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庚:施萊默和納吉的“整體劇場”概念對博物館展覽的意義

        0


        為紀念包豪斯100周年,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在梅溪湖文化藝術中心舉辦“紀念包豪斯1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誕生于1919年的包豪斯作為世界現代藝術教育的搖籃,對于全球藝術設計發展的影響不可估量。研討會邀請國內外藝術設計與設計教育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及廣大教育、設計工作者。27日下午研討會演講環節,清華大學美術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設計研究者、寫作者、設計師、策展人兼OMD當代設計中心總監李德庚教授壓軸出場,就他對于包豪斯的舞臺工作室的了解為我們談談對現今博物館展覽的啟示。李德庚教授在設計上核心關注兩點:一是設計與敘事,二是整體意識。他認為,對于現在的設計師而言,缺乏從整體性出發去關注展覽與設計,他更多是關注作品、展覽、人三者之間存在的關聯性,而不是從單一的角度去理解或創造作品。


        “整體劇場”的展覽


        今天李德庚教授主要講述奧斯卡·施萊默、莫霍利·納吉提出的整體劇場概念對于現今博物館展覽發展具有借鑒意義的總體性意識設計。教授對于設計核心關注兩個點;一是設計與敘事,與敘事的關系是因為做博物館展覽更關注敘事,在此過程中包豪斯舞臺工作室給了他許多啟示。二是整體劇場,在整體劇場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劇場,更多的是不同的領域。


        “包豪斯舞臺工作室這兩年稍微變得有一些關注度。早年聊到包豪斯的時候,大多會講到格羅皮烏斯,談論更多的是我們眾所周知的一大批現代主義設計先驅,舞臺工作室還是很少有人關注。我本人這些年的工作聚焦在博物館展覽層面上,但我桌上戲劇的書占了大半,從舞臺這個層面上出發,學到了很多,從這層意義上來講,我找到了與包豪斯之間的聯系?!?/span>


        奧斯卡·施萊默 《三人芭蕾》戲服


        包豪斯舞臺工作室:奧斯卡·施萊默


        戲劇或者舞臺的起始很早,當年施萊默在包豪斯做舞臺工作室方法比較激進,網上搜到當年施萊默的劇照或視頻,會懷疑那些是不是真的,因為會覺得看不懂。之所以看不懂,是因為我們把戲劇看作是敘事的東西,一出戲,施萊默卻更多地把舞臺當作表現場所。他強調在舞臺上所有的東西具有總體性,尤其在視覺性方面,也因此對后來的戲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認為演員不僅僅是表現的主體,更多的是擔負視覺和空間整體組織的價值和功能,所以現代舞蹈等是與其是有關聯的,因為這種意識非常相像。


        莫霍利·納吉“整體劇場”概念


        他的繼任者莫霍利·納吉正式提出了“整體劇場”的概念。具體在實踐中他強調錄影、喇叭、電影、視頻的參與,更多地把演員的內心世界放大,包括舞臺和觀眾席之間的靈活關系等。這些東西都對后來戲劇和博物館之間的關系產生了影響,格羅皮烏斯也曾做過劇場方面的研究。關于整體劇場或者是總體意識這種講法在今天也是一個小流行,在國內有些老師、藝術家、戲劇工作者等都會學習或者強調這個概念。


        德國柏林邵賓納劇院 《朱莉小姐》


        總體藝術的提出


        整體性作為大家已知的概念最初并不是從包豪斯提出的,是在包豪斯之前的半個世紀,當時瓦格納已經在歌劇、戲劇里提出總體藝術這件事情,因為戲劇本身就是一個非??傮w性的東西,它包括戲劇電影,舞臺上的東西,有表演、編劇、燈光、布景、錄音等,是非常整體化的一個事情。 


        舞臺的整體性概念影響了后來的電影,也包括很多綜合性的設計。“如果平時注意到,就會發現戲劇裝置藝術和展覽的界限在模糊化。現今出了一些新作品后,你會懷疑說到底是戲劇還是裝置還是展覽?它們之所以會模糊,是因為中間有共通性。比如說著名的東歐導演盧帕,原本學美術的一個戲劇導演,也算和我們接近于同行。他的戲劇里面大家會看到,舞臺上的一些空間已經不是布景或者背景那么簡單,有點像展覽似的,有些還很現代,很多和藝術裝置也相似。”


        德累斯頓軍事歷史博物館


        具有混雜性的表現


        包豪斯提出整體性概念后在實踐上并沒有發展,反而在后來的實際操作中做得更到位,包括包豪斯缺失的敘事性這一面。在真正的戲劇導演們意識到這一點之后所做出的現代戲劇完全不同于早年看過的傳統戲劇設計。


        “德國的邵賓納劇院是一個極其經典,在今天也極有影響力的一個劇院。他們改編的《朱莉小姐》,在劇場始終有一個非常驚奇的設計,科學般精妙的攝影機跟拍演員所有的表現,表演的其中一些角度和部分會呈現在劇場舞臺大屏幕,通常我們看戲只能看到一個大方框,看不到細節。這是戲劇設計里面的一個細節,但是他要同時考慮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以及在鏡頭上的表演。大家知道戲劇和電影原本不是一回事,怎么把它們更好地結合在一起,結合的更有趣,就像當時的《朱莉小姐》所表現的?!?/span>


        “比如說還有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的作品。他的作品其實很像展覽,但它更像一個整體性的藝術裝置,里面有很多的影像或者其他表演的成分存在,即便他是從藝術的角度出發,但是同樣看到這三者的存在。這兩天在尤倫斯當紅的美國藝術家馬修巴尼,他用影像來做記錄,在一個真實的山里,用很長一段時間去演繹一個神話,然后再把這個神話轉化為一種藝術作品,在展覽去呈現,這里面包含了現實和神話。表演就是類似于接近舞臺、戲劇、舞蹈表演等,當代藝術與敘事、展覽是有一種交織的關系。他通過影像利用時間把另一個空間整個狀況以及對于現實世界的另一種閱讀和想象全部揉了進來。這種混雜性其實是很難,我自己做展覽也不會做戲劇。”


        “實話實說,這些年我看的設計書沒有戲劇書多,因為我意識到學設計對于敘事的能力缺失,當然并不是所有學設計的都需要去學,但對于我的工作而言是需要的,那么我就需要去理解展覽如何成為一個整體劇場。”


        設計與整體敘事


        德國的德累斯頓軍事歷史博物館建筑敘述了完整的戰爭傷害?!斑^去大家眼中的博物館建筑只是博物館內容展示的一個容器,德累斯頓軍事歷史博物館是建筑在展覽之中,而不是展覽在建筑之中。整體為老建筑,建筑中部仿佛是歷史傷痕的一道利劍劈開了建筑。大家知道德累斯頓在二戰期間被美軍炸為平地,這是德國人民的一種傷痛,也是戰爭給所有人帶來的傷痛。從這樣的外形開始,然后進入到里面大家看到炸彈是掛在人的腦袋上的,這樣關注過去之后,你不是看一個對象,而是進入了一個相對關系。在這種緊密關系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它包含了對動物的一些表述。人類是戰爭受害者,但是我們忘了動物也是在這片土地上生活,此前沒有人去關心。整個建筑更多是從一個傷痛的角度去敘述這樣一個完整的事情。”


        李德庚教授的北京世園會植物館總體趨勢策展是從不同角度去探尋植物的全面展示?!爸参镞@個事兒我也很陌生,它不像動物那么鮮活。后來看書時意識到植物我們慣??此窃诘厣线@一層,其實植物分地上地下兩個部分,地下部分我們知之甚少,因為受地平線的限制。此次展覽在了解植物的基礎上,跳出人的視角,觀察植物可以具有地平上線上和線下兩個視角。整個展覽叫做‘五度地平線’,把地平線稍微傾斜一下,你會發現人可以走到地面以下,也可以走到天空之中,這樣你就可以觀察同一棵植物但擁有完全不同的視角,像在不同的動物視角那樣來探究?!?/span>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展廳


        整個世園會植物館的展出是不同視角和不同層面關系的呈現?!翱吹秸麄€建筑像是植物地下根系一樣,這是建筑師王輝做的。建筑正面相當于把一塊地平線先抬起來,然后我們從地下進去看到一個關于根基巨大的紅樹林,先進入到一個植物園一樣的展廳里面,然后由于紅樹林的根系太高了,所以邊上是真實地做了海水環境,非常困難。大家從地面以下看到紅樹林底下的生態,有小魚小蝦什么之類的,然后逐漸走到地面之上去看植物的形態?!?/span>

        “在整個巨大的植物園的溫室里面搭了一個螺旋形的不斷上升的裝置,去回應我剛才說的五度地平線,看到植物不同的東西。到了整個平臺之上,主景中心是植物書店占平臺一小塊,平臺整體挑起的十幾米的地平線上種植了整個延慶地區的有特點的植物,還有法國藝術家所設計的幾只長頸鹿站在一旁仿佛在遠眺整個世園會。”整個建筑不管中間有多少布置與內容,本質是極其清晰的整體敘事表達。


        展覽、觀眾、人之間的關系


        展覽或劇場中觀眾與演員關系的變化。“過去不管是戲劇還是觀眾,還是藝術展覽,其實看的東西不僅是你的觀察對象,它也始終作為一個觀眾跟他的聯系。當然大家今天會看到很多類似于沉浸式的戲劇展覽,都在把觀眾給帶進去,不管效果和表現如何,它都反映了這個時代的觀眾不僅僅是靜靜看著,而是在其中扮演一種角色。”


        博物館展覽中作品與人的關系轉換?!吧厦孢@個圖片是幾十年前,是以色列的藝術家做的柏林猶太博物館的一個空間,也許在座的有些人都去過。人是從一條通道走過,地上放置了鐵鑄的人臉,走過之后到了三角形空間里,人走時腳踩在那些金屬的臉上碰撞發出很清脆的聲音。這些人代表了納粹集中營的白骨,對吧?人一旦走在鐵鑄的人臉上會有一種很悲愴,或者說是有自己被迫去做劊子手的感覺。這時候觀眾其實是被置入一方,是被迫要體驗劊子手的角色,所以這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展覽作品與人的關系。”


        “在瑞士的一個軍械展上,很多長矛都指向一個空間的核心,人從這邊走進去一直到長矛的尾端,就相當于兩軍對壘,開始你站在軍隊的一端和保護之下,等你走到中間的時候,發現所有的長矛都指向你,突然發現自己成為了戰爭中被針對的那一方。這種體驗的轉換是非常有意思的,很小、很簡單的一個裝置,就讓觀眾體驗了自我心理的轉換。” 


        北京世園會植物館建筑


        作品在展覽環境中被觀眾所體驗。展覽作品與觀眾角色逐漸產生差異的這一變化值得我們從整體性概念角度去看待設計?!凹幢闳タ匆粋€畫展,觀眾也有轉換心態的可能。在威尼斯雙年展上英國館的一個作品,探討在一年的家,一個月的家,一天的家,一周的家,有什么不同?它對人的意義是什么?其中有一塊空間,實際上觀眾是需要鉆球里進行體驗,在一個屋子里去看。這是一個體驗視角,因為通常我們會覺得去一個博物館和去一個酒吧是不一樣,但是博物館會成為什么樣子?博物館空間是什么?我們現在越來越理解跟西方的不同,比如說中國的公共空間,就肯定會意識到與其他國家的公共空間不是一回事。其實中國的博物館和西方的博物館也不是一回事,但是不同在哪里?這就是在我的工作里需要不斷去體會的一些東西。比如有個阿根廷的藝術家前段時間在央美美術館做展覽,我是當時在東京看過,一聽在中國展覽不敢去,因為一定是人居多,仿佛全是觀眾在表演。但展覽如果沒有觀眾的話是不成立的,它是靠著一個環境中關注和與觀眾的關系去生成的乘法。”


        “這是埃利亞松在上海龍美術館做的展覽,他非常善于運用空間、用鏡子、用光。其實用鏡子用光,尤其是用鏡子一定是關注在這里面要做什么?這個事情跟它的設定關聯性非常大,考慮的不是展覽本身,是考慮觀眾跟展覽作品的關系是什么,過去我們覺得是展覽做了什么東西出來讓人來看,但現在早就不是了。包括觀眾的角色,大家會意識到有差異,這些都是跟戲劇這個東西有所關聯?!?/span>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展廳從不同角度讓觀眾去了解這一清末大臣,置身于不同角色的探索,解析博物館展覽的敘事形式?!斑@個博物館關注角色的問題,比如說像這個里面大家聽到的是各種歷史上對于張之洞的評價,每一個人站到那個地方關注著,之前這個屋子是黑的,你站到哪個下面哪個燈就會亮,像舞臺上獨白時光打在你的臉上,仿佛我在用喇叭告訴你,這個人對張之洞的理解是什么。因為我比較反感這種用一種視角去說一件事情,因為我從不相信任何一種視角,說是錯或是對。比如關于張之洞幕僚的部分,我把它叫做張之洞的智庫,因為當年張之洞的幕僚有400多人,包括做過大總統的黎元洪等。張之洞在武漢多年,其實不是說他個人,事實上更多的是一群人的共同貢獻。那么我們就在里面做了一個智庫,它肯定是跟人的外腦相關,像外接硬盤一樣延伸,所以做了大腦以外的一圈延伸,當時仿佛你就是張之洞,你的外腦是向外在延展的,像天空一樣,和康德仰望星空智慧的意圖也有關系。”


        埃利亞松 《萬象無源》


         “還有一些場景里面是關注小學生的,因為張之洞在武漢做了非常現代的學制,中國第一所幼兒園就是在武漢開始,小學、中學、大學那會兒就已經都有了。那么如何去體現這個東西?我們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事,就是把課桌從小放大。如果你不仔細琢磨,你不會發現后面是有bug的,因為幼兒園的小孩做的課桌肯定是小的,到了初中其實跟成人已經接近了,到了高中和大學肯定都是成人,不可能越長越大。實際上課桌越來越大到最大,其實是一個很變態的尺度。這個是有一種情緒性的表達在里面,觀眾可以站那去。很多網紅去拍照,我覺得也挺好的?!?/span>


        一個改革者的孤獨。“武漢市當年做了很多先進市政設施,我們收了很多老式的監控去放紀錄片,像是監控室里的觀察者監控著武漢市內的各個地方。這個是他們在武漢做了中國的第一所現代化監獄,從一個長廊走過去,看到灰灰的墻,長廊寬度和監獄長寬都差不多,只有中間一個小小孔,里面放映的是一個關于監獄的黑白片子,觀眾其實是以一個監獄看守的視角來看這個片子。這個結尾是很多人去博物館可能都會錯過,因為大部分人不見得能從那兒走過去,第二是未必敢上去。前兩天朋友跟我說,你這個消防能過的嗎?因為中間那個部分,兩邊的墻都是傾斜的,像我這樣的體型是走不過去的,需要這樣窩著才能走進去,但走不了幾步。這是在講如何去體驗當年張之洞本人的難處,名字叫做‘一個改革者的孤獨’?!?/span>


        “最后沿著走進去有很大的一個三角區,在傾斜的平面上做了一個伸出的平臺,上面放了一本書,一束天光打在平臺上,整個空間沒有任何其他東西。如果有觀眾上去翻那本書,他馬上就成為一個演員,會被其他的觀眾所看到,就像剛才監獄看守一樣。但是這個地方沒有專門設任何通道,只能沿著斜坡上去,女孩子穿高跟鞋有點懸。上去之后,在平臺上你會看到這本書,另外橫梁后面寫了一段話,這段話如果你不上去是永遠看不見的。我還是挺喜歡這段話的。張之洞曾自述:無日不在荊天棘地之中,作為清末的重要改革者,他始終處在異常險惡的環境之中,要面對來自朝廷、同僚,乃至整個社會的不理解、懷疑甚至是攻擊,他必須慎之又慎,拿捏好改革與守舊的分寸,否則不僅會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而他所秉持的改革理想也會付之東流。我們看歷史人物,由于時間久遠,往往能從遠距離看到歷史的整體脈絡,所以可以輕易地評價他的功與過,褒貶他們的善與惡,但如果我們跟當事人一樣,被困在歷史的此時此刻,又將如何抉擇呢?這并不是一個歷史的評述,更多的是把當年歷史和今天視角結合起來的一段闡述。我喜歡這樣去看問題,一個做事的人最終不管他有多大的豐功偉業,最終他都要面對現實環境,歷朝歷代都一樣。這時候其實更多的是想回到張之洞的書房,考慮他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可能會想什么呢?我覺得這個可能是能和今天鏈接起來的關系。關于人的角色、觀眾的角色、舉辦展覽劇場之間的關系,在藝術裝飾、展覽與戲劇之間,其實是一種共通的東西,在今天,它們之間越來越具有一種關聯性。希望我今天講的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示。”


        本文由紀念包豪斯一百周年誕辰國際研討會現場內容整理而成(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提供)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 国产精品高清2021在线|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麻豆精品不卡国产免费看|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资源|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 国产一成人精品福利网站|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资源|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大陆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最新精品露脸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gz久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 久久精品成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