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 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 朱潤秋 傅蓉蓉
摘要:音樂軟件的面世,直接促使音樂開始便攜化。由此,對于音樂移動軟件的交互設計開始更加為人所注視。設計師對于音樂軟件中情感化交互設計的思考,不但要滿足實用功能,更要讓用戶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和人文關懷,這對于解決人機之間的溝通障礙和促進人機和諧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從情感化交互設計的意義談起,以落網APP為例,分析移動應用在設計方面的基本原則、情感交互設計的主要特征及將二者融入設計中的價值,論述了情感交互設計是提升移動產品競爭力及滿足用戶情感需求的有效方式,并對基于價值主張設計理論的情感化交互設計方式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情感化 交互設計 價值主張 移動產品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11-0125-03
Abstract:The advent of music software, directly promote the beginning of portablemusic. As a result, the interactive design of music mobile software began to beenconcerned. The thinking of designer about music software of emotional interactivedesign, not only to meet the practical function, but also let the user get a well emotionalexperience and humanistic care. Therefore, to solve the obstacle of communicationbetween human and the promotion of human harmon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e paper starts with the emotional and interactive design sense and arrest LUOAPP as an example , analyses the the main features of emotional interaction,designprinciples and design value, discusses the emotional interaction design is an effectiveway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power about products and meet the mobile userneeds, also summarize the emotional interactive design based on value propositiondesign theory.
Keywords:Emotional Interactive Design Value Proposition Competitive Power
引言
“交互是所有用戶體驗的本質。它是你的產品和你的用戶的對話,如果對話很無聊,你的用戶就會離開,去跟更有趣的其他人對話。” ——UXPin team的開發團隊如是說,這句話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以用戶與產品對話的比喻,從“有趣”二字中,間接地傳達了“情感化”在交互設計中的不可忽視性。隨著互聯網發展到現在,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已經成了幾乎所有互聯網產品開發過程中的絕對關鍵詞。其概念已經由: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逐漸形成并建立起來的唯一主觀感受,演變成在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的整體感受,涵蓋信仰、個人喜好、認知、記憶、情感,乃至生理和心理的反應,行為及最終成果等各個方面。與此同時,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情感交互成為當下人機工程發展的主要探索點,而情感交互設計,也逐漸令廣大設計師及研究專家矚目。
一、情感及情感交互式設計的意義
情感不僅僅是人主觀的心理反應,它是人在自然界中整體感知力的一部分,它具有穩定性、重復性及復雜性,是一種基于心理和生理共同的體驗和認知。在現實生活中,人往往會由于種種干擾因素,而對自然界的個體及事務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心理反應,而這種心理反應往往又會藉由生理行為而外顯。這種生理行為的外顯就會和人機工程和人機交互而聯系起來。
當下,社會整體的物質生產能力在不斷加強,這使得社會人士對于設計的品質及要求越來越高,甚至可以說是嚴格。“人人皆用戶”甚至“人人皆產品經理”的情況似乎也越來越普遍。大眾對于設計的需求,不再僅停留在簡單的功能性層面,而逐步提升至內涵、思想和文化層面,用戶開始希望自己與產品,有更多的可以達成“共鳴”的可能。基于此,傳統的交互設計也亟需作出改變。設計師在設計時,除了功能性、實用性、可行性之外,要開始注重對于用戶行為的探索,試著以多種方式,去了解用戶的習慣,感受到用戶的需求,更多地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而不是“主觀造物”。
文章認為,設計,就是要讓用戶對產品產生欲望,基于人的欲望,社會的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激發,進一步促使了設計的產生。欲望是人性的基礎組成部分,低級的欲望僅僅滿足一時之歡或者片刻之歡,僅基于片面來滿足需求,或是產品的實用,抑或是產品的適應面廣等;而高級的欲望可以滿足長效性的渴望,從用戶的使用反饋中,來表現出一種魅力,而在構建這種高級欲望產品的過程中,其所需要考慮的,必然超于產品本身,給使用者更多帶來情感上的交流,這樣,也更能貫徹設計師“以人為本”的意識。
二、移動應用與情感交互式設計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帶動了人們生活質量的大力提升,也帶動了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作為移動應用的直接載體,開始充斥于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工信部的統計數據,截止2015年10月底,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9.5億,約占總人口數的70%。考慮到部分用戶所持有設備不止一臺,估計10.5億臺移動設備,每天打開超過20次,每次平均使用8分鐘以上,單個用戶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高于2.7小時,接近3小時;根據艾瑞MUSERTRACKER顯示,2016年10月,日活躍數超過1億的APP共有8款。調查同時顯示,絕大部分的手機用戶表示,手機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對于移動應用的要求,不僅僅滿足于功能性,更樂于在使用過程中產生探究、享受、愉悅的心理感受。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在不同的使用機制及使用環境中,用戶對于移動應用的使用效果反饋也不同。因此,對于移動應用中的情感交互式設計的研究,不僅要停留在常規觀察分析層面,更要有一套系統的認知和研究思路。
三、情感式交互設計在移動應用中的體現
(一)功能上的實用
功能指的是物體或者方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所發揮的有效作用。
作為一個獨立的音樂APP,“落網”的功能就是為小眾的音樂愛好者人群,提供獨立音樂的一個內容載體。例如,每日更新的“音樂期刊”。與其他音樂類APP,在上線初,就推出很多種門類的音樂及歌曲,使用戶可以自由選擇音樂來聽的方式不同,落網在上線伊始,其功能僅僅只有向聽眾單方面輸出推薦歌曲,然后用戶聽歌這一種模式(圖1)。
基于這種單向的功能輸出模式,筆者認為這是落網在無形中積累忠實用戶的一個過程,同時也是給予開發團隊的維護以及APP自身發展前景的一個探索階段,這種方式在持續了一段時間后,落網開始逐步上線“單曲”、“專欄”、“活動”等線上線下結合的功能,同時也對以往推介的歷史期刊進行了細分,并且開始與獨立音樂人合作,在固定板塊進行“原創推薦”。以上,筆者認為是“落網”在基于用戶需求及軟件基本功能方面的考慮后,糅合情感化交互設計,做的一次初步嘗試。當“人臉識別”開始風靡并被一些其他門類的移動應用進行實際應用后,“落網APP”旗下的另一個音樂軟件“EMO”已經上線。
“EMO”一詞來源于EMOTIONAL,即情緒搖滾。“EMO”的功能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通過智能手機的攝像頭來識別用戶情緒,并根據用戶的情緒來匹配音樂。其功能簡單,卻深受用戶喜愛,一是因為它有趣的功能契合了很多音樂愛好者“隨便聽聽”的態度,二是落網通過長期的用戶積累,已經形成了“高質量、小眾、獨立音樂”的感受,簡單的界面設計直截了當,可以讓用戶獲得最簡單的功能,但是卻豐富、有趣的情感體驗。這種貼心的功能設計,“潤物細無聲”般地打動著用戶(圖2)。
(二)視覺設計上的走心
視覺設計作為用戶對于一個產品或者一款移動應用的最直觀感受,其往往起到了能否在第一時間打動用戶,吸引用戶的作用。落網的識別標志,簡單大方,但同時又很美觀,獨特的天鵝造型,給人一種舒適、親密,卻又不同于其他音樂軟件的心理感受,與“落網APP”獨立音樂的內容相輔相成。于是,在后來的發展過程中,“落網”圍繞該天鵝形象,開發出一系列周邊衍生品及文創產品(圖3)。
“落網”的用戶界面設計,整體清爽,功能一目了然。而同期的其他音樂類軟件,如QQ音樂、搜狗音樂、酷我音樂盒等,普遍存在頁面復雜,功能性承載較多,在識別度上,“落網”具有獨特性;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包含了一定的匹配度和情感適配意義;同時由于視覺界面設計的高辨析度,也相應提高了“落網”用戶對于該軟件的識別度和記憶度,無形當中增加了用戶黏性。
(三) 內容上的情感交叉
內容是移動應用的基本競爭力,移動應用是內容的載體和輸出介質,而不斷更新并且創造可以吸引用戶的內容,便形成了移動應用的活力。
“落網”關注優質內容的推薦,注重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每日的“音樂期刊”中,不僅包含歌曲,亦包含一張與音樂風格相配套的封面圖,同時還有關于音樂的背后故事,或者音樂人感受之類的文章,豐富且多元。在誘導用戶使用APP功能的過程中,“落網”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引起用戶的好奇心,從而進一步去探索軟件的深層次內容,把“落網”的價值觀,傳達給用戶,同時,這也是情感式交互設計中亟需探索和深究的問題(圖4)。
(四)核心情感價值的提煉及完善
移動應用中最基本的就是完成功能性的呈現,而這些往往是用戶下載移動類軟件的初衷。而交互設計,則直接影響用戶在探索功能過程中的感受。交互可以分為“用戶可見的交互”、“被用戶認知”、“被用戶認可”三個階段。這其中牽涉到的,其實是核心價值觀的提煉及完善過程,也是核心競爭力逐步凸顯的一個過程。隨著“落網”的發展,其SLOGAN也由“落網,我們記錄獨立音樂,轉變成為“獨立,不獨于世”。這是一種自我表述,亦是一種態度,同時,也是軟件由滿足用戶的功能需求,開始向思想契合等方面的轉變,在價值觀上,獲得用戶更多的認知。
四、基于價值主張設計的移動應用情感式交互設計
(一)價值主張設計與傳統設計思維的不同
較之傳統設計思維中,人們習慣于從分析問題開始入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探索方案,這其中會誕生好幾種解決措施,而參與到問題解決過程之中的人們, 會擇優選擇解決路徑。無數分析法、理論論證法、數據采集法等方法的面世,無疑讓人們在面對問題時,在潛意識中采取理性思維。過度理性思考的弊端就是,會忽略行為主體“人”的感受,人作為事件的主導者及參與者,其人性并未得到極大的釋放,反而被抑制。這時,大眾開始呼吁“以人為本”。
(二)價值主張設計實施方法
“價值主張設計”的方法,主要是在一張紙上進行九宮格劃分,在設計伊始就將設計主題進行明確標注(這點將有利于把握設計方向和思考的中心點),同時把設計師和設計參與者等基本信息進行填寫,右上角的“日期”以及“版本”標注則更有利于把握團隊設計進程和設計思考的記錄(圖5)。
從畫布中,我們不難看出,“價值主張設計”直指設計各個環節的核心點。九個不同的格子,用便箋書寫后貼在畫布上,每一張紙,涉及用戶、對應產品、渠道、工程師等不同信息,代表成千上萬種可能性的替代方案,這點是為了幫助設計師和設計參與者找到最佳的方案。其中,方形圖代表的是客觀因素和設計工具的存在,圓餅形圖則對設計的主觀情感因素進行了細分,在整個設計思考過程中,把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進行良好整合。而使用便箋最大的好處就是便利,且可以隨時替換。在這整個對于設計的探究中,將幫助我們的設計思維進行推敲,由迸發靈感到整理靈感,由零散趨于完整,由多點多面的切入趨于核心點集中。設計師及設計參與者,在這樣一個自由環境中,以平等的方式彼此討論,進行多方面的思維和信息整理,將會更直接地意識到客戶的重要性,也更能知曉如何為用戶創造價值,也就是說,整個“價值主張設計”的畫布,即圍繞“人”展開,進一步探討“價值”。
(三)價值主張設計的用戶本質
(圖6)引用自張凌燕在《設計思維—右腦時代必備創新思考力》一書中總結的傳統商業思維與設計思維的不同點的對比圖,筆者在這張圖的基礎上,結合設計思維,比較分析了傳統設計思維與價值主張設計思維之間的區別。
將上面兩張圖進一步對比和對表格進行延伸分析后,我們會發現,當結合設計思維來思考問題時,傳統思維和價值主張設計思維,其最終的指向就是“物”與“人”,傳統設計思維用產品來反映設計,而價值主張設計思維,則是用“價值”來彰顯設計。把整個設計實現的過程,真正落實到了實踐中,用“機遇”的視角來分析設計中遇到的問題,思路明晰,不斷嘗試,進而進行不斷地創新,直至解決問題。
五、移動應用中的情感式交互價值主張設計
移動應用市場的快速增長,使得設計師開始更多地換位思考,人與產品之間關系的多樣性,不僅僅是使用關系,而是一種自然流露的情感關系。
價值主張設計,把設計思維中的核心關注點,真正地引向用戶本身,這意味著一切設計始于人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尊重不同文化的差異性,更好地為個性化需求服務;而不以事物或者問題為中心,不僅可以規避設計過程中的繁瑣和失敗,還可以強調始終保持對人的關注,把為用戶創造價值為目標。把對于設計的思考高度提升至人類本身,這是一種積極有益的回歸——回歸自然,回歸人性,回歸平衡。它將指向更加良性、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以及更加充滿愉悅感的生活。
總結
對于將價值主張設計方法,融于移動應用中情感式設計當中,設計師可以更加精準地定位用戶所需,關注用戶對于產品的真正價值需要,這其中不僅會發生單向的信息輸出或功能傳遞,更能夠在用戶于設計師之間,搭建一條新的關系鏈,而這個關系鏈指向的是,人機之前的情感互通和愉悅感體驗。
以情感式交互設計為切入點,探索價值主張設計方法的應用,將為移動應用的設計帶來另一種角度,開拓設計者思維,并提升用戶體驗,提供給用戶真正的價值。
資助項目:上海市設計學IV類高峰學科資助項目——海派藝術品數字化展示大師工作室——DC17015。
參考文獻
[1] 周睿.啟動時態界面中動效的交互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5.(8):83-86
[2] 孫辛欣,靳文奎.移動應用中的情感交互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4.(14):51-54
[3] 邢蓬華.移動界面的情感化交互設計[J].美術觀察, 2017 (6) :128-128
[4] 李靜,李世國.從交互設計的視角探索人與產品的情感交流[J].包裝工程,2008,(9):151-153
[5] 唐納德諾曼.情感化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6] 辛向陽.混沌中浮現的交互設計[J].設計,2011 (2) :45-47
[7] 吳瓊.信息時代的設計倫理[J].裝飾,2012 (10) :32-36
[8] 王玉珊,李世國.情感記憶在交互設計中的價值與應用[J], 2011 (2) :56-59
[9] 彭心勤.情感化交互與設計價值的構建[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6) :165-167
[10] 崔生國. 圖形設計的”形新”和”意美”[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3 , 11 (2) :64-67
[11] 黃本亮.交互設計的語義層面[J].包裝工程, 2013 (2) :38-41
[12] 李世國,顧振宇.交互設計[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2
[13] 傅小貞,胡甲超,鄭元攏.移動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14] 陳香.產品設計價值評價基準的再設定[J].藝術百家, 2013 (3) :215-217
[15] AlexOsterwalder,YvesPigneur,GregBernarda,AlanSmith,TrishPapadakos. Value Proposition Design.[M]. Wiley,2014
[16] 張凌燕.設計思維—右腦時代必備創新思考力[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