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藝術學院 設計學院 莊姝琪
摘要:在這個經濟文化快速發展的時代,日本設計以其獨到的審美形態和新穎的創作理念,在世界浪潮中掀起了巨大的波瀾。其的很多文化都來源于中國,隨著當今中國文化在全球領域越來越受歡迎,設計師們更應該好好把握時機,爭做弄潮兒。我們可以學習參考日本成功的市場格局與超前的設計理念,將傳統文化多加運用到當代的藝術設計中來,將產品市場從國家推向世界。面對設計領域與產品市場的快速發展,中國設計師又將怎樣具體應對?本文將進行分析和綜述。
關鍵詞:藝術設計理念 傳統與科技結合 設計的未來市場方向
中圖分類號:J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11-0046-02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era, Japan with its unique design aesthetic and novel creation concept, sets off huge waves in the world tide, and many of the culture factors are originated from China. With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China’s culture around the world, designers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to have the lead. Japanese successful market structure and advancing design concept can offer references for Chinese designers to learn, to apply traditional culture to modern art design and to promote product market from national to the world. Faci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esign field and product market, how should Chinese designers do? In this paper, it will state and analyze the solutions of Chinese designers.
Keywords:Art design concept Tradition and technology the Future market
direction of design
引言
中西方文化沖擊下的日本造就了設計師們獨特的觀察視角,可以在眾多文化中不迷失自我。吸取精華以大開腦洞的創作形式表現出來,學習于再創造使得藝術文化更加具有魅力。無論是東方與西方的碰撞還是古典與現代的融合,再到空間與時間的交織或是感性與理性的羈絆,你都可以在霓虹這個小巧而又神奇的島國感受到。當藝術與設計完全融入到生活之中,當市場從國家發展到全球,當站在亞洲的頂端看世界,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一、“間”之美
在日本的人的意識中,時間于空間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世間萬物的停頓于空白皆為“間”。服裝設計師山本耀司先生說過“就設計來講,我的設計一定會讓空氣在身體和衣服之間微妙地流動。也就是說,在我設計的服裝中有'間'”。另外他從音樂的角度生動地詮釋了這個字的含義:藍調音樂最重視的是“Groove”,用日語來說就是“恰到好處”那是一種無論在樂譜或是語言上都很難表達的東西,優秀的音樂作品,都在節奏上時而有零點幾秒的延遲,時而又快出那么一點點,這大概就是我看中的“間”。[1]這里的“間”是一種令人感到很舒服的巧妙留白方式,一種體現在服裝中的空間留白。這里的“間”與中國山水畫中的留白,書法中字里行間的運筆有異曲同工之妙。日本文化多來源于中國這一點無可厚非,單它不僅僅是原封不動的照搬,還在原有的美學基礎上融入了屬于的自己那一份淡然清冷,將這種本就到達極點的感性變的更加難以用語言形容;將這種本就不膚淺的美變得愈發不易琢磨(如圖1、2)。
二、侘寂之雅
日本的藝術在簡與繁之間尋找平衡,在極度感性與理性之中探索真理,在平靜與躁動之余感受自我,這就是東西方文化交融下的思想產物。日本的設計之美就在于其著迷于“現在的不完美和過去的現實特性的關系”侘寂一詞(形容歷經時代變遷后變得沉舊之物的美學)指出了其內在含義(如圖3、4)。
Wabi-sabi是由wabi與sabi兩個字所結合而成的復合詞,其意思極為相近,所要表達的都是寂靜、自然、儉樸、經過歲月打磨之后的韻味。wabi是一種與茶道相關的減退美學意識。不去在乎茶具的擺放與精致度,在乎的只是那份品茶時的心境,相對于外表更在乎事物的內在,這就是wabi所表達的本質美。而sabi則是一種自然美學,一種短暫性的瞬間之美。日本人所謂的“抓雪”雪花落入手中,即將抓緊時卻瞬間消失融化,只留下了它存在過的美好地輕微觸感,像曇花一現般短暫綻放的美麗又隨即凋謝,這就是sabi之美的存在形式。
wabi最早源于中國古代佛教的“禪”思想,“禪”是“坐石看云閑意思,朝陽補衲靜工夫”也是“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禪講究一種靜、一種四大皆空的境界、一種精神欲望上的克制、一種物質生活上的極簡,日本設計便又從中提取出了一種獨特的美“Normcore”(性冷淡風)。而sabi的前身則是殘缺之美,如江南水鄉布滿青苔水痕的瓦房透出時光流逝之美,殘缺的敦煌壁畫中流露的飽經風霜之美,月缺時令人思鄉的凄清之美……這些從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提煉出的美,經過揣摩與推敲、演變與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侘寂。
三、傳統之韻
由本野武所著漫畫改編電影《攻殼機動隊》中,藝妓形態的機器人殺手(如圖5)。日本設計師善于將本國文化與其他國家相結合、傳統文化與先端科技相融入的方式巧妙運用于設計之中。將浮世繪、歌舞伎、怪談傳說、壽司拉面等日本傳統文化與現代先進的游戲、漫畫、電影相糅,讓世界在這個審美與感情快速消費的時代可以從日本的傳統文化中獲得一份寧靜。這種兩極沖擊在文化雜糅的日本理所當然地存在著,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日本多樣化設計的獨特魅力。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是一個巨大的文化資源庫。日本的藝術與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之上融入了自己的美學理念。以這種吸取他國文化之精華再給其覆蓋上一層與眾不同的薄紗的方式,給不同國家的人帶來了一種相同的陌生又熟悉的朦朧之美。因為文化的傳遞與交融,所以有些美是兩國人皆認可的。就如無印良品的簡約風放在中國是十分受歡迎的,是因為早在宋朝時道教與“禪”的思想就在國人的基因中埋下了欣賞這種極簡與純靜的種子。所以國內的設計師更應該好好利用這一點,山水畫、京劇、武俠小說等在藝術中都是很好地運用主題。不能一味地只去關注世界的流行趨勢潮流走向,因為當我們逐漸把重心放在這里時,那些真正為我們準備的寶貴資源——那些先人留下的智慧財富就將慢慢離我們遠去。將前衛的思想與國家文化底蘊相融合,才能擁有屬于自己的設計理念,才能創造出對世界更有影響力、沖擊力的設計,更穩地立足在世界之林中。
2003年無印良品廣告《地平線》—烏尤尼鹽湖(如圖6)。
天地相連一體,空曠、無限、純靜,看似空靈寂靜卻又包含所有,完美的詮釋了品牌所要傳達給人們的內在含義。給人以充分的視野與空間,在感官瞬間放松的同時使心靈充盈。
四、設計的未來市場方向
藝術產生設計是其發展的資源庫,設計來源于藝術是其表現的具體化。但在我看來,它們有著本質上的巨大差異。藝術沒有未來只有現在,現在是什么就是什么。又要有人類,藝術就永遠不會完結,但如果循環往復是世界存在的形態,或許可以從日本文學創作中找尋出其未來發展的一絲依據。然而設計的未來取決于人們的欲望水平。市場是產品的父母,而該市場上的欲望質量決定了其產品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2]“欲望水平”構成市場,不同的“欲望”也決定了不同的市場,從而直接影響產品與設計。
日本的星巴克、KFC等西式餐飲會在四月櫻花盛開時節推出櫻花季節限定產品。一出便很快售罄,這些明星產品即便在中國也十分受歡迎。也就是告訴我們當產品最初定型便以市場欲望為目標的同時,我們應該加強關注其在全球市場上是否可以產生有利影響(如圖7、8)。
還有前面提到過的日本品牌無印良品,它近段時間在微博上引起了一陣熱議——把店鋪開到低線城市其野心是什么?一版便簽紙二三十元,普普通通的餐具售價要上百元,大部分中國消費者都是抱著只欣賞不購買的態度。自2015年起無印良品將其在中國店鋪的商品價格進行了新的調整,僅2016年的兩次調整就將價格降低了20%。這對中國的市場消費水平來說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決策。將店鋪往二三線城市發展,漸漸將其品牌簡約、自然、純凈的理念注入人們的腦海,在無形中推動著人們的欣賞水平,提起人們心中的需求欲。這樣在降低價格的同時就大大加強了人們的購買欲,同時也加強了人們在選擇產品時更注重品牌“無印”(去品牌化)概念的思想。就如將一個畫兒童畫很好的人送入專業油畫班級,那么即便他在
兒童畫領域做得十分出色,得到很多認可。但到了更高一級的油畫班卻會因為審美水平的缺乏而無法被周圍人所接受。相反的將一個油畫專業的優生送入兒童畫班級,慢慢的他就會因良好的基礎與優異的繪畫技巧而被慢慢接受,并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整個班的鑒賞水平讓他們對油畫充滿向往。
產品市場亦是如此,在不成熟的國家很難運行起優質的市場營銷程序,相對應的產品也會局限于某些地區與人群。但倘若將已成熟的產品放置于不成熟國家,則很有可能激發投資者的興趣、引起消費者的共鳴,從而就可以漸漸培養他們對該類產品的需求欲了。
結語
日本的設計既可以簡樸也可以繁雜,即可以充滿理性也可以極具感性,這種東西方文化交融下的形態,滿足了人們的各類需求,達到了一種眾人皆認可的最佳狀態。日本設計師們正式在嘗試用各種方式將他們設計中的exformation用更生動的方式表達出來。但是不難發現無論是日本的“間”之美還是侘寂之雅,其設計中無不透露著中國的古典氣息。所以中國的新一代設計師可以先從日本的設計中學習到一些優秀的思想,再在中國深厚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大展身手。不忘初心,加強在自己文化領域的思想創作,培養出屬于我們自己的設計理念。從而設計更多出有中國特色的產品,讓中國的設計在世界之林中更加耀眼!
參考文獻
[1] 劉清華 . 山本耀司(日).做衣服 [M] .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4(6):120-125
[2] 何林夏 . (日) 原研哉.白 [M] . 廣西師范大學 ,2012 :212-215
[3] 何林夏 .(日)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設計的未來 [M] .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0(9):283-285
[4] 何林夏 .(日)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傳統與普遍 [M] .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0(9):308-309
[5] 單聯文 . 感知生活,思考設計——淺談原研哉的設計理念 [J]. 青春歲月 , 2011(24):041
[6] 羅曼 . 淺談日本現代設計對中國設計發展的啟示 [J]. 改革與開放 ,2011.(18):022
[7] 林夢怡 . 原研哉的設計之道與道 [J]. 現代裝飾(理論) ,2011(6): 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