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訪:李杰 李葉
? 受訪:吳歡龍 格力電器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主任
吳歡龍,1998年畢業于南昌大學,一直在珠海格力電器從事設計及設計管理工作。24年深耕家電領域,任設計師期間,承擔絕大多數格力空調的經典設計,為企業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市場價值。由于工作業績出色,2004年起擔任家用空調技術部工業設計科室主任,并帶領團隊以行業第一款圓柱柜機I系列柜機引領了世界空調的設計趨勢。2011年格力成立工業設計中心,擔任工業設計中心主任至今,帶領團隊負責格力每年數百個項目開發,專業橫跨工業設計、UI設計、CMF、體驗設計等多個領域,持續拓寬設計的廣度和深度。團隊獲得中國外觀設計金獎、德國紅點等頂尖獎項三百余項。所帶領的團隊被評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
獲2021“珠海設計力-大灣區設計力”大獎“設計領袖獎”;在2021世界工業設計大會上,吳歡龍被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授予全國“十佳首席設計官”榮譽。
2021中國設計產業100強—“十佳首席設計官”頒獎現場
《設計》:您見證了格力工業設計中心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請介紹下設計中心的組織架構及工作內容。
吳歡龍:我1998年加入格力時,格力有5位專業的工業設計師,從事外觀和包裝設計,工業設計在公司一直很受重視。當時公司有兩款設計作品影響較大,一款是格力原創的小霸王風扇,市場認可度非常高,產品進入市場后迅速被各大廠商模仿;另一款是燈箱柜機,當時市場上的柜機大部分是格柵柜機,燈箱柜機的設計理念是將一個動態畫面引到柜機正面板上,這種設計在90年代非常新穎,很受歡迎。
1999年(我到格力的第二年)格力技術部成立了專門的工業設計科室,開始只有六個人。發展到2004年,裂變為三個科室,分別負責工業設計、產品包裝和產品策劃,我當時負責工業設計科室的管理工作。隨后幾年,制冷研究院及出口技術部也相繼成立了工業設計科室。2011年,三個版塊的工業設計人員正式合并,成立公司層面的“工業設計中心”。中心最開始有108人,目前已發展到300多人。
格力工業設計中心成立十周年照片
根據設計方向和專業的不同,設計中心設立了不同的科室,覆蓋公司全品類產品開發,助力公司多元化發展。如工業設計方向分別負責空調、冰箱、洗衣機、生活電器、智能產品等設計。CMF方向,負責研究產品的新材料、新顏色、新工藝;UI方向負責用戶界面設計;用戶體驗方向負責產品的用戶研究及體驗設計。保證每個版塊都在縱向有專業深度,同時又可以在橫向相互配合。
《設計》:在您看來,老牌的家電企業進入新的產品領域,面臨何種挑戰?
吳歡龍:格力一直與時代同行,在產業布局上更是走在行業前列,在進入新領域時,我們選擇了與其他企業不一樣的路。大部分企業進入新領域時大多選擇以品牌影響力和價格優勢快速打開市場,再逐步優化產品。格力“不拿消費者當試驗品”,我們選擇先將產品質量做到極致,通過市場驗證認可,再做強、做大。同時,格力研發投入不設上限,給設計帶來無限可能。
做新品類時,我們敢于克服行業難題和挑戰,很多產品都具有獨有技術,比如“內腔六年免清洗”的油煙機;可以洗羊毛、絲綢的熱泵洗護機;“零下5度不結冰、輕松一刀切”的魔法冰箱;“可以殺滅空氣中99%冠狀病毒”的空氣凈化器等大量黑科技產品。核心技術在前,市場在后,在新領域,我們相信厚積薄發的力量。
格力熱泵洗護機——“37°體感烘干不傷衣”
格力魔法冰箱——“零下5度不結冰,輕松一刀切”
《設計》:智能化、物聯網是家用電器發展的大趨勢,在您看來,怎樣的產品設計才是真正的“智能家電”?
吳歡龍:從單個家電智能化來看,國內家電產品基本已完成升級換代,但是智能家居還處在戰國時代,行業還未形成統一的系統化平臺。國內外目前還未長成在全屋家電領域的領導品牌,各品牌之間各有頭部品類,各占一個山頭,但放在智能家居的大系統里面就缺乏高效溝通,體驗欠佳。
《設計》:您認為解決此問題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吳歡龍:無外乎兩條路,要么有強大的公司做平臺,將各類廠家的產品容納進去。要么是強大的品牌自身自成體系,打造全品類高品質家電,格力在這些方面都在探索。
格力“明珠”高端套系家電
《設計》:您認為智能家電主要針對哪些應用場景?格力目前在著力開發哪些場景?
吳歡龍:從認知維度而言,包括時間和空間。從時間角度,可以一鍵開啟“回家”、“睡覺”、“起床”等用戶自定義模式;從空間角度,可以打造各區域空間的生態系統,像格力的智能語音,就實現了“萬物互聯,一呼百應”。
除了場景智能外,在看不到的方面,格力還在研究先進的AI技術。比如空調,可以在日常使用的基礎上通過AI智能算法,為用戶再次節電15%左右。因為我們更懂產品,知道怎樣的溫度人體感受更舒適,同時更節能。
《設計》:據您的從業觀察,設計在中國家電行業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吳歡龍:在家電行業內,設計地位比較高,可以說企業越成功,越重視設計。個人認為設計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設計產品。通過設計為產品賦能,給企業帶來利潤。這一階段設計主要體現在以設計提升產品的顏值、豐富產品品類等方面,為企業帶來更多利潤;第二階段是設計驅動。設計師從配合角色逐步轉化為推動角色。設計是創新交匯點,鏈接產品研發端和消費需求端。比如格力顛覆性創新圓形柜機,就是由設計主導推動的。2010年以前,市場上的柜機都是方形,設計聯動技術一起,顛覆柜機傳統形態,不僅在外觀上打破了方形柜式的傳統——“破方為圓”,同時更美觀、更省地、更安靜。中部出風也徹底解決了傳統方形柜機制熱偏弱的行業難題。該產品引領了整個空調行業的設計趨勢,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變革。目前圓柱式立式空調已經代替方形柜式空調,成為市場絕對主流。第三階段是設計系統。通過集體智慧,以最佳結果為導向,尋找最優解決路徑。由產品設計升級為組織設計、效率設計、品牌設計等整體系統設計。
格力I系列—— “開創圓形柜機新時代”
《設計》:在國產家電品牌迅猛的發展大潮中,設計如何幫助格力擺脫同質化和價格戰等窠臼?
吳歡龍:主要有兩個方面,在產品這個“點”上,優秀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趨之若鶩。在“形、色、質、用、體”等方面,有大量的創新機會。格力一直堅持“自主創新”文化,所以在技術上、設計上,每年都在挑戰自我,最終形成格力獨具特色的產品體系。
在行業這個“面”上,我們常常以俯瞰的視角,覺察設計的著力點,格力是一家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基于讓“天空更藍、大地更綠”的綠色設計理念 我們推動兩大材料方面的創新。
其一是去“裝飾件”設計,產品裝飾熱潮的興起,帶來極不環保的“電鍍”“噴涂”工藝的大規模應用。我們研發出了燙印代替電鍍、免噴涂注塑等環保工藝,引領行業良性發展,共同守護地球綠色家園。
格力免噴涂凈飲機——“凈水速熱,即享健康溫白開”
其二是2018年,我們深入研究棉麻布料的肌理質感和色彩,前后花了近兩年時間,成功研發了行業首款“布藝空調”。純凈棉麻布紋質感,與獨創材料配方及紋理相結合,讓觸感和視覺更真實,舒適,用戶在接觸產品的一瞬間,就能夠感受到產品傳達的 “溫度”。同時布藝空調更易融入家居環境,讓家更溫馨、更純粹。該產品上市后,受到了市場熱捧,隨后我們將布藝工藝運用到了更多產品。半年后,該工藝再次引領了行業發展方向,給行業帶來了新的變革。
格力“時光繪”——2019年行業首款布藝空調
《設計》:“首席設計官”的日常工作內容是什么?您最享受當中的哪個部分?
吳歡龍:更多時間是專注在設計的本職工作。從設計的角度每個產品都可以重新做一次,因此每天都會有很多新想法,不停地去實踐、探索。
設計就是享受,做熱愛的事情更是一種快樂,所以設計的每一步,都是“設計美好、享受美好”的旅行。
《設計》:從實踐經驗出發,您認為高校人才培養體系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強變革才能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優秀工業設計師?
吳歡龍:目前高校培養的設計人才素質越來越高,基礎越來越扎實,不僅是知名高校,普通高校的優秀畢業生同樣非常出眾,他們也成為了格力設計師群體的中堅力量。
與此同時,高校專業細分趨勢越發明顯,專業細分帶來專業深度增加,這是非常可喜的。如果說建議的話,第一可以加強和企業之間的互動,一個產品的全生命周期會涉及不同的專業人群,設計師很多時候只能參與到產品的部分階段。高校和企業可以進一步加強合作培養,加強學生對產品全流程的認知,不僅是在工業設計的角度,也要在比如技術、模具、工藝等角度深化對產品的全局觀。學生深入體驗產品全流程將有助于設計思維的開闊和提升,也有利于畢業后快速對接工作要求,進入角色。其次是要深入生活,設計的本質就是生活,生活的每一頁都是設計的靈感來源。最后建議大家可以多讀書,而且要讀不同的領域的書,認知打開,設計思維也就打開了。
最后,一句話和大家共勉:人類因夢想而設計,設計因熱愛而生生不息。
2019年格力與燕山大學藝術學院師生交流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