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浩:交互設計正在建立自己的理論和方法范式

        0

        譚  浩:湖南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輯_Edit_ 李杰 李葉

        712996372.jpg

        湖南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副院長譚浩教授在湖南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開始接觸交互設計,他從個人經歷的視角,將中國交互設計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作為教育從業者,譚浩教授認為,國內的交互設計教育目前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交互設計相關的教育在工業設計、信息與交互設計、數字媒體設計等專業已經初步建立起來了。當前,交互設計需要在自身的方法論體系上進行發展。


        《設計》: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的第41年,在這70年中,中國設計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請您從自己研究方向的專業角度出發,談一談給您留下深刻印象的幾個時間節點和事件。

        譚浩:我是1996年進入湖南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習后開始接觸到設計這個領域的。在過去二十多年的經歷中,我逐步從經典的工業設計轉向交互設計到現在的智能交互與體驗設計。我覺得在70年的歷程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40多年里,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我們離世界一流水平越來越近。舉個例子來說,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是1979年成立的,這是中國設計發展的標志性事件。這個我們落后了西方國家近60年。但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西方人機交互設計興起的時候,在20世紀90年代在我們的一些企業中(當然當時主要是外資企業)就有了交互設計職位。我記得1998年時,諾基亞就開始在中國招聘交互設計師。當然,這并不一定是最早的交互設計職位,但至少說明我們和西方發達國家的距離縮小到了20年左右。而到了現在,人工智能技術在設計領域的興起和滲透,就基本和國際同步了。例如李開復先生領導的創新工場在2016年9月成立了人工智能工程院,在設計領域開展相關的工作。百度在2017年開始籌辦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是國內企業最早明確在設計領域進行人工智能設計研究的機構。從上述事件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設計在過去幾十年時間里的發展和進步。

        《設計》: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了解并投身到交互設計領域的?請您談談交互設計在中國興起至今經歷過的各個發展階段。

        譚浩:我最早接觸交互設計還是2000~2013年我在湖南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那個時候,在我的導師趙江洪教授的帶領下,我們針對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系統的相關人機交互和用戶體驗問題展開研究。

        從總體而言,我從個人的經歷可以一窺中國交互設計發展的脈絡。我個人感覺,交互設計在中國的興起至今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前面提到的20世紀90年代在一些外資企業設立了交互設計職位;第二階段是大約2001年到2015年。這十多年時間是交互設計快速發展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國內高校逐步建立了交互與信息設計的教育框架,企業(特別是互聯網企業)成立了用戶體驗部門,開展交互設計工作;進入2016年,國內的交互設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社會和技術的變革使交互設計的運用領域得到了空前增加。當前,交互設計需要在自身的方法論體系上進行發展。

        《設計》:據報道,百度與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開展了“智能汽車人機交互設計趨勢”、“智能產品主動交互設計”等聯合研究項目,這些項目與湖南大學的部分本科和研究生的課程進行了整合。請問這些課程開設的初衷是什么?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方向是怎樣的?

        譚浩:百度和湖南大學的聯合項目是國內智能交互領域的前瞻性項目,其整合的課程其實是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智能產品與交互設計模塊的課程。該模塊由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何人可院長親自領銜,2004年開始建設,目前包含《數字交互原型開發與設計》《數字界面原型》《人機交互設計》《可用性設計與評估》《設計統計》等課程。該項目的主要目標就是與阿里、華為、百度、微軟等企業展開人才培養和研究領域的深度合作,將深度學習、機器視覺、數據挖掘、數據可視化等計算方法和智能設計工具融入設計教學體系,培養高層次的交互設計專業人才。

        《設計》:湖南大學智能設計與交互體驗實驗室(iDiLab)前身是湖南大學人機工程實驗室和湖南大學人機工程與交互體驗實驗室,于2018年更名,此次更名體現的是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

        譚浩:湖南大學智能設計與交互體驗實驗室最早是趙江洪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創建的人機工程實驗室。本次更名,主要體現了實驗室兩個方面的變化。首先,更名體現了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交互設計的一個重要的設計和研究的對象。人和人造物的關系,從傳統的人和機器的關系、人和計算機的關系轉向了人和智能體(Intelligence agent)的關系,這是交互設計領域的一個重大變化,這個變化將在未來10~20年里深刻影響交互設計。其次,這次更名也體現了湖南大學在智能產品和交互設計領域的重要轉型。事實上,湖南大學在2004年開始,通過歐盟亞洲紐帶計劃開展了生成設計的相關研究,并在后續的兩個973項目中針對智能設計進行了深入研究。這次實驗室名稱的調整,是這一系列變化的一個突出的體現,說明智能交互體驗已經成為我們交互設計的核心領域,并且是長期堅持的一個方向。

        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事件需要說一下,那就是湖南大學和百度在2018年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有關。百度通常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國人工智能的黃埔軍校,擁有國內最優秀的人工智能團隊,而湖南大學也是中國設計教育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本次百度和湖南大學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體現了雙方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領域的全面合作。而本次實驗室的更名就是本次戰略合作雙方共同建立的聯合實驗室,并基于該實驗室建立了博士后聯合培養機制。

        《設計》:國內交互設計教育的現狀是怎樣的?湖南大學具有怎樣的特色?

        譚浩:國內的交互設計教育目前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交互設計相關的教育在工業設計、信息與交互設計、數字媒體設計等專業已經初步建立起來了,很多高校都有交互設計的教學方向。一般說來,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在傳統的設計教育的基礎上,增加交互設計的方向。這種模式一般是設計教育的前期進行設計類通識教育,教學方法還是基于素描、色彩、三大構成等,然后在本科三四年級的時候進行分流,教學內容中包含交互設計。這種情況是比較普遍的。第二種,是對整個設計教育流程進行重構,打破原有的設計基礎教育體系。代表性的學校有清華大學的信息設計專業、湖南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等。湖南大學在2015年的本科教學改革中就對原有的美術基礎課進行了改造,在基于美術的設計基礎課程的基礎上,增加了音樂、戲劇、舞蹈等其他藝術門類的感受的內容。學生感受和表達的內容既有視覺藝術,也有聲音的藝術、時間的藝術等。這些新增的內容正是交互設計的關鍵和核心內容。

        湖南大學作為在這個領域最早開展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高校,目前主要的特色在于藝術、技術和社會三個領域的融合與交叉,并且針對互聯網和通訊行業對于設計人才的需求,開展交互設計人才的培養。從2004年開始與摩托羅拉、諾基亞的交互課程合作,到后來與華為、百度、阿里等企業開展的聯合課程合作,從結果導向看,湖南大學的學生在這些行業具有較好的競爭力。例如,根據阿里巴巴設計委員會的相關統計,2015~2017年,湖南大學畢業生在阿里巴巴設計團隊中升職人數在國內高校排名第一,這反映了湖南大學在交互設計領域的教學特色。

        《設計》:以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影響著包含設計、技術和教育等在內的各個領域。AI跟交互設計是怎樣的關系?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發展是怎樣影響著交互設計的設計流程、方法及發展方向?

        譚浩:AI和交互設計的關系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一方面,AI是交互設計的對象,我們的設計交互,是人和智能體的交互;另一方面,AI也是一種設計工具,可以提升設計效率,如計算機輔助智能設計。

        在這個方面,新技術必定會深刻改變交互設計的流程與方法。例如,大數據技術就會改變傳統的交互設計中的可用性測試的心理學范式,而形成以數據統計結合心理學的模式。這就是一個技術改變交互設計流程和方法的突出表現。

        《設計》:做一個好的交互設計師,應該具備哪些技能?如何繼續學習?

        譚浩:首先,我覺得最重要的對人的理解和認識,因為交互的發起者就是人,所以,對人的因素的認識,如人機工程、心理學、生理學等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是交互設計的重要技能。這是交互設計最為基礎的內容。不了解人,肯定做不好交互設計。

        在此基礎上,就是交互設計的基本技能,這個我們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設計技能,例如流程圖、線框圖、故事版等工具的技能;第二是原型技能,即軟硬件原型的初步開發能力,例如Ardunio、Unity、Processing等;第三個部分,就是商業和服務設計技能,以及圍繞交互設計全生命周期的設計能力。這個技能用阿里巴巴的說法就是所謂的“全鏈路”設計能力,即能夠為了實現商業目標,全方位的設計創新能力。

        《設計》:您認為,在2019年,交互設計的發展大趨勢是怎樣的?

        譚浩:我認為,在2019年,交互設計會有兩個主要的發展趨勢:第一,是前面提到的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帶來的交互設計對象和方法上的變化;第二,是交互設計也開始建立自己的理論和方法范式,特別是對于交互設計專門知識的研究已經逐步成為這個領域的重點關注的問題。

        《設計》:請您和《設計》的讀者分享1-2個最近您正在關注或研究的理念/領域/問題。

        譚浩:目前我和我們實驗室在研究領域上繼續著我們的傳統,那就是汽車人機交互設計。這是我們自2009年以來,發展了10年的一個方向,還有就是向著智能交互和體驗的領域去發展。

        同時,我們還關注所謂的“交互審美”的相關研究。通過對交互的審美的研究,解決目前交互設計過于依賴用戶測試的問題,建立起交互設計的專門知識體系,爭取能夠為交互設計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理論基礎。

        《設計》:請您推薦一些值得交互設計從業者及愛好者關注的交互設計相關資源以及2019年國內外的交互設計大事。

        譚浩:說到資源,首先我還是要推薦一下我們iDi實驗室的微信公眾號“TAN智能HAO設計”。這個公眾號主要面向高校學生和從業者,傳播人工智能時代的交互與體驗設計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包含交互設計項目、案例、設計大咖和年輕設計師的專訪、設計資訊分享、設計論文的解讀等。

        其他的交互設計的資源,可以分為兩類,學術的資源我比較推薦ACMCHI,這是中國計算機協會推薦的人機交互領域的A類會議,也是目前交互設計領域最為頂級的國際學術會議。產業的資源,我覺得主要就是各個互聯網公司設計團隊的微信公眾號,特別是BAT企業的設計團隊的微信公眾號,都做得很不錯。

        交互設計的大賽,說實話,還是不多的。國外的主要是紅點的傳播設計獎,主要側重傳播。國內有一個由UXPA主辦的用戶體驗大賽(UXD),已經舉辦了10年,主要面向學生群體,有較大的影響力。該大賽在2017年設立了企業參加的中國好體驗獎(GXA)。另外,國內的一些有一定影響力的設計大賽也逐步增加了交互設計內容。例如中國設計智造大獎(DIA)在2019年就增設了交互設計方向。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日本人精品video黑人| 91大神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拍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精品免费网站网| 美女扒开尿口给男人桶视频免费|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区| 中国精品videossex中国高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免费看一级毛片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美女扒开尿口给男人桶视频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xxx|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动漫|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99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熟女福利久久AV|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青青青国产免费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欧美日韩精品乱国产538|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香蕉依依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网站|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精品岛国片在线观看|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A|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 青草国产精品视频。|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app|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