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區業余大學 周媛媛
摘要:本文以標志設計為主題,通過標志設計信息源的不同切入方法,列舉大量實例來分析說明不同的信息源,最后通過個人設計的標志來證明切入信息源的方法可行性,得出標志設計創意設計的不同方式方法需要設計師去不斷整合加以改進,從而才能在這條設計道路上走深遠。
關鍵詞:標志 設計 信息源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9-0104-02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logo design as the theme, through the different entry methods of the information source of logo design, lists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information sources, finally, through the logo of personal design to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source, the different ways and methods of logo design need designers to continue to integrate and improve, so that can be far-reaching in this design road.
Keywords:Logo Design Information source
前言
俗語說“萬事開頭難”,意思對于一些新的事物剛開始總是難的。設計也是如此,尤其對于初學設計的人來說,不知道如何創意是經常遇到的情況。依據什么來進行設計,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對于標志設計來說尤為重要,因為這小小一個圖形需要融入的是整個企業的思想理念以及內涵。因此,我們在著手設計前,要根據已知的條件信息確定設計的主題,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展開聯想。通過不同的手法,可以得出不同的設計方案。
標志設計的信息源
(一)首先,從品牌的名稱切入
很多新的品牌在最初進入市場之前都要設計一個標志,也就是LOGO,來確定自己的目標和市場定位,那么這個時候,設計它的標志一般是根據它的品牌名稱來的,這個名稱本身就含有很多個創意源點。最后通過強調它的品牌名稱,提高其知名度,借此來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地位,穩固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這是一條經過實踐檢驗得出的真理。也是相當有作用和效果的一種方式。
例如,臺北市市徽(見圖1),直接用“北”字作為設計的主要元素,直截了當地點名主題含義,沒有懸念,很好記也很容易理解。有異曲同工之妙設計的標志有很多,譬如“今日集團”的標志設計(見圖2),也是選取了首字放大變形創意的設計思路進行創意設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除了這些中文文字以外,現在的英文標識也越來越多,隨著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增多,“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的原則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一個企業,一個品牌沒有一個英文名稱似乎是走不向國際的,于是,應運而生的英文標識也層出不窮。首要的設計方式也就是從品牌名稱切入信息源。來一些耳熟能詳的標志,例如聯邦快遞(見圖3),跨國家的國際品牌,也簡潔明了地使用了英文的名稱直接作為了標志,關鍵還在顏色上做了單詞地區分,色彩奪目,令人印象深刻且朗朗上口。
還有大名鼎鼎的惠普電腦(見圖4),更是不遺余力地在品牌名稱上做文章,帥氣明快的字母“H”和“P”配合流行的科技色藍色,一切都是剛剛好。干凈利落又直擊主題,沒有廢話又恰到好處。或許,對于初學設計的人來說,都是另一種啟發:簡單不代表沒思想。如何簡單地到位,簡單地一語中的,也是一種能力。再比如家喻戶曉的麥當勞快餐廳(見圖5),街邊小巷隨處可見,連五歲的孩童都知道這個大寫的M字母是它的標志,這個看似簡單的符號,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有它的品牌名稱的縮寫,色彩又暗指食物的顏色,整個造型又類似它們的主打商品:薯條,一氣呵成,沒有多余的字母但詮釋了這個企業的性質,這才是合情合理又合適大眾口味的標志精髓所在吧。
(二)其次,從企業的顯著特色切入
以企業的形象作為切入點,找到其顯著的特點,從而打開創意的通道。例如一些企業的產品外包裝特征,企業的建筑物特色等。這些都是思考的源點,信息源的切入。作為一個設計者,應該是膽大心細地用多種方式方法嘗試不同的設計類型,可以寫實,可以概念化不斷變化形式來達到創意的目的。但是不管如何創意,總有一個原則就是一切的所有都要遵循符號形式美的法則。形式美法則在我們藝術設計學當中屬于一個基本美學準則,任何美的圖形都或多或少地符合這些準則。作為標志同時也是圖形設計的一種,美是基本的法則,在強調了它的基本法則之后能準確傳達企業品牌的特色才是一個合乎規范的品牌LOGO。
例如某旅游平臺的標志:泰享玩(見圖6),這是一個境外旅游的企業,主打泰國的旅游產品。看看它的標志顯著特征就是一個泰字。而這個“泰”字用的變形手法就是泰國的寺廟建筑特征而來的創意源點。提到這個以佛教為主要信仰的國家,不得不提到泰國眾多的寺廟,去過的朋友對這個國家印象一般都在城市隨處可見的寺廟上。巧妙地利用國家的特色建筑特征來制作標志,確實讓人耳目一新的同時又耳熟能詳。另外一個是富士銀行的標志(見圖7)。利用了全世界聞名的日本富士山形象來代表此地的銀行,還有比這個更加合適的標志創意嗎?
每一個企業都有所在地標志物,大到企業所在的地區,小到產品的產地。例如一些城市的吉祥物,市花,標志性建筑,獨有的特產等,這些都是很好的信息源點。設計者需要眼觀八方,耳聽六路才能更好地抓住這些信息點,可以由此切入,借用這些具有具體形象的圖形物象向受眾傳遞信息和意義。例如,用熊貓,金絲猴代表中國,紫荊花代表香港,玉蘭花代表上海這個城市等。這些手法稱為象征法,由此及彼的聯想是正常人的思維,可以引發人的想象,能給予標志更加深刻的內涵,也能給受眾群體回味無窮的感受。比如杭州的城市標志(見圖8),就是一個“杭”字變形創意而來。提到這個城市,難免不令人想到江南
水鄉的特色建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就是對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杭州形象說明。而美麗的城市也是因為有大量的人文景觀,建筑景觀文化而成為它的代表。
(三)最后,從企業品牌傳統歷史文化與地理特色切入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都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歷史淵源和地理風貌,因此,找到這個企業所在地的文化特征作為信息源切入點絕對是一個很好的創意。這種類型設計出來的標志一般具有強烈的文化性標志,能夠在強調企業特色的同時代表其所在地的文化特征,尤其是一些品牌歷史悠久的產品,更加容易得到消費者的信任和認可。但是此類標志設計起來并不容易,原因有二:一是因為地區的歷史風貌特征眾說風云,很難有確切統一的標準,需要設計者采集信息資料完整詳細的分析以后才能得出;二是此類標志在設計手法上需要非常貼切的設計元素,既能還原地區風貌又要能代表企業產品,此種為最難。所以,在設計標志的同時,如何把握這些難點才是關鍵。關于國家傳統歷史文化方面其實日本這個國家做得比較好,去過的朋友應該知道日本是對于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之一。簡單來說,任何城市馬路上隨處可見穿著和服和木屐的日本姑娘,而路人卻不會特別關注,當作平常事看待。這是傳統文化已經融入生活中的表現。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特色,但是卻很少看到有人穿漢服在馬路上走動。當然,穿傳統服裝并不能完全代表保留了國家文化。只是這也是如何能更好地保存國家歷史文化的方式之一,借此呼吁文化各界都能對自己的國家,地區的歷史文化多加關注,發揚光大,讓世人皆知。
例如,2008年奧運會的一系列標志就是非常優秀的國家文化的發揚代表。這個燈籠的標志是2008年奧運會的文化節標志(見圖9)。燈籠代表了中國,紅色也代表了中國。用書畫的方式畫出的圖形更加具有中國特色。每一處的設計都顯示了設計者的匠心獨運。 后面的這個票務標志,也是代表著2008年奧運會的購票標識(見圖10),這個紅色標志,又是北京著名的圣地-天壇的形像化處理,又是“票”字的變形,實在是太巧妙了。
再比如西安的城市標志(見圖11),自古有“長安”之稱的古都西安,以著名的大雁塔和西安古城墻著稱。它的標志設計就是以古城墻作為原型,配合古舊的色彩,還原了這個老城的歷史文貌。很有地區特色又是獨一無二的。
筆者不才,學習了解了許多的標志設計。也班門弄斧來一張個人的設計,為國內一個旅游網站設計了一款標志,企業名稱“一酷旅游”(見圖12)。
設計的初始,也考慮了一些常規的英文字母縮寫之類的想法,均不合意。無意之中看到一些兒童卡通畫,有了一些靈感。標志以魚作為基本創意型,取自旅游來自魚兒在水里游的想法。再者在魚的眼睛下方一豎代表數字“1”,而魚的尾巴部分象征著英文字母“K”,合起來就是“一酷旅游”的拼音念法“1K”。選擇了幾種色彩搭配,針對企業針對客戶比較高端而選用了金黃色。融會貫通了幾種創意信息源切入的方法,達到個人理想的設計狀態。
結語
總而言之,標志的設計構思創意有很多的切入信息源點,條條大路都是通羅馬的。作為一個設計者,不僅要多看多聽注意多收集素材是基本本領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把信息源整合加以改進,進而設計出合適的優秀的標志。很多時候,靈感這個東西是稍縱即逝的,在收集的同時也注意記錄,會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有時候,同樣一個王題、可以有不同的設想和思維方式。在創意的最初階段,以橫向的、求異的思維方式來進行創意的加法,盡可能對創意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從不同的側面、不同曲角度去發現和捕捉素材中較具典型意義的某些創意切入點。讓這些閃光的創意信息源點為我們服務,這是一個設計者應該而且未來都要具有的基本能力。
參考文獻
[1] Zott C, Amit R.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 activity system perspective[J]. 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3): 216–226.
[2] 宋逸群,王玉海. 共享經濟的緣起、界定與影響[J]. 教學與研究,2016,(09):29-36.
[3] 李文蓮,夏健明. 基于“大數據”的商業模式創新[J]. 中國工業經濟,2013,(05):83-95.
[4] 環保部發布實施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的公告[J]. 中國標準導報,2016,(02):8.
[5] 柳文俊,李亮,趙新東. 國內外電動汽車快速充電模式綜述[J].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2):67-71.
[6] 產娟,韓永生,劉彥平. 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與系統架構設計研究[J]. 城市觀察,2013,(04):109-116.
[7] 任詩發. 純電動商用物流車政策及競品分析[J]. 汽車與配件,2017,(09):53-55.
[8] 李懷勇,張貴鵬. 基于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創新[J]. 商業經濟研究,2017,(01):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