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書籍裝幀界被稱為“鬼才設計師”的朱贏椿,他的書籍作品獲得“中國最美的書”和“世界最美的書”的稱號,作品表達了中國國畫的意境美,具有濃厚的民族意味。同時書籍的形態工藝新穎獨特,版面簡約留白,使讀者由閱讀走向“悅”讀,富有生活哲理。
關鍵詞:朱贏椿;書籍設計;民族;形態;版面
中圖分類號:J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8-0096-02
Abstract:When it comes to book design, Zhu Yingchun is well-known as the so-called “wizard designer” in the field. His works, thick with national note and skilled at conveying the ineffable beauty of Chinese paintings, have won for multiple times the best book design from China and the best book desig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wards. Books under his design always came out in novel appearance and unique styles, with layout succinct and pages margin-sufficient. Such perfect designs along with full-of-life-philosophy content, would undoubtedly make reading them a thing of joy.
Keywords:Zhu Yingchun; Book design; National; Appearance; Layout
背景
我國文字的記載,就是通過書的流傳而得到傳播,現存最早的文字是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的獸骨、龜甲上刻著的文字。[1]這種商朝的甲骨文,被稱為“骨頭書”,是最早的文字記載,也是書籍最早的錐形。[2]書籍的形式最早從獸骨、龜甲到在木、陶器、樹葉、石等的繪刻繼而到把文字記錄在竹簡上,用繩索編制竹簡連在一塊,被稱為“簡策”,它是書籍最早的設計形態狀況,書籍形態由此初見端倪。書籍不僅僅是人類文獻資料的傳承,也是獨具魅力的藝術品,就讓我們走進被稱為敬畏書籍的“鬼才設計師”朱贏椿的書籍藝術中。
一、簡介
朱贏椿,1995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現任南京書衣坊工作室設計總監,著名的書籍設計大師,他的書籍設計,獲得“中國最美的書”和“世界最美的書”的榮譽。朱贏椿從小就夢想著做美術教師,當他找工作時,跑遍了所有中小學,沒有學校愿意接納他。在此時,他被自己老師推薦進了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當了一名編輯,一干就是十年。有一天,他看著自己做的書籍,覺得毫無生氣,他并開始思考,該做什么樣的作品出來才是有價值的。這之后他就和幾位朋友,開創了一個叫南京書衣坊工作室。在工作室里他做自己喜歡的書籍設計,他追求“慢”的生活方式,慢不是懶散,是一種確定目標后,用心的策劃與設計,它同樣也是一種生活智慧,將自己融入書中,生活即設計,設計即生活。他說:“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通過自己設計的書籍能被喜歡的人所珍藏,并與書相依相伴。”[3]
二、朱贏椿書籍設計藝術特征
書籍設計的出現,給人類以及書籍界帶來絢麗多彩的視覺。書籍設計是一個強調整體意識的思維,不僅包括封面設計、書籍裝訂、排版設計還需要創新思維。[4]朱贏椿說:“我設計的書籍,不盛氣凌人也不奢望得到多少人關注,只期待能遇到能懂它的人。”[5]朱贏椿對于書籍設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現就從版面形象、形態工藝、民族意味三個方面對朱贏椿書籍設計的藝術特征進行探析。
(一)版面形象 簡約留白
在我們所見到朱贏椿的書籍設計作品中,簡約留白成為他象征性的符號。簡約絕不是對內容的刪減,省事處理,留白也不是空洞的,無內容的,它是出自設計師精心推敲,反復琢磨達到的一種視覺美感及文化氣息。例(如圖1)朱贏椿所創作的《蟻囈》獲得2008年“世界最美的書”特別制作獎,書中大量的留白為閱讀者提供了豐富的想象,也令讀者產生困惑,一本書三分之二是空白,它還是書嗎?還不如說是一本筆記本了。如此的設計正是設計者朱贏椿想表達的巧妙之處,設計者希望讀者看完這本書后,將對每句,每字的感想寫在空白處,讓讀者的思想與書籍文字相碰撞,相融合,看似是讀者感知和認知的行為,其實是創作者與閱讀者思想的溝通與交流的過程,在情感上達到共鳴。本書描繪了螞蟻的生活,一只螞蟻是小到你看不見的小生命,卻在你生活的每一處留有腳印,只是太小,你見不到,只是太浮躁,你無法看到,它的覓食、它的相聚、它的呼喊、它的生離死別等,你無法感知。通過對小螞蟻的觀察,讓讀者回歸到本真寧靜的心,靜靜體會小螞蟻帶給我們的感動,在書本留白處寫下你此刻的心理感想,存留我們心中一絲寧靜的港灣。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此作品創作者給讀者帶來了情感、思維、視覺的體驗,也是對作品的完美詮釋。
設計師為何癡迷于簡約的留白呢,可能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創作者在過去十年中,盲目不停歇地日日夜夜疲倦工作,常常忙到晚上累倒在雜志社睡著,人的精神緊張到頂峰。于是重新讓朱贏椿思考人生的意義在哪兒,看著自己這十年來做的幾千本毫無生氣的書,太震驚了,他一下子清醒了,決定做自己想做的書籍,試著讓自己慢下來感悟生活,創造精品。
朱贏椿小時候就喜歡在田間玩,清澈的河流、雄偉的高山、郁郁蔥蔥的森林。天空中,小鳥在自由自在地飛翔;水里,小魚在快活地游來游去,享受著大自然美景。朱贏椿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把這美妙的畫面,記錄下來,他從小就喜歡上了繪畫。讀大學期間主修了國畫,他的作品就多次得到老師的贊許,“已深得國畫的精髓—氣韻靈動”,這是老師對他作品的評價。由于早期美術的基礎,使得朱贏椿的書籍作品有中國國畫的意境之美。
(二)形態工藝 新穎獨特
在當前我們所認知的書籍形態中,大部分以一種極端泛濫化的構造和視覺圖像建造。當我們翻閱書籍時,基本以一頁一頁浩如煙海的文字排列著,再美的文字讀多了,也是會厭倦、乏味和疲勞。朱贏椿書籍設計大師,設計書籍時,使讀者閱讀時體會一種意味無窮的享受,在視覺的旅途中,尋找到“視覺驛站”。[6](如圖2)朱贏椿作品《不裁》書里藏刀,邊裁邊看,獲得2007年“世界最美的書”的銅獎。題目“不裁”是女作家古十九的取名,來源有兩點,其一取“不才”謙虛之意,其二體現書籍設計的獨到之處,質樸與自然之美。書籍作品中兩條紅色線以流動之美,平行貫穿封底、書脊、封面。也利用古書毛邊質感和牛皮紙本身色調設計,在書的扉頁上設計躺著一把“紙刀”,用紙刀裁書籍,裁一頁才能看一頁,隨著裁的動作,書的形態隨之變化,這種人與物的互動,增添了閱讀的妙趣,具有鮮明的現代設計意識。通過獨特的材料和工藝衍生出具有觸覺與聽覺的感官體驗,書籍外部形態帶給讀者第一感受,影響閱讀心理,但內部形態也尤為重要,當內部與外部形態相互呼應,動靜相融,是一種多維創作藝術。[7]
另外《肥肉》這本書在形態上,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巧妙直觀地表達了主題(如圖3)。還有例如《不哭》,我為之感動的書籍作品。作品選用多種不同質感的紙來表達每篇文章背后的故事。它講述的是被稱為弱勢人群的殘疾兒童和智障兒童的故事,由十八個真實新聞組成。整本書籍設計圍繞主題故事謀篇布局,即書籍封面紋理采用沾滿漿糊的鞋盒紙、脊背用紗布、內文以廢紙設計達到一種獨具匠心的空間營造氛圍,使整體書籍陷入沉重、難受的意象中,讓書與大眾進行對話,達到共識,體會每個孩子深切感受。并且出售書的錢也匯給了書籍故事的主人公,傳達給孩子們更多的溫暖,使書籍設計發揮了最大的價值。
(三)民族意味 情意濃厚
朱贏椿把自己喜愛的小動物蝸牛作為創作題材,創作了題為《蝸牛慢吞吞》的書籍作品。(如圖4)開篇文章以蝸牛口吻敘述了,“如果你想看到我,請你耐心點,不然你會連我的模樣都看不到。”從語句中,我們體會到創作者“慢”的設計理念,契合主題。書籍的內頁,采用水墨淡彩的中國畫,描繪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與繁榮興旺的景象,富有生活的情趣與生命的活力,是書與生命萬物的意境融徹,表達了東方濃厚的藝術氣息,具有強烈的民族意味。另外一本《設計詩》,本書是朱贏椿自己創作的詩集,在設計時使文字符號化,用文字與圖形互相轉換傳達詩的意境,也是東方文化特有的智慧,禪的從容與感悟,頗具濃郁的書卷氣息。
書籍設計大師朱贏椿善用民族意蘊濃郁的色彩源自于他熱愛傳統文化,從出生之日起,就被中國傳統文化所滋養長大。平常設計遇到瓶頸時,也愿意從古文化中尋找答案,排憂解難。設計大師朱贏椿把書設計成了一件藝術品,書不僅是自身知識、經驗等信息傳達的屬性,也將人的體驗愉悅性成為書籍設計必不可少的部分,根據朱贏椿的書籍藝術帶來了多感官體驗,正是日本書籍設計大師杉浦康平提出的“五感說”。[8]
結語
書籍設計大師朱贏椿的作品多以簡約留白的版面形象為基本設計點,利用的材質工藝也達到新穎獨特的視覺效果,同時他將作品融入中國畫,達到一種情景交融,言盡而意無窮的意境。即作品獨具匠心,寓意深刻,充分體現了創作者在書籍設計界的造詣以及對視覺符號的精妙建造。
朱贏椿的書籍作品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營造了文雅的書卷美,也具有時代審美意識,在電子閱讀橫行于世的社會,如何讓書籍走進人的心中,是面對的嚴峻考題。然而他的設計是讓閱讀者走入書中,主動的接納,能與書產生互動的脈絡。書籍作品簡潔中現大氣,質樸中見華采,創造了讓人耳目一新的書籍形象,把中國書籍設計推向世界大門。
參考文獻
[1] 戴素素 . 中國歷屆榮膺“世界最美的書”作品藝術研究 [D] . 武漢 : 武漢理工大學 . 2009
[2] 王明松 . 從“世界最美的書”論中國書籍設計之意境美 [D] . 沈陽 : 沈陽師范大學 . 2011
[3] 賈華瑞 .朱贏椿慢吞吞 [J] .出版人 .2013(1):98-100
[4] 張軍 . 我國書籍設計現狀研究 [D] . 開封 : 河南大學 . 2010
[5] 陳世冰 .慢是一種美[J] .職業.2015(5):7-9
[6] 左葉松 .設計之美新議—以不裁的書籍設計為例 [J] .中國包裝 .2008(6):47-48
[7] 李剛 . 黃文秀 .論概念書籍設計中創新性的應用與研究[J] .設計 .2015(10):118-119
[8] 王彥銘 .從裝幀到設計 :新世紀中國書籍設計藝術的嬗變[J] .大學教育 .2012(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