使一大批人從事賣游戲道具這一行業,這將注定是未來設計師們(藝術家)的大生意。

        (二)服務設計(線下非物質)——“ofo共享單車”

        賣產品的,有“產品設計”,賣服務的,有“服務設計”。未來的設計將是以人為本的設計,而不是技術導向的設計,而這種設計,就是“服務設計”,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核心,更好地滿足人的需求和情感體驗。所謂“服務設計”,就是非物質設計的一種形式而已,其本質:規范化、標準化服務流程的制定。未來,對“服務”的消費,增長潛力巨大,因為購買體驗(體驗的進化便是服務設計)比購買產品更讓人高興,

        它能讓人產生更大的滿足感。共享交通工具作為服務設計的一種應用形式,不僅解決了人們的出行問題,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了城市環境狀況,當下的ofo就是典型的“服務設計”案例,作為國內首家“ofo共享單車”,基于移動APP和智能硬件開發,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校園交通代步工具,為廣大高校師生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校園共享單車服務,從而更有效地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同時協助高?;厥崭脑鞆U舊自行車,解決“僵尸車”問題。服務與產品的融合,提供了更好的解決之道,通過ofo共享單車,為廣大用戶全方位的提供了差異化、個性化的自行車出行服務,達到了商業、環境和社會的高度和諧,共享單車也最終回歸了自行車的使用價值,充分解決了當下用車緊張的問題,真正實現了技術與人的連接、技術與城市的連接,讓每個人都成為城市的建設者、參與者和管理者,是人文交通的典范。

        (三)線上+線下(APP+人工服務)——阿里巴巴“未來醫院”

        “線上線下相結合”(“O2O”線上Online+線下Offline)已經是當下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實體商業與互聯網并不是相互對立,彼此分離的狀態,而是逐步走向融合,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如今醫院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為徹底的一次變革,常規醫療實踐已經在被顛覆,傳統藥企的轉型已迫在眉睫,未來醫療時代(智能時代的個體醫療革命)即將到來。醫療領域中最重要的發展趨勢即是讓每一位患者成為中心,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智能手機,產生一些個人的醫療數據,個人將越來越有能力驅動自己的健康,擺脫對醫生的依賴,這將是一次醫患關系的重塑。數字革命為傳統醫療帶來了巨大沖擊、移動醫療將奠定未來創新醫療服務的基礎。

        阿里巴巴的“未來醫院”,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數據能力,實現了互聯網+醫療的全新模式,依托于支付寶錢包打造智能就醫平臺,目的在于優化患者在醫院的就醫流程,提高自身的就醫體驗,也進一步提升醫院的管理效率。線上進行掛號、候診、繳費、取報告,線下進行問診、檢驗、診斷與治療,通過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更好地為醫患病者提供服務,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模式,對于醫患病者而言,在線上選擇服務再到線下享受服務,使“服務”全面升級。

        (四)人機交互(交互設計)——重塑更好的體驗

        人機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預示著大數據時代的未來,在設計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信息時代的主要設計趨勢,指在虛擬與現實之間、通過網絡和電腦技術,使得數字化世界和現實世界彼此融合,人類進一步升級為真正意義上的數位人。在人機交互方面體現最多的應是可穿戴設備的相關產品的開發與運用,例如運動健身數據助手、醫療健康傳感器、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無形中改變著人與設備、人與環境乃至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方式。以谷歌智能眼鏡為例,它是一款用于“拓展現實”的眼鏡,可以說是目前比較酷炫的可穿戴數碼設備,雖說當下最為成熟的智能產品便是智能手機,但是,谷歌眼鏡顯然已經具備智能手機的所有功能,能夠被作為手機的第二塊“增強現實顯示屏”來使用,其特殊之處在于通過將信息直接映射在鏡片上,解放雙手的同時,帶來了新的交互方式,人們隨時隨地可以查詢信息、收發文件、進行自拍或者導航定位,無須雙手參與便可輕松實現,為人們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從而為用戶帶來了更好的軟件應用體驗。

        (五)設計管理——“UNIQLO”、“ZARA”

        互聯網時代,傳統的絕對原創消失,原型設計終結,挪用設計興起,從產品設計到設計管理,設計管理的興起,是企業經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越是設計管理做到位的公司或企業,將比同行有更多的可觀前景。所謂設計管理即根據用戶需求,進行研發與管理,把握市場動態與消費者認知,并由此轉換在新產品中,影響和改變用戶生活。優衣庫(UNIQLO)、ZARA作為全球快時尚品牌,形成了自己的發展戰略與模式,在同行業中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得益于自己的戰略性的設計管理體系,形成各自自上而下的運作機制,對設計工作具有一定的把控能力。其中,企業品牌形象戰略的運用,為其發展帶來了良好勢頭,企業快速掌握流行動態,及時收集信息并轉達總部,進行產品研發與加工制造,不斷根據消費者反饋,以靈活的機制應對消費者需求,隨時與工廠保持密切的聯系,最終完成設計任務。從產品的研發設計—設計—生產設計—運輸設計—倉儲設計—零售設計,這樣一條垂直供應鏈管理模式,實現了各自快速的市場反應,這也是它們快速占領市場的絕對優勢。而在今天,設計管理比服務設計更具價值。

        總結

        我們說,設計是關注未來的,具有前瞻性和預見性,虛擬設計、服務設計、線上線下、人機交互、設計管理,這些未來設計的發展趨勢,將會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新興技術的不斷涌現和交叉融合,為世界的創新發展提供更多、更新的發展契機。未來在服務和消費領域,將會誕生更多的新型企業,虛擬社會中,將會比現實社會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DT時代將會再一次顛覆這個時代。設計的終極目的,將是提供實際解決方案,而作為實際的操作者,掌握知識的設計師也將必須跨越學科的界限,進行跨界設計(知識信息化、學習跨界化),同時其倫理觀和道德觀在工作中的作用也應充分體現。


        參考文獻

        [1] Jonathan Follett . 寺主人.譯.設計未來.基于物聯網、機器人與基因技術的UX [M] .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29-30 46-51 238-240

        [2] 埃里克·托普 . 未來醫療 . 智能時代的個體醫療革命 [M] .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302-304

        [3] 唐納德·A·諾曼 . 設計心理學.設計未來 [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5:58-59 74-75

        [4] 克里斯·安德森.創客.新工業革命 [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5:26-30 50-56

        [5] 烏爾里希·森德勒 . 工業4.0.即將襲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M]. 鄧敏,李現民.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5:42-43 49-50

        [6] 哈特穆特·艾斯林格 . 前瞻設計 . 創新型戰略推動可持續變革 [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4:31-32

        四虎成人精品免费影院| 2022精品天堂在线视频|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亜洲毛片|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级视频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 v小说|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 麻豆精品久久精品色综合|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 蜜臀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最新国产美女肝交视频播放 |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欧美精品91欧美日韩操|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男|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免费高清资源黄网站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2021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8|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久久66热人妻偷产精品9|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本大道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