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內飾設計趨勢研究 RESEARCH OF THE TREND OF AUTOMOBILE INTERIOR DESIGN

        0

        東南大學 機械學院 包 涵

        摘要:設計的本質是在當前的科技背景下,尋求最佳的途徑去滿足人的需求[1]。由此可見,設計不僅要關注當前的科技成果,更要明晰人的需求。文章通過概括性的研究汽車內飾的發展歷程,將汽車內飾的發展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并在此基礎上,以汽車內飾設計相關的最新理論以及實踐成果為依據,結合最新概念車設計實例,從科技與造型兩個方面探索未來汽車內飾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內飾設計 科技 造型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11-0060-02

        Abstract:The essence of design is to find the best way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in the current backgrou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thus can be seen that design should not only concern about the curr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but also make clear the needs of people. Through general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interior process, this article divides the process into three stages. Based on the latest theory and practical results related to automobile interior desig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future automobile interior from the aspects of technology and model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latestconcept car design example.

        Keywords:Interior desig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deling

        引言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汽車自誕生至今,已有百年歷史,通過回顧這百年間汽車內飾的發展軌跡,可以明晰其設計特征的演化過程,從而總結內飾設計的發展規律,以便明確其發展方向并準確地把握其未來發展趨勢[2]。

        一、汽車內飾的發展過程

        (一)初創階段:

        自1886年汽車誕生到20世紀初,可以視為汽車內飾發展的初創期。這個時期的汽車,結構簡單,其原型仍為馬車,內飾設計的概念也并未成型。這個階段的汽車內飾,操作簡單,功能單一,內飾部件外露且設計風格單調,但后期的車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具有方向盤、轉向柱以及儀表板等結構,發展出了現代汽車內飾的雛形。

        (二)功能主義階段:

        自20世紀初至20世紀90年代,汽車內飾步入了功能主義時期。這一時期的汽車內飾設計發展迅速,注重突出各部件的功能特征,整體設計語言簡潔大方,多運用簡單平面搭配圓形儀表,強調功能至上,反對夸張的裝飾。具體而言,駕駛艙已由半封閉式轉變為封閉式,且發展出日后流行的橫向中控臺,儀表功能也日趨豐富,內飾的功能分區日漸清晰,方向盤多纖細且十分巨大。這一時期的汽車內飾,設計語言相對單調,但簡潔硬朗,產生了許多影響日后汽車行業的經典車型。

        (三)人本主義階段:

        自20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隨著人機工程學以及設計心理學等周邊學科的快速發展,汽車內飾設計的重心也漸漸由物向人傾斜,各大車企開始關注人機之間的相互關系。在設計中強調由內而外做設計,即先考慮車內成員,并依據人體模型以及各種參數確定車身布局,再設定尺寸、硬點等關鍵設計數據,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外觀以及內飾的設計,以保證設計結果滿足人的需求,真正做到人本主義。

        21世紀之后,科技迅猛發展,多種顯示與控制技術已處于試驗或應用階段,對于汽車內飾設計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同時,設計的目的也由物真正轉變為人,即為人提供更好的服務,滿足人的真實需求。未來的設計,不應該由于科技的發展而使人更加忙碌,而應該以更適合人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服務于人。

        二、近未來汽車內飾發展探索

        (一)新興科技應用:

        在今天,科技飛速發展,汽車作為一個時代的科技結晶將產生質的變化。通過研究發現,汽車與人之間的信息交互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其一為人通過視覺獲得的車輛本身及周邊環境的各種信息,其二為人通過控制系統對車輛所進行各種控制行為[3]。所以,本文將通過分析新興的顯示技術與控制技術,對未來內飾的發展進行探討。

        1.顯示技術

        對于當前的汽車內飾而言,其視覺信息多通過儀表板或中控臺進行顯示,這種顯示方式很容易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同時,由于屏幕面積有限,但視覺信息卻很多,導致駕駛員很難在適當的時間獲得其真正需要的視覺信息。通過研究當前顯示領域的最新技術,可以發現AR(增強現實)技術將對內飾設計產生重大影響。

        智能車窗:這一概念由捷豹路虎公司提出,并將其命名為360Virtual Urban Windscreen系統,即“透明”支柱和智能車窗系統。設想一下以下場景,在你的車窗上,約定好的咖啡廳在許多商鋪中被高亮標出,需要接送的客戶頭上閃爍著綠色箭頭,路上奔跑的孩子被紅色高亮標出同時頭上有著大大的嘆號,導航時立交橋上右轉路口上有清晰的藍色箭頭……可以說該顯示技術是HUD(抬頭顯示)的進化。該技術將由電腦生成的圖像投影到車窗上,以便與車外的路況視覺信息融合,以此將駕駛員真正需要的視覺信息進行強化,滿足駕駛者的需求。

        三維投影:三維投影可以理解為面向全體乘員的AR技術。由于其圖像是三維立體的,所以極其直觀,代表著未來顯示技術的一個發展方向。同時,由于所有人可見,這種顯示方式將有助于提升車內乘員的溝通環境,拉近人與人,人與車的心理距離。通過近幾年的概念車可以發現,奔馳Vision Tokyo概念車、雷克薩斯LF概念車都不約而同地將三維投影技術作為其概念車的內飾設計重點,由此不難看出其對于內飾設計的革命性意義。但其劣勢也比較明顯,由于投影只可被視覺感知,故操作投影時并無反饋,這就需要設計師通過其他途徑提供人體可感知的操作反饋,以便提高易用性。雷克薩斯LF概念車通過控制控制中控臺的空氣,使人的手部可以感受到操作反饋,對于三維投影的實際應用具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超薄屏幕:現有車內屏幕占用空間大,且其物理特性決定其只能是一個平面,這大大制約了內飾設計的自由度。隨著屏幕技術的發展,可彎曲的超薄屏幕在手機、平板等產品上得到了很大發展,有理由相信,隨著該技術的日趨成熟,超薄屏幕將漸漸取代傳統大屏,為車內乘員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視覺信息顯示方式。根據英國汽車雜志《autocar》報道,賓利公布了其2036年自動駕駛概念車的內飾設計圖,其設計重點之一便是大量應用超薄屏幕取代現有的傳統屏幕,賦予汽車以更多的人性化元素(如圖1)。

        2.控制技術

        首先需要強調,自動駕駛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在現階段,不論從其技術本身還是社會及法制環境,自動駕駛都無法完全取代駕駛員。所以在短期內,具有自動駕駛模塊的汽車仍將為駕駛員配備完整的操作系統。由此可見,控制技術的發展對內飾設計仍然具有重大的意義。手勢控制:手勢控制具有其先天優勢,首先,手勢控制可以很容易的實現盲操,駕駛員根本不需要將視線離開道路,就可以很好地通過手勢完成對車輛的控制。其次,手勢控制可以減少很多操作按鍵,對于簡化冗余的操作按鍵具有極大意義。但其缺點也顯而易見,手勢控制需要一個學習過程,但符合人行為的手勢識別系統則可以大幅減少學習時間,拉近科技與人的距離。寶馬新款7系搭載了手勢控制系統,可以通過駕駛員的右手,實現對車輛空調系統,娛樂系統部分功能的控制,但其仍處在手勢控制的初級階段,該技術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眼動控制:眼動控制具有自然、方便的特點,對簡化駕駛員的主動控制行為具有重要意義。現階段的眼動控制對于汽車設計來說主要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1.虹膜身份識別。2.駕駛員視野模擬,提醒盲區的潛在危險。3.通過監視眼球移動控制車燈等零部件。4.監視駕駛員疲勞程度。這些技術仍處于試驗階段,更多的技術也正在研發。不難發現,眼動技術的發展也將大大提高控制系統的易用性,極具發展潛力。2015年的最重要概念車之一——奔馳F015概念車大膽地應用眼動控制技術,獲得業界關注。

        車輛遠程控制:寶馬7系率先賦予手機以簡單控制車輛的功能,可以方便地在駕駛室外進行停車,調節空調等操作,極大地提高了便利性。在不遠的將來,物聯網將極大改變世界,汽車也將成為物聯網中的重要一員,遠程叫車,自動停車等功能將賦予汽車更多的可能性[4]。車輛的遠程控制也將成為車輛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如今的寶馬遙控鑰匙、捷豹遙控手表等,都體現了各大廠商對于車輛遠程控制的重視(如圖2)。

        (二)內飾造型趨勢:

        科技是內飾發展的基石,而人才是內飾設計的目的。一個好的內飾設計師不僅要了解當前的相關科技發展及應用情況,更要具有良好的造型能力。下面就將從三個方面對內飾的造型趨勢進行分析。色彩:一個人對一個物體的感知首先源于視覺,而色彩相對于形態以及材料,是更加優先被人的所感知到的視覺信息,由此足見其重要性。對于內飾色彩的趨勢,有三點需要說明:其一,內飾將更加強調整體感,即內飾的配色必須服務于其應該為乘員提供的整體氛圍。讓內飾設計從人的需求出發而不是從色彩本身入手。其二,在滿足基本色調的前提下,敢于在細節處突出重點,以便活躍單調的氛圍,突出必要的設計細節。其三,氛圍燈等可隨人的心情進行顏色變化的部件將會越來越流行。奔馳S級作為當前豪華車的標桿車型,在內飾的色彩運用上具有極高的水準,深受專業人士及用戶喜愛。

        形態:形態也是造型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研究最新的設計趨勢,不難發現,其設計趨勢也有如下幾點:其一,各種基本的形態的語義學將被深入挖掘,并根據車型不同選擇更加適合的基本形態[5]。其二,在形態組合上,將會有兩個基本方向,一種為選擇一種基本形態作為主形態,小細節處點綴其他形態,如小型車的代表smart。第二種為通過穿插、包裹等設計語言將各種面片結構組合起來,這種設計語言有助于豐富內飾設計的層次感,提升運動感,在寶馬的概念車上得到很好的應用。材質:汽車的內飾材質對于表達汽車的定位,烘托內飾分為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發掘新材料在內飾中的應用也是內飾設計師的重要職責。將來的內飾材質,一方面將選擇更加環保的材料,不僅要將對乘員的污染降低到最低,更要將在生產、使用、回收中的污染都降到最低。另一方面,輕量化材料將大范圍應用。質量更輕意味著更精確的車身控制以及更低的能耗,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也是各大車企爭相研發的焦點。

        結語

        梭羅說過,“人類已經成為他們工具的工具了”。作為設計師,應該從歷史中汲取營養,并立足于當下,大膽展望未來,以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讓最新的科技成果以合理的方式真正的服務于人。同時,汽車的內飾設計作為工業設計的一個分支,具有相當的復雜性與特殊性,內飾作為人與車相處的媒介,連接著科技與人[6]。在現有的理論與實踐基礎上研究科技發展對內飾設計的影響,并總結內飾設計的造型趨勢對于為內飾設計提供前瞻性的指導,把握內飾的發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義與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晗 . 設計,科技和人 [J]. 神州 , 2012(9): 48

        [2] 謝佳偉; 趙江洪 . 風格是一種歷史工具_電動汽車內飾設計風格的經典與趨勢 [J]. 裝飾 ,2015(04):96-98

        [3] Stuart Macey,Geoff Wardle. H-POINT, The Fundamentals of Car Design & Packaging. Version1[M]. CA

        91103: Design Studio Press. 2008:96-113

        [4] 曹曼 . 探究車聯網對汽車設計的影響 [J]. 設計 ,2015(21): 98-99

        [5] 李姌,許開強 . 工業產品外觀設計符號的解讀 [J]. 科技創新導報 ,2014 (24) : 219

        [6] 趙婧,尹歡 . 體驗設計在汽車內飾設計中的發展及展望 [J]. 包裝工程 ,2014 (03) : 77-81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影音先锋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电影 | xxx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欧美|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网|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午夜DY888国产精品影院| 欧美精品香蕉在线观看网|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97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永久免费网站 | 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你懂的国产精品| 台湾中文在线一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 久久人人超碰精品CAOPOREN|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 亚洲欧美精品午睡沙发| 欧美精品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 国产精品麻豆欧美日韩ww|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