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昆:能夠自我革命是最值得驕傲的

        0

        戴昆

        北京居其美業住宅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編輯_Edit_ 李杰 李葉

        WechatIMG2.jpg

        戴昆本科畢業于長安大學建筑學專業,后在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四所師從馬國馨院士,對住宅建筑設計人居環境有深刻理解。現任北京居其美業住宅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負責設計產品策劃、規劃、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及陳設等工作。先后主持設計的住宅及辦公樓項目超過百萬平方米。其作品參加中法文化年建筑交流展,赴法國展覽。

        戴昆始終覺得,對一個設計師來說,能夠自我革命才是最值得驕傲的事情。訪談中他拋出了幾個問題,“什么樣的設計可以稱之為一個設計?什么樣的設計是一個合適的設計?設計要解決問題,但是設計難道只是解決問題嗎?如果設計只是在不同范式之間的反復選取、調用和拼接,設計的進步性在什么地方?”戴昆自己的答案是,“當下設計師最需要的精神,是自我革命的精神,是否定自我,拋棄既往。我們要為自己的每一個設計負責,要為自己的每一個設計任務去做設計,去完成一個可以稱之為設計的設計。”


        1 副本.jpg

        《設計》: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的第41年,在這幾十年中,中國設計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請您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出發,談一談給您留下深刻印象的幾個時間節點和事件。

        戴昆:我上大學的時候學的是建筑學專業,好像在上個世紀80年代,應該還沒有室內設計這樣一個專業。畢業以后在北京從事了十幾年的建筑設計工作,首先的工作經歷是在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然后1999年又自己創業開設公司。我想,對于我們70后這一代人來說,1999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度過了亞洲金融危機的中國開始蓬勃發展,迎來一波非常迅猛的、人類歷史上少有的發展歷程。感謝之前在北京市建筑設計院所經歷的培訓和取得的一定工作經驗,作為一個設計師雖還不成熟,但是也可以在市場的大海里去摸爬滾打了。

        大概在2005年前后,因為工作原因,我開始接觸到室內設計專業。踏進這個領域其實是非常偶然的,可以說我是帶著一種票友的心態進來的。但是那個時候給人印象很深的就是,在做項目的時候遇到的同業公司和競爭對手基本上都來自境外或中國的港臺地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國內的設計師是處于劣勢的。但是迅猛發展的市場給了我們大量的實踐機會,甚至是試錯的機會,因而國內的設計力量得以在三五年的時間內快速成長起來,成為了市場上的主力。

        回顧歷史,必須要感謝國家的發展,感謝這個偉大的、激情蓬勃的時代,給了我們這樣拼搏的機會。就我自己而言,與我參加工作時候所做的計劃相比,也許我這一生能夠完成的設計是百倍于原來的計劃的,對設計師來說,我們真的是身處一個最幸福的時代。

        《設計》:您是建筑師科班出身,如今專注于住宅室內設計領域,建筑的知識儲備是否或多或少影響著您的室內設計風格?建筑和室內關系密切,建筑師是否天然就能成為優秀的室內設計師?從室內到產品,您又有怎樣的心得體會?

        戴昆:我大學在校期是從1988年~1993年,國內應該還很少有室內設計這個專業,所以室內設計在建筑類院校當中,更多的是作為建筑學專業的一門課存在。記得當時我院的霍維國教授著有《中國室內設計史》《室內設計原理》等多部著作與教材,算是讓我們這些建筑系的學生對室內設計專業有一定的了解。

        就知識體系來看,建筑學是一個比室內設計復雜得多的體系,所以建筑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和知識結構也比通常的室內設計專業來得要復雜一些。可以說從上游專業往下游專業延伸,對于建筑師來說,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條件。在一些具體的知識點上,也許建筑師要比室內設計師的知識全面得多、深入得多。但是這并不是說一個建筑師就可以很輕松地勝任室內設計工作,成為一個優秀的室內設計師。

        從我自己的從業經歷來看,在建筑師生涯當中,聚焦的基本上是一些城市尺度的思考和思維。在建筑設計工作當中,因為建設周期漫長、責任巨大,所以具有全面的宏觀思維模式是一個建筑師基本的素質。而建筑師的思考尺度大部分都在城市尺度、社區尺度這樣的大的宏觀尺度當中發生。對于一個室內設計師來說,他的工作要具體得多。實際上,從事室內設計工作以后,我發現這是一個更適合我的工作領域。在這個領域當中,設計師的設計跟人的生活和行為的關系更為密切,同樣也需要設計師有更加敏銳細致的眼光去捕捉問題、解決問題。室內設計工作的周期相對較短,所以一個室內設計師,在同樣的時間當中,可以完成的項目數量遠遠多于建筑師。對一個創作力旺盛的人來說,這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

        作為一個從建筑設計領域轉移到室內設計領域的設計師來說,對城市和建筑的理解,對于不同專業工種之間的技術層面的儲備都是一定的優勢。室內設計畢竟是一個在建筑設計完成之后的后續工種,所以,對建筑的理解力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但是在當下各個行業不斷細分、不斷深度發展的情況下,室內設計師又需要具有自己獨特的知識結構,比如說對新的材料、工藝做法,以及對燈光、色彩肌理、質感等的研究,在這些方面的深度和廣度都是遠超建筑師的。應該說,室內設計師的工作離人的生活更近,所以我們需要掌握更細微的設計和表達能力。

        2 副本.jpg

        《設計》:從業多年來,您的設計風格是否發生過轉變?每一次轉變的原因是什么?接下來您是否計劃嘗試新的方向?

        戴昆:其實一個設計師的所謂設計風格,大部分都是社會或者是媒體、同行幫助總結出來的。對于任何一個設計師,無論是他的知識結構、審美,還是工作方法都不會停滯在一個點上。只要這個設計師還沒有離開自己的工作,就一定是在不斷學習發展進步當中。

        如果一定要從比較顯性的設計手法或者是作品完成的設計空間形象的角度來描述自己設計的變化階段,我想我和我的團隊大概每三年到五年就會完成一次比較大的轉換。應該說,每隔幾年再把不同時間段的設計放在一起,也許大家都很難相信是同一個團隊的作品。至于設計師不斷轉換自己設計方式和思路的原因,我想主要是兩個方面:

        1.設計是一種商業服務活動,所以設計是受到整個行業市場和消費者層面的審美更新影響的。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消費者年齡時代的更迭,都會帶來人們消費習慣、審美習慣的變化。設計師只有敏銳地發現、主動地適應,才有可能讓自己的設計在市場上經得住考驗,否則很快會被市場淘汰。

        每一次大的市場變化和審美變化、消費者更迭,對于設計師而言,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我會開玩笑地說,每到這個時刻,“凡是過往,皆是包袱”,不能放下“包袱”主動更新,就只有被淘汰一條路。

        2.設計師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我、不斷提升自我思考能力的職業。設計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所謂的發現問題,首先來自于對社會、對周邊、對自身缺陷的發現和不斷改進的追求。應該說,設計師的一個基本職業素養就是不斷讓自己具有更強的思維能力、更強的理論基礎,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隨著自己知識內涵的不斷擴大,自我否定的速度會越來越快,自我更新的能力也會變得越來越強,所以,任何一個設計師,永遠都不會接受把自己固化在一種風格或者一種形象上。

        我始終覺得對一個設計師來說,能夠自我革命才是最值得驕傲的事情。

        《設計》:您從什么時候開始關注色彩在室內設計中的作用?您認為設計師可以通過什么途徑提高自己的色彩敏感度和對顏色運用的把控能力。

        戴昆:我自己關注色彩方面的學習主要是在從事了一段時間設計工作之后,感覺到作為一個建筑師,長期以來在色彩方面的學習比較少,缺少體系性的、完整的知識和研究。這表現在做室內設計的時候,經常無法讓空間有更細膩的表達力。所以持續地自學了一段時間,不斷地閱讀各種不同類型的色彩書籍,做筆記,然后把每天看到的、學到的東西用到當下的設計當中去。

        我一直覺得色彩很難學習,能力的提高主要靠練習。對于設計師來說,首先要掌握一定的色彩技術知識,了解色彩常用的一些設計的手法和運用,然后不斷地在每天的工作當中嘗試,用學習到的方法做設計、做練習。對色彩的體會和使用的細膩程度,與投入的思考和練習以及設計完成的工作量是直接相關的。對于我們理工科背景的人來說,在我們的經驗里,能力就是來自于正確的方法和大量的練習,沒有捷徑。

        《設計》: 色彩研究是如何確定每一年的色彩流行趨勢的?

        戴昆:這些年以來,在國內的消費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商家設計師開始認識到色彩趨勢研究并不是個玄學,而是有方法、有論據的成果。

        簡單地說,色彩趨勢的研究、流行色的判斷是一個復合型的綜合工作。在這個工作當中,既有對當下經濟形勢、社會文化動態、消費者審美習慣追蹤等理性客觀的數據判斷,也有偏向感性的發展性探討,包括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新世代人群的人生觀、哲學觀等的探討研究。如果說色彩流行趨勢的研究是一種對于流行趨勢的預判,我更愿意說這種研究實際上是對于消費者審美變化的一種追蹤和演化路徑的分析和研究。

        具體到我們公司所做的類似研究,我們每一年都會追蹤國際上不同色彩研究機構推出來的各種成果和分析報告,然后根據我們對國內市場消費者審美的了解,進行綜合的交叉比對分析,最后做出適合國內家居市場的色彩分析內容。

        沒有什么人可以做到引領消費趨勢。研究者所做的工作只是分析和預判消費趨勢可能發展變化的動向。

        《設計》:什么樣的項目會讓您感到興奮,激發您的創作激情?

        戴昆:具有挑戰性的項目。

        對于一個設計師來說,只要是能夠發揮自己能力的具有挑戰性的項目,都是有欲望去做嘗試的,特別是之前沒有接觸過或者很少接觸的領域和范疇。遺憾的是,設計師經常是一個被動性的職業,業主委托你的時候都是有自己的考慮的,所以我們很難主動去選擇設計項目。比如前些年,我們在上海北外灘設計的建投書局,后來成為了北外灘著名的一個文化地標。但是事實上,我們公司設計書店的機會也僅此一次。

        《設計》:請介紹一下您創辦”創基金“的初心以及基金發展的現狀。

        戴昆:創基金最早由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和臺灣的10位設計師發起成立。大家發起這個設計界第一只私募公益基金會的初心,就是想感謝社會和時代給我們的機會,同時也奉獻我們自己的力量發動設計圈和相關產業界更多的人一起來做公益,來回饋社會。基金會成立幾年以來,已經做了大量影響深遠的工作,其中的一些項目也獲得了國家級的公益慈善獎項。

        應該說,在中國私募的公益慈善基金會還沒有太多的經驗,所以我們也是一邊在學習一邊在工作,去找尋更適合我們自身的、能夠回饋社會的方式。比較可喜的是,每年穩步踏實的工作,讓基金會具有了一定的資金實力,同時也持續開展著一些深入的工作,獲得了社會的肯定。

        《設計》:您如何看待設計師個人標簽這件事?您是否認同豪宅設計師的標簽?

        戴昆:標簽都是別人貼在你身上的。作為一個設計師,當你在某一個方面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和貢獻,讓大家熟知以后,很多媒體人或同行在介紹你的時候,就會給你一個簡單直接的標簽。很多年輕設計師也許會覺得獲得一個標簽是被認可的一個初級標志吧?但是那些標簽描述的基本上都是你之前取得的所謂成績,而人是不會停留在以前的。

        “豪宅設計師”這樣的標簽就更是出于營銷意圖吧?住宅就是住宅,住宅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的。或者說住宅的好與不好,是居住體驗使用功能的好與不好,與豪不豪沒有絕對的關系。設計師也是一樣的,認為做的項目越貴、設計費收的越高的設計師就越好是一種誤解。

        《設計》:室內設計專業的畢業生是否存在訓練不足的問題?您接觸的業界新人反映出室內設計教育領域存在怎樣的問題?您有怎樣的建議?

        戴昆:作為用人單位,我們能夠看到的是各個學校之間的教學機制設計和學生工作量規劃差異是非常大的。有些學校的學生在大學期間工作量只是相當于其他學校的60%,這樣的學生獲得的基礎訓練和工作的效率都可想而知。

        我個人認為,學生在學生時代應該盡量完成學生時代需要完成的那些訓練,掌握基礎知識,學校應該讓學生保持足夠的訓練強度和工作量。一個應屆畢業生應該具有相對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框架,在本科階段是很難做到深入學習和研究的,但是給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框架,至少可以保證他在日后需要自我提升和學習的時候,有跡可循。

        此外還有工作需要的工具軟件的掌握,通過大工作量的訓練讓學生具有足夠的熟練程度,這些都會幫助學生在進入工作單位以后快速進入狀態。工作經驗本身,就是要在工作中去不斷學習總結的經驗,不應該要求學生在學校期間就具備相關的能力。對于用人單位來說,我們也應該具有足夠的耐心,讓應屆畢業生在工作中通過系統的再教育學習掌握工作技能,承擔更多的工作。

        《設計》:中國文化越來越自信,中國元素在設計的各個領域都有很強的表現欲,具體呈現則良莠不齊。您曾說“(敦煌絕對是一個寶藏,)不要把傳統的東西當作傳統。”這句話如何解讀?在您看來,怎樣才算得上是對中國歷史文化運用得當?

        戴昆:文化應該是內在的、血脈當中的東西。在實際運用當中,大家會發現,我們的傳統文化被更多地以具象節點枝節的形式,運用在各種表皮包裝。甚至于很多時候,基本就是拼湊。

        就我個人而言,我希望能夠把我們的文化精神表現在我們設計的里層,而不是表層。同樣我們也不應該把我們的一些文化傳統寶藏簡單地視同為一些具象的符號,比如說敦煌。敦煌的藝術研究可以從各個方向展開,但是不只是在具象的符號方面,同樣從抽象的色彩、紋樣構圖等方面都值得研究,而這些研究的成果,可以體系化地去指導現代設計。

        《設計》:做一個好的室內設計師,應該具備哪些技能?如何繼續學習?您對工作室招聘設計師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戴昆:在生產一線的設計師實際上是一個工作強度很大的職業。一方面是每天的工作量本身,另一方面,還要不斷地觀察學習和適應市場消費審美的變化。因為更貼近消費,室內設計行業對于市場消費形勢的變化感知程度和敏感度是遠遠高于建筑行業的。作為一個室內設計師,要不斷審視自己的作品,不斷找出自己的不足,同時找出革命性的方法。

        在不同工作階段的室內設計師,學習的內容是有所不同的。首先是一邊學習技能一邊了解自我,然后練習使用技能,同時了解社會,最后是用自己的技能去幫助社會進步。

        《設計》:如果不考慮客觀因素各種限制,您此刻最想設計的東西是什么?

        戴昆:公租房和廉租房。

        《設計》:請提出一個您認為當下最值得業界討論的話題并拋出您的觀點。

        戴昆:什么樣的設計可以稱之為一個設計?什么樣的設計是一個合適的設計?設計要解決問題,但是設計難道只是解決問題嗎?如果設計只是在不同范式之間的反復選取、調用和拼接,設計的進步性在什么地方?

        當下設計師最需要的精神,是自我革命的精神,是否定自我,拋棄既往。我們要為自己的每一個設計負責,要為自己的每一個設計任務去做設計,去完成一個可以稱之為設計的設計。

        《設計》:請您和《設計》的讀者分享1-2個最近您正在關注或研究的理念/領域/問題。

        戴昆:我自己最近關注的主要是裝飾主義的題材手法與現代空間的結合運用。裝飾是人類表達幸福歡樂的一個永恒主題,在歷史上有太多的經典,太多的遺產。而作為一個當下的設計師,工業水平的發展讓我們擁有了前人所不曾擁有的加工能力和表現能力。

        就色彩領域來說,自文藝復興以后到今天我們的工業水準,油漆涂料行業對色彩的細微辨析度、解析度的表達已經控制到了一個極高的水準,這些都是前人很難達到的,而當下的設計師如果不能在工作當中去表現更細微的色彩表情就是我們的遺憾。我們要不斷地了解科技的進步,化學的進步所帶來的對色彩表現力的突破,用當下的手段完成屬于當下的設計。

        在裝飾詞匯語言上,傳統的裝飾語匯并不完全符合當下現代人的節奏和審美,這中間一定有一個分析、解構和重組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我一直以來的興趣所在。我希望我們可以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去表達當下人們對自己美好生活的贊美和歡欣。


        項目

        中海首鋼·長安云錦項目-售樓處

        “一個北京的設計公司,做北京的項目,最后做的卻離北京越來越遠,甚至有一天你發現回不來的時候,就會思考:如果這是‘最后’,要留給自己一個怎樣的交代?”戴昆問自己。

        北京核心地段的新項目確實越來越少了,所以才更想要做點什么。紅色是紫禁城的宮墻,又是百姓的嫁衣,似乎也契合歌德在《顏色論》中論述:“紅色擁有強烈的文化屬性,象征熱情與自由。”

        在空間架構上,由于建筑自身外立面分割形式及內部層高限制,戴昆對長安云錦的室內進行了模數化處理,結合原有立面的分割尺寸把室內按照1米2的單元格劃分,進而形成整體統一的序列關系。

        紅色在層層遞進的關系中貫穿始終,又不時與金屬、高光材料、水晶、玻璃、鏡面等搭配,宛如一處時尚精品店,形成對視覺的沖擊。此外,這里也映射了用建筑視角塑造室內的手法:引入玻璃幕墻,中和內外,借以構成通透的視覺感知。

        戴昆極力用時尚藝術手法表現紅,與售樓處本身定位的“奢侈品店”十分搭調。洽談空間以藍灰為底色,建筑元素、LOGO等符號,若有若現地打印在不銹鋼穿孔玻璃屏風之上,而后是由紅色造型演繹的‘燕京八景’藝術意向。層疊遞進,最終形成獨特的感官效果。

        “我試圖探索一種新的解決方案,在一個現代的空間中,體現中國建筑和品牌的藝術精華。”他說。燕京八景便是在這一理念下引出的,若隱若現的出現于空間,配合紅這一主色調,時尚與傳統合而為一,刷新視覺形象。

        比如衛生間,選玉泉趵突為意向來源,成組雕塑,模擬泉水涌出之形態,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聚聚散散形象。地面及頂面采用則反光較高的水磨石及高光鋁板材料,通過對空間內材質及顏色的反射使得整體空間在豎向關系上得以提升。至此,線條流動美、結構穿插美、色彩炫動美、光暈折射美……一 一呈現。

        提取北京傳統景觀“燕京八景”作為第三層級的主要視覺感知,并將其抽象化置于空間,三個不同層級遞進組合,將室外建筑景觀及建筑元素融合進室內。

        同時在色彩上,由一層的銀灰主色調通過折線形樓梯內外分色,主背景紅色順勢延伸至二層,形成從空間到空間的巧妙過渡,將觀者不斷引入。

        薊門煙樹:指的西直門以北的元大都城墻遺址西段,城墻遂遭荒廢,在夯土的遺址上樹木生長。

        西山晴雪:每當雪后初晴,從西山憑高臨遠,但見山巒玉列,峰嶺瓊聯,旭日照輝,一派紅裝素裹,倍極壯麗。

        西側樓梯間懸掛裝置,便取自這一瑰麗景象,用現代材質疊畫出夕陽下層層暈染的冰雪樹影。通過光線穿透,幻化出一幅光影畫卷。

        居庸疊翠:居庸關,長城三大名關之一,兩側山勢雄奇,翠嶂如屏,林木繁茂,景色幽美,故有‘居庸疊翠’之名,亦是東側樓梯處的靈感意向來源。

        這里的旋轉裝置,模擬山巒起伏,樹影層層疊疊,微風流入山澗,樹木隨風舞動枝葉的動靜之美。

        用單體符號現代螺旋律動的造型,對這一古文化做出了現代語言的詮釋。一抹中國紅,醉了幾千年,樹影投射到這些紅色上,時光仿佛也不曾流走。

        盧溝曉月:古時的盧溝橋,澗水如練,西山似黛,每當黎明斜月西沉之時,月色倒影水中,更顯明媚皎潔。

        二層參觀通道走廊用鏡面塑造出一虛一實,猶如天空與水面之交界的夢境邊緣,3輪圓形現代發光裝置,猶如明月當空,復原典故中的曠世景象。

        太液秋風:待到天氣清明,日月滉漾,而波瀾漣漪,清澈可愛,故曰太液晴波。空間內四組紅色圓形裝置,分別取水之形態,時而中心散開,時而旋動流轉,也用另一種方式演繹了品牌LOGO的形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99亚洲精品视频|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1818|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精品| 国产精品主播一区二区| 99久久人人爽亚洲精品美女|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网站|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夜色视频一级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网| 国产精品99精品久久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欧美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18p|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精品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强| 国产一成人精品福利网站| 免费精品精品国产欧美在线欧美高清免费一级在线 |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精品视频播放|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 欧美久久精品一级c片片|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 国产精品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伊人久久伊人电影| 成年人黄视频大全| 国产成人综合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9966| 久久99国内精品自在现线|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 91麻豆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