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訪:李杰 李葉 ? 受訪:彭亮
彭亮在米蘭國際家具展現場采訪
從西學東漸到東學西漸,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設計,從文化自信到設計強國,這些與文明、文化有關的宏大概念也離不開設計的參與。設計的范疇從內涵到外延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而不斷豐富。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中國設計師走上國際舞臺,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開始代言中國。這背后是設計的價值與力量的體現,也是文化自信的慢慢釋放。拿破侖曾說,永遠不要讓這頭東方巨獅醒來。如今,一批批中國設計師在覺醒、奮發,這種帶有中國速度、中國質感、中國魅力的聲音愈發強烈。
過去,我們遙望并追隨西方。現在,西方凝視并解讀東方。就像彭亮教授堅定的那樣,中國成為設計強國指日可待,中國品牌躋身世界舞臺并非遙不可期。
東方的如意,西方的馬蹄蓮(馬聰設計)
《設計》:您覺得現在中國企業如果想在國際舞臺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們應該從哪些角度出發去打造自己的企業帝國?
彭亮:我們中國設計要真正走向國際,光靠教育、高校是不行的,真正的主戰場是企業家和企業,只有他們能夠把中國設計變成中國產品,變成中國制造。我認為珠三角、長三角的企業家融入國際化的程度會比高校更先行一步,因為他們要直接面向市場。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國,它的產能有40%甚至50%是依靠國際市場消化的。
根據我十多年來去米蘭游學、觀展、參展、訪學的經歷來看,中國設計的進步是巨大的,我們實際上是用40年左右的時間在趕超西方200年的發展歷程。如果放在一個更長遠的時空來看,中國成為設計強國,僅僅是時間問題。在不遠的將來,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設計強國,然后成為真正的制造強國。當然制造強國一方面要依靠創新設計,另一方面更加需要科技創新,這兩條腿缺一不可。
未來中國制造強國的模式最好是三足鼎立。我們需要美國的高新科技和互聯網技術,我們也需要德國的工業制造4.0,但是我們更需要意大利的創新設計機制。這樣中國就會真正成為世界一流的制造強國,也真正能夠在21世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019年4月彭亮老師帶團在米蘭三年展設計博物館現場教學
《設計》:您認為“設計師品牌”這些原創設計力量,與傳統家居品牌相比有怎樣的行業地位和發展前景?
彭亮:著名家具設計師朱小杰說過一句話“設計非原創”,所有的人造物,所有的人工設計,他都會有所借鑒。要么向大自然借鑒,要么向前輩借鑒,要么像跨界領域借鑒。意大利的著名大師艾托瑞.索特薩斯也說過“只有山川、河流是上帝創造的!所有人造的教堂建筑,機器,都是人工創造的,都是有文脈有傳承的。”
目前中國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就是中國設計走向國際、走向當代,最重要的推動力量就是這些設計師品牌。他們在推動中國原創設計、當代設計,包括受到國際關注的當代中式設計或者新中式設計的興起、引領和探索。像上下的蔣瓊耳,半木的呂永中,澳珀的朱小杰,多少的侯正光,璞素的陳燕飛,自在工坊的張軍。大批目前在中國引領家具設計潮流的都是設計師品牌。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他們很多都是海歸,都是高校老師。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他們在推動中國當代設計或者中式設計的現代化,在倒推這些企業產業,并引領他們。雖然他們的規模不大、產值不高,但他們的探索實驗引領的作用是巨大的。因為企業往往是跟隨型的,追求保守的,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對于這些設計師品牌來說,他們也在跟企業合作。像目前的多少,它的生產已經是被華日這樣的大型企業接管了,蔣瓊耳的上下也被愛馬仕收購了。像半木的呂永中,也有中歐商學院和很多的企業家在支持他,包括像易中天這樣的名人。這些人會成為引領中國走向國際走向當代的重要力量。他們的作品最近幾年在米蘭展上代表中國發聲,真正成為米蘭展的中國設計力量、中堅力量。
中國江南文人設計師馬聰與意大利家具品牌合作的“如意”家具參加2019年米蘭設計周
像深圳的姜峰,他跟意大利的百年老牌企業Turri的合作已經到第三年。香港的梁志天,上海的吳濱,南京的馬聰,杭州的張雷,新生代設計師周宸宸,德國留學回來的楊明潔,這一批中國一流的設計師,他們現在都在跟歐洲的意大利著名品牌企業合作開發產品,他們不約而同地在這些設計當中,把中國的東方元素、中式元素跟西方的時尚現代元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包括這方面最杰出的設計師盧志榮,他是真正的中國設計,意大利制造,它的品牌注冊就是在意大利。從這個跡象可以看到,未來中國設計一定會走向國際,走向當代,一定會成為世界設計舞臺上21世紀的當代中國設計,而且這種當代中國設計會跟西方的設計融為一體,成為引領世界的設計潮流。
梁志天首次與意大利著名家具品牌 RIVA 1920 聯手合作,推出“Yin& Yang”系列 (譯:陰陽),靈感來源于中國傳統陰陽哲學,將中國智慧融合于西方的品牌中。
《設計》:他們是否能夠代表中國的原創設計力量走向世界?
彭亮:我們會從20世紀初期的西學東漸,追隨西方、模仿西方,慢慢發展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國學大師饒宗頤說,我們一定會慢慢出現東學西漸的跡象,當然這個過程可能20年、50年。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先生的一句話打動了我,他說“中華民族文化的厚度冠于人類,有5000年,四大古文明中唯一綿延發展到今天的就是華夏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都已經斷流了。”所以我覺得這是有底氣的。
這兩年在米蘭展上很多中國一流的設計師跟意大利的百年品牌企業合作開發產品走向國際市場,代表中國發聲,從坐下來到站出來,到現在真正的走向國際舞臺發展。
今年我們在米蘭,香港的設計師陳飛杰,包括我自己都在意大利設計論壇代表中國設計發聲,也引起了意大利設計師以及許多中外設計師們的強烈反響和關注。但是中國要成為世界品牌強國,路還會更長遠些,我們現在還真正缺乏世界級的品牌,但是這也指日可待。
彭亮2016年3月展第十八屆海峽兩岸機械工程學會作學術交流報告(臺北科技大學)
《設計》:您如何看待“文化自信”?
彭亮:從5000年文明史來看,中國在若干個朝代,若干個時間節點都是世界一流,都是世界強國。我們的漢代是跟羅馬帝國并駕齊驅的世界帝國,我們的唐代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最開放、最國際化的盛世,我們的宋代在公元9到12世紀,同一時期的歐洲還正處在中世紀,到了宋代晚期的時候,我們的美學、藝術、陶瓷、書法、繪畫、服裝都達到了世界的高峰。所以說,宋代美學領先世界1000年。宋代已經形成了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的非常具有美學雅致的生活方式。
中國在藝術設計、生活方式、制造等方面,曾經在世界上都是非常發達的。甚至在400年前的晚明,我們也有過世界上最發達的商品經濟和制造業,手工藝和戲曲小說、繪畫。著名的科學史專家李約瑟教授著名的“李約瑟之問”,就是關于“為什么資本主義的萌芽沒有在16世紀中國的江南發生”,這都是非常遺憾的。中華民族是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我們的文明進程到了一定的高峰以后,突然就被異族入侵而中斷了。21世紀,我們只要找到一條改革、開放、創新并且與世界保持同步發展的道路,中國要成為真正的世界強國是指日可待的。
彭亮2019年4月米蘭設計周“中意設計高峰論壇”發表演講
《設計》:為何把自己現在的身份定位成游學規劃師?
彭亮:首先我們自己是設計師,我們自己的人生和職業生涯要設計好。我認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應該干不同的事。我早期在一個工藝美術廠,從做美工學徒開始,最后做到了總設計師廠長。后來去上大學,出國做了工藝美術專家,之后又創辦過設計公司、設計工作室。再后來又回到大學當老師,中途還做過政府公務員。我以大學課堂為主的教學生涯已有一個階段性的總結了,雖然目前依然還有少量的大學教職工作,比如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家具高研班、澳門科技大學還有其它的一些大學,我依然是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但已經是副業了。擁有這么多不同的職業角色和豐富的人生經驗,我自己的定位就是我們人生不同的階段,從自學到研究性學習到游學,從讀書讀人到讀天下,從學歷經歷到閱歷,我現在是到了游學的階段,到了讀天下的階段,到了豐富我人生閱歷的階段,也是到了人生的圓夢階段。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一個周游天下的夢想,我覺得60多歲以后就是我圓夢的階段,同時我可以把自己那些閱歷經歷和職場的經驗,用到自己人生的轉型角色中去。所以我就慢慢把自己定位為游學規劃師,游學的指導老師。
一輪明月照米蘭:素月妝臺的故事(深圳杰恩設計)
越來越多的企業、高校、設計師希望跟我去游學。無論是視頻記錄,還是無線的數字化裝備,去國外的展覽會、博物館、名校名師工作室現場講課,我覺得這也是人生生涯的一個轉型。讀天下、游學、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這些是我對自己未來的一些設想。
過去我是在一個大學教室里給同學們上課,后來就慢慢轉變為一個行業、一個展覽,去給這些企業家、設計師上課。我現在可以把世界的博物館、展覽會、大師工作室、名校作為我的課堂,同時又能夠利用線上線下進行傳播,我在做更有影響力的事情,能夠讓更多的人得到交流分享,這是一個功德無量的事情。古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我現在都是把自己的東西向企業界、行業界、高校的師生和年輕人分享。對我來說也是一件很愉悅的事情。
中國J&A杰恩設計姜峰受意大利頂級家具品牌Turri之邀,共同打造了Melting Light“鑠”餐廳系列,亮相米蘭家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