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以奧迪汽車內飾實例的分析為例展開創新方法的闡釋,在此基礎上,進行內飾造型設計平臺的搭建,然后再圍繞搭建好的內飾造型設計平臺開展具體的造型設計,將符合自身品牌設計語言的造型風格,高品質的設計標準和不斷提升的工藝品質體現在內飾設計中。同時圍繞人機工程學的設計準則以及指導范圍對汽車內飾設計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與延伸,超越人體形態,感官體驗的互動,達到能與人的思維,意識互動的溝通程度。
關鍵詞:人機工程 平臺搭建 布局 創新方法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10-0020-02
Abstract:In this paper, an innovative method of automobile interior styling was introduced by analysis on an example of Audi interior. On that basis, the design platform of interior styling was built, and a specific style design was finished in this platform. The styling which match their own brand design language, the design standards with high-qualit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ical quality were all reflected in the interior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analysis the design criteria and application scope of man-machine engineering, the automobile interior design was also studied and extended, reaching the extent that it could interact with human thought and consciousness.
Keywords:man-machine engineering build of platform layout innovative method
引言
汽車的技術發展到今天,用戶對于汽車造型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功能和人機操作方面將體現在今后的汽車內飾設計中,但對于自主品牌來說,內飾設計還處于起步與學習階段,邊設計邊研究,出現問題想辦法解決,沒有對內飾設計方面進行系統性的研究,因此本文以奧迪內飾為主要探討的目標,分析他們內飾設計的發展方向和方法,為今后的汽車內飾造型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和指導。
一、內飾基礎設計平臺的搭建
人機工程學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學科。它以人機關系為研究對象,以實測、統計、分析為基本的研究方法,是一種描述如何塑造適宜人的工作環境的科學。[1]同時人機工程是內飾設計的一個基礎,汽車內飾基礎平臺即內飾人際平臺。人的基本尺寸已經決定了內飾設計的有效空間,是對內飾進行整體布局的主要依據。此外,最重要的是確定好H點和眼點,它們影響著人的操作便利性,舒適性以及視野范圍等。
在當下的汽車內飾發展中,以主駕和副駕為中心的符合人機工程的基本設計方法已經初步形成了,但是并不完善,距離一個高品質內飾來說還有一段距離。通過調研發現,國外很多品牌很早就開始注重內飾設計,他們有一套自己的研究方法和人機工程學的指導,在內飾平臺搭建上已經較為成熟,目前很多自主品牌,在內飾設計平臺搭建上還并不成熟,也沒有系統地進行研究和總結,通常是通過一些基本的設計方法,參考國外典型的車型的方法設計,還處在照葫蘆畫瓢階段,一旦出現問題,往往會無從下手,給整個項目帶來新的問題。汽車內飾平臺的搭建應該建立在一個成熟的人機工程符合基本的設計要求基礎上,根據項目前期的趨勢分析,調研結果,美學訴求等,對內飾進行合理布局,從而達到最好的視覺與操作體驗。
奧迪汽車在內飾設計方面一直做得比較好,一直嚴格遵循人機工程學的準則,將安全訴求作為重點,在行車的過程中需要操作的地方,一定要做到單手快速,準確,盲操作的設計要求。從第一代奧迪A6開始到當前一代(如圖1、2、3),駕駛員左右手的功能區域就有著明確的劃分,在儀表板左手操作區域僅有燈光控制模塊,沒有其他電控功能按鍵在此布置;在右手操作區域,中控面板上按上,中,下區分了娛樂信息模塊,空調控制面板模塊以及其他電控功能按鍵,這些功能原則上要求駕駛員在停車時操作或由副駕操作。(如圖4)現在越來越多的車開始使用電子手剎和多媒體集控技術,新一代奧迪將多媒體控制面板布置在副儀表板區域,作為右手操作的主要位置,MMI系統的操作主要通過一個旋鈕兼確認,四角功能鍵和一個返回鍵 ,駕駛員可以將手臂搭在中央扶手上進行盲操作集控按鍵,眼睛可以直視前方顯示屏,這樣提升了使用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如圖5)。
人們現在正在走向“以電腦為中心的生活”,現代社會中以功能主義為代表的人機關系面臨著新的挑戰,讓那些為人或機器操縱的工作轉變為電腦操縱,而設計師開始從強調產品與用戶之間的更靈活的關系上。傳統的人機關系研究僅僅集中在用戶與產品之間的物理性界面,現在則更需要研究用戶與產品之間的認識和情感關系,設計師與用戶必須通過一種信息交換過程才能與產品的功能聯系起來。[2]從而使人機關系成為人際關系。
移動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奧迪內飾如同手機一樣,傳統的物理按鍵被觸控顯示屏所代替,內飾的布局也發生了新的改變,最具前瞻性的設計布局有三點:第一,先進的空調系統取代了傳統出風口設計,出風口的面積會越來越窄,使出風口設計不再成為內飾布局的一個制約性因素,讓出了人機交互頻率最高的區域;第二,更為合理的人機操作集控區域布置,完全顛覆了傳統中控面板的概念,集控區域相比當前一代車型前移至換擋桿前方,處在右手操作人機最省力,舒適的位置;第三,分離式多媒體顯示屏布置,使駕駛員與副駕駛的信息讀取互不干涉,提升了駕駛安全性的同時對副駕有更多的重視。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汽車內飾終將成為網絡終端,海量信息輸出的窗口,多媒體顯示屏的布置方式和使用方式將成為重點問題。 (如圖6)這三點設計布局,主要是根據用戶的生理需求,力求注意產品造型的簡潔形態,操作的便利性和使用的舒適性。一個好的造型,必須與人的生理構造相適應才能給人方便舒適的感覺;
未來汽車內飾設計平臺的搭建,將會重點關注內飾空間的設計和人機界面的設計。內飾的布局一直與車身結構等工程問題密不可分,想在有限的空間里設計出品質感高的造型,除了處理好人機關系外,
還有設計師與工程師之間的良好配合與溝通才能完成。以前傳統的內飾布局都非常局促,限制了人的操作區域,而在未來的內飾布局上會發生越來越大的改變,用戶與機器之間的關系會通過空間來協調,比如說沃爾沃的內飾,越來越趨于家居感,情感化的方向,讓用戶有一種回到家里的感受,除了家居化,設計師還會從建筑,科幻,自然,新材料等方向借鑒更多的元素和設計手法來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人在改造自身生活環境的過程中,總是從自然物和從大自然獲取設計靈感,通過對蘊藏在自然界美的元素和天然神奇的形態結構的發掘和吸取,進一步提煉人們創造具體實用形態的基本元素。[3]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到了互聯網時代,功能不再指的是使用功能,出現了極大的延伸和發展,從審美功能,文化功能上升到情感功能,其實還是回歸與以人為本的意圖,通過對汽車內飾特有的造型形態來表達不同內飾的美學特征以及價值取向,滿足用戶的內心需求。而未來的汽車內飾將會越來越“簡單”,用戶進入車內,將不會看見復雜的操作機構,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塊大屏,目前已經有很多概念車在往這方面做,這并不是單純操作裝置的重新布局,而是重新審視人機關系,通過新技術,新造型,新材料等方面來改善內飾的舒適性和內飾品質。
二、內飾造型設計方法
(一)內飾造型設計基本含義
內飾造型設計同樣屬于工業設計范疇,是創造性的活動,以用戶為中心,運用科技的力量,通過豐富的造型變化來呈現最終的狀態,造型設計意味著造型創新,這決定了設計必須用綜合的,科學的,系統的觀點來支撐造型設計,否則造型會失去生命力。
在工業設計中,造型的創造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在這樣的創造活動中,“方法的運用”和“用什么方法”這樣的問題,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的,其次,造型過程中目標和思維方式的運用同樣顯得非常重要!
(二)觀念對造型設計的影響
設計師的個人觀念在整個內飾設計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決定著你的創意來源。設計觀念與思維有著密切的聯系。從人文角度講,研究形態美的含量是為了增加產品的使用給予人的意義;從經濟學角度看,研究形態美的含量目的是為了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發揮審美價值的經濟作用。[4]造型設計總是與其功能,材料,結構等因素密不可分,它是功能,結構,機構,色彩等要素所構成的“綜合態勢”給人的一種整體觀賞形勢。
(三)從整體到細節探索新的設計方向
同樣還是以奧迪為例,它的內飾一向以冷靜,理性為主要方向,一直受包豪斯時期的影響,造型的改進也通常是漸進性的,沒有大幅度的跨越。奧迪的內飾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布局由原來繁瑣的機構改變為簡約的風格;二是突出造型風格的重點,強調環抱感,層次感,同時增加對副駕駛的關注;三是從人機工程的角度來支撐以上兩點。而這三個特點將有助于向客戶闡釋奧迪新的設計方向。奧迪的新一代內飾設計繼續傳承著它的文化和良好口碑的質量以及精湛的工藝,維持他們優秀的品牌形象。此外,設計師們還將繼續努力,在處理一些小的細節上,更是精益求精,比如門把手,或小至一個按鈕的造型上,設計師的目標是讓它們更加感性,精致,而同時質量和材質的處理必須保證不能低于原有的精度,這樣品牌價值才不會在用戶眼里有所降低。在運用材料的過程中要講究一種平衡,奧迪設計師努力在傳統材料和現代新材料之間取得平衡,只有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化學及視覺性能特性,才能在設計中合理,科學的使用;結合生產,加工,使用等因素全面衡量成本,價值,形態結構,美感等關系,最大程度地發揮材料的造型性能。既要善于利用各種新型材料,也要加強對傳統材料地發掘和再利用。[5]
當今的汽車開始趨于智能化,網絡化,所以簡約的風格成為未來汽車內飾造型地主要方向,這兩者具有密切關系。人機界面的廣泛應用已經成為人車對話的重要媒介,簡約的內飾風格相比復雜繁瑣的內飾風格結構來說能夠從人的情感角度盡量少的打擾人車之間的交流。對于現在很多設計師來說,在思想上還不夠明確,現有部件具備的使用價值,遠遠不止于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的需求,還應該包含產品的精神功能,符號認知和審美效用,為用戶在使用的過程中賦予一種精神愉悅和滿足感。[6]此外,零部件的精致化和品質感會成為簡約風格中的一大兩點。如果整體造型過于簡約,往往會感覺單調乏味,但是通過對小的零部件的精致化設計,細節化處理,會讓整體的造型風格提升檔次。
結論
本文通過以奧迪汽車內飾實例的分析為例展開創新方法的闡釋,內飾設計首先應根據開發的商品定義,市場定位,目標客戶等明確的輸入條件,在此基礎上,進行內飾造型設計平臺的搭建,然后再圍繞搭建好的內飾造型設計平臺開展具體的造型設計,將符合自身品牌設計語言的造型風格,符合目標用戶喜好的細節設計,以高品質的設計標準和不斷提升的工藝品質體現在內飾設計中。在進行細節設計的同時,同樣要注重人機工程學的設計準則,這樣才能達到技術,藝術,人性化的平衡。
展望未來,智能化將繼續給汽車內飾設計帶來更多新的可能,人機工程學的指導范圍將繼續擴展和延伸,發展成為一種新的技術語言,甚至將超越人體形態,感官體驗的互動,達到能與人的思維,意識互動的溝通程度。今天的科技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系統性學問,它是在分析的同時,重新整合,重新構筑系統,以形成新的語言,新的思想,新的體系,這是科學的,主動的創造性和創新性。而造型創新思維與方法也應該建立一套完整的,適合造型設計評價系統,并對造型過程中對應系統的各評價點進行塑造和創新。
參考文獻
[1] 曹渡 . 汽車內外飾設計與實戰 [M] .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171
[2] 杭間 . 設計道 [M] .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 2009 : 133-134
[3] 巫建 . 搞好工業設計專業的形態學教學 [J] .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 2004 . (9) :58
[4] 李和森 . 基于產品形態的設計美學研究 [D] .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 2006 :62
[5] 巫建 . 搞好工業設計專業的形態學教學 [J] .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 2004 . (9) :56-57
[6] 徐恒醇 . 設計美學 [M] .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 2006,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