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學 方 敏
摘要:具備茶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對于提高信陽城市整體形象、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有重要意義。文章以工業設計的思想為出發點,針對如何提升城市公共設施用戶的綜合體驗進行了相應的設計研究。通過對信陽市公共設施的現狀分析和信陽市城市發展整體需求的研究,從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公共服務、傳承信陽茶文化理念以及塑造完整的城市形象等三個方面,就如何進行具有信陽茶文化特色的公共設施設計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設計改良策略。
關鍵詞:茶文化 公共設施 設計
中圖分類號:J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11-0130-02
A b s t r a c t:The design of urban public facilities with tea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image of Xinyang city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urban public service. This thesis takes the idea of industrial desig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sign research on how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of urban public facilities user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Xinyang city public facilities and the overall demand of Xinyang city development, we can discuss Tea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ublic facilities design,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sign improvement strategy from the three aspects:1) creating urban public servic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2)conveying Xinyang tea culture concept;3) shaping the complete city image.
Keywords:Tea culture Public facilities Design
引言
公共設施是由政府提供的屬于社會給公眾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或設備,是城市化發展的產物。它作為現代城市景觀的一部分,是構成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建設關系著城市的經濟與發展。信陽位列全國十大魅力茶鄉,毛尖茶早已成為信陽旅游發展的四大品牌之一,信陽之美,美在山水,美在茶鄉[1]。在大力發展旅游業,提升城市整體形象的同時,信陽市的“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開展產業、土地、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區域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等“五規合一”的發展戰略,打造宜居宜業、富有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基于城市宏觀發展戰略和城市文化傳承的需要,茶文化視域下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研究勢在必行。
一、信陽市公共設施設計現狀
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末,信陽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2.7%,比“十一五”末提高了8.3個百分點,新型城鎮化步伐持續加快。但在城市形象建設方面,信陽與國內、省內多數城市類似,存在嚴重的城市特色弱化的問題。以公共設施為例,目前,信陽城市公共設施的配置中功能基本合理、制作相對簡單、材料比較單一、外觀表現力不足,這種缺乏地域特色的設計風格在不同的城市間不斷地復制,在各地形成了設計風格相對統一的城市印象[2]。考察中發現,在茶產業相對比較集中的信陽市浉河區、平橋區及周邊各縣,公共設施的設置也并未體現出明顯的茶文化符號,個別與茶文化相關的城市小品的設置也只是城市設計中的一個視覺點綴。
二、茶文化介入公共設施設計的意義與價值
城市公共設施是城市地域文化的載體,是人與城市環境交互的重要媒介。由于其公共性及歷史性的特征,使其承載了傳播本土文化的責任,其形象直接影響著城市整體空間的規劃品質。《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關于人文城市建設重點工程中明確提出“要開展重點區域城市設計,注重傳統文化元素融入,規劃建設一批主題鮮明、本土風情濃郁的城市公共文化休閑空間,塑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時代氣息的中原城鎮風貌”。而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公共設施在提升城市視覺形象、明確城市主題、塑造城市特色、展示城市服務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3]。
伴隨著信陽茶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茶產業鏈條的不斷延伸,信陽茶的影響力在不斷提升。信陽市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著力塑造“山水茶鄉、生態信陽”的總體城市形象。河南省茶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中也明確提出,要依托我省豐富的茶文化歷史資源及其他人文資源,開發信陽毛尖等傳統茶文化形態,持續提升中原茶文化的影響力。繼續開發“茶之旅”等旅游項目,打造系列融合茶等相關文化為一體的旅游產業。由此可見,作為信陽市乃至河南省的一張名片,信陽茶在承載與發揚本土文化方面將被賦予更加重要的職責。
自1992年開始,信陽茶文化節每年舉辦一次,除了帶來喜人的經濟
效益之外,茶葉節早已成為信陽城市宣傳并讓信陽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這一系列的數據,信陽市提出要突出城市、旅游基礎設施提升的發展策略,而城市公共設施正屬于城市設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在信陽市尤其是茶產業相對集中的區域建設具有茶特色的城市公共設施,一方面符合了當地政府對城市建設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對于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推動茶產業的進一步擴大,以及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頗有價值。
三、基于信陽茶文化特色的公共設施設計創新策略
(一)因地制宜,打造公共設施區域化的服務特色
信陽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稱,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信陽形成了獨特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曾連續八年入選全國十佳宜居城市。此外,在“美麗信陽.休閑茶都”到“山水信陽,休閑茶都”的系列城市形象宣傳片中,茶文化始終作為信陽城市推廣的關鍵要素。基于信陽的獨特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在形成具有區域服務特色的公共設施設計方面,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生態環境方面:城市是人與自然生態環境的矛盾所在,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應遵循自然發展的趨勢,與自然和諧相處。由于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使得城市居民有了更強烈的保護自然資源的意識,各種資源亦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信陽日照充足,山、水、礦產等資源豐富,太陽能、水資源、礦產資源等生態能源在公共設施中能得以廣泛應用。充分利用生態資源的新型城市公共設施設計一方面能大大地減少城市建設給自然環境帶來的傷害,在城市發展、公共設施建設、自然保護三者之間形成良性循環;另一方面,自然環境與城市環境的有效整合,保證了城市、社會的進一步可持續發展。②功能形態方面:信陽是崗川相間的階梯地貌,周邊群山環繞。同時地處淮河上游河流眾多,降雨豐沛。季節氣候明顯,又兼有山地氣候特點。因此戶外公共設施,尤其是具有遮蔽功能的設施應更多考慮遮陽、擋風、避雨的需求。比如整體結構的遮蔽性要求偏高、頂棚應利于排水、休息設施應選擇防潮、防銹、易干的材料等。③色彩方面:眾所周知,我國各民族有明確的色彩使用偏愛與禁忌,信陽市常駐人口除漢族外,還有多個少數民族的居民居住,其中以回族人口相對較多,部分片區的少數民族住戶相對集中。古人云:“入鄉問禁,入境隨俗”,在針對少數民族居住相對集中區域的公共設施設計中,合理的色彩選擇與搭配是對當地民族文化最基本的尊重,同時能有效地推動該地區特色文化的發揚與傳承,使更直觀地展示出城市的文化特色。除此之外,在推廣信陽茶文化背景下,毛尖綠、信陽紅等相關色彩也可以作為公共設施外觀色彩設計的視覺要素。
(二)堅持文化傳承,在公共設施設計中體現茶文化理念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包括茶道、茶德、茶學等文化特征,長久以來中國人以茶代禮,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悠久文明和禮儀[4]。信陽茶亦不例外,信陽茶源于西周,盛于明清,歷史悠久。信陽毛尖外觀細嫩,葉底嫩綠,湯色明凈,外形細、直、圓、光而多毫,極具特色,(如圖2)所示。早在1915年的萬國博覽會上就因外形美觀、香氣清高、滋味濃醇等品質,被授予茶葉金質獎章。在信陽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留下了眾多的茶文化形態,如有關信陽茶的神話傳說、飲茶制茶文化、信陽茶歌、茶社文化等。在信陽毛尖影響力不斷擴大以及信陽大力開展旅游發展戰略的背景下,推動信陽的“中國茶都”形象建設、大力弘揚茶文化、規劃茶城市,就變得至關重要。
基于茶文化理念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是對信陽茶文化的進一步渲染,對確立以文化創造價值的茶葉發展戰略,營造良好的茶文化氛圍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這就要求在產品設計中要把豐富的信陽茶文化形態、視覺符號等翻譯成具有現代風格的設計語言,通過觀察與描繪、再現與創新、印象與聯想等方法,加以設計實踐。并從符號經濟、符號產品設計戰略等方面展開,把握茶文化思想的精髓,把文化元素的視覺化符號運用到公共設施的再設計中來,實現茶文化的良好承傳。
堅持文化創新,推動文化傳承是信陽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部分。信陽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年)中提出了全面開展城市設計,著力構建山水相間、生態宜居、具有文化內涵與品質的空間格局和城市風貌的要求。蘊含著城市人文風貌的公共設施設計,對于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傳播城市文化以及營造城市的歸屬感效果顯著,同時也擴大了信陽市茶文化品牌的影響力。
(三)著眼全局,塑造區域公共設施的整體形象
公共設施是構成城市健康、良好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的載體之一。在特色化街區的形成過程中,公共設施的形象需要與城市、街區的形象規劃密切聯系起來,形成更具整體形象的城市設計[5]。(圖3)所示是開封市內部分街區的公共設施設置,眾所周知,開封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市內公共設施設置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文化古城的面貌特征。而從工業設計的理念來講,就要求設計者從產品系統觀的角度出發,著眼全局,進行合理的規劃與設計[6]。
視覺形象方面,需考慮該街區的文化背景、建筑特色、空間劃分等特征,將公共設施的設計介入城市、街區整體形態的設計之中。在設計中著眼系統整體,采用從系統到局部再到系統的方法,統一規劃,以保證街區視覺形象的整體性;服務功能方面,則需要依據該街區的整體定位、居民活動的特點等因素,在充分的空間分析及用戶研究后進行合理的公共設施類的產品設計,并依據街區體量的大小投放合適密度的各類公共設施,如垃圾桶、路燈、休息設施等產品。在保證共享發展的基礎上,尋求政府投放成本與居民對公共設施滿意度之間的平衡,打造更宜居并有溫度的街區形象。此外,對地處茶山上或者茶山附近的居民生活區和旅游區的公共設施設計而言,首先應從整體生態環境、視覺環境的全局上考慮公共設施產品的系統設計;其次,在產品種類、數量、功能特征等方面,也應從能提供更專業的公共服務的角度出發,進行合理的公共設施的設計與設置。
信陽文化形態豐富,除了信陽茶文化之外,信陽民歌、潢川皮影、光山花鼓戲等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信陽及周邊地區有較高的影響力,信陽商城的花傘舞也是珍貴的民間文化瑰寶。在推進旅游升級和生態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中,大力發展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區是形成城市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作為構成城市、街區視覺形象的重要元素,具有區域文化特色的公共設施形象能夠顯現出該區域的文化特質,亦能體現出該區域的公共服務特色。同時,在塑造具有特色的整體形象過程中,也能夠有效避免與其他區域形象的雷同。
總結
公共設施是服務于居民在城市生活的功能性產品,同時,作為城市形象中的關鍵要素公共設施在推動城市文化傳承方面有其獨到的功能。一直以來,國內各城市之間公共設施的設計具有廣泛的同質化現象,但近些年隨著地域差異關注度的提高,不同地區的同類公共設施的形態與功能的差異化設計也逐漸體現。以茶文化為特征的信陽市公共設施設計與設置,能夠充分體現信陽市茶文化特色,而相關的設計研究對于塑造信陽“山水茶鄉”的城市形象價值非凡。
在信陽全市尤其是茶產業相對集中的區域進行基于茶文化的公共設施設計一方面滿足了信陽市“十三五”規劃中加強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建設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城市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在發展高起點旅游業的要求下,有茶文化內涵的公共設施能積極引導游客關注并深入地了解信陽的茶文化,對信陽茶的品牌傳播起到促進作用,并能進一步擴大信陽市、信陽茶、信陽山水的整體影響力。
基金項目:河南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SKGH2016-1);河南理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5JG097); 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6-qn-063)。
參考文獻
[1] 茹存光. 信陽茶文化創意產業體系的構建[J]. 農業考古,2013(05):25-27;
[2] 方敏. 基于本土元素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構建研究[J].設計,2015(9):78-79;
[3] 任新宇,關惠元. 生態設計視角下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思考[J].生態經濟,2015(10)189-193;
[4] 張赟. 茶文化背景下的公共設施設計研究[J].福建茶葉,2016(3):269-270;
[5] 李正軍,張強. 城市公共設施設計的系統創新研究[J].包裝工程,2015(20)52-56;
[6] 方敏.豫地區城市公共設施的本土化設計研究[J].設計,2015(1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