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
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編輯_Edit_ 李杰 李葉
“視覺傳達設計能做事還有很多,視覺傳達設計所能解決的也不僅僅是視覺層面的問題,更不是有所謂繪畫基礎的人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名視覺傳達設計師?!辈苎┙淌谠诖舜卧L談中不僅談到了目前視覺傳達設計存在的局限,并強調眼界左右著一個人的格局及服務的品質,再高端的設計最終也是服務于人的,服務意識的高低會直接轉化為服務質量的高低。
《設計》: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的第41年,在這70年中,中國設計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請您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出發,談一談給您留下深刻印象的幾個時間節點和事件。
曹雪:新中國成立伊始,幾項與視覺相關的設計,至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國旗、國徽等——它們甚至從此奠定了作為國家層面的審美調性。我雖非共和國同齡人,但它們對于我輩乃至更晚輩設計人所產生的直接或間接影響是超乎想象的,尤其是當你筆下的點線面色等關乎到國家形象之時。然而,真正讓設計在中國大地上發生了無論是量變還是質變的重要過程,無疑是改革開放這40余年,而當代設計教育也正是從這個歷史時期才開始起步的。我本人有幸成為這個階段的見證者與親歷者——北京亞運會,香港、澳門回歸,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乃至正在積極籌辦中的北京冬奧會等,我和其他團隊成員都或多或少地參與了其中的某些設計項目。此乃幸事也!
《設計》:在您看來,視覺傳達設計在我國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如何?局限來自哪里?
曹雪:奇怪的是,在很多人看來,視覺傳達設計似乎只有審美性,沒有功能性;只有形而上的訴求,沒有形而下的訴求,尤其是當它被統稱和簡稱為“平面設計”以后,道上的不少東西確實越來越平,電腦盛行之后更加明顯。有趣的是,假以某某文化之名,巧立名目的各類海報設計活動或賽事總是層出不窮,一批酷愛自說自話、自娛自樂的人樂此不疲,是為一種“去甲方(客戶)”式的意淫。設計和純藝術不同,往往需要角色出演,而不是本色出演。當然,總在抱怨天天受氣的設計人,為了找回自己的自尊,偶爾結伴玩玩也無妨。但,視覺傳達設計能做事還有很多,視覺傳達設計所能解決的也不僅僅是視覺層面的問題,更不是有所謂繪畫基礎的人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名視覺傳達設計師。客觀地講,就視覺傳達設計而言,中國目前沒有大師,雖然滿大街滿朋友圈都廉價地互稱大師,我也不能幸免,但真正的大師是有著獨立人格和獨創思想,影響時代和影響世界的人。中國目前的設計暫時還談不上國際影響力,但我相信,它不遠了。談到局限,我個人認為,太多視覺設計師的眼界與信息化時代不匹配,構建問題的廣度、深度和角度遠遠不夠。
《設計》:2017年至今,您帶著《塔外》系列設計涉外展游歷了倫敦、米蘭、巴黎等國際大都市,您曾表示“對中國當代生活狀態的自然流露,才是文化自信的體現”,請您談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什么才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完美融合的正確方式。
曹雪:說實話,我每次帶著國人設計師的作品出國去展覽都充滿了自信,而《塔外》展的三屆觀眾用他們的留言乃至眼神與手勢回饋與驗證了我的自信。我一直認為設計展最能直接體現當下中國人的生活及生活方式。我們本以為互聯網時代,中國的設計早已為外國人所熟知。但通過這三次展覽,我發現并非如此。我們必須承認,相對于“請進來”,我們“走出去”的機會還是少之又少。
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這兩個詞經常被人簡單而又表面地捆綁在一起。對視覺傳達設計而言,似乎只要以傳統元素加上現代語言的做法,即可大功告成。我曾經說過:最高境界的中國設計,并非要出現中國元素(此話也常常被人誤讀)。中國人的審美方式、觀看方式、表達方式乃至思維方式等一定會不自覺地體現在任何一類的設計作品當中。正如許多外國觀眾看完我們的《塔外》展后驚呼:原來中國設計不只是他們早已熟知的那些傳統元素和有限的表達手法,而是時尚、靈性和智慧的!
《設計》:您先后為廣州設計了城市形象LOGO和廣州亞洲美食節視覺LOGO,其中都應用了“小蠻腰”的形象線條,這是否體現出設計與城市相關LOGO的規則?
曹雪:我不喜歡“規則”一詞,如果說有規則,那么這兩個LOGO設計的所謂規則都是我自己定的。當然,在設計它們前,都被甲方要求需有廣州元素出現,而具體是什么元素,卻無人明示。其實,在這兩個LOGO之間,我還設計了另外兩個同樣運用了“小蠻腰”元素的LOGO,只不過這兩個活動的傳播力不夠,見到LOGO的人也就較少。我想說的是,四個LOGO設計選用同一個元素來演繹,似乎看上去既變態又黔驢技窮。但這正是我想努力去超越自己的一種方式。我做事,喜歡去挖掘可能性??陀^地說,把這四個標志放在一起,它們完全不相似。再者,即使在我們動手之前真的存在種種規則,那也無妨,因為最終效果的呈現完全取決于各自的戲法是否巧妙和高超。另外我想解釋的是,不是我本人酷愛“小蠻腰”,而是我所選擇的城市視覺元素必須與當下更為廣泛的受眾以及媒體的認知達成共識,視覺傳達,因達而傳。
《設計》:您曾說“設計師眼界一定要高,身段一定要低,不能養出藝術家的脾氣”,那么在您看來,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藝術與設計是怎樣的關系?
曹雪:在我看來,無論做哪行,眼界都比知識重要得多,或者說眼界里就已包含了所有知識,這種知識是質變過的,而非量變。同時,眼界又左右著一個人的格局及服務的品質,而再高端的設計最終也是服務于人的,只要是服務,就務必降低身段,服務意識的高低會直接轉化為服務質量的高低。設計作品本身就是一種溝通的介質,想要與不同層面的人溝通成功,就要調整不同的身段。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所有藝術成分,說到底就是一種溝通手段,它屬于設計語言的范疇。誠然,它同樣具有審美功能,此點,與純藝術作品無異,但它一定不以審美為最終目的或唯一目的,只是設計師的藝術修養會影響到作品的品位與氣質。
《設計》:隨著科技和材料的迅速發展變化,視覺傳達設計的方法及與受眾的交互方式是否有所變化?
曹雪:變化是毫無疑問的,所以之前我反復強調了視覺傳達設計所能涉獵的領域還有很多。如今,不論是設計還是設計教育,都充滿了太多的新生事物和未知數,這對于靠創意和設計而活著的人來說,反而充滿了刺激和欲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其實我們不用過于杞人憂天,去擔心設計及溝通方式的改變問題。就像電影里的一句臺詞,“生命會找到它自己生存的方式”,何況,設計只有未來時。
《設計》:您曾談到“社會設計”的概念,認為“設計就是一種文明,是一種人文關懷。中國的社會設計還沒有真正起步”。那么在用設計解決社會問題的問題上,您如何回答“一張海報能解決什么問題?”這樣的問題?
曹雪:從城市到鄉村,我們究竟有多少可以以設計為媒去解決的問題,你我都難以估量。我所說的設計絕對不是美化工程和“面子工程”,其更是跨越了所有設計門類邊界的一種建構和體驗方式。生活于社會之中,只有人與人之間多一分關懷之心,方能出現“關懷”之設計。遺憾的是,我們有太多公益主題的設計只是止步于標語口號和海報。僅以垃圾分類為例,我們不知喊了多少年,但卻總是收效甚微,殊不知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兩個環節即可解決的事情。況且,我們習慣于過分去關注人的態度,而忽略了人的行為,其實設計完全可以直接去規范和左右人的行為。為此,我早就撰寫過《文明不是文藝》一文闡述我的觀點。我也不知道,一張即便是設計精美的海報,到底能夠解決什么問題,或能解決多大的問題。我們總是自己把設計的門檻做低,把設計前進之路做窄。
《設計》:做一個好的視覺傳達設計師,應該具備哪些技能?如何繼續學習?
曹雪:設計師首先應該熱愛生活,并應具備超凡的洞察力。于當下,于未來,他們不僅應具備發現問題的能力,更要善于去構建問題,創造問題。設計師需先學會“共情”,之后方能知道如何去“煽情”。此外,我多次跟學生們說過,一個創意工作者要日積月累地在自己的大腦中盡量去儲存更多的信息(A點),這樣,當你看到目下的事物(B點)時,才有可能產生化學反應(興趣點、靈感),否則通常都是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即使是視覺設計師,平時所做的觀察與記錄,也不僅僅是對于圖形或圖像的記錄,它可以是對一段情節、一種情緒或一種情感的記錄——文字表達的止點,正是視覺設計的起點。在當下,不僅視覺設計本身是個介質,就連設計師本身也是一個介質,他們的作用往往是連接不同門類的設計師或設計團隊。
《設計》:請提出一個您認為當下最值得業界討論的話題并拋出您的觀點。
曹雪:問題:AI人工智能來了。我的觀點:設計師現在該干嘛干嘛。相信我,未來一定還有人活著!
《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發展的國際大趨勢是怎樣的?
曹雪:大趨勢我也不知道,我只能說目前我能夠感受到的小趨勢是:視覺傳達設計變得越來越平面化、動態化和均質化。不過,請保持“趨勢”變幻莫測、喜新厭舊之風格,否則,設計何來前景?
《設計》:請您和《設計》的讀者分享1-2個最近您正在關注或研究的理念/領域/問題。
曹雪:在大家熱衷于國家形象、城市形象的設計之時,我卻在近幾年一直關注著動態標志設計的發展進程,其中包含著太多顛覆傳統認知的全新理念。不僅對于設計師,我希望我們的客戶乃至整個社會,也能同步于這些理念的發展,從而以小見大,共同輸出新時代之氣象。
插畫設計
插畫設計
廣州城市形象LOGO
亞洲美食節LOGO
廣美2019畢業季主視覺設計
塔外設計展主視覺設計
杯子設計
唱片設計
書籍裝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