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藝術設計史教學方法探討 DISCUSSION ON TEACHING METHODS OF ART DESIGN HISTORY IN THE NEW PERIOD

        0

        成都大學 美術與影視學院 劉 穎

        摘要:文章以藝術設計史教學方法為研究對象,探討在“十三五”時期,面對設計領域創意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如何改革普通高校設計專業理論課程教學。通過分析當前普通高校藝術設計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探索以案例輔助教學的方法,推動藝術設計史與實踐課程的融合,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拓展復合型文化人才培養的路徑。

        關鍵詞:藝術設計史 教學方法 案例運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11-0114-02

        Abstract:Teaching methods of art design history is the subject of study. The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reform the teaching of design specialty theory course in common college when facing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bringing up the creative talent in design field at the new period. It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art design history teaching, and discuss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by using the case study in teaching practices, in order to push the combination of art design history and design practice courses, to increase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and expand the way of training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Keywords:Art design history   Teaching methods    Case study

        引言

        藝術設計史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理論課,其內容極為寬泛,幾乎涵蓋了整個中外人類設計文明的歷史,涉及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面對一門浩瀚而龐大的課程,手持厚重教材的學生不但要依靠圖片識記豐富的作品,而且必須應對大量的文字閱讀。在視覺文化時代成長的普通高校大學生對此明顯表現出不適應的狀況,有的甚至產生了排斥的情緒。原本飽含審美觀念、設計思維和產品創造的歷史成為學生眼中繁瑣、枯燥的文化課,遠不如實踐性專業課那般有趣。最終學生以通過考核為目的,草草完成學習,藝術設計史的教學也未能完滿地實現傳遞歷史文化與設計觀念的預期目的。

        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而復合型文化人才恰恰是文化產業領域急需的創新創業活力。拓展文化人才培養途徑、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加強藝術人才的綜合素質教育就成為新時期設計領域創意人才培養的新目標。在新的時期,普通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亟需調整,藝術設計史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鑒于此,本文將對普通高校藝術設計史教學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與具體的教學實踐相結合,探索運用案例輔助教學的方法,加強藝術設計理論與實踐課程的融合,促進學生的深層次學習,提高學習成效,以適應新時期復合型文化人才培養的要求。

        一、藝術設計史教學中的問題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階段,普通高校藝術設計專業遭遇了學生綜合素質參差不齊的狀況,藝術設計史教學也遇到一些困難,學生的學習成效常常領人沮喪。通過與學生、授課教師的交流、親身的教學實踐以及教學活動考察,發現藝術設計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較為突出。

        首先是對學生藝術設計史課程的認識存在偏差。藝術設計史教學的主要目標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培養學生在思維能力與想象力的開拓中獲得創新設計的動力源泉,為實現創新意識和設計實踐技能培養奠定基礎。在教學實踐中,藝術設計史主要以過往的物象為線索,以觀念為前提,引導學生回溯造物的優秀傳統,逐漸進入認識設計價值體系形成的歷史與文化語境之中,感悟設計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然而,在設計專業課程的設置中,藝術設計史幾乎是獨立的理論課,講授內容及方式的理論化程度較高,導致學生未能正確理解課程的核心價值所在,在學習之始就進入認識的誤區,將藝術設計史歸入不適用的理論課程隊列。

        其次是藝術設計史教學方法單一。藝術設計史教學主要采用講述教學法,文字講述結合圖片的展示,其表現形式和特點在于教師講、學生聽。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在知識的傳播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學生在課程中的參與程度弱,很大程度上妨礙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單調乏味的學習氣氛中很難引導學生對設計現象進行深層次的積極思考,更難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設計思維。形成單一教學方式的原因很多,教學課時少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在短暫的課時內完成豐富的教學內容與任務,教學方法走向簡單化。

        再次是藝術設計史與設計實踐課程之間的關系松散。藝術設計史大多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其目的是為了鋪墊設計史的基礎知識,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鑒賞、審美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其中寬泛的人文、藝術傳統不僅助力于提高個人的文化素質、審美觀念,而且作用于個人的思想,是設計創意的重要基礎。遺憾的是,學生在此階段還尚未形成對設計的認識,很難快速追隨教師的教學思路,去思索各歷史階段中設計現象背后的思想觀念和物質環境。進入大學三年級設計實踐或四年級畢業設計階段時,學生才幡然醒悟,原來設計創意直接與觀念、思想相關聯,而對藝術設計史的記憶已經淡化,從對藝術設計理論的認知中去獲得設計實踐的動力,有效輔助個人的設計創意已有較大的難度。最后是藝術設計史課程考核評量方式狹隘。因為教學管理需要,藝術設計史課程大多以試卷為考核方式,即要求學生記憶與背誦課程內容,答寫試卷。枯燥、死板的考試方式也受到學生的抗拒,有的學生以達到最低要求為目標,并沒有在記憶與背誦中深入地理解與思考設計史中那些與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設計現象和林林總總的造物中所蘊含的創造力,或者說人類在創造合理的生存形態過程中的強烈愿望。狹隘的評量考核方式無助于提高藝術設計史的學習成效。諸多教學問題的存在影響了藝術設計史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走向尷尬的境地。為了積極應對新時期創意設計人才培養的需求,藝術設計史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思考,在學生如何學、教師如何教的問題之間不斷探索,并且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實踐新的教學方式,本文提出在藝術設計史課程中更廣泛地采用案例輔助教學的方法,轉變教學現狀,提升主動學習的層次,發揮藝術設計史在設計專業教學中應有的核心地位。人類設計發展的是在實踐—認識—再實踐一再認識過程中,依循著螺旋式的上升路線來逐漸完成的,藝術設計史的教學同樣可以遵循如此規律來實現教學目標。

        二、藝術設計史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

        在新時期,普通高校本科教學改革不斷推進,其目的在于推動教學范式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以學生的整體發展與創新創業能力提升作為教學目標。藝術設計史的教學改革以此為契機,從教學方法入手,探索設計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施。在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下,自古以來就在中西方教育領域中被采用的案例教學方法依然具有獨特的優勢。根據藝術設計史實際教學的需要,借鑒案例教學的方法,根據教學的需要,增加案例輔助教學的課堂訓練內容,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在具體的案例學習與參與中不再局限于知識點的認識與記憶,而是建立較為寬泛的設計觀念。在運用案例輔助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曾經從兩種途徑將案例導入藝術設計史教學課堂,可分為實地案例教學和實踐案例教學,獲得了不同的教學成效。

        (一)實地案例教學。實地案例教學是作為課堂知識講授的延伸,突破老師在課堂展示的平面圖像的局限性。將課堂地點設置在各種博物館或藝術館,在古今設計作品的展示現場讓學生親自去觀察,以隨意的討論與交流引導學生去體驗和感悟文化的意蘊,體味設計觀念在其中所產生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講授手工業時代的設計階段,古代夏商周至春秋戰國的青銅藝術是重點內容之一。通過圖片的展示,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到青銅器物多樣化的造型、豐富的圖案設計,對設計觀念方面的理解則有些難度,因為受到器物的尺寸、裝飾圖案的工藝表現、不同視角觀看器物所獲得的視覺感受、裝飾意匠等因素的限制,當與器物面對面時則有可能擺脫這些限制,獲取新的體會。在有青銅器物展示的博物館,學生與老師一起面對器物進行討論,關涉青銅器的設計觀念、技術與藝術的注入、精神性以及審美要素表達等方面的問題。面對器物的討論深化了學生的認識,也觸動了學生積極閱讀輔助材料的意愿。

        另一個實地教學案例是關于紡織品的設計。教材中對古代紡織技法的講解讓學生無所適從,既不能理解古代紡織技術的實現與演變過程,也無法從局部的紡織材料圖片中體會設計的意義。在一次蜀繡博物館的實地案例教學活動中初步改變了這一情況。場館內異彩紛呈的蜀繡精品,琳瑯滿目的歷代錦繡紋樣,牢牢地吸引了學生探尋的目光。博物館工作人員展示了清代蜀錦花樓木織機的操作,講述古代手工制作蜀錦以及手工織造技藝口傳心授、世代相傳的發展歷程。學生在案例教學現場認識了蜀錦的完成要經過設計、定稿、點匠、挑花結木、裝機、織造等數道復雜程序,在接下來的課程討論中開始對古代蜀錦裝飾圖案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和實用功能的開發產生濃厚興趣。在博物館、藝術館等地進行的實地案例教學延展了藝術設計史課程的內容,古代設計的歷史被具體地呈現,學生的意識中初步植入了在特定社會生活與文化中系統形成的設計觀念。

        (二)實踐案例教學。在藝術設計史與其他專業課程脫節的情況下,學生不僅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認識設計史與設計實踐之間的密切關系,而且進入設計實踐或畢業設計創作階段,難以自主地將設計實踐與設計史相融合。因此主張通過實踐案例教學將設計實踐與藝術設計史課程結合,實際上這已經不是一個全新的教學觀念。“讓學生既能掌握基礎理論,又能結合專業方向,深化專業理論認識,真正體現設計史課程價值和意義”的教學理念早已提出,在教學實踐的推行中遇到諸多困難卻一直未能解決。轉變既有的教學觀念,將藝術設計史課程引入設計實踐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藝術設計史和設計實踐的教師在一小組學生中進行了實踐案例教學的共同嘗試,獲得了一些可喜的進步。兩位同學從藝術設計史講授的漢字造字法和古代家具中獲得設計靈感,在老師的鼓勵與引導下將古代文化與設計創作實踐結合在一起。一位同學將金文與陶瓷餐具的設計聯系在一起,把漢字筆法形態和書寫特點納入設計之中。被命名為“瓷魅”的瓷器借用象形造字法,將日常餐具的造型和使用時的受力關聯性與象形文字的結構結合在一起,平面的漢字由此而立體化,意在彰顯漢字書寫時提、拉、轉、折的運筆之勢,傳遞出漢字衍生品的造型美。漢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漢字造型發生著由繁到簡的形態演變。如今鍵盤輸入甚至讓人們逐漸忘記了書寫,忽視了漢字中的文化現象。學生在日常用品的設計上負載了傳統文化的內涵,力圖喚起人們對漢字獨特傳統審美性的關注。

        另一位細心的學生在明清家具史的講授中發現了鎖扣豐富多樣的造型和高雅藝術性,設計實踐的教師乘機講授了自己研究所發現的金屬鎖扣的設計意匠。學生受到啟發,將其中傳統的裝飾元素提取出來,將這種中國原創設計的符號運用到日常產品的設計上。作品有以黃銅和木質相結合,借用家具鎖扣中的葵花圖案造型和裝飾的燭臺,透露簡潔的的現代審美意趣;食物架則提取明清鎖扣中的拉環作為的提手,金屬材質與木質紋理的交相輝映。設計作品在形式造型法則與現代審美需求上追求協調一致,最終以金屬材質的折射效果、有吉祥寓意的傳統圖案以及高度提煉的簡潔造型共同成就了作品的節奏韻律美,在傳承形式的同時也保留了其功能性,營造出傳統與時尚共存的氛圍。運用案例輔助藝術設計史教學的方法在實踐中獲得了喜人的成果,教學成效與現代設計人才培養的新傾向相一致。“設計學本質與內涵的擴延決定了設計學的人才培養觀,我們主張‘知行合一’,認識只是知識的反饋,實踐是對能力的評價——將認識的道理轉化為實踐的能力——設計教育是培養另一種能力和智慧——整合‘科學與藝術’的本質,掌握著兩大領域在觀念、思維方法、知識與評價體系之間‘結構’上的互動方法論。”此觀點更堅定了推行藝術設計史教學方法探索的步伐。

        余論

        在普通綜合性大學中,因為本科評估體系的要求,不同學科中的不同課程,均采用相同的考核模式,藝術設計史課程也必須遵循考核的要求,即以試卷考核方式為主。試卷考核的評量內容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僅能從試卷表面了解學生是否記憶或理解教材中的某些知識點,而對認知是否轉化為實踐能力幾乎無法知曉。考核評量方式的缺陷也是促使學生將藝術設計史課程與實踐課程分別對待的緣由。除了試卷考試之外,以課程學習報告、讀書報告、主題演講等多樣化且開放性的評量方式進行綜合考核,對于提高藝術設計史的教學成效有著積極的意義。

        馬克思在《自然辨證法》中如此寫到“在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的精神話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其中沒有任何東西是不變的和不動的,而是一切都在運動、變化、產生和消失。” 20至21世紀,風起云涌的設計現象也是如此,藝術設計史對現象的敘述與闡釋在發生著耐人尋味的變化。在新時期,藝術設計史課程的教學必須突破關于設計知識、設計發展歷史的一般性介紹的局限,通過設計歷史的學習培養學生觀察與思考問題的能力與素養,深度理解設計史的方法與策略,獲得必要的設計史理論知識,以及指導設計實踐的手段。在引導學生回溯歷史與傳統的過程中,實現設計觀念傳遞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 杭間.善意的設計[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9-111

        [2] 賈國濤.中國設計史課程教學理念與方法再探索[J].裝飾.2014.(12):118-119

        [3] 丁楠.文化產業背景下高校復合型藝術人才培養對策研究[J].藝術教育.2015. (5) :137-137

        [4] 劉琳璘.論大學素質教育與案例式教學[J].教育與職業.2008.(12):131-133

        [5] 王青梅.國內外案例教學法研究綜述[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06):7-11

        [6] 熊紅麗.藝術設計專業設計史教學改革探析[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3):126-129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麻豆|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精品欧美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之色在线v中文字幕app|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先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一 |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 影音先锋5566av|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黄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jk制服| 久久久无码精品午夜| 99re热视频这里只精品|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男男| 业余自由性别视频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国产成人综合高清在线观看| 999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