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學 美術學院 夏 晉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我國高等藝術教育教學的逐漸完善與發展,與之匹配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驗教學體系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然而,在高歌猛進的高校藝術設計實驗教學設施體系建設浪潮背景下,對于藝術設計教學實驗的理解,以及其相關實驗教學體系的合理建構問題,卻是值得我們深思?;诖耍疚囊愿咝K囆g設計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界定與解讀為題,深入分析實驗教學體系出現的原因和發展現狀,希望能夠對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體系的轉型升級提供參考。
關鍵詞:藝術設計 實驗教學體系 界定 解讀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9-0114-03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ar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the mat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of art desig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so shows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trend. However,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oupe of the art design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it is worth pondering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 design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th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the releva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he art design specialty in our country by the defi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of art design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Art design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Definition Interpretation
引言
藝術設計,又稱為設計藝術,是一個有趣的學科專業。它介于文藝與技術之間,既是一門需要用文化、藝術去滋養,且較偏重于個人情操與創造力的文科專業,又是一門與技術、科技的嚴謹性緊密相聯,強調技術創新的術科專業。自從包豪斯的創始人格羅皮烏斯在德國創建了公立包豪斯學校開始,設計藝術便成為了美術和工業化社會之間的調和與紐帶,使藝術與技術得以統一,并為僵硬的技術產品注入了藝術的靈魂。近年來,伴隨著高等教育體系建設的不斷完善與深入發展,我國藝術設計實驗教學體系發展迅猛,各類特色實驗課程、專業實驗室、實驗教學中心等相關體系、設施建設陳出不窮,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據統計,截止2015年,在經教育部確定并設置藝術設計類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819所[1]中,已開設藝術設計類專業實驗課程和單獨配套建設專業實驗室的高校分別占全國的87.46%和76.53%,年實驗課程開課率達到93.87%,基本形成了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為主,實驗教學為輔的門類學科教育體系。然而,另一方面盡管國內一些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已紛紛構建了專業化實驗室、設計工作室等不同類型的實踐、實驗場域,但是由于對藝術設計實驗教學概念、性質認知的理解差異,以及藝術設計專業教育長期存在的高度專門化及其教學課程分化問題。對于什么是設計藝術實驗,以及其實驗教學的體系標準和評價標準又是什么?我們的相關教育院?;驒C構也仍然是一頭霧水,且在相關國家藝術教育體系規范中至今也沒有一個具體的量化標準和界定標準。以致沒有教學標準的藝術設計專業實驗教學注定如水中的浮萍,在舉棋不定中摸索前行。這不僅嚴重影響了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質量的提高,而且導致藝術專業大學生創新精神素養普遍不高。因此,如何克服功利主義的弊端,實現藝術教育的育人目的,提高高校藝術設計教育質量和水平,也成為了當下高等藝術教育發展與改革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高等院校中藝術設計專業的實驗教學體系
根據我國高等藝術實驗教學課程的相關要求,在現行的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一直是采用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二者之間涇渭分明又有所聯系,兩種教學體系中的交叉點就是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體系的優勢在于,它能夠在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同時使學生對于藝術作品的理論知識也加以了解,達成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平衡,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以一種巧妙地方式彌補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之間的不足,達成優勢互補,是藝術設計專業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在實驗教學體系中,“實驗”一詞包含兩方面的概念[2]。一方面,實驗教學體系中的實驗是科學技術成果的參與和運用,在藝術上來說是通過科學技術為藝術的創作與創新提供新的視覺經驗,是一種采用新的科技手段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輔導的教學方法,其能夠提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是在藝術設計教學中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態度,以一種新的方式將藝術和教育進行有機結合,采用科學實驗的方法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假設和創新,目的是培養學生擁有無止境的創造力與想象力,以推動我國藝術水平的進步與發展[3]。
然而,藝術的實驗不同于實驗的藝術。在高等院校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實驗的藝術是一種藝術形式的探索,發現的是新的藝術表現形態或形式,偏重于藝術技藝表現或技法的革新,是一種藝術形態;而藝術的實驗,則是教學體系中的一項教學實施環節,是一種藝術技法的體驗與實踐,力圖通過環環相扣的環節實驗與體驗,熟識藝術素材的基本特性,掌握藝術技藝創新的路徑,并在此基礎上,通過適度的創研性藝術實驗探索,尋找藝術創新與表現的新路徑、新方法。
因此,我國的實驗藝術教學從根本上是一種反標準、反常規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會教導學生敢于反對權威。當然,這是建立在明確的理論支撐上。要求學生敢于打破教條、規則、標準、束縛等能夠禁錮藝術思想的牢籠。畢竟,在藝術創作時,只有打破束縛才能將自身的想法通過藝術作品毫無保留的表現出來,才能創造出經典的藝術作品,才能引領新時代的藝術潮流,才能推動我國藝術水平的進步與發展。為此,實驗教學模式的出現就是對傳統模板化藝術教育模式的批判和挑戰,在實驗教學體系中,允許學生的失敗,因為那些不成熟、不完美、不成功的作品同樣有機會放入展覽館讓觀眾品鑒。失敗的藝術品不是學生的恥辱,而是藝術系學生成功的階梯,它能夠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在加以對照后能夠完善自身的藝術水平和藝術修養,是學生藝術生涯中一段心路歷程的實體表現(見圖1)。
二、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實驗教學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現代高校藝術教學體系雖然建設時間較早、發展迅猛,且呈現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但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卻相對滯后,主要出現在20世紀中后期,由我國各高校的藝術工作坊演變而來。其推動與發展則源于2005年5月教育部關于建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要求,并進一步加速了高校藝術設計實驗中心的中心的建設步伐。由于其自身源發演化的歷史原因,及其建設參照標準的匱乏,我國藝術設計專業的實驗教學從建立之初,就存在著諸多的問題與不足。
(一)藝術設計專業實驗教學的概念及其標準認識不清晰
藝術設計專業的實驗教學是什么?其又與其他專業的實驗教學特色與差異何在?這或許,在眾多藝術類高校中,無論是教學管理者、任課教師,以及學生都會存在著明顯的認識差異與不解。即使2005年在教育部提出要建設一批先進的、高水平、高效益、具有示范作用的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時,也僅僅只是在參照我國理工科專業實驗教學體系標準的基礎上,對實驗示范教學中心進行了相對的標準量化,并未明確藝術設計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建構的特色與差異。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極大的忽視了美術類專業“術科”的特殊性。
由于自身實驗教學標準的缺失,也直接造成了當前在藝術設計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實驗教學理念、具體措施和評價標準不能正確的進行運用,幾乎完全以理工科實驗教學評判與驗收標準作為參照指導的現象,并致使藝術設計實驗教學體系的存在價值及其積極意義無法有效發揮。
(二)藝術設計專業實驗教學理論和實驗環節脫節
在藝術高校的實驗教學中,其獨特的教學特點就是將理論教學模
式和實踐教學模式相融合,達成優勢互補??墒窃趯嶋H教學過程中,
教師無法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配合,使其特有的教學優勢無法發
揮,實驗教學理論和實踐并重的教學特點隨著老師的教學習慣而發生變化,使先進的教學理念被還原成傳統教學模式,使實驗教學失去作用。一般情況下,我國的教學模式是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穿插實踐教學[4]。但是,藝術是一門將藝術家自身的情感與思想通過文字、繪畫等表現形式進行表達的行為方式,是需要具體的實踐支撐的,說到底,藝術設計是一門實踐性的專業學科,在進行實驗教學時也需要在理論與實踐相平衡的基礎上,側重實踐教學[4]。但是,我國的實驗教學模式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正好違背了這種教學規律,使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體現出實驗教學的優勢,也不能使學生的專業能力得到具體的提高。
(三)實驗教學課程開設隨意且不成體系
以強化實用藝術為特色的藝術設計專業,所涉及的領域、門類具有多元性特點,這也從某種程度上造就了我國藝術設計專業實驗教學課程開設的多樣性特色。然而,也正是因為這種多樣性教學特色的存在,在我國高校的實驗教學中,對于實驗課程的開設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和體系,導致實驗課程的開設隨意、不系統,因專業方向而設、因課程而開等現象比比皆是。在實驗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我們也深刻感受到,與理工學科實驗教學相論,術科背景下的美術門類的藝術設計專業實驗教學,更具教學的“個性化情懷”。課程教學的開展因人而異、目的不明,實驗環節設置缺少必要的銜接與階段性,缺乏標準化的實驗教學過程和相應的規制要求,實驗課程間相互割裂不成體系……毫無體系和規范標準的藝術設計實驗教學課程,使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也顯得零散、不成體系。這種情況的出現嚴重影響了正常教學課程的開展,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不僅沒有達成開設實驗教學課程的目的,還對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四)專業教師缺乏實操管理運行經驗與教學理論指導
在我國藝術高校的實驗教學體系中,教師的專業性是重要的一環。但是,由于我國高等院校中藝術設計實驗教學體系的建立方面起步較晚,具有專業性實驗教學背景的實驗教學、教輔、管理人才相對稀缺;另一方面,藝術設計專業學緣理論出身的專業課程教師,缺乏對于現代化實驗教學儀器、設備、項目流程的相對了解與實踐經驗積累,這也直接導致了實際教學結果往往無法達到令人滿意效果;藝術設計實驗課程與設計理論課程無異、設計實驗項目流于形式;儀器設備過于精密,出于師生安全顧慮或資產保值的目的,形同擺設等怪象頻現,遠遠達不到預想中的實驗教學目的。不僅如此,與之相關的規范性指導理論成果也相當滯后,相關藝術類專業實驗教學的研究還極不成熟,成果極少。截止日前,相關的論著合計僅76處,這與高等美術教育發展近60年的客觀實際極不相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美術實驗教學研究的“失語”狀況。從僅有的成果看,研究多集中于對實驗教學管理、運行機制、模式等管理機制的關注上,少數對于美術實驗教學方法的研究則主要表現為問題描述和議論,缺乏對問題本體的深層關注,尚未見到基于美術實驗教學術科教學標準和體系構建的研究成果;從研究的視角來看,術科實驗教學的“泛實驗化”傾向卻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對美術類實驗教學的特殊性研究非常薄弱(見圖2)。
三、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實驗教學體系中問題的解決策略
我國藝術類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實驗教學體系中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尚可進行引導和改正,對實驗教學體系進行系統性和科學性的引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其所存在的問題,使實驗教學體系能夠更好地培養藝術類高等院校中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藝術素養,培養其端正的藝術態度,使其藝術水平得到提高。
(一)明確實驗教學體系建構的原則,探索學研創新一體化模式
在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進行實驗教學時,要明確該體系的基本原則,了解其目的方向,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藝術設計專業的實驗教學體系有三方面的基本原則,分別是效率型、科學性和實用性。在這其中效率型是指,在實驗教學體系的具體教學應用時,實驗教學體系能夠高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理解老師所講述的藝術知識,并提高自身的藝術水平,激發學生的潛力;科學性是指在實驗教學體系的具體教學應用時,要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通過最新的現代科學技術輔助教學,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并以科學的方法將課堂上雜亂的知識要素按照一定的排列組合順序整合為一個有機統一整體。優化傳統教育模式,使學生的藝術水平得到顯著提升[5]。
(二)優化實驗課課程間的體系結構,建立實驗課程群
俗話說,藝術是相通的。通則意味著,不同門類的藝術之間或多或少有著某種聯系的存在。藝術專業的課程設置也是如此,多層次的藝術設計實驗體系并非由若干分散或是孤立的實驗課程組成,而是要基于實驗課程內在的邏輯規律進行課程的整合,將相近的藝術實驗課程組建為課程組,并通過實驗認知的不同階段,將其整體劃分為基礎認知型、綜合提高型,創新研究型三種不同類型的藝術設計實驗課程組群,設計課程實驗流程,確立重點實驗內容,優化各階段實驗課程群體內課程實驗項目的等級和標準,教師在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進行實驗教學前,要對課程間的結構體系加以了解,并根據自身的教學進度和課堂風格進行恰當的結構優化和體系微調,使其適應自身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教學內容。教師之間應當建立實驗課程群,對于實驗教學體系方面的心得、體會和問題加以交流和溝通,以集體的力量對實驗教學體系進行本土化優化,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三)建立開放互動的實驗教學平臺,激發學生創作欲望
實驗教學模式是一種實驗和理論并重的新型教學體系,它沒有傳統教學體系的死板,講究學生與教師之間自由與溝通。因此,有效開放的藝術實驗教學平臺構建,無疑將進一步推動藝術設計專業實驗教學的縱伸發展。開放性實驗平臺涵蓋的實驗類型與資源非常豐富,如開放性網絡實驗平臺、開放性教學實驗平臺、開放性實訓創新互動平臺等,它是一種在一定范圍和時間內,面向學生開放教學內容、實驗資源和教學評價,使學生在教師或企業用戶的指導下自主完成實驗的一種實驗組織形態。教師或企業用戶可以通過網絡化開放式實驗教學平臺指導學生完成實驗資料的獲取、模擬實驗的操作,或是打破專業的芥蒂,實現多專業交流的互通。它一方面能有效突破實驗場地、資源、課時的限制,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另一方面,它也能緊密聯系實際,及時跟蹤藝術設計行業發展創新的步伐,激發學生自主創新的積極性,達到自主性學習的目的。
(四)加強多元化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實驗教學體系的整體水平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實驗教學體系,教師隊伍的素質是關鍵,是能夠影響整個實驗教學質量的重要部分。在現有的實驗教學體系中,之所以會出現理論和實驗環節脫節的問題,就在于教師隊伍老化,教師的思想還停留在上一個歷史時期,對現代藝術的認識不足,不能正確進行實驗教學[6]。因此,藝術類高?;驅I要對開放傳統人引進才思維定式,敢于向實驗技術教學優質人才資源傾斜,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多元人才引進與培養方式,優化實驗教師隊伍,強化教師對于現代多元化藝術形勢的學習,使藝術設計專業實驗教學教師隊伍能夠掌握傳統藝術設計技藝,適應當下現代實驗教學體系,以對學生進行更好的藝術設計類專業實驗教學。
(五)建構教學評價與驗收標準,保障實驗教學體系的有效實施任何高等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與量化的標準,并非源自于教學計劃的憑空妄斷,亦或是他者教學實驗課程實施經驗的片面總結。它往往形成于課程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總結與量化規范之中。這種經驗的積累與總結始終離不開藝術設計專業自身院校校際、學科、專業之間的實驗教學經驗的交流與互動,更離不開藝術設計類實驗教材、實驗技術操作流程標準等多方面的不斷建設與規范。也只有取它者之長,博自身之彩,方能在藝術設計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與調整中,尋得符合藝術設計實驗教學自我量化的評價標準,以保質保量的護航藝術實驗教學體系得以特色化、可持續化實施。
結語
當前,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實驗教學體系中盡管存在著概念不清晰、理論與實踐脫節、課程開設隨意、教師缺乏經驗等諸多問題。但是,這也是高校藝術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實然現象與必然結果。面對高校藝術設計實驗教學構實踐中的現實問題,我們應當沉著冷靜,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立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以對學生進行更好的藝術設計教學。
本文系2014年度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術科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實驗教學標準及其體系建構研究》(項目編號:JYS14012)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部公布最新全國高等學校名單[N].中國教育報,2017-06-16.
[2] 王瑜.藝術設計專業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5,(12):141-141.
[3] 吳傲冰,王萍,黃華明等.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驗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文教資料,2006,(21):84-85.
[4] 汪洋,王小德.藝術設計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文教資料,2010,(5):185-186.
[5] 姚沖.藝術設計專業實驗教學體系構建探究[J].設計,2013,(11):218-218.
[6] 谷海燕.如何深化藝術設計專業實驗教學的改革[J].美術教育研究,2016,(14):1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