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建筑學院 吳舒妮
摘要:本文主要以現代建筑設計特征和構成要素作為出發點,從生態設計、地域與環境融合創新設計、新材料的應用等方面探討了現代建筑設計方法的創新,并探討了建筑未來發展,以期為從事建筑設計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和意見。
關鍵詞:現代建筑 設計方法 創新 意見
中圖分類號:TU-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9-0064-02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features and elements as a starting point,from the ecological design,regional and environmental integration applications such as innovative design,new materials of innova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method,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building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suggestions for relevant staff engaged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words:modern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 innovation opinion
引言
現代建筑設計工作兼具專業性和藝術性,其重點和核心在于設計要點的把握和設計手法的運用,這樣才可以進一步保障現代建筑的美觀性和實用性。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建筑設計人員的責任重大,不僅需要把握現代建筑設計的特征、原則、構成要素等相關理論知識,還要不斷更新建筑設計理念、改變傳統單一的建筑設計方法,積極推行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和節能環保理念,加強對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實現現代建筑設計目標、滿足人們對建筑設計的要求。
一、設計特征和構成要素分析
(一)特征
現代建筑設計特征主要從理念、結構、功能、經濟等角度分析。
第一,理念較為先進。分析生態環境是展開現在建筑設計的前提條件,這是秉持環保節能理念的設計原則,能夠促使建筑與周邊環境的和諧發展。在設計方面,現代建筑依據科學理論為基石,將節能理念融入建筑設計體系。這樣既可以保障建筑的科學性和整體性,又可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威脅。因此在設計工序完成之后,應盡量選擇可再生資源,并以綠色建筑理念作為出發點,科學設計建筑結構。
第二,結構較為合理。現代新型建筑注重節能和科學性,因此在設計建筑結構之前,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計算,依據計算結果展開結構設計,從而保障結構的合理性。就結構使用材料而言,最好選用新型材料,這是相應低碳節能理念的具體表現,也是綠色建筑理念的具體要求。對于建筑結構的選擇,最好選用框架式建筑結構,其目的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強度。新型建筑結構的使用,既可以起到減輕建筑本身重要的作用,又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面積和結構的科學合理性。
第三,功能較為齊全。傳統建筑功能不夠多樣化,且設計方法較為落后。因此要想進一步提高現代新型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和質量,需要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結構,轉變設計方法,改善建筑物內部空間,從而促使現代建筑功能的多樣化。
第四,經濟合理性。在工程建設中,設計部分占據的比例較大。且設計階段是影響項目造價的關鍵環節,因此要想實現建筑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需要在設計階段做好圖紙設計工作和造價控制工作。在展開圖紙設計、制定造價成本之前,首要考慮因素是工程設計的科可行性。
(二)構成要素
究其構成要素而言,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建筑功能。這是首要要素,也是現代建筑設計與建造的目的所在?,F代建筑與傳統建筑的構成要素基本相同,最大區別在于計算機軟件不同,其他要素比如建筑材料相同,都是由石材、鋼筋等構成。對于大多數建筑而言,居住是首要功能和條件。建筑的應用時間較長,因此在設計建筑時,應充分考慮建筑的耐久性。
二是建筑技術。從本質上來講,建筑技術是一種建筑方式或者造屋手段。建筑構成要素包含的內容較多。比如結構、材料等。在建筑設計中,建筑技術的作用與意義較大,能夠為現代建筑設計提供充足的技術保障。另外,在設計中,相關設計人員應嚴格遵循現代建筑結構設計標準和國家規定的相關要求,選擇質量合格的新型建筑材料和性能較好的建筑設備。進而保障建筑的安全性能。
三是建筑物藝術形象。居住是建筑設計和建造的第一目的或者第一要求,但并不是唯一目的或者唯一要求。還包括建筑的藝術性,這是為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本質所在。其藝術形象主要包括光影變化、立面構圖、建筑群體等,因此需要考量的因素較為全面。無論缺少哪一個因素,都會不同程度影響建筑整體效果。其中,外部造型設計尤為重要,是影響視覺效果的關鍵因素。這就需要在設計過程中,采用新穎獨特的設計手法,突出建筑物的特征和魅力。但是與外部造型設計不同,建筑內部空間設計不再一味強調美觀性,而是追求實用性。而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需要在建筑設計階段展開精密籌劃與布局。
四是經濟合理性。一般而言,建筑建造過程中在,資金問題尤為突出,也是阻礙現代建筑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為進一步提高現代建筑的經濟效益,需要在設計階段制訂造價方案,包括材料、設備、結構形式的科學合理選擇。這樣既可以起到降低造價成本、提高建筑結構完整性的作用,又可以提高建筑物整體質量和設計水平。
二、創新設計方法
(一)生態設計
生態建筑是一種新型的建筑設計思路,這是現代建筑秉持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和節能理念的具體表現。在建筑生態設計中,要做到建筑與環境的和諧統一以及實現綠化建筑目標,除了更新建筑設計理念之外,還需要改變建筑設計手段。在建筑設計理論方面,需要將建筑設計與環保理念、美學理念相結合,既可以提高現代建筑的美觀性和實用性,又可以起到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比如chuckanut Ridge 住宅,其最大亮點在于太陽能的科學合理運用(如圖1)所示。又如(如圖2)所示,屋外的電伏板能夠直接為建筑室內提供能源。落地窗是該建筑的最大特點,其目的是充分接受陽光,借助自然光為室內提供照明,既美觀又使人感覺溫暖。該建筑充分響應了政府的號召,即低碳環保。傳統建筑設計一味追求居住容量大,且在建造過程中追求速度,從而嚴重忽略了人民的居住感受。為節約資金和空間,居住樓盤的樓間距逐漸縮小,售價卻高的離譜。針對這一問題,需要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引起高度重視,積極引入綠色建筑理念和節能環保理念,擴大建筑周圍的綠化面積,進而起到改善人民居住環境和提高居住質量的目的。
(二)地域與環境融合創新設計
建筑所在地的生態環境不同,每一個地理區域具有不同的特征。這就需要建筑設計師在設計建筑結構時,依托建筑地域特征,將建筑地域特征與節能環保理念相結合。并在此基礎之上不斷更新創新理念、改變創新設計方法,進而打造令人驚嘆的建筑。比如美國熊溪河流水匹茲堡郊區,無論是溪水還是花草樹木,都能夠自然地融為一體,室內空間自由延伸,不受傳統建筑設計方法的束縛,室內空間與室外空間相互融合,缺少任何一部分都會失去建筑的完整性。
(三)新材料的應用
隨著建筑產業的發展以及綠色建筑理念的推行,建筑開發商和相關建筑設計單位也在不斷尋找新的建筑設計方法?,F階段,科技在不斷進步。隨之新設備、新技術和新材料相應出現。比如真空玻璃、節能窗等,為實現節能建筑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如圖3)建筑外立面外層的形狀如同樹樁,這種建筑風格給人親切感覺,且較為浪漫,線條流暢、自由。雙層外墻之間采用雙層呼吸式外墻系統,且秉持著科學性原則,合理設置了氣候過渡帶,既可以排除室內的濕氣,又可以確??諝饬魍?,起到保護生態環境化和提高現代建筑美觀的作用。
(四)數字化技術的應用
數字化技術的優點較多,因此在設計領域應用較為廣泛。比如SOHO技術,其載體為現代計算機,借助計算機能夠將住宅區域與辦公區域連接起來,從而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除此之外,建筑設計人員需要運用發展的眼光分析問題,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將數字化技術引入現代建筑設計領域,為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和提高建筑設計水平提供技術保障。
三、未來發展的幾點意見
(一)創新與實踐的結合
設計師需要具備創新意識,這是實現創新方法的前提條件。并以現代設計理念作為設計工作的指導思想。這是現代建筑設計未來發展的趨勢,也是凸顯建筑生命力的重要途徑。傳統建筑的設計注重模式化,追求大容量的空間,因此忽略了建筑的個性化,最終造成建筑失去生命力。這就需要現代建筑設計師及時更新建筑設計理念和思維,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打造更賦生命力和個性化的建筑。
(二)創新思維需要實踐的證明
創新意識與實踐的關系較為密切。創新意識的實現,需要實踐和時間的證明。與此同時,在實踐工作中,能夠在不同階段發現不同的問題,這就需要結合問題實際情況制訂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實現不斷完善創新思維和提高設計水平的目的。而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需要實踐證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分析設計思路、完善創新思維。
(三)展開人才培養
建筑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不是依靠教師的理論講解,而是需要學生通過加強理論分析,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摸索和領域要領,進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專業教師需要傳授自己的一些經驗,不能停留于專業知識表明上,而是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訂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學方案和設計方案,著重加強對新材料、新技術、新結構的學習,進而為進一步推動現代建筑行業的發展、完善建筑設計工作、提高設計水平創造條件。
結束語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和現代建筑行業的發展速度加快,一方面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對建筑居住要求提高。人們在最求物質的同時更加注重精神最求,因此為進一步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和精神需求,現代建筑設計師應轉變設計思維和設計理念,改變設計方法,加強對新技術的學習和應用,在掌握現代建筑設計特征和構成要素基礎之上,充分運用現代化設計方法展開智能設計,進而在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同時推動現代建筑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為提高我國現代建筑行業市場競爭優勢創設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解艷延 . 淺談現代建筑設計方法的創新 [J] .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6 (32) :258
[2] 蘇建新 . 淺談現代建筑設計創新的方法 [J] . 江西建材 ,2016 (06) :21+25
[3] 霍永俊 . 論述現代建筑設計方法的創新 [J] . 江西建材 ,2015 (21) :39
[4] 龔子駿,賴肖瓊 . 淺談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創新思維 [J] .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4 (14) : 233
[5] 李波,胡文靜 . 淺談現代建筑設計方法的創新 [J] . 才智 ,2014 (11) : 315
[6] 劉彬,于倩,陳美玲 . 淺談現代建筑設計方法的創新策略 [J] . 河南科技 ,2014 (06) : 170
[7] 張明巖 . 淺談現代建筑設計方法的創新 [J] . 黑龍江科學 ,2014 (03) : 57
[8] 徐海瀅 . 淺談現代建筑設計方法的創新 [J] .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 (01) : 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