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訪:李杰 李葉
? 受訪:陳鴻俊
陳鴻俊,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校長、教授。教育部職業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動漫數字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評審專家庫專家。長期從事工藝美術理論教學與設計(工藝美術)教育研究工作,在國家級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持省級以上課題(項目)10余項,出版專著(教材)7部(其中2部分別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主持的《基于“互融”理念的高職院校“四位一體”非遺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18年),主編教材《中外工藝美術史》(第4版)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優秀教材二等獎(2021年)。
作為職業高等設計教育領域的一名老兵,陳鴻俊教授認為,職業高等設計教育應與普通高等設計教育錯峰發展,各施所長,可以而且必將在服務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發展與傳統工藝振興,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服務國家文創設計產業中高端職業群(崗位群)等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
《設計》:2019年,“雙高計劃”開啟了高職院校發展的新階段,請您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就以上內容和大家分享一下您對“雙高計劃”的理解和分析,以及院校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陳鴻俊: “雙高計劃”是繼國家實施國家示范(骨干)校建設項目、職業教育創新行動計劃之后的職業教育領域又一重大舉措,也是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重要舉措和職業教育“下好一盤大棋”的重要支柱之一,旨在致力于把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龍頭舞起來,引領帶動職業教育培養千萬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成為支撐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和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力量。
湖南湘繡產業科教園
雙高計劃建設內容主要包括:“1個加強”“4個打造”和“5個提升”。“1個加強”指加強黨的建設,是出發點;“4個打造”指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高水平專業群、高水平雙師隊伍,是建設任務;“5個提升”指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服務發展水平、學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國際化水平,是工作目標。其中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是雙高計劃的建設重點,通過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高水平高職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支撐國家重點產業和區域支柱產業發展。
在我看來,建好“雙高”校有三個關鍵詞:
一是改革,要深化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和管理機制的全方位改革,為學校發展與“雙高”任務完成保駕護航,這是根本;
二是創新,要強化創新驅動,在專業群建設、課程建設、雙師隊伍建設、教學資源建設、校企合作基地建設、校企合作機制建設等方面守正創新,為學校發展與“雙高”任務完成提供動力,這是路徑;
三是特色,要充分理解“雙高計劃”內涵,立足中國大地辦教育,在服務與支撐中國工藝美術行業與現代設計產業轉型升級中形成與凝煉特色,為學校發展和雙高任務完成提供案例與范式,這是境界。
雙高計劃對設計類專業或院校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機遇不言而喻。對入選學校而言,借助雙高計劃,可做強做優學校設計類專業群,打造支撐產業發展的設計教育品牌,整體提升設計專業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對未入選學校而言,雙高“動態調整”的機制使得每個學校都有入選雙高的機會,有激勵、有空間。而校企合作機制完善、學生設計創新能力提升、設計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提升、設計類行業規模型企業太少、國際交流不夠等都是設計類專業或院校面臨的挑戰。
學校校園一角
《設計》:請您介紹下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專業與特色。
陳鴻俊:學校創辦于1975年,2003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為湖南省唯一獨立設置的省屬公辦完全藝術設計類高校,為全國7大工藝美術類高職學院之一。2010年入選100所國家示范(骨干)校之一,2019年被教育部批準成為全國200所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之一,2019年,學校“刺繡設計與工藝”專業群入選中國“雙高計劃”專業群(A檔)。學校開設有湘繡學院、湘瓷學院、手工藝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學院、視覺傳播設計學院、服裝藝術設計學院、數字藝術學院等7個二級學院30個專業(專業方向),涵蓋了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藝術設計兩大類專業,在校生8500多人。是全國藝術設計類專業設置最齊全的高校之一。
與完美世界共建省內首家數字文創產業學院
《設計》:作為獨立設置的完全工藝美術類高職學院,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在設計(工藝)人才培養方面做了哪些探索與創新?
陳鴻俊:學校秉承“致用致美”的校訓理念,以創新為驅動,在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不懈探索,成就突出,實現了“三有”:有平臺、有抓手、有特色
一是以“兩園”為依托,打造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臺。以政校行企方式共建湖南湘繡產業科教園和湖南工藝美術創意設計產業園,相關企業入駐,學校師生深度參與,實施把專業群(學院)建在園區的產教深度融合模式,同時建立了職教集團和相關產業學院,校企育人“有平臺”。
二是以項目為驅動,創新并實施“專業+項目+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把項目導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作品即產品,教學即生產,實現了人才培養與就業的零距離對接,校企育人“有抓手”。
三是以服務文化強國戰略為己任,創新并實施“人才培養、技藝傳承、文化研究、創新研發、文化傳播”五位一體的“非遺”傳承保護與教育模式,形成了不可替代的辦學品牌,校企育人“有特色”。
刺繡技藝展演
“大師+教授”同堂授課
學生實習實訓場景
《設計》:作為一名資深的設計類高職學院的教育工作者,您如何看待普通高等設計教育與職業高等設計教育之異同?有人說,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也是中國設計的世紀,您認為中國職業高等設計教育未來發展方向怎樣?或者說,它可以在哪些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陳鴻俊:我認為普通高等設計教育與職業高等設計教育是兩種不同類型的設計教育,從本質上來說,兩者都服務于中國工藝美術行業與現代設計產業的升級發展,它們在新時代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中發揮各自的作用,沒有實質區別,僅是職業層次與分工的不同。創新是兩者的共同特質,相對來說,前者重創意表達,后者重實操技能。
外國留學生來我校湘繡學院學習交流培訓
作為職業高等設計教育領域的一名老兵,我認為它應與普通高等設計教育錯峰發展,各施所長,可以而且必將在以下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一是服務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發展與傳統工藝振興,二是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三是服務國家文創設計產業中高端職業群(崗位群)如:設計制圖、設計監理、設計營銷等,成為助推產業與文化發展的生力軍。
2018年4月,學校畢業生譚子林、劉艷冰等7人獲“湖南省技術能手”“湖南省優秀工匠”,5人獲“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
2019年4月,學校服裝專業學生譚惠文獲全球技能挑戰賽時裝技術項目金牌
《設計》:您認為中國職業高等設計教育的人才培養應在哪些方面用力?或者說,您認為職業高等設計專業人才核心能力有哪些?您對中國未來的職業高等設計(工藝)人才與設計教育有何期許?
陳鴻俊:我認為,新時代中國職業高等設計(工藝)人才應該至少具備三種核心能力:設計創意能力、設計表達能力(工藝制作能力)和科技運用能力(含信息處理、軟件運用、科技手段、新材料應用等),這也是相關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著力點。一位設計師或準設計師(工藝家)若是真正具備以上三種能力,那他在職業生涯上一定是得心應手,無往而不勝的!加強黨的領導,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才能培養出真正的技術應用型“中國設計師(工藝家)”,而未來中國設計師(工藝家)的內涵定位一定是:世界眼光、中國靈魂、時代特色。
學校每年一次的畢業設計開放展示周活動
湘繡作品展廳
學校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展示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