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建筑大學設計藝術學院 張天爽 汪蘭川
摘要:
目標是期望能夠完成一件事情,為了完成這件事,就需要對人的行為進行研究及考慮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下現實操作可行性。而人的需求是設計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滿足人類各方面的需求也是藝術設計的目標與本質。本文通過對目標與人類需求的密切關系的表述,引用自身在實際設計工作案例中的切身體會,強調在實踐設計過程中,在滿足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使用者的需求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總結并培養設計者自身的創造性以及綜合能力素質。運用正反兩個方面的例證表達,論述了在室內設計中滿足人類需求的重要性,設計只有滿足了人類的基本生活與審美需求才是成功的設計,才能把設計方法學的理念融會貫通于每一個設計作品之中。
關鍵詞:
室內設計 人的需求 目標方向
Abstract:
Man's demand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the design; meeting the needs of all aspects of human is the nature of art and design. By analyzing the target and the demand of human affinity, this article referenced the actual design work experience in the case and emphasizes the design process in practice.Based on meet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need for users is researched and discussed, and the designer's own creative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quality are summarized and developed in the article. Using the two aspect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amples, this paper discusses interferes in the interior design to meet human needs.
Keywords:
Interior design Human needs The goal of Design
中圖分類號: TU97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0069(2015)06-0076-02
目標與方向不是固守不變的,任何一個設計也不是只有一個目標,只要設計者把工作做細致,一個設計可以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的目標。要想設計出優秀的作品,無論如何只有滿足人類的需求這一目標,才能達到設計者自己所期望的圓滿高度。再者從設計內涵分析,設計活動是一項以審美創新為主的創造性活動,是貼近人類需求的活動,是人類自我進步的社會活動。設計過程是圍繞解決問題而進行的審美創造性過程。在當今的國際化大背景下,伴隨著社會的飛速向前發展,人類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重要求越來越高。在人類生理與心理這兩方面的作用下,使得滿足人類的需求這一理念,變得愈加重要。人類在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都會接觸到設計,例如我們用的水杯,我們住的房子,甚至于連我們日常使用的牙刷等,設計存在與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并成為我們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可見,室內設計的本質便是以人性化為基礎,并建立在滿足人類日常需求的基礎上的設計活動。
一 設計目標與導向的確定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確定目標就是行為研究成果和方案設計之間的橋梁。在這個情況下設計者需要遵循四個步驟去更好地進行目標的確定。一、準確地收集與某項設計有關的行為研究。二、準確而清晰地表述這些收集到的成果。三、準確而又合乎邏輯地把這些收集到的成果排列成清單,以便于在設計過程中隨用隨取。四、與一般研究成果不同的最主要方面是,清單描述的不僅是現狀,更是對方案設計的建議。
目標的確定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如何讓目標變得即清晰明確,又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開展,還不會把目標定得過于死板,并可以為設計師的靈感和工作的靈活性和多變性創造合適的條件。目標確定過程的進行其實就是在為進行滿足人類的需求這一人性化理念的深入創造條件。
二 室內設計的目標導向需要由人的需求決定
1 如果設計目標不反映人的需求
目標的確定對于現實設計目的和設計方法的統一具有重要意義。室內設計在設計過程中,也應該遵循滿足人類需求這一目標,力求符合人性化設計要求的理念。而設計方法思維的培養也要始終堅持把人類的需求放在設計的首位,只有滿足了人的需求,我們的設計才具有存在的意義,在所有的設計中,使用對象,永遠是設計的主體。到什么階段,這個底線都不能破。下面將介紹一個筆者在實習中的一個真實的案例來深入剖析這個問題的核心。 2014年的11月份,筆者接觸過一家辦公空間的設計案例,項目是位于龍之夢的一家投資公司,在量完房之后的初期設計中,筆者并沒有深切了解投資公司的性質與辦公要求,因為甲方領導工作太忙,工期又催得緊,甚至沒有來得及與甲方溝通,便按自己所認為的往常辦公共空間環境去做了室內設計,等連夜把圖紙繪制出來給甲方發過去之后,甲方領導在看了設計方案之后很是不滿,根據他們總部的硬性要求,室內裝飾的預算是有定額的。作為一家地區性的大型投資公司,它需要有客服區、經理辦公室、洽談室等一系列不同性質的辦公空間,這其中甚至也包括機房、更衣室等輔助性的空間,在與甲方領導的溝通中,筆者了解到由于成本的限制,在設計過程中要盡量不改動原始棚面的噴淋和煙霧感測器。盡可能地利用起現在墻面已有的開關電源,合理布置于各個使用空間,并且不破壞現有的地板狀態。在美觀合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節約成本,減少開支。等到這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當初的設計,在不了解甲方人員需求的情況下,按照自己的意愿設計了方案,雖然自我感覺良好,但因為缺乏溝通,所以再優秀的設計也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及至如此,筆者才發現與甲方人員的有效溝通,從使用者的角度去感受設計在真個室內設計過程中是多么的重要。只有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我們設計出來的案例才有了存在的價值,一切違背人類的需求,片面追求裝飾效果和造型,不顧及使用對象感受,忽視了使用功能的設計,都只能是一個失敗并且毫無意義的設計。
2 室內設計的目標應該反映人的需求
庫伯馬庫斯認為設計應符合五個方面內容才會更加合理:
( 1)觀察到的行為。觀察到的行為是考察用戶群體的使用行為,這個也是研究使用者偏好,把握以行為研究為基礎的美感規律,功能的需要和預感這四個方面的基礎數據。以公園的景觀設計為例,公園屬于公共空間,人們在公園中運動、散步、休息、交談。那么根據這些行為,公園應有大的開闊空間設計以適應人們運動例如跳廣場舞和大型群體活動的需要,其次,道路的設計是否合理,也決定了散步者是否舒適。人們具有親水性和喜歡綠色植物的心理要求,那么設計小型噴水池,水榭及相關親水設施,綠色植物的搭配和面積的設計,對于人們放松心情和休息至關重要。在公共空間內,人們會不自覺地有被他們觀看的這種防備心理,那么不會有在較為封閉空間的私密行為,例如私人交談之類,為了方便在公園休息的人們有一個較為舒適和放松的適合私下交談的環境,設計者就應考慮到設計一些略微有遮擋和隱秘一點的座椅和休息空間,適合人們交談的行為。所以,對于行為的觀察是設計的基礎,充分反映了人的心理需求。
( 2)使用者的偏好。使用者的偏好需要設計師認真研究和考察使用者的人群特征和心理喜好。不同的使用者由于職業、年齡、性別、審美、經歷、生活環境的不同,偏好也會有很大的不同。抓準使用者的心理特點和偏好才能做出成功的設計作品。例如一個年齡偏大,在國內生活,成長環境比較傳統的中年男性使用者,如果喜歡家居環境以中式風格為主,那么在對其居所進行室內設計的時候,就要注意到穩重、儒雅、傳統、中式這樣的一系列風格和感覺,而要盡量避免其有可能不喜歡的風格和元素,例如朋克、歐式、搖滾、甜美這些風格的設計。另外,了解使用者的偏好一方面需要和使用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好的設計師不是自以為是,以自己的審美把主觀的想法強加到使用者的身上,而是應積極和平等地和使用者溝通,了解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喜好,這樣的設計才會反映需求。另一方面,如果使用者群體很大,而且不適合面對面溝通,那么就需要設計師對于使用群體的特點進行研究,運用累積的設計經驗去把握使用者的偏好。這就要求設計師對使用者群體進行研究。例如幼兒園室內設計,對于兒童心理就應有所把握。網吧室內設計,對于青年上網者群體心理應有所把握。茶樓室內設計,對于商務洽談人士、茶道愛好者及喝茶人群的心理偏好有所把握。這都是好的設計師所應有的職業基本素養之一。
( 3)以行為研究為基礎的美感規律。設計應有美感,美感是人類心理需求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感受美、享受美,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精神層面不可或缺的內容,無論是就餐的餐館,還是購物的商場,居住的環境,大到駕駛的汽車,小存儲資料的優盤,汽車、火車站,這些空間設計及產品設計都要最大程度地闡述美,表現美,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所以說,設計及室內設計應符合美感規律,沒有美感的設計,是不符合人的需求的設計。但是設計的美感不是一味追求藝術和視覺美感而忽略了使用功能和人的正常行為規律。設計應以行為研究為基礎。例如火車站的室內設計,研究旅客行動規律、出行順序、室內活動內容是設計師一定考慮的內容。再有美感的設計如果妨礙了旅客使用車站的正常行為模式,那么這個設計也是失敗的設計,所謂的美感就是空中樓閣,沒有實際用途。所以,以行為研究為基礎的美感規律,才是合理的設計,也是設計的目標之一。
( 4)功能的需要。設計不僅僅是美學的展現,沒有適合的功能需要,是失敗的設計,所以,了解和把握設計作品的功能是每一個設計師所必須具備的工作。例如客廳的室內設計,客廳是會客和家庭成員娛樂和聚會的地方。那么其功能就是應有開放性,娛樂性,舒適性。一般來說較為明亮、寬敞、視覺開闊、有較為舒適的座椅為最佳。一些較為私人化的裝飾,幽暗的燈光,一般不適合客廳設計。但是功能的需要也不是一概而論的,要根據使用者的需要設計。例如如果使用者需要客廳作為一種私密,幽暗,比較個人化的一種感覺時,那么就不能用傳統和大眾意義上的客廳風格為其設計。
( 5)預感。預感是對于設計出來的作品達到的預期效果的一種設想和判斷。這個依賴于設計師的經驗和之前對于使用者的行為、偏好、設計作品的功用和美感這幾方面的共同把握。預感的是否正確要經過長期設計經驗的積累和對于設計對象數據的搜集及研究。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會是可靠的預感。所以,綜上所述,只有遵循這五個方面去進行設計,我們的設計作品才會更加合理。
在做龍之夢這家投資公司的形象墻設計的過程中,按照之前甲方的要求是要用亞克力板作為背景墻的裝飾板,因為亞克力板能更好地節約成本,效果也還可以。但經過對市場的調研以及個人對材料的了解,烤漆玻璃作為裝飾材料擁有更完美更優質的特性,它不僅色彩艷麗光鮮,而且可以根據設計品位,配合上其他的設計表現手法,可以使個性的設計理念得以更好地表現出來,并廣泛運用于背景墻和柜臺臺面的裝飾等設計中,價格上雖然比亞克力板貴點,但是形象墻作為一個企業的形象展示部分,選用高檔一點的裝飾材料,既能提升公司整體形象,又能滿足裝飾效果。亞克力板用起來總歸不是太上檔次,而且效果表現力也不如烤漆玻璃。甲方在聽了筆者的表述之后,在結合實際情況之后,采用了對形象墻的改進建議。通過這次與甲方的深入性的溝通,了解了公司的辦公需求之后。筆者開始對整個室內裝飾進行深入的設計方案階段,有了前面的工作鋪墊,同時也切實考慮了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后續的其他設計工作做起來也就比較得心應手了。 [1]“為人的需求服務”這正是室內設計社會功能的基石。室內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創造室內空間環境為人服務,設計者始終需要把人對室內環境的需求,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需求,放在設計的首位.由于設計的過程中矛盾錯綜復雜,問題千頭萬緒,設計者需要清醒地認識到以人為本,為人的需求服務的重要性,為確保人們的安全和身心健康,把滿足人和人際活動的需要作為設計的核心。
設計來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2]在我們現行的設計當中,在我們做每一個設計之前,一定要了解作為設計主體的人的需求。只有在前期的數據收集和分析之后,在進行差異化的歸類之后,才能反映出使用主體的需求,也就有了設計目標的方向。深入了解人的想法和各種行為習慣,通過對前期的用戶調研進行深入剖析,才能進一步的深化設計,在以后的設計工作中才能更好地滿足使用主體的需求。一個好的設計作品只有得到生活在其中的使用者的褒獎,才能算作一個優秀的成功的設計。而作為設計客體的建筑空間,需要設計者了解了使用主體的需求之后,通過對室內空間進行一系列的設計改造,使設計客體的空間作用得到更大更充分的發揮。設計者才能在以后的設計工作中,一步一步走向自己室內設計事業的巔峰。
結論
不同的設計領域中都會存在著不同的問題,而滿足使用主體的需求, [3]“為人的需求服務”則是設計永遠追求的不變目標。它是設計的原動力,也是設計價值存在的根表達。在筆者個人的理解中,確定目標作為一切設計的開端。目標的制定一定是有與某項設計有關的行為研究,并能準確而清晰地表述出這些收集到的行為信息。這些有效的信息,作為設計中對使用者需求的深入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將為我們的設計提供一層更為可靠的保障,使我們少走許多彎路,更快達到我們設計的目的,才能滿足使用主體的日常生活需求。設計者只有通過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為使用者創造美好的室內環境,用科學深入地了解人的生理,心理等需求,根據不同的主體提出不同的設計理念,才能滿足現代設計,突出創造性,又要滿足人的需求的雙重標準。
參考文獻
[1]柴英杰《設計思維》 . .[J].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9
[2]趙農著《藝術設計史》 . .[J].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4
[3] [德]比勒菲爾德著,張路峰譯,《設計概念》.[J].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1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