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http://www.jqjq1.com Thu, 17 Apr 2025 06:50:4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4.3.34 論局部外觀設計的法律保護 O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PARTIAL DESIGN http://www.jqjq1.com/%e8%ae%ba%e5%b1%80%e9%83%a8%e5%a4%96%e8%a7%82%e8%ae%be%e8%ae%a1%e7%9a%84%e6%b3%95%e5%be%8b%e4%bf%9d%e6%8a%a4-on-the-legal-protection-of-partial-design/ http://www.jqjq1.com/%e8%ae%ba%e5%b1%80%e9%83%a8%e5%a4%96%e8%a7%82%e8%ae%be%e8%ae%a1%e7%9a%84%e6%b3%95%e5%be%8b%e4%bf%9d%e6%8a%a4-on-the-legal-protection-of-partial-design/#comments Tue, 21 Aug 2018 01:55:13 +0000 http://www.jqjq1.com/?p=5067 寧波大學 姜逸飛

摘要:我國目前的專利立法對局部外觀設計的立法仍是空白,在授權審查、優先權的獲取以及侵權判定等方面的法律缺失,對局部外觀設計的研發者造成了實質的不公平,挫傷了其改進產品外觀的積極性。這一問題根源于我國外觀設計制度整體功能定位的錯誤。我國應借鑒世界其他國家的立法經驗,盡快將局部外觀設計納入法律保護,以充分發揮外觀設計制度激勵創新的作用。
關鍵詞:局部外觀設計 授權審查 優先權 侵權判定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8-0100-02


Abstract:China's current patent legislation of some designs is still blank, and in licensing examination, priority of acquisition and infringement determination, law is missing, which caused substantial unfair for part of the desig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dampened the enthusiasm of its improved product appearance. This problem is rooted in the fault of the overall function positioning of China's exterior design system. Our country should learn from the legislativ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put some design into legal protec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appearance design system to inspire innovation.
Keywords:Partial design  Authorization to review  Priority Infringement determination


引言

外觀設計法律制度為企業的創新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在現實中,很多的創新主要體現在產品局部設計的改進上,如冰箱的把手部分,電風扇的開關部分等。根據我國目前專利法律法規中關于外觀設計授權條件的規定,以及司法實踐中侵權判定的原則,這類產品局部的外觀設計難以得到我國專利法的保護。這一現狀不僅打擊了企業的創新熱情,縱容了剽竊者,影響了實質上的公平競爭,而且不利于我國外觀設計專利整體水平的提高。因此,為從根源上解決局部外觀設計保護缺失的問題,首先應當尋找我國立法的表面缺陷及深層根源。

一、我國局部外觀設計保護立法上的缺失

根據專利法,外觀設計必須依附于一定的產品,是美感與工業實用性的結合。但是專利審查指南對此又做了進一步的限定,在不授予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情形中排除了產品的不能分割或者不能單獨出售且不能單獨使用的局部設計,比如說電磁爐把手、電風扇開關等。

雖然這一規定并沒有將外觀設計的授權范圍明確限定為最終產品的整體,但根據審查指南可以推斷出,只有能夠拆卸、單獨出售或使用的零部件等才可能獲得外觀設計專利。而局部外觀設計設計則不滿足這一條件,它是對產品某一部分或者其中幾項的結合進行的新設計,不是指對零部件進行的設計。由此可見,我國現行立法對產品局部外觀設計的保護仍是空白狀態。

二、我國局部外觀設計保護缺失帶來的問題

我國局部外觀設計保護在立法上的缺陷已經給我國的授權審查、侵權判定等行政、司法實踐帶來了許多問題。

(一)授權審查中的問題

一方面,有的申請人由于外觀設計專利沒有實質審查,會將相近似的幾項局部外觀設計同時作為產品整體外觀設計提出專利申請。即使這些局部外觀設計能夠獲得授權,其保護范圍也不容易確定。由于外觀設計專利沒有權利要求書來明確界定專利范圍,其保護范圍是以圖片或者照片為準,簡要說明中記載的設計要點只是起解釋作用,在確定外觀設計專利的創新部分時,往往會對公知部分或慣常設計的范圍產生爭議。在目前的申請實踐中,有的申請人用實線表示產品的設計要部,虛線表示產品的輪廓,這樣既展示了所使用該外觀設計的產品整體,又突出了主要設計部位,這樣更能夠確定其保護的范圍。但在目前的審查規則下,審查員一般會要求申請人將表示局部的虛線改成實
線,結果也就難以判斷設計要部的位置了。

另一方面,即使申請人提出的幾項相近的局部外觀設計均作為整體外觀設計通過了初步審查并獲得了授權,其權利也是不穩定的。根據單一性原則和先申請原則,這些外觀設計專利日后被宣布無效的風險很高。權利人往往被迫只能選擇其中的一件專利予以保留,而在設計中和申請中付出的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都付之東流。

(二)優先權授予中的實質不公平

由于我國不保護局部外觀設計,也就沒有部分優先權。如申請人在國外提交牙刷刷毛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并在附圖中用實線和虛線表示出完整的牙刷。在優先權期限內,在中國提交申請時,即使附圖相同,但一方面虛線改為了實線,另一方面,外觀設計的名稱由牙刷刷毛圖案改為牙刷后,根據現行審查指南對優先權申請的規定,由于產品
不同,難以認定屬于相同主題,不符合享有優先權的條件。

有的學者認為,無論是要求保護整個外觀設計的申請,還是要求保護局部外觀設計的申請,首次外觀設計申請的主題均是該申請所披露的整個設計內容。對于局部外觀設計申請,附圖表示的是整個設計,而申請人要求保護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對于局部外觀設計而言,請求保護的主題是申請主題的一部分。在后申請雖然將虛線改為了實線,在沒有改變設計內容的情況下不能得出申請主題不相同的結論。

該觀點區分了申請的主題和要求保護的主題,認為只要申請主題相同就符合了優先權的要求。然而,根據目前審查指南的規定和審查實踐來看,“相同主題”的含義實際為同一產品的同一項相同的外觀設計,而產品是指要求保護的外觀設計應用的產品。因此在外觀設計所應用的產品或其部分名稱變化的情況下,難以認定是相同主題。

因此,我國對局部外觀設計保護的缺失導致申請人不能享有相應的優先權,可能會造成對抄襲者的縱容,是不公平的。

(三)無效程序和侵權判定中的困難

根據我國的專利法相關規定,我國在外觀設計專利無效程序和侵權判定中遵循的是整體觀察、綜合判斷的原則。應根據外觀設計的具體對象,采取要部判斷或者整體觀察、綜合判斷的方法。這兩種判斷方法并非互相排斥。對于外觀設計產品簡單、消費者關注的設計要部明顯的,一般可以采用要部判斷的方法;對于外觀設計產品復雜、消費者關注的設計要部較多,一般可以先進行要部比較,再進行整體觀察、綜合判斷。因此,雖然可以將工業品局部的設計看成是該工業品的設計要部,但除非產品局部外觀的改進能夠影響到整體印象,包含在后創新局部外觀設計的整體外觀設計極易被判定與在先設計相近似,從而導致被宣告無效或被認定侵權。這對后續改進創新型的局部外觀設計的設計人而言是極不公平的,專利制度在此失去了其對研發創新的激勵作用。

另外,這種評判方式是因人而異的,容易導致司法的不確定性。如在2010年的本田汽車外觀設計無效糾紛案中,專利復審委員會和一審、二審法院均認定涉案專利在前大燈、霧燈、前護板、格柵、側面車窗、后組合燈、后保險杠、車頂輪廓等裝飾性較強的部位與在先設計存在差異,但都以該差別屬“細微差別”為由,將該部分的設計特征從汽車外觀設計的“整體”中排除。而最高法院在再審中認為這些局部外觀的差異對于一般消費者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對于涉案外觀設計的整體視覺效果具有顯著的影響,與在先設計相比,不屬于相近似的外觀設計,最終做出了相反的判決。

三、局部外觀設計立法缺失的根源

我國立法中局部外觀設計保護的缺失對局部外觀設計的研發者造成了實質的不公平,不僅影響到其專利權的獲取和優先權的享有,也容易造成侵權認定的錯誤。但這一缺失究其根源,是我國外觀設計專利制度的整體功能定位錯誤而導致的。我國的外觀設計制度并不是定位于保護智力創造成果,而是和商標法一樣定位于防止混淆的產品外觀。

我國對外觀設計相同和相近似的判斷原則為混同原則,即如果一般消費者僅憑其購買和使用所留印象而不能見到被比外觀設計的情況下,會將在先設計誤認為是被比外觀設計,即產生混同,則被比外觀設計與在先設計相同或者與在先設計相近似;否則,兩者既不相同,也不相近似。這一原則注重的是產品外觀對消費者購買的影響,將產品外觀的功能等同于商標。現行專利審查指南修改為顯著影響原則,更傾向于從設計本身進行判斷,強調差別的存在及其質的要求,更接近于外觀設計保護的立足點。但是,這一原則仍然立足于外觀設計是否會使一般消費者產生誤認,即外觀設計的識別功能,而不是其保護智力創造的功能。

因此,考慮到制度整體定位的錯誤,就不難理解為何我國外觀設計制度中缺失了對局部外觀設計的保護。因為產品的部分難以實現產品的區分功能,防止消費者發生混淆的只能是產品的整體,我國外觀設計的客體才定位為產品,排除了產品的部分。實際上,外觀設計制度整體定位錯誤帶來的問題遠不止局部外觀設計保護的缺失,還涉及到創造性要求是否必要,授權判斷主體的“專業技術人員”與“普通消費者”之爭,產品相同或相近似的判斷原則,產品比較的判斷方式等。在長期使用中,產品的外觀設計有時確實會發揮區別商品來源的作用,成為事實上的立體商標。但在這種情況下,也只是外觀設計專利和商標權在同一個對象——同一產品的外觀上發生了重疊,并不代表這兩種性質不同的知識產權融為了一體。商標權保護的是該產品外觀設計的區分功能,目的在于防止消費者發生混淆,對商品生產經營者培育品牌、提高商品質量的行為進行回報。而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的是該產品外觀設計中的創新成分,目的在于避免開發者研發的外觀設計被他人剽竊,從而促進產品外觀的不斷美化,使消費者獲得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統一的產品。由此可見,即使外觀設計發揮了商標的作用,外觀設計專利仍然有獨立于商標權的功能。我國外觀設計制度定位于產品外觀的區分作用是錯誤的。

因此,只有回歸外觀設計制度的本旨,才能真正發揮這一制度對產品外觀不斷進步的推動作用。既然外觀設計制度的原意是確認并保護產品外觀中的創新成分,那么產品局部外觀的創新也應當受到保護。

四、修改立法中局部外觀設計定義的建議

我國局部外觀設計保護的缺失不符合外觀設計制度的應有之義,在實踐中挫傷了產品外觀的開發者的積極性。有的企業為了保護自己產品局部的外觀設計,不得不重疊申請產品整體和產品一部分(作為零部件來申請)的外觀設計專利,造成了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成本的浪費。對于不滿足零部件要求的產品局部,其局部外觀設計則無法得到現行專利法的保護。產品局部的外觀設計被迫借助于零部件這一中間平臺來獲得保護,本身就說明了我國現行立法中的外觀設計的概念不能自洽,因為有著足夠張力的抽象概念正是現代知識產權法在法律美學上的要求。另外,專利審查人員在執行審查指南的過程中,標準也并不統一,對產品局部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有的已經獲得了批準,有的則未被批準,從而造成了授權中的不公平。

因此,我國專利法中有關外觀設計的規定亟待進行修改。在2008年專利法第三次修改后,簡要說明的提供與設計要點的說明有利于部分解決因整體保護而產生的不利影響,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局部外觀設計保護缺失的問題。專利法外觀設計的定義應當首先進行修改,將外觀設計的范圍拓展到產品的部分。建議將其定義修改成“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或其部分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

當然,僅僅修改外觀設計的定義是遠遠不夠的,最根本的措施應當是將外觀設計制度的立足點還原于保護智力創造成果,同時系統調整外觀設計的其他規則進行配合。在法律尚未修改的情況下,仍應嚴格按照現行法律標準予以判斷,不能隨意將保護水平提高,將部分相同或者相近似,而整體觀察并不相同、不相近似的相關對比物認定為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同時,也可以充分發揮司法的能動性,在堅持整體觀察、綜合判斷的前提下,注意產品局部外觀創新對整體印象的影響,最高法院在本田汽車外觀設計專利無效糾紛案再審中的意見值得借鑒。
結語

從根本上說,外觀設計的保護水平是由社會的經濟發展程度決定的。市場競爭越激烈,消費者的需求水平越高,某類產品的外觀設計也會越成熟,越向產品的局部發展。外觀設計立法如果滯后于產業的發展,就無法發揮其激勵創新的作用。外觀設計作為專利制度的組成部分,對于我國創新性國家的建設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我國應合理借鑒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法律規定,將局部外觀設計納入我國外觀設計保護制度中,激勵企業不斷對產品的外觀作出改進,以美觀實用的產品不斷豐富我國消費者的物質文化生活。

參考文獻


[1] 梁浩.產品部分外觀設計保護[J].法制與社會.2010.(2):87-88
[2] 左婷蘭.局部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6
[3] 彭學龍.趙小東.外觀設計保護與立法模式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J].知識產權.2007(6):74-79
[4] 張靜潔.包姝晴.從汽車“撞臉”看外觀設計專利保護[J].專利代理.2015(3):89-92
[5] 吳婷.圖形用戶界面的外觀設計專利法律保護研究[D].中南大學.2013
[6] 王正澤.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標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

]]>
http://www.jqjq1.com/%e8%ae%ba%e5%b1%80%e9%83%a8%e5%a4%96%e8%a7%82%e8%ae%be%e8%ae%a1%e7%9a%84%e6%b3%95%e5%be%8b%e4%bf%9d%e6%8a%a4-on-the-legal-protection-of-partial-design/feed/ 0
論藝術中功能性與設計形式之間的轉化 ON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FUNCTION AND DESIGN IN ART http://www.jqjq1.com/%e8%ae%ba%e8%89%ba%e6%9c%af%e4%b8%ad%e5%8a%9f%e8%83%bd%e6%80%a7%e4%b8%8e%e8%ae%be%e8%ae%a1%e5%bd%a2%e5%bc%8f%e4%b9%8b%e9%97%b4%e7%9a%84%e8%bd%ac%e5%8c%96-on-the-transformation-between-function-and-des/ http://www.jqjq1.com/%e8%ae%ba%e8%89%ba%e6%9c%af%e4%b8%ad%e5%8a%9f%e8%83%bd%e6%80%a7%e4%b8%8e%e8%ae%be%e8%ae%a1%e5%bd%a2%e5%bc%8f%e4%b9%8b%e9%97%b4%e7%9a%84%e8%bd%ac%e5%8c%96-on-the-transformation-between-function-and-des/#comments Tue, 14 Aug 2018 03:19:00 +0000 http://www.jqjq1.com/?p=5041 沈陽建筑大學 公共藝術 趙 明 趙魯寧


摘要:本研究將從藝術設計的演進和設計造物的歷史關系,探討設計的功能性對于生活、文化的影響;及“日常用品”的藝術與設計在歷史中從日常用品到既存的設計作品的過程;并剖析以日常用品為主要創作媒材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在“日常用品”與“功能性”在藝術與設計兩個領域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探討。最后以各種藝術、設計作品與個人的創作當中“既存的設計形式”、“設計品”、“功能性”運用到“藝術”的方式,總結出當代藝術在設計中創作方式的三種觀點:
(1)不改變物品功能,但賦予時間與空間的變異;
(2)模仿物品被設計出來的功能當成創作元素,而并非單純地模仿設計外觀;
(3)模仿物品的外觀圖像做出視覺變異,但圖像依舊含有其物品功能的符號
意旨。希望通過此論文的探討,建立起藝術與設計之間溝通的橋梁。
關鍵詞:日常用品 設計品 功能性 既存的設計形式


中圖分類號:J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8-0096-02


Abstract:The study will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esign's functionality on life and culture from the evolution of art design and the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of design cre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daily necessities " in art and design in history from daily necessities to existing design work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ngle colors of "daily necessities" and "functional" in the two fields of art and design.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ree kinds of ideas about how to design the contemporary art in the way of art in the form of design and function in various works of art, design work and individual creation.
(1) does not change the function of the item, but gives the time and spacevariation;
(2) imitates the design of the object as a creative element, rather than simplyimitates the design appearance;
(3) imitates the appearance of the image to make visual variations, but the image still contains the symbol of its function. Hoping through this paper to establish a bridge between art and design communication.
Keywords:Daily necessities Design Functional Design form

引言

研究觀察到當今社會中的藝術創作者有時會單純強調關于自身創作的高度精神性,只關注藝術作品的表達而逐漸與社會脫節產生孤傲與崇高感,使得藝術作品雖然強調源于生活,結果卻離生活很遙遠;設計師做設計,基本上并非出于個人一己的考慮,主要是為了滿足人類需求,所以研究人在各個層面的使用行為,預測該如何在使用上更加舒適,設計師必須了解到一般的社會需求,進而研發出各式各樣符合人體與人性的商品,也漸漸地與個人化的藝術創作漸行漸遠。藝術與設計這兩個詞匯不斷在作者的學習過程中出現,因此對這兩者之間的異同有著相當程度的迷惑。

在近幾年觀參觀過的大小不同的設計或藝術展覽中,總能看到二者互相引用的地方,但卻又標明著自己所屬的領域,在反復重疊的過程當中,漸漸地無法厘清兩詞之間的真正差異,界線越分明,反而越模糊;越是通過分類詞匯強調彼此的區別,反而更沒立場,藝術與設計間真的需要通過詞匯來做分類嗎?是否有一種東西存在于兩者之間成為彼此溝通的橋梁?
設計涉及了非常多的方面,本文抽取出兩者的決定性差異作分析,即設計出來的東西必須具備“功能性”,藝術的存在可以單純只為了藝術本身,也就是人的“精神性”。藝術家通過自己的觀察與理解,創作出來的作品讓觀者觀看后,產生共鳴,某些作品甚至可以療愈心靈,甚至可以影響社會,讓大眾有更多的多元思考面向;因此,藝術作品本身
就是極具功能性的,本研究試圖通過了解設計品的功能性和既存的設計形式來創造出藝術品,進而轉化設計品所創造出來的實用價值與既定印象,使其進入藝術品的精神性范疇,讓被設計出來的物品不單純只是被改變成藝術作品,而是依舊強調出對象原本被制造出來的功能價值。本文將設計品定義為一個有設計的物品,所以本論文要探討的就是“物品”的功能性被轉化為藝術作品時的各種狀態。

第一章:設計造物與文化的社會關系

“設計”一詞,源自于拉丁文 Designate,原意為構思、計劃,包含繪畫、視覺傳達、建筑……等,隨著時代與其時空背景,不斷變更含意。時至今日,設計的內容更加復雜,納吉主張“設計并不只是表面的裝飾,而是指具有某種用途、目的,并且統合了社會性、經濟性、技術性、藝術性、心理性及生理性等諸要素,且在生產的軌道上,計劃或設計可
能產生的制品技術”。

設計的詮釋隨著時間演進范圍越來越大。設計逐漸從一個初稿的構思,慢慢轉變為現在談論設計時,直覺會聯想到物品的使用功能與實用價值,到了 21 世紀的今天,物品被制造除了擁有上述所談論的各種性質,更增加其商業評估判斷,然而進入到商業價值體系進行產品制造的時候,其被制造的因素也更加復雜,商品生產主要取決于是否有其吸引力,進而讓消費者有購買欲望,從構思階段就已經進入到各種層面的考慮(如消費族群、市場定位及價格等),再繼續往后發展商品的造型、顏色等細節,在商品進入市場后,任何我們拿起來的商品,背后都有無數并非商品本身價值的考慮,一個簡單的商品選擇,背后卻乘載了無數社會文化架構下的涵意。
物品的創造與設計創新,都直接地改變了社會結構,某些時候,物品的發明是因為外界物質而開始的,火的發現使得人類開始有了更豐富的進食文化與餐桌禮儀,更加精致的器物發明,導致了大量生活起居器具更加豐富,強化了人類設計造物的能力。從上述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演化過程中物品的創造由內而外地改變了人類心理及社會環境,隨著時代演進而不斷推陳出新的物品,更改人類觀看與生活的方式,現今藝術扮演著從生活文化中予以省思的角色,必須了解物品改變的社會情境,從觀察中得來的信息,傳遞出設計所承載的文化力量,通過藝術創作,可以更加針對性地對生活提出質疑,更進一步理解隱藏在每個物品背后的含意。

問題意識

“生活即是藝術”或者“藝術就是生活”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口號,在各大藝術亦或設計的展覽中,已經看到許多作品不斷地觸及這樣的理念,設計性的展覽也在許多重要的美術館里展出,藝評家王柏偉在《設計》一文中提及,“對許多藝術家藝術與設計是如此明顯,以至于藝術根本不需要操心任何有關設計的問題。但有鑒于許許多多藝術家也設計對象與程序,我們必須說明為什么藝術家一方面能夠區分藝術與設計,但另一方面卻又能跨越藝術的界線從事設計:藝術與設計的差異看來并不妨礙兩者之間具有某種共同的基礎。藝術與設計兩者的界線與共性的探討或許能幫助我們深化對藝術自身的基礎認識,并在藝術創造上重新找到某種自外而內的動力來源”。

本文討論設計一詞的出發觀點雖然與王所談及的有所區隔,他談論的是藝術家通過設計手段來作藝術創作,而本文探討的則聚焦到設計品被設計出的“功能性”衍伸而成的藝術作品,上述描述里,王期待藝術創作可以通過設計重新找到某種由外而內的來源,在這個最為核心的立基點上與本文不謀而合,一個藝術多元沒有邊界的時代里,試著搜尋圍繞在我們生活中的事物主體,了解觀察并轉化那些被我們習慣的已知,不只是在表象上下功夫,本文真正要探討的問題是如何通過“設計品的功能性創造出藝術品”?

第二章 設計品功能性與文化和藝術的關系

設計從早期的手工藝產品、工廠生產為到現代型態的產生、延續和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人類第一次運用自身的智慧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行為,設計也伴隨產生。

石器工具可能是最早的設計品。人演化到與猿有所別區后,開始了文明和造物歷史,有了文化,即有社會性的意義產生,使得人類在生活中各個層面上得以展開,首先通過設計體現的是物質生活的文化性構成,設計文化也是人類最具交叉性的文化型態,也與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有密切關聯。設計的發展體現了人類對于功能的追求,也個別發展出形式、實用與審美的文化品味。

人類改造自然,發展文化,則受文化影響越大,也會使文化效力更強大。而設計作為一種“功能”的載體,器具的發明和應用,首先就是圍繞人類的基本需求而展開,以實用功能的解決為前提。
“功能性”在生活文化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擁有功能性器物決定了文化的發展,設計的原初等于從人類最底層的生理需求下發展而來,而藝術則是滿足了前面五種需求之后,才開始擁有自我實現的需求,因此筆者以設計品的功能性作為藝術創作的前提,追溯最底層生理需求產生的文化意識,論及功能性在藝術創作中扮演的角色。

(一)將已知的事物未知化

何謂“Re-Design”。 簡單來說,就是重新設計的意思。回到原點,重新審視我們周遭的設計,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來探索設計的真實性。從無到有,當然是種創造;將已知的事物未知化,也是一種創造。

原研哉提出“將已知的事物未知化”,重新審視我們周圍的設計。本文探討的設計并非只是如何設計一個產品,而是探討所謂設計品在設計過程中被賦予的精神象征,原研哉談及藝術與設計的相異的處,指出藝術具有相當的個體性,而設計基本上并沒有自我表現的動機,是由社會上多數人發現的共有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即包含了設計的本質,過程中會產生人類共同感受到的價值觀或精神,即上述提及設計與生產過程中被賦予的精神象征。

(二)日常用品視為設計品

生活中使用的日常用品,將其視為設計品,若將設計視為前述中早期的造物行為,久而久之自然變成了大眾所熟知的“日常用品”,通過時間改變了人們對物品的觀感,但設計品與日常用品的共通點還是基于“實用價值”,也就是它們之間主要服務人類日常生活所需的“功能性”。

“設計”從定義來看,是在制作成品之前的計劃或草稿,是為了完成各種需要被制作來增強讀者理解的方式,如:建筑物、衣服、產品甚至是藝術品的前期工作,換句話說,藝術家在思考藝術品的過程也可以理解成設計的一環;所以如果大家視日常用品為理所當然的“非設計品”,是因為不覺得這些東西還有“被設計”的空間,有趣的是現在所謂的設計師不斷地去設計各種不同的椅子,因為設計必須要符合可以被人類使用的功能性物品,所以依舊建立在這些基本對象上。日常用品的功能依舊是多數設計品在設計的過程與計劃草稿必需的元素,即使是經典名椅,就其椅子的功能性,也只不過是回歸到日常生活中“坐”的需求延伸而來,回到最初被設計過的物品本質,才能理解功能性在文化社會中所占據的角色,而更加注重“設計”這個名詞。

(三)設計給予便利后的隱憂

“當科技正要重新改造世界時,卻往往犧牲了蘊藏于生活中的美感價值,當技術與經濟匹配并引領世界向前邁進的同時,生活中的美感也正不堪于此瞬息萬變而發出哀鳴。”原研哉上述這句話直接講到的是科技日新月異,為了達到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又想將新的科技融入產品中,不經思索地加入新科技,沒有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人們真正需求的普遍性,將美學價值犧牲,只為了大量生產符合人類欲望的商品。

設計的基本原則是為了更便利人類的生活,所以設計品非常強調實用價值,與其相近的觀點認為,為了符合人類需求而被犧牲的人性價值,例如汽車與飛機爆炸性地改變了空間與時間的感覺,這些物品所帶來的便利是毋庸置疑的,但隨之而來的影響也急劇增加,例如大量的工業制品將個體漸漸消弭,無個性化的生產將異己排除。設計品在整個時代脈動中所扮演的角色,褪去物品實用的價值,其實就如同媒體一般有著改變人類的魔力,任何一個新的設計品出現都象征著新的符號語言,除了本身擁有的功能外,也改變了我們掌握的信息與生活方式。為了刺激消費,新的物品不斷推陳出新,時代的脈動強勢且快速地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步調。越是方便人類的設計,越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人們通過網絡不需要再互相依賴即可自行完成各種事情,如買賣、郵寄與匯款等,剩下的就只有在網絡上尋求一些藉慰與談天,智能型手機造就的低頭族現象,陌生朋友在網絡上問候生日快樂,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只剩下虛擬的文字溝通,地球村所訴說的理念是因為比以往更加方便聯系與交通,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像村落一樣;但諷刺的是,人反而就是從這些便利而開始疏遠。
結論

回歸到論文所關心的主題,透過歷史、設計或藝術領域的相關探討,最后以各種藝術、設計作品與個人的創作當中“既存的設計形式”、“設計品”、“功能性”運用到“藝術”的方式,總結出當代藝術在設計中創作方式的三種觀點:

(1) 不改變物品功能,但賦予時間與空間的變異。

(2) 模仿物品被設計出來的功能當成創作元素,而并非單純地模仿設計外觀。

(3) 模仿物品的外觀圖像做出視覺變異,但圖像依舊含有其物品功能的符號意旨。

物品在原先創作之初被賦予的功能若是直接被看成一個物品,而沒有依附在被創造的功能上去思考原來的對象,它只會被藝術創作者當成一個具有美學探討的物品,而沒有思考背后設計師為物品醞釀出來的精神,進入物品的核心價值,設計之所以影響整個社會的動脈,必有其實用價值之外的精神意涵。通過研究了解設計影響了整個美學,而美學無法獨善其身,我們必須面對我們所擁有和缺失的,感性地觀察物品功能所帶來的藝術意義,而并非單純一味地使用它,卻不去了解它。知道如何使用并不足以理解一個東西,而是知道如何使用之后,思考超過其原本擁有的物件性質與功能,本論文聚焦在探討現實生活中的日常用品,這樣的探討為日常用品與設計品之間打開了一個溝通的橋梁,也將“功能性”和“既存的設計形式”帶入成為藝術創作的主要元素,將設計與藝術在可被探討的范圍擴展開來。

參考文獻


[1] 李正.李細珍.王伊千.中外聯合開發藝術設計學研究生 國際課程研究 .[J].設計.2016(15):104-105

[2] 林楊程.環境藝術設計的符號學解讀.[J].設計藝術研究.2017:64-65

[3] 朱琦.綠色理念下產品設計教學探析——評《產品設計方法學》.[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1-102

[4] 俞佳迪.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對“東方設計學”的誤讀.[J].新美術.2016:42-43

[5] 李安.現代視域下藝術設計論的發展.[J].大舞臺.2015:71-72

[6] 詹和平.作為研究的設計——關于設計學研究生教育基本問題的探討.[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5:23-25

]]>
http://www.jqjq1.com/%e8%ae%ba%e8%89%ba%e6%9c%af%e4%b8%ad%e5%8a%9f%e8%83%bd%e6%80%a7%e4%b8%8e%e8%ae%be%e8%ae%a1%e5%bd%a2%e5%bc%8f%e4%b9%8b%e9%97%b4%e7%9a%84%e8%bd%ac%e5%8c%96-on-the-transformation-between-function-and-des/feed/ 0
竹材料景觀小品的構成設計與應用探究 FORMATION DESIGN AND APPLICATION REASERCH OF LANDSCAPE SKETCH MADE BY BAMBOO MATERIALS http://www.jqjq1.com/%e7%ab%b9%e6%9d%90%e6%96%99%e6%99%af%e8%a7%82%e5%b0%8f%e5%93%81%e7%9a%84%e6%9e%84%e6%88%90%e8%ae%be%e8%ae%a1%e4%b8%8e%e5%ba%94%e7%94%a8%e6%8e%a2%e7%a9%b6-formation-design-and-application-reaserch-of-l/ http://www.jqjq1.com/%e7%ab%b9%e6%9d%90%e6%96%99%e6%99%af%e8%a7%82%e5%b0%8f%e5%93%81%e7%9a%84%e6%9e%84%e6%88%90%e8%ae%be%e8%ae%a1%e4%b8%8e%e5%ba%94%e7%94%a8%e6%8e%a2%e7%a9%b6-formation-design-and-application-reaserch-of-l/#comments Thu, 03 May 2018 03:12:18 +0000 http://www.jqjq1.com/?p=4939 浙江農林大學 于乃浩

摘要:在景觀設計愈加追求生態性的背景下,資源范圍廣,易取得的,低成本的竹材料逐漸受到設計師的青睞而被應用于景觀中,但目前竹材景觀小品的運用仍依賴于竹編工藝和對已有景觀的模仿。文章以原竹材料景觀小品為研究對象,通過大量資料搜集和分析,提出了竹材料景觀小品的構造單元和單元組合模式。基于現有的搭接構造工藝,基本單元的組合研究有助于竹材景觀小品的創新運用,為設計師提供竹材料小品設計的基本思路,并為現場實踐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竹材料、景觀小品、結構設計

中圖分類號:TU759.4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8-0160-03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pursuit in landscape designingthe low cost and accessible bamboo materials are applied in landscape building. However, the landscape sketch designing used to rely on the semi-finished weaving products or mimicking those existing landscape.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al unit and the unit combination models of bamboo material landscape sketch are put forward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a lot of date and cases. Based on the existing joint craft, the research on units is helpful to the innovative use of bamboo landscape sketches, which provides designers the basic idea of designing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practice.

Keywords:Bamboo materialsLandscape sketchFormation design

前言

目前國內外竹材料景觀小品的應用方式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利用竹材自身的材料特點和工程特性,如根據竹材受熱彎曲的特性制作各種藝術造型的竹編景觀。二是將竹材與其他材料進行組合。例如將竹與不銹鋼等現代材料結合增強其穩定性,既能夠實現設計的功能目標,又能夠實現其生態意義。三是將竹材進行再次加工提高其物理、化學性能,如竹復合板等。根據使用范圍,竹材景觀小品主要應用于觀賞型、功能型、景觀裝飾物三大類。本文主要探究各類原竹材料景觀小品的構成與應用。

一、竹材小品應用研究意義

許多優秀的竹材小品尚被應用在竹博園和竹建筑的展覽中,而沒能被應用在實際項目建設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眾對竹景觀認知度不夠,另一方面是設計師對竹景觀工藝沒有深入了解,在設計中不敢使用竹景觀小品,也沒有設計實踐的經驗。當前,“工匠精神”要求設計師深入現場進行設計實踐已經成為趨勢,文章對竹材景觀小品構成的探究將為竹構景觀小品的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提供借鑒意義。

二、竹材料小品特性

(一)工程特性

1.強度:竹材質地輕盈但強度大,不同品種和生長年限的竹強度有所不同。竹材的抗拉抗壓強度也明顯優于木材,竹材的靜彎曲強度、抗拉強度、彈性模量等數值一般為木材的兩倍。[1]

2.密度和可塑性:竹材的密度根據品種不同有一定區別,一般來說密度大的竹種,其竹材硬度大,抗壓強度高,彈性小,如剛竹、毛竹等。而密度小的竹材硬度小,抗壓強度低,彈性大。如慈竹、撐桿竹等。[2]

3. 干縮性:竹材干縮率較低,在徑向、弦向表現出相異性,弦向干縮率最大,徑向次之,縱向最小。[3]

(二)景觀與生態特性

竹材在華東、西南地區廣泛種植,材料容易取得,且竹材料體量輕盈,運輸方便,施工難度較低同時易于拆卸,因此竹構景觀小品的造價也相應較低。此外,竹文化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如竹材所象征的高雅氣節,常受到庭院主人的喜愛。而竹材豐富自然的顏色和極具鄉土氣息的肌理則能很好地適應鄉村景觀。在生態特性方面,竹材是可再生資源,建造能耗相比于鋼材、木材等都要低,作為有機物也可在自然條件下降解,是典型的可持續性景觀材料。

三、竹材料小品構成

通過整理國內外現有竹景觀小品的應用形態,筆者認為原竹材料景觀小品構成可歸納為竹桿、竹篾、帶枝竹三種基本形式以及七種肌理單元。相同或不同的基本形式和肌理單元的組合、搭接可形成具有不同功能性和藝術性的組合單元,這些組合單元經過進一步的創意處理可形成具有不同觀賞、使用價值的竹構小品。

(一)竹材料小品的構成單元

1.三種基本形式 :竹竿、竹篾、帶枝竹作為三種基本形式有著不同的工程特性。竹竿指原竹經砍伐后形成的自然形態,其保留了竹材自身的剛性、強度、韌性,可用于結構支撐或排列成墻。竹篾指剖削成一定規格的竹皮,有著良好的韌性,可自由彎曲,主要應用于竹編工藝,在我國長江以南區域竹編工藝歷史悠久,其中以浙江東陽、嵊州、安吉、四川等地為盛。在景觀小品設計中,竹編工藝應用范圍廣泛,精致的竹編產品可應用于景區標志物編織,景觀裝飾物等。在近年來的浙江、福建、成都等竹制品應用歷史源遠區域的美麗鄉村建設中,竹編常被用于鄉村生活場景的營造。鄉村中常用的竹家具、竹制漁牧農耕用品能夠很好地反映生活氣息和場所精神,如竹簍、竹筏等。帶枝竹是指鳳尾竹等干莖較細的竹類經去葉處理后直接應用的形式,如大量的帶枝竹組合在竹雕塑中可以模仿鳥類羽毛的造型。[4]

2.七種肌理單元:在景觀中,“肌理”從形態構成學角度考慮,可包含質感、紋理、圖案的組織關系三層含義。而肌理單元在竹構景觀中則是竹材經過不同方式的解構、剖切后形成的,具有不同形態特征的基本單元(如圖1)。

圓柱單元最為常用即原竹的自然圓柱形態,其強度較好,形態完整,在景觀中應用廣泛,通過搭接工藝可形成多種組合體態。

半圓柱單元可形成碗裝容器,盛放水、種植土等,在景觀配飾和庭院小品中使用可形成種植景觀或竹水景別有韻味。

縱剖單元根據所剖位置不同可形成多種剖切形式,主要可分為三種單元體,其展現了竹內部肌理的同時,又自然地形成了不同的藝術形態。

橫剖扁平單元可形成環狀體,其體量輕盈,通過拼接組合可形成不同的圖案組織。 

斜剖單元在端部形成尖銳體,能夠穿透一定強度的物體,常用于基部固定、榫接等用途。

(二)竹構單元的組合與應用形式

在實際竹材景觀小品的應用中,大多為上述基本單元的組合應用。在組合應用的過程中,往往還伴隨著對單元組合的變形扭曲、排列組合、造型處理等方式(如圖2)。 

屏幕快照 2018-05-03 上午11.10.27.png

1.排列組合:此類應用方式最為常見,通過竹構單元的組合,可形成不同體量的組合單元。不同形式組合的單元組合經過剖切、美化、填充可形成不同功能和藝術性的景觀小品。

此類組合還包括構架的搭接,部分小品體量較大,接近景觀建筑,但又需保持輕盈體態,一般使用較厚的竹篾編織搭接框架后用薄竹篾填充,形成半開放的空間。如位于浙江省臨安縣太陽鎮雙廟村用于“稻鴨共養”農業模式的鴨寮,采用原竹片彎曲成為一個竹拱,然后將多個竹拱交叉并置成為“繭寮”的結構骨架,再在骨架之上編織竹篾作為圍護。內部有飼養分區,隔而不斷,讓空間更加富有層次,從外觀上看,“繭寮”是一個有虛實變化的半橢球體,竹篾的自由排列使內部空間在光線下形成豐富的光影變化(如圖3)。

2.變形扭曲:竹竿形式的單元自身具有良好的韌性,且經過燒制冷卻后可以完成定型,而竹構單元排列后進行扭曲變形也可形成具有特點的組合肌理。如四川成都竹園中的竹傘廳和竹波浪景墻。在中心使用竹桿捆扎組合作為支撐后,竹制傘廳的外側使用了彎曲的竹竿,通過橫向綁接固定完成外圍的支撐,扭曲的竹竿給傘廳的外立面帶來了優美的曲線,增添了藝術效果。(如圖4)竹波浪景墻在竹竿組合排列的基礎上變形,竹竿頂部統一固定,竿體按一定角度向外逐漸突出,在剖面上形成曲線,使景墻表面極具張力,給人以視覺沖擊(如圖5)。

3.造型處理:造型處理是竹編景觀和竹雕塑的主要構造方式,竹編景觀大多依賴經驗豐富的竹藝師傅,將竹篾編織構造成生活器具、裝飾品等。竹雕塑則利用肌理單元的搭接,按照一定造型構造成雕塑,常用于景區標志物的構造。如安吉竹博園孔雀雕塑, 雕塑身體采用一定長度的竹桿組合,按照孔雀形狀進行綁接處理,在尾部則采用帶枝竹的大量組合作為孔雀尾部造型,生動形象(如圖6)。

(三)竹材料與其他材料結合

竹材景觀與其他材料的結合是豐富竹材景觀藝術性和功能性的重要手段,如金屬、玻璃、塑料、陶瓷,碰撞出不同材質間的層次美感,更加豐富、多元化,而在目前景觀小品中主要應用有以下三方面。[5]

1.竹材與水結合:原竹材料有著中空的特性,尤其是柱形,半柱形可用于通過水流或盛水容器。如日本園林中竹洗手缽,利用竹的管狀結構接入水源,水從竹內部流出用于洗手或落入斜剖的竹管排出,流水之間形成水景小品。(如圖7)此外,竹材還可用于景觀水車、竹筏等生活性小品的構造。

2.竹材與景觀照明設施結合:竹編工藝和景觀照明的結合應用方式主要以竹編產品與景觀燈具的結合,如杭州西溪濕地的竹編景觀燈,迪士尼樂園的竹雕燈等。燈源透過竹編形成的鏤空處可形成斑駁的光影,別有一番韻味。另外,利用竹子柱體中空的特點也可將竹竿制作成景觀燈具,如貴州的貴州茅石鎮中關村人行橋,將景觀燈安裝在竹竿端部分,電線布置與竹竿內部。竹竿自然的排列在景觀橋的兩側,與橋身和周邊環境渾然一體,形成具有自然氣息的現代景觀照明設施(如圖8)。

3.竹材與種植材料結合:竹材自身可作為種植材料,但也可通過搭接形成具有藝術造型的花缽和種植容器(如圖9)。

屏幕快照 2018-05-03 上午11.10.46.png

(四)竹材搭接與構造工藝

在竹材景觀小品中,各竹材單元的連接方式尤為重要,在目前的建造中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類(如圖10)。

1.捆綁法:捆綁法一般使用韌性和力度比較好的棕繩或蔑笆,對相鄰竹材單元進行連接,但此類方法外觀粗糙、穩定性和耐久性都較差。棕繩在使用前可經過油浸,并結合鐵絲使用,可增加韌性和連接穩定度。[6]

2.釘接法:釘接法應用最為廣泛,將螺栓或通過打釘器將鋼釘打入竹材單元之間完成連接,該方法隱蔽性高,但由于竹材纖維容易縱向劈裂,釘接法容易影響竹材單元的工程強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榫接法:榫接法通過竹材加工制成的榫頭與榫眼結合,依靠竹材自身的摩擦和相抵固定,雖能最大程度展現小品自身構造,別具韻味。但其應用受到工藝的限制,穩定性不佳,在現代竹景觀小品中常與釘接法結合。

4. 鋼結構連接法:鋼構連接法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型方法,有著穩定性好,易于拆卸安裝的特性,且生產安裝更容易采用標準化的尺寸和工藝,常用于竹材與地面、以及重要的節點之間的固定。在大型竹景觀雕塑或建筑中,常在與鋼構相連接的竹材端部灌注混凝土,再通用螺栓、鋼筋掛鉤、金屬箍、卡扣等與基礎連接。[7]

屏幕快照 2018-05-03 上午11.10.51.png

總結

竹材料作為具有較強文化適應性的鄉土材料,具有良好的景觀特性。目前市場上原竹材料資源豐富,而竹材景觀小品構造形式萬變不離其宗,對于其構造單元和單元組合方法的了解有助于設計師進一步發揮創意,將竹材小品應用于不同的場景設計之中。

參考文獻

[1] 季正嶸 . “竹構”景觀建筑的研究 [D] . 上海 : 同濟大學 . 2006 17-19

[2] 李鵬 . 竹材園林建筑與小品的調查與研究 [D] . 浙江 : 浙江農林大學 . 2014 10-11

[3] 茍銳 . 馬澤群 . 游憩景觀公共設施的竹材設計與應用方法探討 [J] . 設計藝術研究 . 2015 . 5 (5) : 98-99

[4] 游明芳 . 竹材小品在園林中的應用研究——IU鳳凰山森林公園“嗜山竹海”景區為例 [D] . 長沙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2015 32-33

[5] 許懋琦 . 淺議竹編工藝產品的設計與創新 [J] . 設計 . 2014 (09) : 155-156

[6] 李鵬 . 竹材園林建筑與小品的調查與研究 [D] . 浙江 : 浙江農林大學 . 2014 10-11

[7] 周文韜 . 竹材及其衍生材料在景觀中的運用 [D] . 重慶 : 西南大學 . 2015 . 15-16

]]>
http://www.jqjq1.com/%e7%ab%b9%e6%9d%90%e6%96%99%e6%99%af%e8%a7%82%e5%b0%8f%e5%93%81%e7%9a%84%e6%9e%84%e6%88%90%e8%ae%be%e8%ae%a1%e4%b8%8e%e5%ba%94%e7%94%a8%e6%8e%a2%e7%a9%b6-formation-design-and-application-reaserch-of-l/feed/ 0
現代裝飾材料及施工工藝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DECORATIVE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http://www.jqjq1.com/%e7%8e%b0%e4%bb%a3%e8%a3%85%e9%a5%b0%e6%9d%90%e6%96%99%e5%8f%8a%e6%96%bd%e5%b7%a5%e5%b7%a5%e8%89%ba%e5%9c%a8%e7%8e%af%e5%a2%83%e8%89%ba%e6%9c%af%e8%ae%be%e8%ae%a1%e4%b8%ad%e7%9a%84%e5%ba%94%e7%94%a8/ http://www.jqjq1.com/%e7%8e%b0%e4%bb%a3%e8%a3%85%e9%a5%b0%e6%9d%90%e6%96%99%e5%8f%8a%e6%96%bd%e5%b7%a5%e5%b7%a5%e8%89%ba%e5%9c%a8%e7%8e%af%e5%a2%83%e8%89%ba%e6%9c%af%e8%ae%be%e8%ae%a1%e4%b8%ad%e7%9a%84%e5%ba%94%e7%94%a8/#comments Thu, 03 May 2018 03:09:12 +0000 http://www.jqjq1.com/?p=4937 廣東科技學院 何繼業

摘要:現代裝飾材料以及其施工工藝被廣泛應用于布置環境當中,致使被裝飾的環境顯得優雅靚麗。文章從現代裝飾材料所具有的特征入手,針對現代裝飾材料以及其施工工藝對環境藝術設計所具有的修飾作用,淺議現代裝飾材料從所處環境和適用范圍方面,以其所具有的質感、肌理、色彩和光色等的結合,對其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提出了現代裝飾材料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并說明現代裝飾材料在今后的一些發展趨勢。

關鍵詞:現代裝飾材料;施工工藝;環境藝術設計;發展應用

中圖分類號:TU238.2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8-0158-02

Abstract:The modern decorative materials and it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the layout of the environment, resulting in the dec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being elegant and beautiful.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decorative materials, the modification of modern decorative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modern decoration materials from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applicable scope, combined with its texture, texture, color and color etc., and its application on the environment in art design,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modern decorative materials and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explains the modern decoration material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Modern decorative material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人們對環境藝術設計要求也日益提升,現代裝飾材料也越來越被重視。現代裝飾材料是對室內外空間環境進行裝飾的重要載體,使用其對室內外環境進行裝飾,需要給予精心設計,方能體現它對環境裝飾的效果。運用現代裝飾材料進行相應環境裝飾,必須根據設計方案,再通過現代裝飾材料所具有的質感、色彩、圖案、形狀和尺寸等多種因素來體現和實現,當然,它還必須附加精湛的施工工藝,才能最終將所需要的環境裝飾得面貌一新。在對環境進行裝飾的過程中,對現代裝飾材料的選擇則是一種重要因素,也是在對環境進行裝飾中設計的關鍵,更是利用施工工藝做好環境裝飾的重要條件,因此,這就有必要對現代裝飾材料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給予相應的了解,對現代裝飾材料所具有的功能給予相應的掌握,并以此決定裝飾設計者對現代裝飾材料的材質最后選擇,以設計和施工決定著裝飾設計者對環境裝飾的審美價值取向。

一、現代裝飾材料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它的功能

現代裝飾材料對環境進行裝飾的目的是通過環境裝飾設計活動來美化與優化環境,進而以必要的裝飾來保護某種環境或建筑的主體結構,保證環境使用者處在一種舒適、溫馨與優雅的生活與工作環境當中。

(一)現代裝飾材料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現代裝飾材料是指那些所有被可用于環境裝飾工程的材料,它們具有不同顏色、質感和使用性能等方面的基本特征。現代裝飾材料在對環境進行裝飾的使用中往往具有它積極一面和消極方面的兩面性 。在一般情況下,現代裝飾材料都具有一定的抗壓性、防撞性、耐磨性,同時也有一定的保溫性、隔音性和防滑性等,并以這些的特性對環境具有一定的保護功能和裝飾的美化功能。不過,它們同樣還要其消極的一面,即對裝飾后的環境污染問題,不能排除現代裝飾材料所含甲醛和苯等有害物質,引發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二)現代裝飾材料所具有的功能

1. 保護結構的功能。現代裝飾材料裝飾環境均需一定的支撐載體,如建筑物中的墻體、樓房的樓板或者是屋頂以及必要的戶外支架等,但不論是哪一種裝飾材料的承重載體或結構,一旦被現代裝飾材料所裝飾,除具有一定的遮擋風雨作用以外,還具有了一定的保溫隔熱作用、防止噪音、防止滲漏和防止風沙等的作用,同時,還可使裝飾材料承重載體或建筑結構具有了一定的耐久性,并對承重載體或建筑結構具有一定的保護功能。

2. 裝飾的美化功能。對現代裝飾材料的使用主要是通過這些現代裝飾材料所特有的裝飾性功能來實現對環境的裝飾美化,用來提高環境的美感藝術效果。各種現代裝飾材料所具有的裝飾功能都是通過它的色彩、不同的線型圖案和不同的質感來體現。現代裝飾材料所具有的色彩是裝飾美化環境的重要因素。現代裝飾材料不同的色彩,可對環境裝飾出不同的美感感觀,是體現現代裝飾材料美化功能的重要元素,而對環境裝飾的施工工藝的使用,又是提高對環境裝飾美感的再升華,精巧的環境裝飾設計與新型施工工藝的使用,可將現代裝飾材料的色彩與環境裝飾施工工藝給予有機結合,使其在對環境的裝飾中更能體現現代裝飾材料的美化功能。

3. 裝飾材料的適用功能。人們選擇對生活或工作環境的裝飾,往往都需要根據所需環境需求進行有選擇性的裝飾,而現代裝飾材料則又是有了它們的適用性功能。環境裝飾既在于對現代裝飾材料的選擇,也在于對環境裝飾當中的設計,更在于對環境裝飾施工工藝的使用。裝飾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美化環境,還為了體現人們對環境的適用性。所以,現代裝飾材料不論是在生產上,還是在色彩、圖案、形狀和尺寸設計上,都已經對裝飾的環境適用性給予了較為充分的考慮與設計,所以,這給人們對選擇現代裝飾材料對裝飾環境的適應性提供了較大的選擇空間。

二、現代裝飾材料及施工工藝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一)現代裝飾材料質感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1. 同一材質感現代裝飾材料的組合應用。在裝飾施工中,對同一木材飾面板進行墻面裝飾或組合形成家具時,施工人員可根據裝飾設計方案,以巧妙的對縫、拼角或壓線等施工手法,通過對裝飾材料面板的肌理進行合理的橫縱紋理的設置,按照裝飾面板紋理的走向以及裝飾面板肌理微差和肌理凹凸的變化,來體現裝飾面板的有機組合。這是施工人員對現代裝飾材料在施工工藝中所要給予注意的問題,并體現現代裝飾施工工藝在裝飾活動中的設計應用。

2. 相似質感現代裝飾材料的組合應用。各種木材所建造的木質質感裝飾材料具有不同的紋理或肌理差異,比如像桃木、梨木或柏木等木質質感的裝飾材料,因它們所生長的地域和年輪周期均各有不同,因而所形成的木質紋理或肌理也有所不同,但它們均屬木質裝飾材料,具有類似性,所以,在使用類似質感木質裝飾材料過程中,則是需要施工人員按照施工設計,采用現代施工工藝,對它們在組合使用裝飾中必須根據各自紋理或肌理實施巧妙對接,以體現它們的合理性,進而彰顯它們在裝飾中的美感化。

3. 對比質感現代裝飾材料的組合應用。裝飾設計往往為體現較好裝飾效果,會將幾種質感差異較大的現代裝飾材料實施組合。比如對木質裝飾材料與自然裝飾材料的組合,木質裝飾材料與玻璃隔斷的組合等,裝飾設計人員的設計更需施工人員采用現代施工工藝,對所需要裝飾的環境進行較好的施工。現代施工工藝對處理對比質感現代裝飾材料的組合則是需要講究一定的施工藝術,除了使用材料對比組合手法來實現裝飾環境優美的目的以外,同時還要運用平面與立體的有機組合、大與小的有機組合、粗與細的有機組合、橫與直的有機組合和藏與露的有機組合等施工技巧,將它們組合成和諧的裝飾形象。

(二)現代裝飾材料光色的應用

現代裝飾材料在裝飾某種環境中并不是孤立的,它既需要有必要的光影配合,又需要有色彩的配合,使其在較好的視覺條件下體現裝飾美的環境。光色作為現代環境裝飾的重要元素,施工人員在施工工藝應用上必須要考慮裝飾材料對光色的匹配。現代裝飾材料體現光色往往需要通過現代裝飾材料的色彩而予以調整或體現,對所需裝飾環境光色較暗之處,在施工工藝中需要以現代裝飾材料的色彩進行合理調整,即需要以淺色或白色裝飾材料給予烘托,以是較暗裝飾空間或環境有較好的光色。同樣,在光色較好的空間或環境,所使用的現代裝飾材料的光色則可依據所裝飾空間或環境選用較為協調的裝飾材料色彩,但總體上不宜使用那些白色或過于淺色的現代裝飾材料,以免使裝飾空間或環境的光色過于奪目。不過,施工人員在進行裝飾施工中,還是需要按照裝飾設計方案進行嚴格的施工,因為裝飾設計人員在對裝飾進行設計時,已經將所使用的現代裝飾材料的色彩給予了設計,只需施工人員在具體的施工中,不要用錯裝飾材料,并將不同裝飾材料按照它們的光澤、紋理、粗細或冷暖色調進行較為合理的施工搭配既可。

(三)木質裝飾材料在裝飾環境藝術中的應用

木材在我國被運用的時間相當悠久,它所具有的韌性和相應的絕緣性均比較好,而且不同的木質裝飾材料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性以及各自不同的用途,如今木材已成為裝飾領域之中主要的裝飾材料。木質裝飾材料既有木質面板材料,也有骨架材料。

1. 木質裝飾材料——板面材料的應用。板面材料在裝飾環境藝術中的應用主要是指裝飾之中的“面子工程”,使裝飾環境達到一種藝術性和實用性和諧統一的審美境界。例如,在使用木地板對室內環境進行裝飾時,其施工藝術必須體現對室內環境裝飾藝術的要求,并盡量顯現它們的裝飾藝術,需要施工人員將木地板的紋理進行科學處理,體現紋理走向的一致性,以使房間室內所裝飾的環境更顯典雅和親切,表現房間室內環境的親和性,為房間室內環境營造出一種和諧的氛圍。如榆木木質裝飾材料所表現的是一種深色調,具有莊重典雅之色,它在裝飾環境當中往往可以作為淺色調的點綴之物,也可用作地板的裝飾。榆木木地板裝飾房間室內環境,比較受人歡迎,主要取決于它具有較好的防滑作用,對老人和孩子的行走有著地感穩健、不容易摔跤等好處,同時,它所具有的自然古樸氣息,在體現自然美當中還有較好的環保效果。

由于木質裝飾材料的木質不同,它們在展現各自裝飾的特征也有所不同,像楓木木質和白樺木質裝飾材料主要是一種淺色調,以其表現環境的裝飾藝術,則適合于其他淺色裝飾材料一起來共同烘托一種需要光色較好的空間環境,并適于使用在光色較暗之處。

2. 木質裝飾材料——骨架材料的應用。骨架材料在裝飾環境藝術中的應用主要是指裝飾之中的“骨子工程”。骨架材料的應用,同樣需要給予精心設計,施工人員必須按照現代施工藝術的設計方案進行施工。在一般情況下,木質骨架裝飾材料往往用于門窗骨架、隔墻和樓梯護欄等,也多用于戶外裝飾環境當中的支撐架,作為固定、支持和承重作用的一種裝飾材料。

目前,裝飾材料市場上所具有的木質骨架裝飾材料有兩種,即硬質木料的骨架裝飾材料和輕質木料的骨架裝飾材料。在具體的環境裝飾使用中,如果是需要作支持、固定和支撐作用而需要使用木質骨架裝飾材料,其裝飾藝術所選用的當然應該是硬質木料的骨架裝飾材料,反之,則可使用軟質木料的骨架裝飾材料,但不管是什么樣的木質骨架裝飾材料,其都具有材質較松,不易變形而且紋理美觀的特點,它們是裝飾材料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裝飾品。

結語

現代裝飾材料及施工工藝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旨在強調對裝飾環境進行提前謀劃,并進行較為完美的環境裝飾設計,然后根據裝飾環境所需,再對現代裝飾材料進行正確的選擇,為環境裝飾打下先前性基礎。對現代裝飾材料在裝飾環境中的運用,其所使用的裝飾施工工藝也是一個關鍵,只能由具有掌握一定專業裝飾施工藝術的工作人員實施裝飾施工,才能較好體現一定的裝飾藝術。但不論怎么強調,裝飾環境藝術設計是做好在環境的重要環節,只有良好的裝飾設計,才能體現其對環境藝術裝飾的設計結果,只有按照裝飾設計方案進行一絲不茍的施工并采用現代施工技術,才能將環境藝術設計效果充分展現出來。所以,現代裝飾材料及施工工藝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需要在設計與施工彼此的緊密配合中,來最終體現現代裝飾材料對環境裝飾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萌萌 . 朱曉冬 . 王敏 . 談繪本在室內軟裝飾中的應用 [J] . 山西建筑 . 2012 (29) : 245-247

[2] 張翌 . 空間設計與裝飾藝術——對現代裝飾中軟裝飾設計的探討 [J] . 現代裝飾(理論) . 2012 (09) : 137-138

[3] 王葆華 . 翟勝增 . 室內空間中光與影的軟裝飾功能 [J] . 美術大觀 . 2013 (01) : 125

[4] 湯佳 . 后現代風格在建筑室內設計中的應用方法研究 [J] . 設計 . 2016 (07) : 154-155

[5] 張愛研 . 宋平 . 多元·情趣·品質——室內空間軟裝飾設計發展趨向 [J] . 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 . 2012 (06) : 37-39

[6] 周舟 . 談傳統民居裝飾圖案的視覺語言 [J] . 設計 . 2015 (09) 132-133

]]>
http://www.jqjq1.com/%e7%8e%b0%e4%bb%a3%e8%a3%85%e9%a5%b0%e6%9d%90%e6%96%99%e5%8f%8a%e6%96%bd%e5%b7%a5%e5%b7%a5%e8%89%ba%e5%9c%a8%e7%8e%af%e5%a2%83%e8%89%ba%e6%9c%af%e8%ae%be%e8%ae%a1%e4%b8%ad%e7%9a%84%e5%ba%94%e7%94%a8/feed/ 0
滇西南地區住居環境構成要素 ——以云南佤族民居為例 THE CONSTITUTIVE FACTORS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N SOUTHWEST YUNNAN ——A CASE STUDY OF WA DWELLINGS IN YUNNAN PROVINCE http://www.jqjq1.com/%e6%bb%87%e8%a5%bf%e5%8d%97%e5%9c%b0%e5%8c%ba%e4%bd%8f%e5%b1%85%e7%8e%af%e5%a2%83%e6%9e%84%e6%88%90%e8%a6%81%e7%b4%a0-%e4%bb%a5%e4%ba%91%e5%8d%97%e4%bd%a4%e6%97%8f%e6%b0%91%e5%b1%85/ http://www.jqjq1.com/%e6%bb%87%e8%a5%bf%e5%8d%97%e5%9c%b0%e5%8c%ba%e4%bd%8f%e5%b1%85%e7%8e%af%e5%a2%83%e6%9e%84%e6%88%90%e8%a6%81%e7%b4%a0-%e4%bb%a5%e4%ba%91%e5%8d%97%e4%bd%a4%e6%97%8f%e6%b0%91%e5%b1%85/#comments Thu, 03 May 2018 03:08:23 +0000 http://www.jqjq1.com/?p=4935 北京服裝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 楊金月 

摘要: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帶有地域特點的少數民族民居文化被現代化的進程侵蝕著。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聚集最多的地區,佤族是其中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緬邊境一帶地區及向中南半島延伸至泰國北部。我國佤族先民,改革開放以前,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民居主要建于半山腰,為適應山地及潮濕的氣候,建筑形式多以干欄式為主,也有部分受到漢族文化影響的民居為四壁落地式,大部分受傣族住居形式影響較大,房屋形式多為干欄式竹木構架。本文試圖通過對佤族民居實地調研,選取有代表性的佤族村落進行比較分析,試圖得出滇西南地區傳統民居構成要素,希望通過本文研究有助于傳統民居的更新與發展。

關鍵詞:佤族;茅草房;干欄式;傳統民居;

中圖分類號:TU-8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8-0156-02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makes the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eroded by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Yunnan is one of the largest ethnic groups in China. The Wa is one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It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ino-Burmese border area and extends to the southern part of Thailand. China's Wa ancestors, 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live a slash and burn life. Residential buildings mainly built in the hillsid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mountain and humid climate, architectural forms and more to dry bar-based, but also part of the Han culture by the impact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for the four walls, and most of the larger forms are effected by Dai residents. The form of the house is mostly dry bar-type bamboo fram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nd out the elements of the traditional houses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Yunnan province by trying to find out the typical Wa residential villages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Wa people, and hope that this study will help the renew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houses.

Keywords:Wa; thatched cottage; dry column type; traditional residence

引言

作為我國眾多少數民族之一的佤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神秘色彩。關于佤族的形成,《云南各族古代史略》書中這樣記載:“到了唐宋時期,濮人已分化成‘樸子’和‘望’兩族,前者形成今天布朗族的崩龍族(現稱德昂族),后者形成今天的佤族。”

一、滄源佤族村落與民居現狀

云南佤族民居主要分布在瀾滄江南段以西和薩爾溫江以東之間、怒山山脈南段。佤族所處的區位較為特殊,由于山區交通不便,造成了與外界的聯系和交往有很大困難,地理位置的邊遠性,遠離國內的主要政治、經濟和文化發達地區,佤族民居主要依靠自給自足方式維持生計。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佤族特有的民族特點。佤族村落的向心式、離散式布局形態,說明了佤族人們內向性格特征。

改革開放后,傳統民居受到現代文化旅游的沖擊,原始面貌的古村落已變得極為稀少。滄源縣和西盟縣是我國僅有的兩個佤族自治縣,也是我國佤族人口分布較多的區域,其中滄源縣翁丁村佤族村落原始風貌保留最為完好。西盟縣佤族民居受旅游開發影響,傳統民居受破壞程度較大,多數佤族民居已經發展到第二代,也有發展到第三代,從民居建筑形式發展來看,傣族民居的發展較快于佤族。 發展到第三代的傣族民居,其建筑材料已經被土、磚塊等現代材料所替代,傳統的就地取材已不復存在;為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傳統的功能空間被現代功能替代;佤族民居中最重要的火塘,在現代建筑中已消失于人們的視線。民居形式的改變,意味著傳統民居的生活習慣也會隨之變化。第三代民居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即是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民族文化交融的結果。第三代民居的產生和發展大大地提高了佤族和傣族人民的生活質量,同時對傳統民居的保護和發展也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和挑戰。

二、滄源佤族民居類型

佤族村落分布形式分為向心式、離散式等,佤族民居受到傣族和漢族影響,傳統佤族民居大部分受傣族影響較大,由于生存環境和民族交流的原因,佤族和傣族的傳統民居似乎有著極為相似的地方,但又都有著各自的特點。他們世代生活在山區,為適應山地地形及潮濕氣候,建筑形式多為干欄式,同樣世代生活臨近的兩個民族,傣族則作為較強勢的民族,生活也比較富裕,而佤族則處于弱勢民族。

(一)干欄式建筑

干欄式建筑是山地房屋住居較為適合的建筑形式。佤族的干欄式民居,其歷史淵源可以從滄源境內的崖畫上追尋。有一個把房屋建在樹上的圖形,屋頂靠八根柱子支撐,立在一棵畫有樹干、樹枝和須根的大樹上,可謂“依樹搭巢而居”。由此可知,佤族民居建筑的歷史久遠。佤族干欄式民居房屋較傣族民居干欄底層架空高度要低矮一些。有日本學者鳥越憲三郎稱之為“高床式住房”,并認為這種樣式的房屋是經稻作農耕民族的祖先合理設計出來的。佤族的干欄式房屋與傣族相似,房屋分為上下兩層:二層住人,底層架空,用于飼養牲畜和堆放柴禾之所,佤族干欄式房屋其底層架空高度僅為1米多高,被稱為“木掌樓”,屋頂是由兩坡面再加上兩端的圓弧形屋面組成,屋面檐口較低,幾乎與架空曬臺平齊。佤族民居一側的曬臺,超出屋檐滴水線。較大的曬臺也有的分為上下兩層,高度相差40厘米左右,曬臺是用來休息、交談和人們勞作的空間,由于室內光線不足,即使室內有火塘閃爍的火光,也不能夠滿足在室內做手工藝活所需要的光照度,半開敞的曬臺空間大大彌補了室內光線不足的使用空間(如圖14)。

(二)四壁落地式建筑

佤族民居建筑形式除了干欄式以外,佤族還有一種比較獨特的民居形式,建筑外形看起來像是一個巨大的罩子,被稱為“雞罩籠”。建筑外形像是一個大罩子,室內布局完全被超大的圓弧形茅草屋頂籠罩著,低矮的屋頂幾乎接近地面,進出口就在圓弧形屋檐的一側挖一缺口,有很強的標志性(如圖58)。

屏幕快照 2018-05-03 上午11.07.49.png

三、 佤族民居中的自然與人文因素

原始佤族過著刀耕火種、時常遷居的生活。佤族人長期生活在大森林中,對大自然有著更加濃厚的情感色彩和精神寄托。佤族人們崇拜自然神靈,認為萬物有靈,從生活方式、房屋布局、宗教信仰等,無不能夠使人深刻感受到佤族人們對自然神靈的尊崇與敬仰。

(一)自然因素

佤族人們主要生活在阿瓦山地區,房屋也是建在半山腰區,由于山路曲折交通阻礙等因素的影響,又因佤族人們缺少與外界的聯系,自給自足的生產生活方式,因此佤族靠山吃山成為了他們的生存首選。這種特殊的限制條件,一方面使得佤族經濟的落后,另一方面由于佤族人們長期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大自然成為了佤族人民賴以生存的客觀條件,大自然的奧秘成為了佤族人們心目中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神圣之說,同時也鑄就了佤族人們在建造自己居所的時候,形成了佤族民居獨特而神秘的色彩。

翁丁村所在的阿瓦山區,正是山林圍繞和云霧繚繞之間,屬于亞熱帶氣候,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村內海拔在1600~520米之間,翁丁村的氣候比較溫和,四季沒有明顯的區分,平均氣溫21.5℃。在很大程度上,濕度、溫度、采光等的不同,氣候也決定著所在地區民居建筑的形式,同時決定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翁丁村的阿瓦山民居,清晨的民居仿佛就是人間仙境般,半隱半露的干欄式茅草房,只有走到近處才能夠看清房屋的結構。半山地區并不規整的盤山道路,依山而建的民居住宅,都是基于現有自然條件基礎上進行建造,這里的房屋和道路與自然融合得相得益彰。房屋的選址一般會靠近水域邊緣,住屋材料采用當地現有的建筑材料,如竹、木等山林間自然生長的物種,建造的房屋,能夠與山林樹木融合為一體,房屋仿佛是森林中自然生長的一樣。

(二)人文因素

20世紀50年代以前,佤族幾乎不與外界交往,思想的固化,不接受外來新事物的進入,長期以來處于封閉狀態,這阻礙了佤族的發展。同時也正是由于佤族保守的思想,得以形成了佤族獨具魅力、別具一格、帶有神秘色彩的佤族文化。對于宗教的信仰,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等,都離不開神靈的影子,在疾病與災害面前,祈求神靈保佑。同樣與佤族生活在山區的臨近民族“傣族”,兩個民族之間有著很多相似之處。例如,佤族與傣族雖然所屬不同族系,但百濮系、百越系都是上古時期的古老民族,傳統民居有著共同相似之處,在民居類型上均屬于本土型,民居分布的地域類型也同處溫熱地區的低熱平壩、低熱山地間。由于傣族是占有強勢地位的民族,對佤族傳統民居有著較大影響。建筑形態上,與傣族同時干欄式建筑,材料的使用上,主材多用竹、木,房間面積上,傣族住屋面積要大于佤族,這是由于佤族的經濟普遍高于佤族,也由于佤族長期受到傣族這個強勢民族的壓迫。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歷史、審美、宗教的發展對于一個民族的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

結語

傳統民居不是文物,任何時候都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著,在研究傳統民居時,首先要用發展的觀點對待,而不是把傳統民居的概念局限于某個特定的時間段,這有背于對傳統民居的真正理解。文明傳承的核心不僅僅是形態和符號,更重要的是內涵和思維模式。作為山地文化的物質載體,佤族民居無論是其建筑本身,還是其文化內涵都對我們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大禹 . 云南少數民族住屋——形式與文化研究 [M] . 天津大學出版社 . 199706

[2] 楊大禹 . 朱良文 . 云南民居 [M]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1012

[3] 魏德明 . 佤族文化史 [M] . 云南民族出版社 . 200106

[4] 朱良文 . 傳統民居價值與傳承 [M]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1107

[5] 張正軍 . 文化尋根 [M] .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200901

[6] 伯納德 .魯道夫斯基著 . 高軍譯 . 沒有建筑師的建筑 : 簡明非正統建筑導論 [M] . 天津大學出版社 . 201110

[7] 諾伯格.舒爾茨著 . 尹培桐譯 . 存在 .建筑 .空間 [M]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1990

[8] 諾伯格 .舒爾茨著 . 施植明譯 . 場所精神——邁向建筑現象學 [M] .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2010

[9] 張捍平 . 翁丁村聚落空間與居民居住行為關系的研究 [D] . 北京建筑大學 . 2013

[10] 何平 . 從境外諸國文獻和傳說看佤族的形成 [J] . 思想戰線 . 2006 (06) :107-110

[11] 余曉蘭 . 云南翁丁佤寨特色文化旅游產業體系建設與管理研究 [D] . 云南師范大學 . 2015

[12] 胡冀珍 . 云南典型少數民族村落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 [D] .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 2013

]]>
http://www.jqjq1.com/%e6%bb%87%e8%a5%bf%e5%8d%97%e5%9c%b0%e5%8c%ba%e4%bd%8f%e5%b1%85%e7%8e%af%e5%a2%83%e6%9e%84%e6%88%90%e8%a6%81%e7%b4%a0-%e4%bb%a5%e4%ba%91%e5%8d%97%e4%bd%a4%e6%97%8f%e6%b0%91%e5%b1%85/feed/ 0
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IN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http://www.jqjq1.com/%e5%9c%b0%e5%9f%9f%e6%96%87%e5%8c%96%e5%9c%a8%e7%8e%af%e5%a2%83%e8%89%ba%e6%9c%af%e8%ae%be%e8%ae%a1%e4%b8%ad%e7%9a%84%e4%bc%a0%e6%89%bf%e4%b8%8e%e5%88%9b%e6%96%b0-inheritance-and-innovation-of-regiona/ http://www.jqjq1.com/%e5%9c%b0%e5%9f%9f%e6%96%87%e5%8c%96%e5%9c%a8%e7%8e%af%e5%a2%83%e8%89%ba%e6%9c%af%e8%ae%be%e8%ae%a1%e4%b8%ad%e7%9a%84%e4%bc%a0%e6%89%bf%e4%b8%8e%e5%88%9b%e6%96%b0-inheritance-and-innovation-of-regiona/#comments Thu, 03 May 2018 03:04:18 +0000 http://www.jqjq1.com/?p=4933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陳坎友 方莉玫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傳播速度不斷加快,特別是在國際環境藝術設計思潮的影響下,往往忽略了我們原有的優秀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狀況不佳,應尊重相關的應用原則,采用恰當的應用方法進行設計,從而達到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的目的。

關鍵詞:地域文化; 環境藝術設計; 傳承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J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8-0154-02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the speed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s accelerating. Especial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we often ignore our original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in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is not good. The relevant principles should be respected and appropriate design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Keywords:regional culture, environmetal art desig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一、關于地域文化及環境藝術設計的概念及相互關系

(一)關于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長期形成的歷史遺存、文化形態、社會習俗、生產生活方式等,并在一定的地域條件下,如海洋、山脈、河流,以及氣候特點乃至獨有的人文精神等,對某個地域的諸多影響。”[1] 它往往是經過一個比較長的周期才慢慢形成的,并且在形成過程中不斷地變化,慢慢地趨于穩定,并形成特色鮮明的獨特文化,最終印上了地域的印記,具有很明顯的地域性、傳統性和獨特性。隨著城市進程化發展及中國國力的提升,中國地域文化的地位作用越來越明顯,再加上地域文化的研究體系不斷完善,為地域文化的傳承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關于環境藝術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是對人類生存環境進行優化設計,協調人、地關系的一門學科,其本質是在科學和藝術的基礎上對環境進行再創造,是具有邊緣性和綜合性的創意學科。[2] 設計從業人員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通常都是綜合分析當地的自然環境、文化、習俗習慣等因素后,最終做出能滿足人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設計。這樣的設計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審美性。由于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科綜合性因素,其涵蓋的內容相對比較廣泛,按照學科特點可以概括劃分為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園林景觀設計、室內設計、陳設設計、展示設計等。總之,環境藝術設計要以自然生態環境為研究基礎,協調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社會環境三者關系,從而實現藝術與科學理論的有機結合。[3]

(三)關于地域文化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

地域文化往往是在地理環境、文化、習慣習俗、歷史等特定的環境下形成的,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傳統性和獨特性,并且對自然環境、文化都有特定的要求。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候,環境藝術設計作品往往是存在于特定的地區、氣候或特定的環境當中,也同樣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傳統性和獨特性。環境藝術設計與地域文化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及相互影響。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理念中,環境藝術設計除了考慮自身的審美性、藝術性外,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如何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以及人文環境,也就是設計與地域文化高度融合。讓地域文化得到了傳承,環境藝術設計得到了重生,最終實現地域文化和環境藝術設計相互依存和共同發展。

二、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傳承中的應用狀況

近年來,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國際設計思潮的影響下,各大中小城市都在拆除舊建筑、舊村落,豎起了一棟棟充滿現代感的高樓大廈,導致很多地區和民族在城市化進程的過程中一步一步忽略了自身原有的文化特征,慢慢地趨于同化,慢慢地喪失了其文化本身的地域性、傳統性和獨特性。中國著名的建筑師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王澍先生曾經說過:“再過幾十年,中國的城市里頭,大家還能說我是中國人嗎?這個城市所有的和中國傳統的一切都會徹底地鏟平,剩下了幾個像文物一樣的保護點,剩下的東西放在博物館里”。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對地域文化的傳承理念不夠重視。從目前環境藝術對地域文化的傳承情況來看,普遍存在下面幾個問題。

(一)拷貝、抄襲情況嚴重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地位的不斷提升,特別是習總書記對“美麗中國”理念的提出,人們越來越注重傳統文化建設,如何將優秀的地域文化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相結合,是國際環境藝術設計思潮的新理念、新趨勢。在設計的文化傳承的過程中,也涌現出一批優秀的設計師以及一批高質量的作品。但是,也同樣折射出一些弊病,比如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拷貝、抄襲情況特別嚴重,很多作品都是對優秀進行偷梁換柱、相互拼貼或偏向趨同。這種沒有經過調研、分析、思考、提煉過的設計作品,難以達到傳承與創新的目的。

(二)地域文化符號的堆砌拼湊

在進行地域文化元素提取的時候,往往要對地方的人文、歷史、習俗等進行深入的調研,再經過深思熟慮,最終提煉出一些對應的設計符號元素。但是在現實中,很多環境藝術設計師對于地域文化中的設計符號元素只是進行簡單的“堆砌”,并沒有對符號元素進行提煉,也不理解其出處、關聯、隱含意義等,從而不能從深層次挖掘出其中的精髓,只是將符號元素直接硬生生地貼到設計中。這樣失去了地域文化符號傳承的意義。

三、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傳承過程中的應用原則

環境藝術設計應立足當地歷史、文化等地域因素對自然環境進行特色設計,是國際環境藝術設計思潮發展的新方向。所以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傳承應用時,要遵守下面幾個應用原則。

(一)尊重自然,實現環境藝術設計與自然環境高度融合

設計者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要尊重自然環境,在傳承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做到創新。近幾年來,有建筑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獎”獲獎者中,不管是2012年的王澍、2016年智利建筑師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還是2017年的西班牙三位建筑師拉斐爾·阿蘭達、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爾塔。他們無不都是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尊重自然環境的代表。特別是剛公布的2017年普利茲克獎中,普利茲克獎評委會這樣去評價獲獎者的作品:“拉斐爾·阿蘭達、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爾塔的作品之所以能實現建筑與地貌景觀的無縫關聯,既是因為他們對當地歷史、自然地形、習俗和文化以及種種區域特征的充分理解,也是因為他們對光線、陰影、色彩和季節細致的觀察體驗。不論是建筑物的選址、材料的選擇還是幾何造型的使用方面,他們總在突出自然環境,并將其引入建筑內部”。中國著名的文學家林語堂筆下是這樣描述理想中人居意境的“宅中有園,園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從以上可以看出,遵守自然環境是環境藝術設計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只有注重設計與地域環境自身的協調與融合,才能夠設計出有地方特色、本土精神氣息的作品。

(二)發揚傳統,實現環境藝術設計與地域文化高度融匯

在立足于地域文化背景下進行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首先要做到的是對當地歷史、文化、習俗和自然地形、地貌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再結合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理念,才能夠達到傳承與創新的目的。在很多舊城區改造的過程當中,往往都是把原有的東西徹底鏟除,最終再建起一棟棟新“古董”,這樣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失去了實際的意義,也背離了環境藝術設計的理念。所以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區域文化,應該做到不盲目復制和理性繼承,其最好的方式是做到傳統與現代設計的有效融合,實現地域文化“活的繼承”。中國著名的建筑師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王澍先生在富陽文村改造項目中,前期利用大量的時間進行調研走訪,對當地的地域文化做好充分的認識和理解。并且改造的過程尊重村民的習慣以及意見,在對待老房子的問題上做到或就地重建,或是根據每個房子不同的風格進行深度改造,并做到遵循修舊如舊原則。另外在材料的應用上,堅持用具有本土情懷的材料作為建筑的外立面設計。例如:杭灰石墻、抹泥墻、斬假石墻、夯土墻等材料應用。并且保留用灰、黃、白的三色基調,以達到他理想中的美麗宜居鄉村景象。就像在王澍經常說的那樣:未來的鄉村,其實是一種“隱形城市化”的狀態,有生態的環境,有傳統的歷史,有現代化的生活。

(三)理性繼承,實現環境藝術設計與現代技術高度融匯

隨著經濟、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環境藝術設計全球化日益明顯,慢慢地吞噬傳統與歷史的年代,我們將逐漸失去本土價值觀、本土藝術和本土風俗等,傳統的印記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在認識和理解歷史的同時,要學會結合現代新材料、新技術,靈活運用本土的符號,舊元素新應用或舊元素新材料相互結合,讓傳統與現代的元素能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和諧共生,做到對地域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延續。古典的厚重與時代的靈動是互相輝映的,不能因為追求古典而缺乏時尚色彩,我們需要利用時尚的審美力量來挖掘傳統的價值。[4]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如何做到設計的本土性、多樣性和時代性,是我們環境藝術設計首要考慮的問題。著名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先生在蘇州博物館新館設計中,強調的就是“中而新,蘇而新”的設計理念。“蘇”主要體現在與蘇州古城風貌和人文內涵的融合;“新”主要體現在用材上。[5] 例如在中庭的屋頂設計上面,造型元素上主要是以三角形與菱形為主,通過形體的相互交叉變換,形成了更加多姿的效果,另外,在材料上將傳統的木梁和木椽構架系統換成現代的開放式鋼結構,整個設計中將傳統精神與現代材料進行完美結合,對傳統的元素進行重新詮釋。

四、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的運用方法

(一)深入本土,尋找歷史印記

在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要做出具有本土氣息,地域特色鮮明的設計,第一步就是要進行前期的設計調研,要對當地歷史、文化、習俗和自然地形、地貌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并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第二步是對調研所得的素材進行有效收集、歸類、提煉。第三步是融入調研素材進行創造性的設計,這樣設計出來的作品才能夠植根本土,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同時能夠對地方的歷史文化保護起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由中國當代著名建筑師梁建國先生設計的鄭州《伏羲山美景·素心園》作品,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經過5年多時間的努力,梁建國先生很好地將伏羲歷史文化、自然地形地貌環境與建筑設計完美融合,實現了天人合一的完美意境。呈現給我們不是單獨的建筑,也不是獨立的景觀,而是一幅幅中國意境的山水畫面。

(二)傳承傳統,創新地域符號

在環境藝術空間設計中,地域符號的應用通常有下面幾種用法:第一種直接應用符號,就是從地域文化中提煉出含義獨特的圖形,將其符號化,并應用于空間中。第二種是在設計中融入符號,并用象征手法進行表達。第三種是把符號隱含于作品中,并呈現為具有本土文化精髓的無形意境。由國際頂級設計師Dharmali設計的黃山悅榕莊是以的徽州地域文化為基礎,將自然環境與人文進行完美融合,營造出具有徽派建筑風采、中國水墨畫的韻味、閑適高雅的理想人居環境。特別是仿木構的坡頂、粉墻、黛瓦、馬頭墻等建筑元素的提取進行創新應用,使建筑與周邊環境能夠彼此融合,讓悅榕莊酒店能夠與周圍景致宛如一體。

(三)置入主題,凸顯特色設計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主題性的表達是設計的靈魂。一般是通過對環境藝術設計空間的設計來表達一種主題思想,設計師對本土文化、自然環境、材料、功能等因素分析整合,并加以設計師的文化內涵、審美觀和生活感受等方面因素融合后得出來的。[6] 在設計初期,設計者往往要費盡心思對設計現場進行考察、思考,篩選出一些有用的、能夠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符號元素、色彩、材質、陳設等信息內容,最終進行總結、歸納,并融匯一起形成相應的主題信息。要想做出特色鮮明的主題設計,必須得從前期的設計策劃開始著手,只有設計策劃將主題要素定位明確后,后期的規劃設計、整體建設再圍繞這一主題進行特色設計,最終才能夠形成主題文化明確、文化品味突出、個性鮮明的主題形象。中國當代著名建筑師孟凡浩先生在富陽東梓關村落改造的項目中,在主題形式上面,主要借鑒了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江南民居畫作的神韻,以其富有節奏和韻律的屋頂線條為切入點,形成一條條連續而不對稱而充滿節奏感、韻律感的曲面屋頂,在材料上,則選用最為經濟且充滿本土氣息的磚混結構形式,然后配上以白涂料、灰面磚與仿木紋金屬格柵,這樣既能夠凸顯本土主題又富有時代氣息。就這樣形成了一幢幢獨具江南水鄉韻味的新農居,引起了社會各界關注。

結語

綜上所述,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狀況不佳,應尊重相關的應用原則,采用恰當的應用方法進行設計,從而達到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的目的。

基金項目:清華大學2015年柒牌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基金項目(編號201502號);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課題“嶺南古典園林的造園藝術與文化” (批準號:XYYB1603

參考文獻

[1] 孫 遲 . 祝清爽 . 論地域文化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J] . 設計 . 2015 (13) 64-65

[2] 付春濤 . 論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承 [J] . 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 2014 . (4) 194-196

[3] 周紅衛 . 傳承地域文化 . 發展特色設計藝術教育 [J] . 美與時代(上). 2013 (2) 28

[4] 霍慶福 . 地域文化設計特點在室內設計中的延續 [J] . 藝術評論 . 2015 (6) 110

[5] 唐瑤 . 賈尚宏 . 地域文化在現代城市建筑設計中的表達 [J] . 四川建筑 . 2011 (2) 45

[6] 吳宗敏 . 探討嶺南餐飲空間本土化設計的傳承與創新 [J] . 南方建筑 . 2010 (6) 85-86

]]>
http://www.jqjq1.com/%e5%9c%b0%e5%9f%9f%e6%96%87%e5%8c%96%e5%9c%a8%e7%8e%af%e5%a2%83%e8%89%ba%e6%9c%af%e8%ae%be%e8%ae%a1%e4%b8%ad%e7%9a%84%e4%bc%a0%e6%89%bf%e4%b8%8e%e5%88%9b%e6%96%b0-inheritance-and-innovation-of-regiona/feed/ 0
論廚房整體與輔助照明之間的關系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HOLE KITCHEN AND AUXILIARY LIGHTING http://www.jqjq1.com/%e8%ae%ba%e5%8e%a8%e6%88%bf%e6%95%b4%e4%bd%93%e4%b8%8e%e8%be%85%e5%8a%a9%e7%85%a7%e6%98%8e%e4%b9%8b%e9%97%b4%e7%9a%84%e5%85%b3%e7%b3%bb-discussion-on-the-relationship-between-whole-kitchen-and-auxil-2/ http://www.jqjq1.com/%e8%ae%ba%e5%8e%a8%e6%88%bf%e6%95%b4%e4%bd%93%e4%b8%8e%e8%be%85%e5%8a%a9%e7%85%a7%e6%98%8e%e4%b9%8b%e9%97%b4%e7%9a%84%e5%85%b3%e7%b3%bb-discussion-on-the-relationship-between-whole-kitchen-and-auxil-2/#comments Thu, 03 May 2018 03:02:16 +0000 http://www.jqjq1.com/?p=4931 沈陽建筑大學 設計藝術學院 劉聞名 富誠蓉 

摘要:文章通過多種實驗,得出在廚房頂棚放置燈具照明不足以支撐整個廚房的照明,只有通過在壁面或櫥柜下放置輔助照明光源,才能使得工作者在充足的照明環境下進行操作。結論推薦在設計廚房操作工作臺面的照度時,若采用LED線條燈的話建議工作臺面的照度值取為40lx/米左右。工作面和總體空間的照度比的最大值最好不要超過2:1

關鍵詞:廚房照明,視覺疲勞,照度

中圖分類號:TU238.2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8-0152-02

Abstract:Through the experiment, we can draw that the placement of lighting in the kitchen ceiling is not enough to support the kitchen lighting, and only by placing the auxiliary light source in the wall or cabinet, can it make the workers to operate in sufficient lighting environment. The conclusion recommended that in the design of the kitchen operation work surface illumination, and in the case of using LED line lights would recommend working table as Value is 40lx/ meters. The working surface and the overall space illumination than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best should not be more than 2:1. 

Keywords:Kitchen lighting Illumination Visual fatigue

引言

隨著時代發展,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能源危機成為全球關注的話題,人們越來越來追求節能、環保和低碳的生活方式,綠色照明已經成為發展趨勢。當前,每個國家都在倡導節能降耗,因為它已經對一個國家參與國際競爭、保護環境和有限資源的開發利用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和制約,在這種形勢下國家層面必將積極推行“綠色家居”建設。人們也開始從切身出發響應節能號召,在滿足廚房局部照明的同時,使得工作者不易產生視覺疲勞,我們可以相對采用以下實驗得出結論的最低值節能燈,以達到協助工作者勞動照明的照度要求。

一、研究背景

盡管人們利用光的歷史源遠流長,但人們科學研究并合理使用電氣的歷史不長,尤其是進行日常照明的使用時間只有三十年到四十年時間。在這期間研究設計的方面,始終是堅持重視日常照明數量向質量轉變。在美國成立的工程學會在研究中提出,照片質量是當今時代比數量更為重要的東西,要從經濟、建筑、環境和滿足人的實際要求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逐步形成了比較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形成了弱化照度、強化質量的發展趨勢,突出質量日常照明中的作用。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節能環保不斷引起人們高度重視,綠色照明作為新型節能的亮點成為人類共識,在能夠滿足人們基本生活照明的基礎上,怎樣創造舒適節能的優良環境成為時代發展的要求和人們提高生活質量的嶄新課題。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廚房是除去客廳第二重要的場所,一天三餐菜品的準備都會在廚房里完成。對于家庭主廚來說,主要的活動范圍是灶臺,洗菜臺以及餐臺。一般來說,大部分家庭都只會在廚房安裝一盞照明燈,這樣的話,當主人背對光源切菜或者煮菜的過程當中,在備菜臺以及灶臺區域會間接產生陰影,導致周圍環境光線變暗,視線容易產生模糊,造成視覺疲勞,從而有可能導致在切菜的過程中發生危險。從目前來看,大部分家庭并沒有在廚房中采用主光源+輔助光源的形式來進行照明。本文利用照度儀儀器,通過對大量的不同家庭廚房的測量實驗,獲取廚房的操作界面的照度與廚房總空間的照度之間的比例值,以及廚房的總面積和主照明的照度之間的關系,以方便日后人們在選取廚房照明材料的時候能夠更加合理更加節能,從而達到向綠色照明更進一步。

二、照明對視覺的影響

照明是視覺感知的必要條件。人類通過視網膜獲得外界信息量的質量和效率與光線的強弱好壞有直接的關系。受其影響,它直接影響人的視力健康和身體狀況,影響人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影響人體對外界反映和日常安全。用來衡量光線強弱好壞的指標就是照度,人類眼睛能夠適應的光照范圍是10-3~105lx。在這個區間內可以通過調節照度使人注意力、活動和對外界的警覺度。如果光照條件不好,人類就會在工作和生活中對物品反復進行識別,時間長了眼睛就會產生疲勞,視力就會逐漸下降,有的時候容易引發全身性勞累的情況發生。

屏幕快照 2018-05-03 上午10.57.19.png

當照度過高,人的眼睛不能適應這個環境時,它的工作效率就會明顯降低,很容易使眼睛感到疲勞,這個時候體內的各器官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工作也受其影響活動受限。長時間在光線過強的環境中工作,能夠不僅使眼睛產生疲勞也會使整個身體產生疲勞。

適應光照條件不同的明和暗兩個狀態也會使眼睛產生疲勞。人的眼睛如果中明暗兩個不同環境中不斷快速變換,由于無論在哪個狀態人眼都有一定的適應時間,這種情況使眼睛來不及適應,就會出現暫時的視力降低現象。另外在這種情況下,位于視網膜上的視覺和視錐兩種細胞由于交替進行工作的頻度過大從而產生疲勞。正常情況下,受光線刺激的影響,視網膜將這種興奮信息通過神經系統傳送到神經中樞。這一過程不僅使整個人體得到刺激而振奮,也增加了高級神經系統的日常活動。當光照較弱的情況下,視網膜上的視覺細胞活動下降,然后導致效率下降,這樣的情況最容易出現疲勞的狀況發生。

三、廚房的照明

(一)廚房燈具的選擇

廚房里面光源首先應當把自然光線作為考慮的主要因素,然后是冷暖色調和色彩搭配,可以根據不同需要選擇白熾燈、柔光燈或聚光燈等。

1.柔光燈:是指利用柔光玻璃制成燈具罩在燈頭外面的燈。一般情況下廚房用得比較多,它的優點是能夠散發出柔和的燈光且光線充足清晰,層次感強效果好。

2.泛光燈: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燈具之一,帶有反光裝置(罩)能夠對強化反射光線。適合廚房整體廚柜和臺面上面使用,也可在柜臺上下表面使用或面積較大的餐桌,尤其是對光線強化效果比較理想。

3.聚光燈:這類燈具與其他照明燈具不太一樣,它主要是通過球形的鏡面反射器對光源進行反射,向外散發的光束是平行的。適合廚房內進行烹飪和洗菜的地方,它光照度比較高,便于操作。

(二)廚房的照明設計

由于廚房以光照的特殊要求,白天光照不足的時候也要通過人工照明保障正常操作。除此之外,廚房對安全和衛生有比較高的要求,進行炒、蒸、洗和切等操作時,最好要有局部的光線補充。

1.廚房的整體照明: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一般情況下廚房內燈具的要求是擴散型的,照度要達到50~1001lx,設置在廚房頂部或廚房的墻壁比較高的地方。一般來說,大部分家庭廚房面積處于15~25平方米之間,即可采用29cm直徑的吸頂燈,瓦數為25w左右即可,照度一般在70lx~150lx左右。此外,如果廚房經常做飯的是老人,那么室內的照度要更高一些,因為老年人視力一般不好,需要光線達到平常的3倍才能保障其正常操作(如圖12)。

2.廚房的局部照明:據調查顯示,當在廚房進行精細操作的時候局部的照度應當保障在200~5001lx,正常情況下燈具應當設置在灶臺、炒菜和洗碗的地方,但是我們往往只重視炒菜操作的地方,容易忽視洗滌和切菜的地方,實際上油煙機自帶了燈具,操作臺照度要好一點。從圖中可看出,一般情況下燈光在頂部,操作員是背對光源,陰影部分剛好是兩手操作的地方,很是不方便。所以在水池和灶臺的上面加裝照明裝置。具體的位置最好在操作員前面的墻壁上或隱藏在吊柜的下方(如圖3)。

另外,這個部位的應選擇冷調光源,一般以熒光燈為宜,因為(如圖3)局部照明的位置散熱小而光效好,不會對操作員產生影響或帶來不良反映。

3.廚房照明設計的舒適性: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廚房的功能也在慢慢地發生變化。它不僅僅是人們做飯炒菜的地方,也是家人一起親密合作,情感交流的場所。因此,為了讓在廚房工作的人盡量感覺舒適,從照明設計的角度來講:要求整體環境明亮清爽,局部照度滿足清洗、烹飪、收納的視覺需求,盡量不出現影響操作的陰影區域。整體格調呈現溫馨的氛圍,局部照明燈具選用顯色性較高的燈具,照度較高一些,以滿足精細操作的視覺要求。在燈具的發光顏色上,盡量采用偏冷的色調,這樣會讓廚房顯得更加清爽一些。

四、對于廚房整體照明與局部照明之間關系的相關實驗

(如圖4)所示,在櫥柜上安裝燈具,可以很好地消除陰影,為臺面提供充足的照度。這其中燈具的選擇可以是點光源,如專業櫥柜燈或者射燈、甚至超薄的筒燈也是可以的。也還可以是線條燈,最終的目的是照亮操作臺面。由此,我們做出以下幾種實驗,以此得出廚房的整體照明與局部照明之間關系的相 應結論。

(如圖4)整體照明與局部照明本實驗地點設置于某人家中廚房空間,廚房面積為12平方米左右。白天室內環境照度值為50lx~80lx,晚上室內環境照度值為60lx~100lx

(一)實驗一:在白天的時候,室內采用自然采光,不開整體照明光源的情況下,總體照度值為55lx,局部照明燈源我們采用LED線條燈,規格為12w/米,經過測量,操作臺面需要照明的長度為兩米,此時我們測量局部照明燈源的照度為60lx~100lx時使得工作者在切菜或其他活動中視覺最為舒適。

之后我們采用LED射燈進行二次實驗,規格為3w,經過測量,操作臺面大概需要5-8個射燈,每個射燈之間的距離采取為200mm~400mm,此時我們測量局部照明光源的照度為50lx~120lx時,視覺最為舒適。

在晚上的時候,室內采用整體照明光源即吸頂燈,總體照度值為53lx,局部照明燈源依然采用LED線條燈,同一種規格,此時我們測量局部照明燈源的照度為100lx~150lx時,工作者的視覺最為舒適。同白天一樣,我們采用了同白天相同規格的LED射燈,經過測量,局部照明光源的照度為80lx~120lx時,視覺最為舒適。

為了貫徹我們國家提倡綠色環保,綠色節能的這一宗旨,我們把LED線條燈和LED射燈進行比較,得出局部照明燈源采用LED線條燈更為節能,線條燈可以使其在照明的時候使操作臺面充分得到照明,并且相較于射燈使用了更低的瓦數。

(二)實驗二:我們對于操作界面的面積進行了測量,大概在2平方米左右,同時廚房的整體面積為12平方米,通過測量,我們可以得出操作界面的照度值一般為60-100lx之間,廚房的整體照明照度值為50lx~100lx之間,那由此我們大致可以得出這么一條結論,即為廚房的操作界面與廚房整體照明的照度比例值應該最大不超過2:1,這個時候整個廚房的照明是最為舒適的,并且工作者在進行細致操作時,例如切菜等活動,視覺最不易產生疲勞,可以使得工作者保持愉悅的心情,從而做出更加美味的食物來。

結語

通過進行多方位的實驗測量,我們不難看出廚房的局部照明對于整體的廚房空間的重要性。廚房的照明主要是對室內整體空間的照明。輔助照明主要功能是彌補主光源因各種原因引起的光照不足,而起到強化功能的作用。日常照明最主要的目的是提供光源,能夠使人的視覺器官能夠正確地識別周圍的環境和想要了解掌握的事物;另外是在此基礎上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主要是創造一個優美良好環境,使人在心理或精神上得到成說感或滿足。一個理想的廚房室內裝飾和照明設計,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廚房烹飪,還能烘托出不同特色的氛圍。

由以上幾組實驗,我們可以得出在局部照明部分建議采用LED線條燈,工作臺面的照度值取為30lx-60lx/米左右時的照明環境最適宜這一結論。并且工作面和總體空間的照度比的最大值最好不要超過2:1

參考文獻

[1] 丁玉蘭 . 人因工程學 [M] .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2008 238-240

[2] 李文華 . 室內照明設計 [M] . 北京 . 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 . 2007 197-205

[3] 龐蘊凡 . 視覺與照明 [M] . 北京 . 中國鐵道出版社 . 1993 152-160

[4] 張浩 . 陳傳榮 . 室內設計中照明設計的視覺處理 [J] . 山西建筑 . 200810):257-259

[5] 孫皓 . 室內光環境的舒適性研究 [A] . 科學研究 . 20076):41

[6] 馬廣韜 . 劉聞名 . 照度對減緩視覺疲勞和提高工作績效的影響 [J] . 機械設計與制造 . 20054):95-97

[7] Yvette . 京東設計家 米蘭展示未來移動生活 [J] . 設計 . 201610):98-105

]]>
http://www.jqjq1.com/%e8%ae%ba%e5%8e%a8%e6%88%bf%e6%95%b4%e4%bd%93%e4%b8%8e%e8%be%85%e5%8a%a9%e7%85%a7%e6%98%8e%e4%b9%8b%e9%97%b4%e7%9a%84%e5%85%b3%e7%b3%bb-discussion-on-the-relationship-between-whole-kitchen-and-auxil-2/feed/ 0
城鎮商品房居住區公共環境設施使用后評價(POE)及其趣味性設計改進策略研究 ——以南京市空港新城百利華府3期商品房公共設施為例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URBAN COMMERCIAL HOUSE BY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_POE_ AND THE INTERESTING DESIGN IN RESIDENTIAL AREA ——AN EXAMPLE OF THE PUBLIC INFRASTRUCTURES OF STAGE3 BAILI HOUSE IN NANJING http://www.jqjq1.com/%e5%9f%8e%e9%95%87%e5%95%86%e5%93%81%e6%88%bf%e5%b1%85%e4%bd%8f%e5%8c%ba%e5%85%ac%e5%85%b1%e7%8e%af%e5%a2%83%e8%ae%be%e6%96%bd%e4%bd%bf%e7%94%a8%e5%90%8e%e8%af%84%e4%bb%b7%ef%bc%88poe%ef%bc%89-2/ http://www.jqjq1.com/%e5%9f%8e%e9%95%87%e5%95%86%e5%93%81%e6%88%bf%e5%b1%85%e4%bd%8f%e5%8c%ba%e5%85%ac%e5%85%b1%e7%8e%af%e5%a2%83%e8%ae%be%e6%96%bd%e4%bd%bf%e7%94%a8%e5%90%8e%e8%af%84%e4%bb%b7%ef%bc%88poe%ef%bc%89-2/#comments Fri, 27 Apr 2018 03:13:22 +0000 http://www.jqjq1.com/?p=4928 華東理工大學 藝術設計傳媒學院 楊明剛 豆明亮 喬 揚

摘要:商品房作為改革開放的產物,近年來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伴隨其增長需求,人們對商品房居住區內相關基礎公共設施要求亦越高。本文基于產品設計的維度,通過問卷法、深度訪談法、數據模型法、定性定量等方法用來對商品房居住區居民滿意度進行評價分析。目的:提高居民對基礎設施的滿意度與參與感,達到身心健康;意義:以一個具體的視角(百里華府3期商品房)為未來新建的城鎮商品房基礎公共設施的設計提供些參考依據;創新點:結合POE方法設計出提高居民用戶對居住區公共環境設施使用行為的分類,并對相關設施進行簡約性與趣味性設計。

關鍵詞:商品房居住區 基礎公共設施 使用后評價 趣味性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38.2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8-0150-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ommercial houses as products of reform have raised up and boom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long with its growing demand, related basic public facilities of people living in the housing area are also higher in demand. Based on the dimension of product design,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depth interview, data model,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satisfaction of residents in commercial housing. Purpose: to improve the residents'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to achiev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ignificance: to a specific perspective (Barry Washington 3 commercial housing) for the future of the new urban commercial housing basic public facilities design to provide some basis for reference. Innovation: combining the POE method, we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of residents' use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residential areas, and to carry out the simplicity and interesting design of related facilities.

Keywords:Commercial housing residential area Basic public facilities Post – use evaluation Fun design

一、商品房居住區公共環境設施的概念和研究意義

(一)商品房居住區及其公共環境設施的概念

商品房概念源于中國80年代初,當前的商品房不局限房子本身,還包括周邊人文、生態、經濟等相關環境。任何環境條件的改善都會使房產升值,掌握這一因素的關鍵也是要研究城市規劃方案,掌握好投資時機。

商品房環境內的基礎公共設施與一般居住區的公共設施概念相似,區別點是商品房居住區中包括了游樂與假山等游戲與觀賞基礎公共設施,其與指示導向牌、路燈、停車場、垃圾桶等一般基礎設施共同組成了一個新的公共基礎設施系統,并且商品房靠近街道的房子可作居家與開店兩用。

(二)商品房居住區及其公共環境設施的研究意義

對于商品房居住區及其公共環境設施的研究不僅是對當下房產行業被炒得白熱化現象的觀察,更是對其本質人民生活幸福滿意度的一種分析與探索。筆者從調研者角度,對南京市空港新城百利華府3期商品房的公共設施的功能、形態、生活需求與合理性上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希望對一般性居住區內的公共環境設施改善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健康幸福。

二、相關文獻綜述

(一)居住區環境公共設施設計進展

國內外的眾多學者已經對居住區公共基礎設施服務進行規劃與研究,例如,在1912年一次以社區為對象的設計競賽中,丹夢的提出了“鄰里單位”的概念,他認為“鄰里單位”作為城市與政治的一個單元模塊,在整個城市中應當復制型出現。1940年后,國際建協Team10提出城市居住區公共環境設計需要注重考慮人的情感設計。國外相關設計理論在二戰后就已從理性主義過渡到定量化、情感偏好的追求。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尤其是社區建設大力發展以來,國內相關政府部門與學者在居住區的基礎公共環境設計方面已落地相關理論并進一步發展。如2014年,馮玉婷提出:對居住區公共環境基礎設施設計,要將人的行為需求、環境設施、環境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創造和諧一體的居住生活方式。

(二)居住區基礎公共設施用戶使用調查POE

使用后評價(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POE)20世紀60年代從心理學領域發展起來的一種針對環境建筑的研究。現有POE研究成果多為針對建筑,針對城市公共環境的POE研究對象包括公園綠地、校園景觀、濱水綠地、城市綠道等。對于居住區的公共環境設施設計的使用后評價研究相關文獻比較少,如鄭權的對于鞍山市城市居住區公共設施的低碳型設計與孫德芳的居住場所公共環境設施的合理性設計等。

筆者從調查者角度對南京市空港新城百利華府3期商品房公共設施的安全性、可持續性、周邊環境相融性、管理性與趣味性等五個方面進行調查與評價,其中以提升居住區公共設施的趣味性設計為主。通過居民對居住區基礎設施的使用后評價(如滿意度、便捷性、參與度與趣味性等)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嘗試提出商品房居住區基礎設施設計的改進策略,以期為國內今后新建商品房居住區基礎設施設計提供參考。

三、調查內容與方法

(一)具體研究內容

本研究包括三部分:一是空港城商品房居住區地理周邊環境情況;二是居住區居民對內部公共基礎設施的使用后評價;三是基礎設施總體滿意度的影響因子及相關分析等。

(二)調查方法

通過網絡問卷調查平臺“問卷星”設計制作問卷,在業主的QQ群、微信群與貼吧等渠道上發布,針對年齡較大的老人和兒童多采用紙質問卷調查,各主要年齡段的樣本數量至少為30個。

(三)數據處理與分析方法

對基礎設施的安全性、使用耐久可持續性、造型設計與周邊環境相融性、物業部門對基礎設施的管理性、基礎設施設計的趣味性等因子用EXCEL進行描述性統計,對總體滿意度、功能性需求滿意度、形式美感度、基礎設施的偏愛、居民對基礎設施必要性的看法,居民對住區基礎設施設計的建議等在描述性統計基礎上用SPASS進行相關分析。

四、調查結果與討論

(一)空港新城百利華府3期商品房公共基礎設施的使用現狀

對回收調研分析的230份樣本中,居民對商品房公共基礎設施的完善度的平均分為2.56分,低于了平均分,當地居民表示對居住區內的基礎設施存在不完整性,部分想要的基礎設施用不起來或者是缺乏找不到即功能性的缺乏;對基礎設施的形態美感上表示能接受,因為他們生活水平處于中等化,沒有太高的藝術鑒賞性,但是每當帶上孩子和老人散步的時候總覺得這些基礎設施缺乏趣味性,不是太想使用部分基礎設施,并認為其沒存在的必要。

(二)空港新城百利華府3期商品房公共基礎設施的使用后評價 

商品房居住區230戶居民對當前基礎公共設施的整體滿意度得分為2.78分,低于了平均分,因此,總體上而言,中等生活水平的居民對當前公共基礎設施是不太滿意的。功能需求性滿意度的得分為2.56分,這表示在功能性完善程度上,有很大需要改進加強的空間,部分居民表示,雖然現在生活水平都普遍提高了,家里也配備了一些例如健身類的運動器材,但還是希望公共場所能有滿意的公共基礎健身設施,和更多居民一起鍛煉健身。在審美性滿意度上的平均得分為3.12分,居民普遍表示對當前基礎設施的造型美觀上并沒有太多要求,大眾化就可以,但是最好能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在趣味性的平均得分上為1.82分,多數居民評價這些基礎設施起不了豐富居民生活的用處,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設計的趣味性,如能更好地設計出更加有趣的基礎游樂設施,他們表示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加強鄰里之間的關系,讓居民區內的居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融洽。

結論

(一)商品房基礎公共設施使用后評價的優缺點歸納分析

本次調研對象選取南京市空港新城百利華府3期商品房的公共環境設施為例,其優缺點分析歸納如下。

優點:(1)促進鄰里居民之間關系的和諧融洽。如居民通過公共娛樂設施相互交談到一起,老人與小孩等之間共同游樂,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養老機制模式的完善,讓居住區內的孤單老年人生活更加豐富。(2)加強居民身體素質。居民利用閑余碎片化時間通過公共運動設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3)提高居民文化修養。居民通過公共文化教育設施,自主間歇性學習,豐富自身文化內涵修養,加強文化素質。(4) 便捷居民出行方式。居民利用公共停車場設施,共同放置交通出行工具,使得住與行更加有序。

缺點:(1) 功能性需求不夠完善。居住區內的公共設施種類不夠齊全,如沒有公共WIFI鏈接,部分設施五安全保障性。(2)設計美感性不足。多數基礎公共設施的造型設計由工廠直接機械加工而成,造型設計層次感低。(3)耐久性與可持續性弱。調研發現,大多數的基礎公共設施(如公共垃圾桶)因為建設達到5年已經銹跡斑斑,甚至破損不堪,很大程度影響了居民的使用。(4)趣味性嚴重缺乏。如公共鍛煉基礎設施,設計與擺放過于簡單化,無居住區文化協調,不能吸引路過的居民參與使用,因此使其必要性存在懷疑。

(二)設計理念與策略

1. 主要的設計理念

設計理念主要包括人性化設計、安全性人機設計、可持續性設計與趣味性設計等。人性化設計強調在基礎公共環境設施設計時,要注重一般群體與特殊群體并行納入同等考慮因素;同時要考慮公共設施的安全性原則;可持續性設計強調在利用材料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的初始就要考慮材料的可回收性與耐久性,注重降低對居住區周邊環境的污染;趣味性設計強調通過設計提高居住區民對基礎設施的參與度,滲入城鎮文化到設計之中,增添人與基礎設施、人與人之間的趣味性。

2. 具體的設計策略

1)商品房居住區的基礎設施設計應進一步增強趣味性。趣味性可以從公共設施產品的形態、材質、色彩等設計角度進行策劃,比如針對兒童的公共游樂設施滑滑梯的設計,可以用仿生學的設計方法,造型特點上以兒童心中喜愛的可愛形象為形態元素進行設計;在設計的材質上,應多用環保且回收的材質,在公共設施選材上可多考慮硬性高,符合“3R”標準的材料,如木塑復合(WPC)與熱塑性彈性體(TPE)等;在設計的色彩上,色彩選取應與周邊環境色相協調,盡量選取一些中性色,以達到愉悅居民心情效果。(2)強化安全性與美感性設計原則。比如基礎公共鍛煉設施的設計時,必須要考慮將設備產品的棱角細節處轉化為倒角,符合人們日常鍛煉行為的安全距離等。又如居住區內的公共雕塑形象設計應結合線條、形態、光影等因素。(3)多功能、多項目需求、多地點設計綜合考慮。此次調研結果分析居民對基礎公共設施的功能性需求得分低于平均分,以至于使部分公共設施成為一堆廢材,因此,在基礎公共設施的設計時應現先對居民進行功能性要求調研。豐富基礎設施所需種類,因地制宜,同時還要考慮在不同地點擺放特定公共設施。(4)融入當地文化內涵。基礎公共設施的設計不僅要方便人們戶外生活服務,更要全面體現當地居住區的全面文化內涵,從而體現城市豐富的人文特色。

思考與展望

本文在對南京市空港新城百利華府3期居民商品房公共設施的使用后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增強對居住區基礎設施設計趣味性的觀點,期望落實基礎設施對于居民的合理性作用,避免追求短期利益,而并非一堆沒必要的擺設,以達到更加和諧居民鄰里關系、增強居民身體健康、提高居民文化修養素質、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期望,以期本文對今后的商品房居住區基礎設施的設計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本文受上海市設計學 IV 類高峰學科重大領域專項基金“產業轉型背景下品牌設計研究”(項目批準號DA17011)的資助。

科研項目:本文系華東理工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立項建設項目 (校教〔201646號,項目編號:ZZ1626010)研究成果之一。

基金項目:本文系華東理工大學網絡教育研究項目(批準號: WJY2016011)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維克百科 . Http:///www.wikipedia.org

[2] 羅玲玲 . 陸偉 . POE研究的國際趨勢與引入中國的現實思考 [J] . 建筑學報 . 20043):82-83

[3] Whyte J . Gann D M . Closing the loop between design and use: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J] . Building researchInformation . 2001 . 29(6) : 456-459

[4] 鄭權 . 初銳 . 城市居住區公共設施低碳設計策略探討——以鞍山市為例 [J] . 美術與設計 . 2015 . 35 (6) : 45-47

[5] 馮玉婷 . 居住場所公共環境設施的合理性設計 [J] . 赤峰學院報 . 安徽農業大學校發展基金項目資助 . 2014 . 30 (9) : 38-42

[6] 杜智敏 . SPASS在社會調查中的應用 [M] . 北京 :電子工業大學出版社 . 2015

]]>
http://www.jqjq1.com/%e5%9f%8e%e9%95%87%e5%95%86%e5%93%81%e6%88%bf%e5%b1%85%e4%bd%8f%e5%8c%ba%e5%85%ac%e5%85%b1%e7%8e%af%e5%a2%83%e8%ae%be%e6%96%bd%e4%bd%bf%e7%94%a8%e5%90%8e%e8%af%84%e4%bb%b7%ef%bc%88poe%ef%bc%89-2/feed/ 0
墻繪在幼兒空間主題環境中的應用研究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WALL PAINTING IN CHILDREN ‘S SPACE THEME ENVIRONMENT http://www.jqjq1.com/%e5%a2%99%e7%bb%98%e5%9c%a8%e5%b9%bc%e5%84%bf%e7%a9%ba%e9%97%b4%e4%b8%bb%e9%a2%98%e7%8e%af%e5%a2%83%e4%b8%ad%e7%9a%84%e5%ba%94%e7%94%a8%e7%a0%94%e7%a9%b6-research-on-the-application-of-wall-painting-2/ http://www.jqjq1.com/%e5%a2%99%e7%bb%98%e5%9c%a8%e5%b9%bc%e5%84%bf%e7%a9%ba%e9%97%b4%e4%b8%bb%e9%a2%98%e7%8e%af%e5%a2%83%e4%b8%ad%e7%9a%84%e5%ba%94%e7%94%a8%e7%a0%94%e7%a9%b6-research-on-the-application-of-wall-painting-2/#comments Fri, 27 Apr 2018 03:12:09 +0000 http://www.jqjq1.com/?p=4926 浙江理工大學 左安琪 鄭 泓 

摘要:在幼兒教育方面,國內外研究兒童發展主題的心理、生理和行動的論著很多,這對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當然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我們還應該看到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環境隨時影響著人的思想和行為,不同個體在同一環境中,他的思想和行為往往很相似,因而主題環境的建設在幼兒教育行為發展的過程中有著積極并重要的影響。本文主要從幼兒園、兒童醫院及兒童游樂場所三個領域分別分析墻繪的應用、表現特征,通過墻繪與空間的巧妙結合帶給幼兒的影響,為幼兒創造出更具趣味性、愉悅性、互動性的場所。

關鍵詞:墻繪 主題環境 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TU238.2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8-0148-02

Abstract:In the aspec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re are many works on the psychology, physiology and action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is of course essent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However, we should also see that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development, influencing people's thoughts and behavior. Different individuals are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so his thoughts and behavior are often very similar, so the theme of the enviro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has a positive and important impact. This article is mainly from the kindergarten, children's hospital and children's playground three areas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wall painting. Through combination of the wall painting and space, it creates a more interesting, Interactive place.

Keywords:Wall paintingTheme environment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一、幼兒空間主題環境中的墻繪概述

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及對美的追求,墻體繪畫逐漸在我們生活中流行開來。其形式源自古老的壁畫,再結合了涂鴉藝術,成為一種新型的墻面裝飾,被眾多設計師與我們的生活環境融在一起。對于幼兒來說,千變萬化的手繪墻面與一成不變的乳膠漆相比較,在環境上更有感染力。使幼兒對墻面環境產生興趣并主動探索,充分地發揮出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與環境產生交流,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時期最關鍵也是能獨立獲取外界信息的方式就是空間中的圖像信息,他們能有意識有目的通過圖式、色彩來吸取信息,傳遞信息。因此,幼兒園主題墻面環境的創設要根據幼兒心理發展需求作判定,由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及幼兒在個性及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區別,來實現不同階段幼兒對環境的需求,這樣使得環境的創設更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并促進不同年齡幼兒的個性發展及能力的表現。

屏幕快照 2018-04-27 上午11.11.32.png

二、幼兒空間主題墻繪應用現狀分析

(一)國內現狀分析:筆者把幼兒空間環境分成三個種類進行分析,首先幼兒園主題墻面設計來看,大多幼兒園墻面由教師動手合作、動腦設計,教師主觀意識參與,盲目地追求主墻面豐富(如圖12),而幼兒動手動腦較少,配合參與度低。沒有從幼兒的興趣需要考慮教師僅僅把主題墻飾創設當成是一面墻的環境裝飾,因而環境失去了它所帶來的影響和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價值;其次,北京某家兒童醫院在兒童病房(如圖3)以及休息區(如圖4)都體現墻繪的應用,以卡通形象活波可愛的特征更易于孩子接受,不僅符合兒童的認知,推動兒童患者減少對醫院的恐懼心理,更拉近了醫院與家長和患者的距離。能使兒童患者在輕松的氛圍下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最后通過對兒童游樂場所的墻繪環境作了分析,兒童游樂園分為室內和室外,是專門為0-6歲兒童成長所提供的教育服務型場地,巧妙地通過創意游樂設備以及聲、光、氣、水、色彩組合達到娛樂早教鍛煉孩子的目的。比如商場內專設的大中小型游樂空間(如圖5),兒童淘氣堡,有海洋、滑梯、跳床、電子游戲機一些小型游樂設施,還有游戲區,故事區、涂鴉區,都是能讓家長與孩子互動的區域;大型的主題樂園(如圖6)除占有體量的優勢,比如位于安吉的凱蒂貓主題樂園除具備一些小規模游樂設施外,還有主題餐廳、主題酒店,所呈現出的游樂設施及用品基本都圍繞凱蒂貓的主題設計,也讓不少家長與孩子能在主題樂園中體驗更有角色形象和故事情節的樂園。但單一和混雜化也是國內主題樂園的通病,空間之間關聯性和獨立性不夠,使人們游玩起來同質化,因此主題樂園要有自己的定位和文化底蘊,盡量打造具有主題特點的現象。

(二)國外現狀分析:明亮而快樂的色彩打造孩子們的樂園,用大量的色彩去發揮幼兒園的整體氣氛,同時也很注重外墻的顏色搭配裝飾,以及操場空間的配合利用,注重著整體視覺上的主題搭配,使整個幼兒園充滿著生動和歡樂的氛圍。部分教室室內墻繪也通過天真稚拙的形象與幼兒空間相結合。經調研,國外幼兒園在外飾的建設及室內設計上,對于幼兒功能性的服務上從兒童習性考慮,貼近幼兒興趣點(如圖78),但在審美趣味上偏成人化,整體給人感覺呆板不夠趣味,但在功能性仍比較先進;在兒童醫院的環境下,通過墻繪對幼兒產生的視覺感官體驗,讓幼兒和家長在一個原本特殊的環境下通過視覺感受后放松,利用墻繪帶給幼兒童真童趣的視覺享受,滿足兒童在情感上的需求,并且更好地緩解心情;在兒童游樂場所建設中,大型戶外主題樂園偏于成熟,搞怪游樂場、童話主題游樂場,把童話元素、人物角色盡情地融入到秋千、滑梯之中,同時園內還有水上樂園、購物住宿、美食烘焙、音樂劇和配套休閑區,年幼和年長的娛樂劃分,甚至連成年的“大朋友”們也有要投身于其中去享受樂趣的積極性。是一個集夢幻、想象、探險于一身的展現方式,讓孩子與成人一起樂享“不止一日”的沉浸式神奇體驗。

三、幼兒主題環境墻面表現與應用

(一)插畫創作與主題墻面環境的創設:在低幼兒學前教育的關鍵時期,啟蒙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幼兒空間的主題墻飾作為促進幼兒發展不可缺少的“環境”,一直是幼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首先,在墻面創作中應多關心孩子,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理解孩子的需要,或激勵他們去創設墻面,多與孩子交流在創設墻面環境過程中孩子的所思所想,給他們提供適度的鼓勵支持,讓幼兒參與到墻面創設的過程中來,最后以幼兒為主體共同合作出墻飾的內容。在選擇環境主題墻的內容時應該更多考慮內容隱含的教育意義,更多地激起孩子的認知與共鳴,經過良好的設計可以起到引領暗示作用,能誘發孩子積極行為的產生,潛移默化地對孩子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插畫創作在主題墻面中的形式:要培養幼兒在與人交流和交朋友的同時,感受到成長關愛與被關愛的樂趣。在一個能夠自由又愉悅的環境中感受墻面帶來的趣味性。

1.色彩:色彩是最為吸引幼兒感知的表達,刺激幼兒的審美發生。在幼兒空間的主題墻繪創設中,要注重色彩的合理搭配,從幼兒出發,尊重幼兒的審美心理、認知和身心發展特點。幼兒對鮮艷的色彩有著強烈的敏感表現。以色彩明朗、親和的色彩美感為主,比如幼兒時期的孩子比較有依賴性,故暖色的運用給孩子溫暖的感覺,讓孩子產生親切的感受,覺得自己是被關愛的,在心理上達到一定程度的安慰。幼兒對于這一類的顏色有著與生俱來的審美性,在幼兒墻面的創設中,圖畫以及色調單純統一、源于自然的色彩容易和幼兒產生共鳴,使幼兒覺得真實,也能讓幼兒容易理解和更加直觀地欣賞。同時幼兒在鮮艷的色彩對比中也會產生濃烈的興趣,比如藍橙對比和紅綠對比,幼兒能從色彩的感知中體驗到色彩變化的節奏,促使幼兒美感的發展,易于幼兒對墻面進行欣賞、了解、學習和表現。

2.造型:在造型上,幼兒主題墻繪的造型取材于幼兒審美心理和興趣偏好,想讓幼兒對墻飾的造型形象感興趣就要設計出符合幼兒審美敏感的形態,以自然物象為主,通過稚拙的、夸張變形的表現手法,具有寓意的藝術語言。造型圓潤稚拙、夸張變形的藝術表現形式是幼兒墻飾中最常見的,因為目前還未能清晰地分辨復雜的畫面內容,對圓渾的造型能淋漓盡致地感知;稚拙、呆萌的模樣能令他們產生更多的憐愛和關注;夸張變形的美術造型,對于幼兒更好地認識和辨別客觀事物的基本形態特征讓注意力不持久的幼兒較快地感知,也是最能吸引幼兒并在幼兒的教育上以及調動審美興趣、啟發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上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內容:內容上,為幼兒創設熟悉的、符合心理要求的環境。增加形式上的趣味性,即一種活潑的版面視覺語言,讓孩子們自己主動地參與到環境當中去;其次,獨創性使整個設計的靈魂,凸顯教育的個性化;最后,整體性地考慮是整個設計的根基,在形式與內容上統一結合,完美呈現整體布局,取得版面設計種獨特的藝術價值。

(三)插畫創作與主題墻面的結合應用:在創作主題墻面的過程中,力求每一面墻都能與孩子之間有參與和互動,發揮墻面教育的功能。以幼兒園墻繪實用案例,伴隨著學期主題活動的進行,在空間環境中也能記錄孩子們的成長或者留下孩子們成長的足跡,讓主題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如圖9)所示,在幼兒休息室外創作一面具有引導性的墻面,畫面豎構,運用幼兒善于發現,善于模仿的興趣優點,跟著墻面上整齊的儲物排列合理整齊自覺地擺放自己的物品。而(如圖10)所示在幼兒活動室創作一面以互動性為主的身高活動墻面,以一棵大樹為主要設計背景,延伸出樹枝生長的房子等娛樂孩子的視覺效果,孩子們可以在測量完身高以后用貼紙貼在自己喜歡的相應位置,以便記錄。可見,在主題墻的創設中,筆者為達到更為有效的畫面引導性,不僅追求內容的豐富與多樣性,更為追求與幼兒之間的新穎、趣味性的創新。

最后,針對墻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點,鼓勵幼兒主動參與墻面環境的設計,重視幼兒的想法、權利和交流,使都能參與到主題墻布置,發揮主題墻的教育價值。

四、主題墻面創設所遵循的原則

(一)發展性原則:發展性原則是根據幼兒的發展目標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現階段水平,分期變化進行。如幼兒初期,表達技能與繪畫技能有所欠缺,可以讓孩子參與一起完成主題墻面的創作,而到幼兒有一定的參與能力與動手能力時候,便可以當成任務布置給他們,然后互相之間合作完成。增加幼兒對繪畫的熱情,促使幼兒自信感與成功感。使環境的創設真正為孩子的發展服務。

(二)一致性原則:主題墻面創設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為保證主題環境給幼兒帶來的教育引導意義,在墻面建設中,使主題墻對幼兒在審美、感知、交流各個方面都能起到有利的發展作用,必須要明確教育目標,把每個目標實施到具體的實踐中,與所要表達的內容相結合地進行環境創設,要真正使主題環境墻面與幼兒之間有溝通,會交流。如“感恩節”的主題活動上,教師準備彩色賀卡,花瓣等材料,讓幼兒手工制作一束花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讓幼兒與家長的內心都能感受到愛與溫馨;如在兒童醫院創設具有插畫視覺形象的吉祥物,不僅是承載著人們愿望的載體,也通過這種手法更加貼近兒童認知,使兒童醫院的視覺形象更具親和力。同時讓吉祥物去引導幼兒怎樣客服心理恐懼,使兒童積極接受治療,鍛煉幼兒自主獨立的性格能力。

(三)動態性原則:動態性。一是指環境創設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不斷改變的需要,隨著主題的變化而不斷深化進行;二是指在不斷更新環境的過程中,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參與活動的表現機會。動態的環境可以根據教育主題,環境變化進行改變。幼兒的環境創設使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溝通中,獲得更多的探索空間和鍛煉機會,學會與人相處與人合作。如根據(如圖10)所示幼兒在活動墻面上記錄了自己身高體重信息,等到過了新的一年,又可以記錄自己身體一年的變化。在與老師同學間共處的同時,增進升溫相互之間的感情。

(四)互動性原則:互動性。在主題墻面的教育上,更多地體現在主題創設的過程中。讓幼兒加入環境的設計,墻面環境與幼兒產生互動。提高兒童參與度,調動兒童積極性,讓幼兒在空間中起主導作用。互動性不僅在與讓幼兒動手參與其中,更是在欣賞的過程中墻面對幼兒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獲得審美體驗的完整過程。現如今,主題墻面的創設不管是從內容的產生,主題的選擇等方面上都生動、直觀、真實地再現了幼兒與外界溝通時近距離的對話;幼兒在不同場合與環境親密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情感氛圍、與家長之間的情感傳遞。所以空間的環境氛圍營造要與幼兒共同合作完成,因為幼兒在體驗這個過程的同時會發現能通過自己的力量去影響著自己的生活,而這將對幼兒終身成長都極為重要的信息。

結語

環境對幼兒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幼兒教育是一種有組織、有指導的環境教育。周圍的環境設施作為促進幼兒發展不可缺少的隱性課程,也在朝著日益豐富的多功能性發展。環境的創設不僅僅讓幼兒積極迎合教育,同時以幼兒發展需求為目的,充分地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以及與成人之間的相互影響和配合,帶給幼兒主動認知、積極求知的欲望。培養幼兒創新思維為重點,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起英 . 兒童審美心理研究 [M] .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 2004 25-59

[2] []瓊斯著 . 郝衛國 . 王艷婷 . 許稚菲譯 . 兒童空間設計 [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7 16-20

[3] 李群英 . 史鵬飛 . 兒童畫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J] . 包裝工程 . 2016 . 37 (10) : 52-55

[4] 劉麗萍 . 淺談幼兒園活動室的環境創設 [J] . 幼教博覽 . 2006 (1) : 33

[5] 歐陽娉婷 . 幼兒園墻飾設計教學中的幾點思考 [J] . 教育界 . 2013 . (30) : 162

[6] 賀一行 . 彩虹幼兒園巴黎Ecole Maternelle Pajol幼兒園 [J] . 舊建筑改造 . 2012 (9) :120

]]>
http://www.jqjq1.com/%e5%a2%99%e7%bb%98%e5%9c%a8%e5%b9%bc%e5%84%bf%e7%a9%ba%e9%97%b4%e4%b8%bb%e9%a2%98%e7%8e%af%e5%a2%83%e4%b8%ad%e7%9a%84%e5%ba%94%e7%94%a8%e7%a0%94%e7%a9%b6-research-on-the-application-of-wall-painting-2/feed/ 0
體量對比在防災教育展示中心的設計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THE CONTRAST OF VOLUME IN DISASTER PREVENTION EDUCATION EXHIBITION CENTER 沈陽建筑大學 設計藝術學院 孫 遲 韓 嘯 http://www.jqjq1.com/%e4%bd%93%e9%87%8f%e5%af%b9%e6%af%94%e5%9c%a8%e9%98%b2%e7%81%be%e6%95%99%e8%82%b2%e5%b1%95%e7%a4%ba%e4%b8%ad%e5%bf%83%e7%9a%84%e8%ae%be%e8%ae%a1%e7%a0%94%e7%a9%b6-research-on-the-design-of-the-contr-2/ http://www.jqjq1.com/%e4%bd%93%e9%87%8f%e5%af%b9%e6%af%94%e5%9c%a8%e9%98%b2%e7%81%be%e6%95%99%e8%82%b2%e5%b1%95%e7%a4%ba%e4%b8%ad%e5%bf%83%e7%9a%84%e8%ae%be%e8%ae%a1%e7%a0%94%e7%a9%b6-research-on-the-design-of-the-contr-2/#comments Fri, 27 Apr 2018 03:09:52 +0000 http://www.jqjq1.com/?p=4924 沈陽建筑大學 設計藝術學院 孫 遲 韓 嘯

摘要: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待美的觀念也逐漸發生著變化。由于現代主義建筑革命深刻地改變了傳統的建筑美學觀念,建筑風格多元化逐漸形成,因此更應該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對建筑去進行思考和研究。學習體量對比的設計手法對建筑及其室內布局的影響,設計更加功能化、人性化、個性化的展示空間環境。

本文從三個部分來概述,首先是從防災教育展示中心的發展現狀來入手;第二部分是在商討防災教育展示中心的設計要點,對教育中心研究的概況、區域以及人流進行分析,并在國內外防災教育展示中心的修建案例中吸取經驗;第三部分也是本次文章的主題,從設計的角度討論體量對比以及體量對比在防災教育展示中心設計中的應用,使整體建筑設計創新化。

關鍵詞:防災;現代建筑;體量對比

中圖分類號:J02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8-0146-02

Abstract:With the changing tim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eople's aesthetic is also slowly changing. Since the revolution in modern architecture profoundly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diverse architectural styles evolved, so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uilding to deeper reflection and research. We should study of the impact volume design techniques on architecture and the the effect on the indoor layout, and learn to design more functional, user-friendly, personalized exhibition space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ree parts: the first i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Education Centre; the second part is to discuss the design element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education centers, and study from education centers, the flow area and case construction to draw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ience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education center; the third part is also the theme of this article, discussing from a design point of view volume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volume on education center design application, and the overall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ve technology. 

Keywords:Disaster prevention Modern architecture Volume contrast

引言

從古至今,人們不斷尋找并發展了建筑與造型的多種表達形式。在設計中,體量對比的設計手法被廣泛地運用于設計之中,兩者個體之間彼此相互襯托,可在其表現效果下更為生動,給人感受強烈、印象深刻。在相同元素之間的造型中,通過體量對比,相互襯映,可以產生非同一般的效果。當然,在此基礎上遵循建筑設計的原則,逐漸拓展開來,滿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并進行合理環境配置,堅持人性化、功能性為主的原則,對外建筑設計以及空間布局進行合理的安排與設計,應用特殊的設計手法和創意,從簡易到繁瑣、從整體到局部,精益求精,將會打造一個新穎的防災教育展示中心,使人們更深層地認識體量對比設計手法的運用。

一、防災教育展示中心國內外發展現狀

防災教育展示中心作為主要向人們傳播地震等自然災害的防災基本常識的展示空間,在國內外,此類針對性較強的教育展示中心只能說是極其少數的。做得較好的當屬日本,由于日本經常地震,其防災救災宣傳教育以及應急能力很強,除此之外,日本的每個建筑內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避難出口”、“緊急出口”等標志,無論青少年還是成年人,都會學習且進行常規的應急演習,避免不知所措。可以看出,日本國民的防災救災意識是很強的,不光從建筑空間設計本身做起,還抓住最根本的教育,那些防災知識已經被深深地植入他們的骨髓。

然而在中國,5.12大地震就明顯說明了我國的問題,我們的防災意識很薄弱,而防災意識始于教育。在我國,青少年對于災害的認識,預防等知識的掌握有很多空白。我國防災減災教育雖然逐步受到了重視,但是相關知識的普及和傳播學習依然不夠完善,防災教育中心更是聞所未聞,少之又少。為了讓我國的防災知識得到推廣,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得知防災減災知識,因此防災教育展示中心的建設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 

屏幕快照 2018-04-27 上午11.08.56.png

二、防災教育展示中心的設計

(一)防災教育展示中心的意義:防災教育展示中心的修建,已經有很多的現實意義在說明它的重要性,它的目的就是要為更多的人提供防災教育培訓及多種體驗項目,利用參觀者的親身體驗和自身感受為主的教育培訓方式,使體驗者及參觀者更深刻地了解到防災教育的重要性。從社會層面上看,整體的建筑和規劃不僅對城市有美化環境的作用,還對于社會公共文化方面起到了完善的重要作用。

(二)防災教育展示中心的區域分析:防災教育展示中心作為教育展示的公共空間,在室內設計規劃上一定要遵循展陳空間的原則,首要注重交通流線、空間動線的分析,其次在從功能分區上,一般有以下幾個設計要點:①入口部分,除了一般的文字圖片、導視牌外,還可以設置一些電子演示設備向參觀者提供各類信息;②除了基本的介紹各類自然災害展廳外,可設計觀看各類信息的錄像放映間;③體驗室,如:地震體驗及訓練室,消防訓練室(用電腦模擬火災蔓延或通過電腦游戲的方式掌握防災的常識),泥石流體驗室等;④演講廳,舉辦有關防災知識講座和討論會,可供救災支援小組互相交流學習;⑤公共活動區,此區域要有一定的獨立性以及貫穿性;⑥小型圖書館,收藏有關書籍供參觀者查閱;⑦技術設備區;⑧館員辦公區。在教育中心的外部,根據周圍的環境需要做一些設計與規劃,在正門可以設計廣場,以便人們逗留和參觀,同時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流量,在廣場上還要設有水景以及很多美觀的綠化等裝飾。

三、體量對比在防災教育展示中心設計中的應用

(一)體量對比的含義與特征:體量對比,指相鄰的兩個空間或異形物體,體量相差之懸殊。在空間設計中,指大小空間交替的視覺效果,會因兩個空間的差異而加強各自的空間,使得小空間更小,大空間更大。這種體量對比的手法,在我國經常作為園林空間的處理手法。在國外,這種設計手法最早應用于西方的建筑設計中,逐步也延伸到

現代設計當中。體現于其外部造型的比例,大小關系上,并不是以個體的鮮明表現為前提,而是加強整體的鮮明對比。

體量對比的性質特征很明確,無疑是為了襯托各物體或空間的特點。此手法,使所對比的兩個形態各自的本質特征得以增強,更好的突出主題和引人注目。從深層的精神文化角度講,很明顯地給人第一感覺,可以很直觀地表現設計主題,突出重點,感受到主題的意義。從設計美學的角度講,使設計更具特色,比例上或形態上的對比,給人視覺上的沖擊。

(二)體量對比設計手法在建筑中的運用:建筑造型設計手法有很多,但建筑的表面造型并不是隨意產生的,每個造型都是它相應的內部結構所得出的產物,也就是說功能決定了形式。有句話說得好“不注意形式不見得比過分注意形式更糟”。我們所應該注重的,則是內容對于形式的決定性作用。只有做到真正的內外結合,才能達到真正的境界。

體量對比的設計手法強調形態的差異、強烈的對比。這就考驗了我們對于形體造型差異的設計,同時也考察了我們對于基礎構成的學習,體量的組合最基本的就是要達到完整統一,利用形體大小比例關系的不同,這樣既加強各自的本質特征,也體現了整體的鮮明對比。可以很直觀地表現設計主題,突出重點。例如,柯布西耶所設計的薩伏伊別墅,為了打破一貫平淡的方盒子硬朗結構形態,將頂層花園部分設計為柔美曲線的墻體,用曲面去柔化整個矩形體塊,形成富有韻律的建筑設計,而這種插入少量異形元素而形成的差異對比,使各自的本質特征得以加強展現。同時,薩伏伊別墅底層架空,上部設計為被托起的生活空間,即“漂浮”結構,也自然地運用了另一種表現方式的體量對比(如圖1)。

理查德邁耶受到了柯布西耶的影響,他在設計中也同樣使用了此設計手法,加入異形的體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邁耶的設計中,常常由圓柱體與方正體塊構成強烈的對比,例如,美國法院和聯邦大樓的立面整齊劃一,雖然局部開窗有些變化,但是整個墻面主要是玻璃幕墻組成,顯然,與主立面相連接的圓柱體,無論它的功能和目的是什么,但有一點肯定是達到了——強烈的體量對比。

(三)防災教育展示中心的設計創新——體量對比的運用:在防災教育展示中心的設計中加入體量對比的設計手法,嘗試和建筑相結合,可以凸顯空間或形態的差異。在建筑設計上,可以運用了體積較大的體塊和小的異形造型形態進行強烈對比。在室內的空間分區中,可以大量采用直線與曲線的相互碰撞,讓參觀者感受到當中的樂趣。由于體量對比是種特殊的設計手法,從深層的精神文化角度講,可以很直觀地表現設計主題,感受到主題的意義。從設計美學的角度講,使設計更具特色,在比例上或形態上的對比,給人視覺沖擊。

例如,伊斯坦布爾的防災教育展示中心,在外建筑設計上,建筑上方主體是由長方體塊延伸出的建筑形態,表示災難壓力和困難,主體平坦的表面似乎缺乏社會和定義。下方則是跪著用雙臂支撐整體結構的男性人體雕像,雖為單個小體量的元素,卻提升了黑暗水平主結構建筑的效果。主題很明確地表現出來,是讓人們要勇敢堅強地面對壓力災難的來臨,要正確面對這些困難,解決困難,展望未來,同時表示人類支持科學的重要性,要保護、依托所需的知識文明,以防止今后的災難(如圖2)。

當然,這個設計同時存在著壓抑感。這時候,就可以在建筑主體的立面圖中采用一些特殊元素或者是合理的平面構圖,從設計美學角度講,利用平面構成的分割基礎,使每個平立面圖看上去更具設計感,新鮮感。從精神層面上看,也削弱了設計的壓迫感。同時出口處可以設置娛樂休閑的空間,供人們歇息和玩耍。休閑處的造型當然也非常重要,可以結合整體的體量對比進行創造,這樣簡單的設計組合,就可以構成一個舒適的休閑空間。然而在教育中心室內的空間規劃上,可以通過直線與曲線的結合,帶給人們不盡的舒適感,這種曲線與直線結合也屬于體量對比的一種——強烈空間變化,在設計上追求了空間變化的連續性和形態變化的層次感,比如可以將展示區設計為曲線,工作區設計為方,分割處自然變化,可以凸顯了圓和方的完美融合。

結語

不同的設計手法通過表現的形式不同,追求的也不盡相同。在多元素化的今天,體量對比的設計手法受到了廣泛的運用,在現代生活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種設計手法鮮明、強烈、突出主題,在設計上追求空間變化的連續性以及整體變化的層次感,室內外多采用異形大小,形狀對比等。防災教育中心作為展示空間設計,應從各功能出發,充分考慮參觀者的需求。遵循基本原則的同時,融入體量對比的設計手法,注重簡潔明快、適中的造型比例、美觀的空間結構。從精神層面上看,給人們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和力量感。從社會層面上看,不僅整體的建設和規劃會對城市有美化環境的作用,在社會和公共文化中也扮演著完美而重要的角色。

參考文獻

[1] 薄景山 . 遲寶明 . 赴日本學術交流與防災教育考察紀實 [J] . 防災科技學院學報 . 2009 (2) 139-141

[2] 代志鵬 . 淺析日本中小學防災教育 [J] . 外國中小學教育雜志 . 2009 (2) : 64-67

[3] 姚海濤 . 中國古典園林中對比藝術的分析 [J] .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 . 2006 (2) : 74-75

[4] 任文靜 . 空間處理方法在室內設計中的分析與研究 [J] . 建設科技 . 2015 (24) : 92

[5] 王曉予 . 基于整體性的博物館展示設計研究 [J] . 設計出版社 . 2016 (8) : 144-145

[6] 商開洋 . 胡英 . 展覽建筑的主題表達探索——以沈陽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主題展館設計方案為例 [J] . 設計出版社 . 2015 (8) : 136-137

]]>
http://www.jqjq1.com/%e4%bd%93%e9%87%8f%e5%af%b9%e6%af%94%e5%9c%a8%e9%98%b2%e7%81%be%e6%95%99%e8%82%b2%e5%b1%95%e7%a4%ba%e4%b8%ad%e5%bf%83%e7%9a%84%e8%ae%be%e8%ae%a1%e7%a0%94%e7%a9%b6-research-on-the-design-of-the-contr-2/feed/ 0
精品多毛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小说|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第一页不卡|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免费男女羞羞的视频网站黄色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 88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专区|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2021|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四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日本加勒比久久精品| sprd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黄AA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欧美成人精品网站播放 |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把女的下面扒开添视频| 99在线热播精品免费99热|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 性xxxxfreexxxxx国产|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 在线欧美v日韩v国产精品v|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 先锋影音国产精品|